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链过程中Cu低浓度掺杂改性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实验与理论模拟 被引量:5
1
作者 袁妮妮 白红存 +2 位作者 安梅 胡修德 郭庆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94-5302,共9页
基于热重实验(T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u低浓度掺杂Fe2O3载氧体(Cu-Fe2O3)与H2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反应活性和微观分子反应机理进行研究。TGA结果显示,Cu低浓度掺杂降低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83.9kJ/mol降低至72.3k... 基于热重实验(T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u低浓度掺杂Fe2O3载氧体(Cu-Fe2O3)与H2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反应活性和微观分子反应机理进行研究。TGA结果显示,Cu低浓度掺杂降低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83.9kJ/mol降低至72.3kJ/mol),因此,低浓度Cu掺杂由于原子尺度Cu掺杂缺陷的引入的确提高了Fe2O3载氧体转化率和晶格氧释放速率。DFT计算从分子水平证实Cu低浓度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路径,路径分析表明,Cu掺杂使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能垒从2.30eV分别降低至1.81eV(Fe原子top位反应)和1.68eV(Cu原子top位反应),Cu掺杂的Fe-基载氧体的氢还原反应优先发生在掺杂的Cu原子位,其次为Fe原子位。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因Cu-O和Cu-Fe键的引入,低浓度Cu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微观结构,这对于载氧体的晶格氧快速释放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CU掺杂 fe-基载氧体 微观结构 计算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_(3)FeO_(4)负载的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穆林 张彬 +4 位作者 张虎 吴迪 赵亮 尹洪超 东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7-1154,共8页
本研究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通过态密度、吸附能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尖晶石结构的K_(3)FeO_(4)对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_(3)FeO_(4)负载到α-Fe_(2)O_(3)(001)表面后,α-Fe_(2)O_(3)(001)表面微观电子结构发生... 本研究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通过态密度、吸附能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尖晶石结构的K_(3)FeO_(4)对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_(3)FeO_(4)负载到α-Fe_(2)O_(3)(001)表面后,α-Fe_(2)O_(3)(001)表面微观电子结构发生改变,表面的Fe-O键长伸长,O-p轨道电子朝更高能级方向跃迁,氧原子电子活性提高。负载后,在三个晶格氧位处,CO与表面晶格氧反应的能垒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这是因为负载K_(3)FeO_(4)能够提高表面氧原子活性,Fe-O键伸长使得断键更加容易,所需能量更小;此外,CO与K_(3)FeO_(4)中活性较强的氧原子成键,也与O_(2)位原子形成新的C−O键,以双齿碳酸盐形式吸附在表面α-Fe_(2)O_(3)(001),进而释放并生成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fe-基载氧体 K_(3)FeO_(4)掺杂 化学链燃烧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