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同位素(Fe、S和C)协同揭示高锑地下水Fe(Ⅱ)-Sb(Ⅲ)共氧化机制
1
作者 赵俊梅 刘亚平 +4 位作者 李伟娇 李梓瑶 穆桃李 郝春明 董会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430-7438,共9页
好氧黑暗地下水环境中Sb(Ⅲ)也能实现快速氧化,前人推断Fe(Ⅱ)和Sb(Ⅲ)共氧化可能是最重要的驱动机制,然而该机制缺乏环境同位素分馏的野外验证。为此,野外采集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北矿Dx_(3)~4水高低Sb地下水样品20组,通过对比高低Sb地下... 好氧黑暗地下水环境中Sb(Ⅲ)也能实现快速氧化,前人推断Fe(Ⅱ)和Sb(Ⅲ)共氧化可能是最重要的驱动机制,然而该机制缺乏环境同位素分馏的野外验证。为此,野外采集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北矿Dx_(3)~4水高低Sb地下水样品20组,通过对比高低Sb地下水环境同位素(δ^(56)Fe、δ^(13)C和δ^(34)S)的差异,探究高Sb地下水形成过程中环境同位素的分馏过程,揭示好氧黑暗地下水环境中Sb(Ⅲ)快速氧化的新机制。结果表明:湖南锡矿山锑矿区北矿Dx_(3)~4水中总锑(^(T)Sb)浓度范围为5.30~20 700μg/L,平均值为3 660.61μg/L,Sb(Ⅴ)是最主要的Sb价态。偏中性-弱碱性和富含氧气的Dx_(3)~4水环境为Fe S_(2)和Sb_(2)S_(3)共氧化提供了便利,也引发了沉积物和地下水间δ^(18)O_(SO_(4))、δ^(34)S_(SO_(4))和δ^(56)Fe的分馏,导致高Sb地下水SO_(4)^(2-)、总铁(^(T)Fe)和Sb(Ⅴ)含量的升高。与此同时,微生物活动导致的有机碳氧化分解进一步促进了Fe(Ⅱ)和Sb(Ⅲ)共氧化速率的提升。该结论揭示了好氧黑暗地下水环境中Sb(Ⅲ)氧化新机制,并为进一步提升Sb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知和防止高Sb地下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同位素 fe()-Sb()共氧化 有机碳氧化分解 Sb(Ⅴ) 高锑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K_2S_2O_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伟 杨曦 +2 位作者 张金凤 张川 孔令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2,57,共3页
研究了Fe(Ⅱ)/K2S2O8对水体中As(Ⅲ)的氧化作用,以及pH值、Fe(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氧化As(Ⅲ)的影响,并且采用分子探针法的竞争性实验鉴定了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探讨了K2S2O8在Fe(Ⅱ)存在的条件下对As(Ⅲ)的氧化机理。
关键词 As() fe() 过硫酸钾 硫酸根自由基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合物对U(Ⅵ),Eu(Ⅲ),Sr(Ⅱ)和Fe(Ⅲ)的萃取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荣锁 陈文浚 +2 位作者 黄忠良 吴斌 黄福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1,113,共6页
研究了酰胺荚醚 (PAⅡ )和二 (1 甲基庚基 )乙酰胺 (N 50 3)在硝酸溶液中对U(Ⅵ ) ,Eu(Ⅲ ) ,Sr(Ⅱ )和Fe(Ⅲ )的萃取。结果表明 ,PAⅡ对U(Ⅵ ) ,Eu(Ⅲ ) ,Sr(Ⅱ )均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N 50 3只萃取U(Ⅵ ) ,两种萃取剂对Fe(Ⅲ )
关键词 酰胺化合物 萃取 萃取剂 乏燃料后处理 高效废液 铀(Ⅵ)铕() 锶() 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Fe(Ⅱ)在[Bmim]BF_4-FeCl_3-H_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焱 华一新 +1 位作者 李艳 裴启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还原峰值电流随扫描速率增大而增大,并符合Randles-Sevcik方程。Fe(Ⅲ)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其扩散活化能为41.43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e()电对 电化学行为 [Bmim]BF4-feCl3-H2O 离子液体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印染废水中橙黄Ⅱ的降解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杰 曾沛 张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研究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Fe(Ⅲ)-富马酸盐体系中橙黄Ⅱ的光氧化反应试验,考察溶液中初始c〔Fe(Ⅲ)〕、ρ(橙黄Ⅱ)和c(富马酸钠)及溶液p H对橙黄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 H... 为研究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染料废水的降解效果,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Fe(Ⅲ)-富马酸盐体系中橙黄Ⅱ的光氧化反应试验,考察溶液中初始c〔Fe(Ⅲ)〕、ρ(橙黄Ⅱ)和c(富马酸钠)及溶液p H对橙黄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 H为3-7时,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橙黄Ⅱ的去除率随着溶液p H的减小而增大.当溶液中c〔Fe(Ⅲ)〕为25μmol/L、ρ(橙黄Ⅱ)为25mg/L、c(富马酸钠)为250μmol/L、p H为3时、光照反应50 min后橙黄Ⅱ的去除率接近于100%,TOC去除率接近60%.橙黄Ⅱ的去除率随溶液中初始c〔Fe(Ⅲ)〕的增加而逐渐升高,而初始c(富马酸钠)的变化对橙黄Ⅱ的去除率影响不显著.动力学分析表明,橙黄Ⅱ光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试验采用荧光法验证了体系反应过程中·OH的产生,有助于对橙黄Ⅱ降解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富马酸盐 橙黄 光氧化 ·OH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 被引量:5
6
作者 韩煦 安学良 +2 位作者 宋雅琴 陈澄 任海涛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36,共6页
为探讨利用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FeSO_4·7H_2O作为氧化絮凝剂,探究不同初始Fe(Ⅱ)浓度和pH对As(Ⅲ)和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TEM分析不同pH下最终生成的铁(羟基)氧化物.结果表明:随着Fe(Ⅱ)加入... 为探讨利用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FeSO_4·7H_2O作为氧化絮凝剂,探究不同初始Fe(Ⅱ)浓度和pH对As(Ⅲ)和As(Ⅴ)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TEM分析不同pH下最终生成的铁(羟基)氧化物.结果表明:随着Fe(Ⅱ)加入量的提高,As(Ⅴ)的去除率升高,As(Ⅲ)的去除率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溶液初始pH的升高,As(Ⅴ)和As(Ⅲ)的去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在初始As/Fe摩尔比为0.5、As(Ⅴ)和As(Ⅲ)的初始浓度均为0.5 mmol/L条件下,在pH为9.0时,溶液中同时形成水铁矿和砷酸铁,通过吸附和共沉淀作用去除As(Ⅴ),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63.7%;在pH为11.0时,溶液中形成砷酸铁,通过共沉淀和吸附作用去除As(Ⅲ),反应0.5 h后去除率为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氧化絮凝 As()去除 As(Ⅴ)去除 铁(羟基)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代赭石及其炮制品在不同介质中的Fe(Ⅱ)和Fe(Ⅲ) 被引量:2
7
作者 丁霞 李冠业 高思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1,共5页
目的同时测定代赭石及炮制品在不同介质中Fe(Ⅱ)和Fe(Ⅲ),以评价炮制品。方法选择磺基水杨酸-邻菲罗啉混合液作为显色剂,采用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代赭石及其炮制品在不同介质条件下(H2O、HCl、HAc)Fe(Ⅱ)和Fe(Ⅲ)的溶出量。结果Fe(Ⅱ)... 目的同时测定代赭石及炮制品在不同介质中Fe(Ⅱ)和Fe(Ⅲ),以评价炮制品。方法选择磺基水杨酸-邻菲罗啉混合液作为显色剂,采用H点标准加入法同时测定代赭石及其炮制品在不同介质条件下(H2O、HCl、HAc)Fe(Ⅱ)和Fe(Ⅲ)的溶出量。结果Fe(Ⅱ)和Fe(Ⅲ)溶出量:生品<煅品<醋淬品;2次醋淬品<1次醋淬品;850℃的炮制品<650℃的炮制品。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代赭石溶出液中Fe(Ⅱ)和Fe(Ⅲ)的含量。650℃煅烧,醋淬1次的炮制品为最佳炮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赭石 炮制 H点标准加入法 不同介质 fe()和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树脂相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Fe(Ⅲ)和Fe(Ⅱ)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松田 邢朝晖 +1 位作者 闫永胜 陆晓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8-599,共2页
关键词 fe() 光度法测定 环境水样 fe() 薄层树脂相 痕量 造纸工业 亚铁盐 人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氰基铁(Ⅲ)酸盐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国玲 王蒙蒙 +2 位作者 唐新学 张然 倪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 利用三氰基铁酸盐(Bu_(4)N)[FeⅢ(Tp)(CN)_(3)](Tp=氢化三(1-吡唑基)硼酸)与配体2,9-二吡唑基-1,10-菲咯啉(dpzpen)以及高氯酸镍反应合成了一例氰根桥联的Fe^(Ⅲ)_(4)Ni^(Ⅱ)_(2)六核配合物[Fe_(4)Ni_(2)(Tp)_(4)(CN)_(12)(dpzpen)_(2)]·12H_(2)O·3CH_(3)OH (1)。结构研究表明配合物1具有近似菱形的Fe^(Ⅲ)_(2)Ni^(Ⅱ)_(2)骨架结构,另外2个Fe则通过氰根延伸在菱形的外侧。磁性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中氰根桥联的Fe和Ni表现出铁磁相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基于配合物1的结构模型,对它的变温磁化率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不同Fe-Ni之间的磁耦合常数,得到的最佳磁耦合常数J3d(15.73 cm^(-1))>J2d(3.53 cm^(-1))≈J1d(3.50 cm^(-1))与Ni-N键的键长以及Ni-N≡C键角的变化趋势有关(J3d:0.206 5 nm,169.8°;J2d:0.206 2 nm,163.1°;J1d:0.198 7 nm,161.6°)。以上结果表明Ni-N键长越短,Ni-N≡C键角越大,Fe与Ni之间的铁磁耦合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氰基铁酸盐 feNi配合物 晶体结构 磁性 磁性-结构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NiZn-Fe(Ⅱ)-Fe(Ⅲ)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前体制备NiZnFe2O4尖晶石磁性材料
10
作者 祁欣 陈秀霞 +2 位作者 周小多 武懂涛 李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4-38,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由层状前体合成单一晶相镍锌尖晶石的方法,对NiZn-Fe(Ⅱ)-Fe(Ⅲ)SO4水滑石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合成了Ni2+、Zn2+、Fe2+、Fe3+摩尔比分别为1∶2∶5∶2,3∶3∶10∶4,2∶1∶5∶2,5∶1∶10∶4的系列水滑石层状前体;探讨了合成条件... 提出了一种由层状前体合成单一晶相镍锌尖晶石的方法,对NiZn-Fe(Ⅱ)-Fe(Ⅲ)SO4水滑石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合成了Ni2+、Zn2+、Fe2+、Fe3+摩尔比分别为1∶2∶5∶2,3∶3∶10∶4,2∶1∶5∶2,5∶1∶10∶4的系列水滑石层状前体;探讨了合成条件对晶体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层状前体焙烧产物的磁学特性。结果表明:四种摩尔比的配方均可制备出晶型较好的水滑石层状前体,焙烧产物为晶相单一的尖晶石铁氧体,其中当摩尔比为3∶3∶10∶4时,产物尖晶石铁氧体的磁学特性较高,比饱和磁化强度高达78.89 A.m2.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n-fe()-fe()SO4水滑石 层状前体 尖晶石铁氧体 磁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藻胞外分泌物与Fe(Ⅲ)、Cu(Ⅱ)对苯酚光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淮 王华 +2 位作者 刘萱 于春艳 葛林科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6-390,共5页
为了考察扁藻Tetraselmis chui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EOM)及其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条件下对海水中苯酚光解的影响,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自制光化学反应器进行苯酚光解试... 为了考察扁藻Tetraselmis chui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的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EOM)及其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条件下对海水中苯酚光解的影响,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利用自制光化学反应器进行苯酚光解试验。结果表明:苯酚在扁藻和新月菱形藻EOM及分别与Fe(Ⅲ)、Cu(Ⅱ)共存下的光解过程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反应;苯酚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扁藻和新月菱形藻EOM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这两种微藻的EOM可抑制海水中苯酚的光解;当加入不同浓度的Fe(Ⅲ)或Cu(Ⅱ)后,两种微藻的EOM对苯酚光解的抑制作用减弱,且苯酚的光解速率常数随着Fe(Ⅲ)或Cu(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微藻EOM、Fe(Ⅲ)、Cu(Ⅱ)三者共存时,可进一步促进苯酚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胞外分泌物 光解 苯酚 fe() 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晓芳 高显超 +1 位作者 国静 兰叶青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4,共5页
25℃和pH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 25℃和pH3.0~5.0条件下,研究了Mn(Ⅱ)和Fe(Ⅲ)对草酸还原Cr(Ⅵ)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避光条件下,Mn(Ⅱ)对草酸还原Cr(Ⅵ)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光照下其催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然而,避光条件下Fe(Ⅲ)对草酸还原Cr(VI)的影响甚微,但在光照条件下,Fe(Ⅲ)表现出极优越的催化作用。溶液pH值和照射光波长对反应有显著影响,Mn(Ⅱ)和Fe(Ⅲ)的催化作用随pH值提高而减弱;紫外光照射下两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大于模拟日光照射的。因此,本研究结果对由Cr(Ⅵ)引起的土壤和水的污染治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 六价铬 二价锰离子 三价铁离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Fe(Ⅲ)共存的Fe(Ⅱ)分光光度法测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静娴 丁煜 李清曼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2-668,共7页
Fe(Ⅱ)的含量及变化与土壤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关系密切。当与Fe(Ⅲ)共存时,Fe(Ⅱ)的测定往往受到干扰。本文研究了常用显色剂2,2’-联吡啶和菲洛嗪(Ferrozine)测定土壤Fe(Ⅱ)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表明,Fe(Ⅲ)可与显色剂作... Fe(Ⅱ)的含量及变化与土壤和沉积物的氧化还原性质关系密切。当与Fe(Ⅲ)共存时,Fe(Ⅱ)的测定往往受到干扰。本文研究了常用显色剂2,2’-联吡啶和菲洛嗪(Ferrozine)测定土壤Fe(Ⅱ)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结果表明,Fe(Ⅲ)可与显色剂作用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对Fe(Ⅱ)测定所用波段的光线具有吸收作用,从而使Fe(Ⅱ)浓度被过高估计。Fe(Ⅲ)对Fe(Ⅱ)测定的干扰程度与其浓度及所选显色剂有关。当以2,2’-联吡啶为显色剂时,单位浓度Fe(Ⅲ)(1.0 mg/L)将导致Fe(II)的测定值比实际值高0.012 mg/L;而当菲洛嗪为显色剂时,单位浓度Fe(Ⅲ)引起的Fe(Ⅱ)高估值在0.010~0.032 mg/L之间。F-能够抑制Fe(Ⅲ)-显色剂络合物的形成。当F-的加入量超过Fe(Ⅲ)的4倍时,F-能有效地消除Fe(Ⅲ)的干扰。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改进的Fe(Ⅱ)分光光度法能够满足土壤及沉积物中Fe(II)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fe() 分光光度法 2 2’-联吡啶 菲洛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法基于Fe(Ⅱ)与Fe(Ⅲ)的比值识别签字笔字迹的相对书写时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瑜 曹成喜 +2 位作者 卓先义 李红根 樊柳荫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49-1255,共7页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 可疑文件中墨水笔迹的相对时间鉴定对法庭科学、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历史文献的整理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建立了一种识别墨迹相对年代的毛细管电泳(CE)新方法。采用络合剂邻菲罗啉(1,10-phen)和反式-1,2-环己二胺四乙酸(CDTA)分别与Fe(Ⅱ)和Fe(Ⅲ)络合,然后用CE测定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通过比较从可疑笔迹中提取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与从整个文档中提取出的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判断整篇文字是否同时书写。实验首先对两种络合剂与两种价态铁离子的特异性络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phen与Fe(Ⅱ)、CDTA与Fe(Ⅲ)具有特异性络合。初步研究还表明:由于商用墨水pH值较低,墨水中的Fe(Ⅱ)在墨水瓶中比较稳定,因此Fe(Ⅱ)在墨水瓶中的氧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墨水书写在纸张上时,墨水中的硫酸会逐渐被纸张的纤维素所消耗,从而导致Fe(Ⅱ)在纸张中被逐渐氧化;在老化过程中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发生了变化,书写的时间越长,Fe(Ⅱ)和Fe(Ⅲ)的峰面积比就越小。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依赖于找到一种合适的提取笔迹墨水的方法和CE分离测定Fe(Ⅱ)和Fe(Ⅲ)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程序如下:剪取1 cm长的墨水迹线,剪碎后放入2 mL的EP管中,加入0.5 mL 5 mmol/L的1,10-phen萃取1 min,再加入0.5 mL 20 mmol/L的CDTA振荡10 min,10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进行CE分离检测。CE条件如下:熔融石英毛细管(40.2 cm(有效长度30 cm)×75μm i.d.),100 mmol/L硼酸-硼砂缓冲溶液(pH 9.2),压力上样(1.379 kPa,上样时间5 s),分离电压20 kV,检测波长254 nm,温度控制在25℃。最后,对两种不同的墨水进行了测定,以评价所建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所建方法对于鉴别可疑文件中真伪笔迹的相对年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fe() fe() 笔迹 墨水 相对时间 络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降解水中的菲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乐心 李亚男 +3 位作者 张国凯 张继红 陈梦洁 白昀舒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2,共7页
分别采用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水中的菲,考察了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价态铁活化PS对菲的氧化降解效果。在反应pH为8、n(菲)∶n(Fe)∶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 分别采用Fe(Ⅱ)、Fe(Ⅲ)和Fe(Ⅵ)活化过硫酸盐(PS)氧化降解水中的菲,考察了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氧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了不同价态铁活化PS对菲的氧化降解效果。在反应pH为8、n(菲)∶n(Fe)∶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后Fe(Ⅱ)-PS和Fe(Ⅲ)-PS体系对菲的去除率分别为65.11%和55.86%。在Fe(Ⅵ)-PS体系中,在Fe(Ⅵ)单独氧化时间为5 min、反应pH为7、n(菲)∶n(Fe(Ⅵ))∶n(PS)为1∶2∶2的优化条件下,反应60 min后Fe(Ⅵ)-PS体系对菲的去除率可达83.37%,优于其他两种体系和单独Fe(Ⅵ)氧化体系。Fe(Ⅵ)可有效活化PS,除自由基(SO_(4)^(-)·和·OH)作用外,高价态铁可能增加了体系的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fe() fe(Ⅵ) 过硫酸盐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APPROACH FOR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Fe^Ⅱ (EDTA) NO AND Fe^Ⅲ (EDTA) USING MICROORGANISMS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伟 施耀 +2 位作者 荆国华 马碧瑶 CHANG Shih-Ger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340-1342,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法 大气污染 酸雨 氮氧化物 铁离子 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Cr(Ⅲ)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涵谛 黄忍 +2 位作者 张欢 罗旭东 陈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79-1181,1196,共4页
为明晰电极对铁铬液流电池电极反应的影响因素,利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Fe(Ⅱ)-Cr(Ⅲ)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计算出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扩散系数Do=7.98×10^-6 cm^2/s;反应速率常数k°=9.15&... 为明晰电极对铁铬液流电池电极反应的影响因素,利用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方法研究Fe(Ⅱ)-Cr(Ⅲ)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动力学,计算出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参数:扩散系数Do=7.98×10^-6 cm^2/s;反应速率常数k°=9.15×10^-4cm/s;交换电流密度Jo=2.7×10^-3 A/cm^2.结果 表明,Fe(Ⅱ)-Cr(Ⅲ)电解液在石墨上的电极反应主要受扩散控制;电极材料会使Fe^2+/Fe^3+离子电对的电极反应速率产生数量级上的差距;在实现大电流密度过程中,铁铬体系对电极材料的要求有别于全钒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 fe()-Cr()电解液 极化 石墨 铁铬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IN SULFURIC ACID WITH CYANEX302 BY USINGMICROPOROUS HOLLOW FIBER
18
作者 Luo Fang, Yue Shantang, Li Deqian and Wu Yonglie (Laboratory of Rare Earth Chemistry and Physics, Changchun Instittue of Applied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angchun 130022)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260-263,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with Cyanex302(bis(2,4,4- trimethylpentyl)monothiophosphinic acid) from sulfate medium by using hollow fiber membrane in counter-currently circula... In this paper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s of Fe(Ⅲ), Co(Ⅱ) and Ni(Ⅱ) with Cyanex302(bis(2,4,4- trimethylpentyl)monothiophosphinic acid) from sulfate medium by using hollow fiber membrane in counter-currently circulating operation were studied. The effect of acidity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the extractant concentration on 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Kw) was discuss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of membrane extraction was considered as a false one series reaCtion and the rate controlling step was membrane resistance. When the value of Kw arrived at 1.0 × 10-6 m/s, △pH:CoFe equaled tO 6.225, and △pH:NiFe was bigger than △p HCo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fer fe() Co() Ni() Hollow fiber membra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丁基膦酸二丁酯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Zn(Ⅱ),Fe(Ⅱ)和Fe(Ⅲ)
19
作者 张丽霞(摘译) 《湿法冶金》 CAS 2007年第2期95-95,共1页
Anna Grzeszczyk和Magdalena Regel—Rosocka研究了用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溶液从盐酸溶液中萃取Zn(Ⅱ),Fe(Ⅱ)和Fe(Ⅲ)。DBBP仅稍微萃取Fe(Ⅱ)。比较了DBBP与磷酸三丁酯(TBP)萃取锌的等温线。结果表明,DBBP的萃取率高于... Anna Grzeszczyk和Magdalena Regel—Rosocka研究了用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溶液从盐酸溶液中萃取Zn(Ⅱ),Fe(Ⅱ)和Fe(Ⅲ)。DBBP仅稍微萃取Fe(Ⅱ)。比较了DBBP与磷酸三丁酯(TBP)萃取锌的等温线。结果表明,DBBP的萃取率高于磷酸三丁酯的萃取率。由于高Cl-和HCl浓度下中性氯化配合物的存在,Fe(Ⅲ)可有效转移,因此,从含Fe(Ⅲ)的氯化物溶液中用DBBP选择性分离Zn(Ⅱ)是不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Zn() fe() 氯化物溶液 萃取率 二丁酯 膦酸 丁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实验的改进
20
作者 徐慧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64,共4页
针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用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实验试剂准备繁琐、实验现象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的原理,并通过改进实验证明演示实验的可行性。改进实验使用维生素C处理FeSO4溶液,营... 针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用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实验试剂准备繁琐、实验现象容易出现异常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硫氰化钾鉴别Fe(Ⅲ)和Fe(Ⅱ)的原理,并通过改进实验证明演示实验的可行性。改进实验使用维生素C处理FeSO4溶液,营造溶液的还原性氛围,既确保理想的实验现象,又建立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可供课堂教学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氰化钾 鉴别fe()和fe() 实验改进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