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化学链过程中Cu低浓度掺杂改性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实验与理论模拟
被引量:
5
1
作者
袁妮妮
白红存
+2 位作者
安梅
胡修德
郭庆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94-5302,共9页
基于热重实验(T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u低浓度掺杂Fe2O3载氧体(Cu-Fe2O3)与H2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反应活性和微观分子反应机理进行研究。TGA结果显示,Cu低浓度掺杂降低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83.9kJ/mol降低至72.3k...
基于热重实验(T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u低浓度掺杂Fe2O3载氧体(Cu-Fe2O3)与H2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反应活性和微观分子反应机理进行研究。TGA结果显示,Cu低浓度掺杂降低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83.9kJ/mol降低至72.3kJ/mol),因此,低浓度Cu掺杂由于原子尺度Cu掺杂缺陷的引入的确提高了Fe2O3载氧体转化率和晶格氧释放速率。DFT计算从分子水平证实Cu低浓度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路径,路径分析表明,Cu掺杂使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能垒从2.30eV分别降低至1.81eV(Fe原子top位反应)和1.68eV(Cu原子top位反应),Cu掺杂的Fe-基载氧体的氢还原反应优先发生在掺杂的Cu原子位,其次为Fe原子位。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因Cu-O和Cu-Fe键的引入,低浓度Cu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微观结构,这对于载氧体的晶格氧快速释放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链
CU掺杂
fe-基载氧体
氢
微观结构
计算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K_(3)FeO_(4)负载的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穆林
张彬
+4 位作者
张虎
吴迪
赵亮
尹洪超
东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7-1154,共8页
本研究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通过态密度、吸附能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尖晶石结构的K_(3)FeO_(4)对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_(3)FeO_(4)负载到α-Fe_(2)O_(3)(001)表面后,α-Fe_(2)O_(3)(001)表面微观电子结构发生...
本研究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通过态密度、吸附能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尖晶石结构的K_(3)FeO_(4)对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_(3)FeO_(4)负载到α-Fe_(2)O_(3)(001)表面后,α-Fe_(2)O_(3)(001)表面微观电子结构发生改变,表面的Fe-O键长伸长,O-p轨道电子朝更高能级方向跃迁,氧原子电子活性提高。负载后,在三个晶格氧位处,CO与表面晶格氧反应的能垒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这是因为负载K_(3)FeO_(4)能够提高表面氧原子活性,Fe-O键伸长使得断键更加容易,所需能量更小;此外,CO与K_(3)FeO_(4)中活性较强的氧原子成键,也与O_(2)位原子形成新的C−O键,以双齿碳酸盐形式吸附在表面α-Fe_(2)O_(3)(001),进而释放并生成C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
fe-基载氧体
K_(3)FeO_(4)掺杂
化学链燃烧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学链过程中Cu低浓度掺杂改性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实验与理论模拟
被引量:
5
1
作者
袁妮妮
白红存
安梅
胡修德
郭庆杰
机构
宁夏大学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294-530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B06054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868025)
+1 种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项目)(2018BCE01002)
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项目(NXYLXK2017A04)。
文摘
基于热重实验(TGA)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对Cu低浓度掺杂Fe2O3载氧体(Cu-Fe2O3)与H2在化学链燃烧过程中反应活性和微观分子反应机理进行研究。TGA结果显示,Cu低浓度掺杂降低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83.9kJ/mol降低至72.3kJ/mol),因此,低浓度Cu掺杂由于原子尺度Cu掺杂缺陷的引入的确提高了Fe2O3载氧体转化率和晶格氧释放速率。DFT计算从分子水平证实Cu低浓度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路径,路径分析表明,Cu掺杂使Fe2O3载氧体与H2反应能垒从2.30eV分别降低至1.81eV(Fe原子top位反应)和1.68eV(Cu原子top位反应),Cu掺杂的Fe-基载氧体的氢还原反应优先发生在掺杂的Cu原子位,其次为Fe原子位。此外,计算结果表明,因Cu-O和Cu-Fe键的引入,低浓度Cu掺杂改变了Fe2O3载氧体微观结构,这对于载氧体的晶格氧快速释放是有利的。
关键词
化学链
CU掺杂
fe-基载氧体
氢
微观结构
计算化学
Keywords
chemical looping
Cu-doped
fe-
based oxygen carrier
hydrogen
micro-structure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分类号
TQ530.11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K_(3)FeO_(4)负载的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穆林
张彬
张虎
吴迪
赵亮
尹洪超
东明
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7-115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176179)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密度泛函理论为基础,通过态密度、吸附能和活化能等电子结构性质,研究尖晶石结构的K_(3)FeO_(4)对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_(3)FeO_(4)负载到α-Fe_(2)O_(3)(001)表面后,α-Fe_(2)O_(3)(001)表面微观电子结构发生改变,表面的Fe-O键长伸长,O-p轨道电子朝更高能级方向跃迁,氧原子电子活性提高。负载后,在三个晶格氧位处,CO与表面晶格氧反应的能垒均表现出降低趋势。这是因为负载K_(3)FeO_(4)能够提高表面氧原子活性,Fe-O键伸长使得断键更加容易,所需能量更小;此外,CO与K_(3)FeO_(4)中活性较强的氧原子成键,也与O_(2)位原子形成新的C−O键,以双齿碳酸盐形式吸附在表面α-Fe_(2)O_(3)(001),进而释放并生成CO_(2)。
关键词
密度泛函
fe-基载氧体
K_(3)FeO_(4)掺杂
化学链燃烧
分子结构
Keyword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fe-
based oxygen carrier
K_(3)FeO_(4)doping
chemical looping combus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分类号
TQ530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化学链过程中Cu低浓度掺杂改性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实验与理论模拟
袁妮妮
白红存
安梅
胡修德
郭庆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K_(3)FeO_(4)负载的Fe-基载氧体反应性能模拟研究
穆林
张彬
张虎
吴迪
赵亮
尹洪超
东明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