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实验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忠臣 魏震 +3 位作者 董喜贵 刘书孟 王松 钟柳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9-2574,共6页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2+)浓度为0.050mmol/L和HRT为120min时,PAM去除率为75%;增加水样初始p H有利于提高PAM去除率,同时水样p H随HRT增加缓慢下降;废水COD值在HRT为30min内逐渐增至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初始PAM质量浓度在50~100mg/L范围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35×10^(–4)~3.35×10^(–4)L/(m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o3工艺 含聚废水 催化 聚丙烯酰胺 动力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磁性Fe_3O_4/EDTA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姜炜 李凤生 +2 位作者 陈令允 杨毅 楚建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186,共5页
采用氨羧络合剂EDTA对纳米磁性Fe3O4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能够螯合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离子的磁性Fe3O4/EDTA复合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观... 采用氨羧络合剂EDTA对纳米磁性Fe3O4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出能够螯合金属离子和放射性核素离子的磁性Fe3O4/EDTA复合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光电子能谱、振动样品磁强计和原子吸收光谱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观形貌、结构、磁学及螯合性能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磁性Fe3O4和EDTA之间能够有效地以化学键合方式进行复合.改性后,Fe3O4/EDTA纳米复合粒子可以对包括放射性金属离子在内的多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络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粒子 磁性 fe3o4 edta 络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2与Fe_2O_3生成Fe(Ⅱ)(aq)和硫酸盐的复相反应机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秋菊 王晓 +1 位作者 陈建民 庄国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47-1350,共4页
使用DR IFTS,XPS,HPLC和IC考察了常温、常压和氧气存在下SO2与Fe2O3的复相反应,结果表明,SO2在Fe2O3表面的反应活性与Fe2O3表面含水量密切相关,表面含水量增加有助于Fe(Ⅱ)(aq)和硫酸盐的生成.室温下(T=291 K,相对湿度68%),每毫克Fe2O3... 使用DR IFTS,XPS,HPLC和IC考察了常温、常压和氧气存在下SO2与Fe2O3的复相反应,结果表明,SO2在Fe2O3表面的反应活性与Fe2O3表面含水量密切相关,表面含水量增加有助于Fe(Ⅱ)(aq)和硫酸盐的生成.室温下(T=291 K,相对湿度68%),每毫克Fe2O3在30 m in内可消耗53.6μg SO2,生成12.6 ngFe(Ⅱ)(aq)和56.2μg SO42-.反应产物SO42-的浓度比Fe(Ⅱ)(aq)的浓度高3个数量级,表明在生成硫酸盐的复相反应中铁对SO2氧化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提出了Fe(Ⅱ)(aq)和硫酸盐的生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相反应 fe2o3 So2 fe()(aq) 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Fe(Ⅱ)在[Bmim]BF_4-FeCl_3-H_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焱 华一新 +1 位作者 李艳 裴启飞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Fe(Ⅲ)/Fe(Ⅱ)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只观察到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没有观察到Fe(Ⅱ)/Fe的氧化还原;Fe(Ⅲ)/Fe(Ⅱ)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扩散控制的可逆过程。还原峰值电流随扫描速率增大而增大,并符合Randles-Sevcik方程。Fe(Ⅲ)在[Bmim]BF4-FeCl3-H2O体系中的扩散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其扩散活化能为41.432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Ⅲ)/fe()电对 电化学行为 [Bmim]BF4-feCl3-H2o 离子液体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PS-EDTA功能微球的制备及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华山 刘玉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135-17139,共5页
以磁性纳米Fe3O4为核,利用苯乙烯(St)聚合对其进行包覆,并进一步对表面进行氯取代、乙二胺取代及氯乙酸取代反应,制备了Fe3O4/PS-EDTA纳米磁性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TGA)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F... 以磁性纳米Fe3O4为核,利用苯乙烯(St)聚合对其进行包覆,并进一步对表面进行氯取代、乙二胺取代及氯乙酸取代反应,制备了Fe3O4/PS-EDTA纳米磁性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热重(TGA)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对Fe3O4/PSEDTA微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EDTA有效地以化学键合方式连接到纳米磁性Fe3O4/PS表面,且粒径均匀。Fe3O4/PS-EDTA对Cu2+表现出了良好的吸附性能,饱和吸附量为98.59mg/g,吸附等温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edta 离子吸附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磁铁矿和商用Fe_3O_4修复Hg(Ⅱ)污染地下水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娜 宋昕 +2 位作者 郭亮 殷鹏华 胡志豪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目前汞污染地下水修复面临很大的技术和成本挑战,亟需发展修复效果好、经济效益性高的汞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通过批量实验和光谱分析探究了天然磁铁矿和商用Fe_3O_4对Hg(Ⅱ)的去除效率和去除机制,并分析了两种材料对模拟地... 目前汞污染地下水修复面临很大的技术和成本挑战,亟需发展修复效果好、经济效益性高的汞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通过批量实验和光谱分析探究了天然磁铁矿和商用Fe_3O_4对Hg(Ⅱ)的去除效率和去除机制,并分析了两种材料对模拟地下水中Hg(Ⅱ)的吸附和脱附行为。结果表明,天然磁铁矿和商用Fe_3O_4对Hg(Ⅱ)的去除受pH、Hg(Ⅱ)初始浓度、Cl-等因素的影响;二者对Hg(Ⅱ)的去除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天然磁铁矿对Hg(Ⅱ)的去除机制主要是羟基络合与物理吸附,而商用Fe_3O_4对Hg(Ⅱ)的去除主要是化学还原与物理吸附。二者对模拟地下水中Hg(Ⅱ)的去除率分别达90%和95%,具有修复Hg(Ⅱ)污染地下水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磁铁矿 商用fe3o4 修复 Hg() 地下水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修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Cu(Ⅱ)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昌敬 刘东 张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7-79,98,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赖氨酸,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通过TEM、FT-IR、XRD、VSM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其对Cu(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吸附剂对Cu(Ⅱ...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赖氨酸,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通过TEM、FT-IR、XRD、VSM对其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其对Cu(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吸附剂对Cu(Ⅱ)的吸附效果,pH为5时其效果最佳。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T=298K、pH=5、V=5mL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qm=22.42mg/g,吸附常数为0.0346L/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fe3o4纳米粒子 赖氨酸Cu() 吸附Langmu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I负载Fe_3O_4光催化激活过硫酸盐降解金橙Ⅱ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波 张永丽 +3 位作者 刘杨 唐鹏 王敬荃 翟官星 《工业水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5-59,共5页
采用溶剂热-沉淀法制备BiOI负载Fe_3O_4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OI/Fe_3O_4,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BiOI/Fe_3O_4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金橙Ⅱ的降解率随着初始过硫酸盐(PS)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PS浓... 采用溶剂热-沉淀法制备BiOI负载Fe_3O_4的新型可见光催化剂BiOI/Fe_3O_4,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BiOI/Fe_3O_4进行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金橙Ⅱ的降解率随着初始过硫酸盐(PS)浓度和催化剂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PS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分别增大到0.5 mmol/L、0.5 g/L时,降解率随着两者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初始pH的增大,金橙Ⅱ的降解速率逐渐降低。此外,自由基淬灭剂异丙醇和叔丁醇的加入,证明了该体系主要的活性自由基是羟基自由基(·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BI oI/fe3o4 光催化激活 过硫酸盐 金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氛还原制备Fe_3O_4/膨润土的类Fenton催化降解金橙Ⅱ研究
9
作者 邓月 魏光涛 +4 位作者 李仲民 王艺志 邵鲁华 蒋文艳 张琳叶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9,64,共6页
以硝酸铁为铁源、氢气为还原气,采用氢氛还原法制备了Fe_3O_4/膨润土。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Fe_3O_4/膨润土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影响类Fenton催化降解金橙II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铁化合物... 以硝酸铁为铁源、氢气为还原气,采用氢氛还原法制备了Fe_3O_4/膨润土。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对Fe_3O_4/膨润土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了影响类Fenton催化降解金橙II的因素,初步探讨了催化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铁化合物有效固载在膨润土并转化为Fe_3O_4,所得Fe_3O_4/膨润土结构分散、孔隙明显、物化形态优良;在反应温度30℃、Fe_3O_4/膨润土投加量0.4 g/L、H_2O_2投加量10 mmol/L、初始pH3的优化条件下,质量浓度40mg/L的金橙II在1 h内去除率达到98.1%;Fe_3O_4/膨润土重复使用3次效果稳定,铁离子溶出量低,H_2O_2在膨润土所固载Fe_3O_4的Fe^(2+)、Fe^(3+)作用下产生羟基自由基(·OH),高活性的·OH将金橙II氧化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膨润土 feNToN反应 金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3O_4及Ni^(2+)掺杂Fe_3O_4的制备、表征及吸附Pb(Ⅱ)的特性(英文)
10
作者 魏世勇 杨小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615-2622,共8页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 x Fe3-x 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 采用一种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磁铁矿(Fe3O4)及Ni2+掺杂磁铁矿(Ni x Fe3-x O4,x=0.1,0.3,0.6),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氮气物理性吸附、酸碱滴定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4种样品对Pb(Ⅱ)离子的吸附容量及吸附模型。结果表明,Fe3O4和3种Ni x Fe3-x O4均为近似球形的单相晶质纳米颗粒;与Fe3O4比较,Ni x Fe3-x O4的颗粒尺寸变小、表面电荷零点和pH=5.0时的表面正电荷量降低;样品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表面分形度以及表面羟基含量都随产物中Ni2+掺杂量的增加而升高。4种样品对Pb(Ⅱ)的等温吸附数据均适合用Langmuir模型拟合(R2=0.9942~0.9858),其相关系数的大小表现为: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Ni0.6Fe2.4O4;Freundlich模型对样品等温吸附Pb(Ⅱ)的实验数据拟合度较低(R2=0.981 3~0.947 7),4种样品的Freundlich相关系数的大小关系与Langmuir相关系数相反。初始pH=5.0时,Fe3O4,Ni0.1Fe2.9O4,Ni0.3Fe2.7O4和Ni0.6Fe2.4O4对Pb(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02,6.68,7.29和8.34 mg·g-1。可见,Ni x Fe3-x O4(尤其是Ni2+掺杂量较高的产物)对水环境中重金属Pb(Ⅱ)的去除能力明显高于Fe3O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3o4 Ni^2+掺杂 表面性质 吸附 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2@Fe3O4/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Pb(Ⅱ)的吸附 被引量:10
11
作者 龙昊宇 黄彬彬 +1 位作者 翁白莎 王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888-2900,共13页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制备MnO2@Fe3O4/石墨烯(RGO),考察吸附过程中MnO2@Fe3O4/RGO投加量、溶液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Pb(Ⅱ)的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并运用BET比表面积测试法计算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2@Fe3O4/RGO的比表面积为89.164m^2/g,孔容为0.284cm^3/g;随着pH值在2~10范围内增加,复合材料对Pb(Ⅱ)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pH=6时达到最大值.通过4种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Freundlich、Temkin、D-R模型)和4种吸附动力学模型(伪一级动力学、伪二级动力学、Elovich、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发现,MnO2@Fe3O4/RGO对Pb(Ⅱ)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iur模型,属于典型的单分子层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吸附量为265.3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fe3o4 MNo2 Pb()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Pb(Ⅱ)表面印迹聚合物(Fe_3O_4/GO-IIP)的制备及谱学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文华 董军 +1 位作者 迟子芳 任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499-3503,共5页
吸附法处理含铅废水因其经济性备受关注。开发可回收的专一性Pb(Ⅱ)吸附材料是高效处理含铅废水和实现铅回收的关键。结合氧化石墨烯(GO)的强吸附性、Fe_3O_4的磁性和表面印迹技术,以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GO)为载体,硝酸... 吸附法处理含铅废水因其经济性备受关注。开发可回收的专一性Pb(Ⅱ)吸附材料是高效处理含铅废水和实现铅回收的关键。结合氧化石墨烯(GO)的强吸附性、Fe_3O_4的磁性和表面印迹技术,以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Fe_3O_4/GO)为载体,硝酸铅为模板离子,甲基丙烯酸(MAA)及水杨醛肟(SALO)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磁性Pb(Ⅱ)表面印迹材料(Fe_3O_4/GO-IIP),并探讨其重复利用性和对Pb(Ⅱ)的专一性吸附性。结合XRD,SEM,FTIR等谱学方法,对Fe_3O_4/GO-IIP进行表征,并分析其对Pb(Ⅱ)的吸附机理。以Fe_3O_4/GO-IIP作为吸附剂选择性去除水溶液中的Pb(Ⅱ),结果表明,Fe_3O_4/GO-IIP对Pb(Ⅱ)具有很好的亲和性,反应在5min内,对初始浓度10mg·L-1的Pb(NO3)2的去除率达到70%,反应在20min左右达到吸附平衡。准二级吸附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能较好的表达其吸附过程。TEM和SEM图谱证明了Fe_3O_4均匀地分散在GO表面,粒径为10~20nm,Fe_3O_4/GO-IIP表面存在Pb(Ⅱ)印迹孔穴,增强其对Pb(Ⅱ)的选择吸附性;在竞争离子[Cd(Ⅱ),Zn(Ⅱ),Cu(Ⅱ)]存在条件下,Fe_3O_4/GO-IIP对目标污染物Pb(Ⅱ)的选择性系数比非印迹吸附材料(NIP)提高2~5倍;XRD和FTIR谱图分别从晶相结构和官能团证明了Fe_3O_4/GO-IIP的成功合成。对制备材料进行磁分离后洗脱再利用,结果表明Fe_3O_4/GO-IIP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该结果对于含铅废水处理和铅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铅离子印迹聚合物(fe3o4/Go-IIP) XRD FTIR SEM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2-)溶液吸收NO气体的传质-反应过程
13
作者 王菲 刘有智 +2 位作者 袁志国 祁贵生 焦纬洲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90,共6页
湿式氧化法在处理火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废气时存在难以快速氧化吸收NO的问题,导致NOx吸收效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在鼓泡反应器中,采用亚铁络合物FeⅡ(EDTA)2-作为吸收剂吸收NO气体,通过考察吸收液浓度、NO气体浓度等对... 湿式氧化法在处理火炸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废气时存在难以快速氧化吸收NO的问题,导致NOx吸收效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在鼓泡反应器中,采用亚铁络合物FeⅡ(EDTA)2-作为吸收剂吸收NO气体,通过考察吸收液浓度、NO气体浓度等对吸收速率的影响,分析了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并且推导了NO吸收过程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NO吸收速率随NO浓度升高呈线性升高,FeⅡ(EDTA)2-吸收NO是一个拟一级快速反应过程。吸收过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小于5%,两者的一致性较好,可以用来描述NO吸收的传质-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fe^(edta)^2- 传质-反应过程 鼓泡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EDTA-2Na的类芬顿污泥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文迪 常沙 +4 位作者 黄殿男 傅金祥 李琳 张贺凯 焦美怡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351-2356,共6页
为解决芬顿技术在中性条件下氧化性能较低的问题,以浓缩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Fe^3+/EDTA-2Na类芬顿技术处理污泥,对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 为解决芬顿技术在中性条件下氧化性能较低的问题,以浓缩池污泥为研究对象,应用Fe^3+/EDTA-2Na类芬顿技术处理污泥,对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泥饼含水率、污泥比阻(SRF)、毛细吸水时间(CST))、沉降性能(污泥沉降比(SV)、污泥容积指数(SVI))及破解性能(污泥质量浓度、溶解性COD(SCOD)、胞外聚合物(EPS))的改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EDTA-2Na类芬顿反应能起到强氧化作用调理污泥,且在原污泥pH值条件下效果优于传统芬顿法。Fe^3+/EDTA-2Na类芬顿反应后污泥/泥饼含水率分别降至97.94%和77.87%,CST仅为17s,SV和SVI分别降至29%和49.15mL/g,MLSS和MLVSS较原污泥分别降低41.35%和40.91%,且污泥上清液中SCOD、蛋白质、多糖溶出最多,对污泥脱水、沉降、破解性能的改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fe^3+/edta-2Na 类芬顿反应 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ILs-β-CDCP磁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样中铅和锑 被引量:7
15
作者 俞梁敏 顾唯希 +1 位作者 霍帅文 朱霞石 《分析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1-466,共6页
本文制备了磁性固相萃取材料Fe_3O_4@ILs-β-CDCP,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Fe_3O_4@ILs-β-CDCP萃取Pb(Ⅱ)和Sb(Ⅲ)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溶液pH值、样品体积、洗脱剂浓度和用量、洗脱剂类型、共存离子影响等。基于此,建立了磁固相萃取... 本文制备了磁性固相萃取材料Fe_3O_4@ILs-β-CDCP,并对其进行了表征。详细考察了Fe_3O_4@ILs-β-CDCP萃取Pb(Ⅱ)和Sb(Ⅲ)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溶液pH值、样品体积、洗脱剂浓度和用量、洗脱剂类型、共存离子影响等。基于此,建立了磁固相萃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Pb(Ⅱ)和Sb(Ⅲ)的新方法。在优化的条件下,该方法对Pb(Ⅱ)和Sb(Ⅲ)的检出限分别为1.50和0.54ng/mL,相对标准偏差(RSDs)分别为5.9%和2.4%(n=6,c=100.0ng/mL)。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水样中Pb(Ⅱ)和Sb(Ⅲ)的测定,其回收率分别为77.8%~106%和82.4%~107%。方法具有检出限低、操作简便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Sb(Ⅲ) fe3o4@ILs-β-CDCP 磁固相萃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磁性粒子的集成化蛋白质组学方法
16
作者 唐君 郭凯珠 +5 位作者 陈文东 宋培培 封顺 胡巢凤 许瑞莲 田瑞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63-1269,共7页
建立了基于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粒子的集成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首先用共沉淀法合成EDTA负载的Fe_3O_4/EDTA磁性粒子。在优化的溶液条件下(95%乙腈-1%三氟乙酸,体积分数),100μg Fe_3O_4/EDTA磁性粒子可吸附12.4μg牛血清... 建立了基于Fe_3O_4/乙二胺四乙酸(EDTA)磁性粒子的集成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首先用共沉淀法合成EDTA负载的Fe_3O_4/EDTA磁性粒子。在优化的溶液条件下(95%乙腈-1%三氟乙酸,体积分数),100μg Fe_3O_4/EDTA磁性粒子可吸附12.4μg牛血清白蛋白(BSA),吸附容量是商品化磁珠的10倍左右。以BSA作为标准蛋白质,对所合成的Fe_3O_4/EDTA磁性粒子作为蛋白质组学反应器的酶解时间进行了优化,发现Fe_3O_4/EDTA磁性粒子处理BSA酶解1、8和16 h的肽段序列覆盖率和特征肽段结果相当。因此,可以将复杂的蛋白质样品前处理时间缩短至2 h内。最后,将所合成的Fe_3O_4/EDTA磁性粒子应用于血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成功地鉴定出218种蛋白质,其中包含了41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认证的生物标志物。所发展的基于Fe_3O_4/EDTA磁性粒子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方法将蛋白质样品预富集、还原、烷基化、酶解、多肽除盐和洗脱等步骤集成到一起,减少了样品转移和处理所造成的损失。这种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和易于操作的特点,可用于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乙二胺四乙酸(fe3o4/edta) 磁性粒子 蛋白质组学 样品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对Co(Ⅱ)的吸附 被引量:2
17
作者 邓佳 赵耀林 +1 位作者 童大银 杨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3-289,共7页
采用Hummers方法和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磁性氧化石墨烯(M/GO)材料,并以此作为吸附剂材料,采用静态批式实验方法研究了其对Co(Ⅱ)的吸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M/GO 具有良好的饱和磁场强度,易于利用外加磁场实现吸附后的固-液分离。Co(Ⅱ)... 采用Hummers方法和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磁性氧化石墨烯(M/GO)材料,并以此作为吸附剂材料,采用静态批式实验方法研究了其对Co(Ⅱ)的吸附去除机理。结果显示M/GO 具有良好的饱和磁场强度,易于利用外加磁场实现吸附后的固-液分离。Co(Ⅱ)在M/GO表面的吸附几乎不受背景离子强度的影响,而受pH的影响显著。其吸附可快速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升高温度可有效促进吸附。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Co(Ⅱ)在M/GO表面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fe3o4 Co()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组分对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NOx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姜锦林 李资庭 +2 位作者 张士汉 吴成志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2-2227,共6页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乙二胺四乙酸)浓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生物还原的作用,使得Fe(Ⅱ)EDTA可以有效再生,系统NO去除效率从95%降低到90%,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烟气中的CO2能缓冲吸收液的pH值,使pH维持在6.5~7.0,从而有利于脱硝系统的连续运行;对脱硝装置处理负荷的考察证实了O2体积分数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的生物还原负荷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化学吸收 生物还原 o2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磁珠修饰印刷电极的牛奶中三聚氰胺检测安培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15
19
作者 干宁 王峰 +2 位作者 王鲁雁 李天华 杨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0,共5页
共固定氯代邻菲啰啉双核铜配合物(Cu2(phen)2Cl2(μ-Cl)2,简称Cu2L)和包被三聚氰胺抗体(antiMA)的Fe3O4/Au胶(简称纳米磁珠)于丝网印刷电极(SPCE)表面,构建了一种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简称MA)含量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当该传感器在含MA溶... 共固定氯代邻菲啰啉双核铜配合物(Cu2(phen)2Cl2(μ-Cl)2,简称Cu2L)和包被三聚氰胺抗体(antiMA)的Fe3O4/Au胶(简称纳米磁珠)于丝网印刷电极(SPCE)表面,构建了一种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简称MA)含量的安培免疫传感器。当该传感器在含MA溶液中温育时,MA和同时加入的HRP标MA二抗(HRP-antiMAII),与电极表面的antiMA形成三元免疫复合物。该复合物上的HRP能催化H2O2还原,并经过Cu2L传导在电极表面形成电流,电流强度I与MA浓度在0.5~40和60~100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5ng/mL。在pH6.2的PBS底液中,该传感器制作简单、可抛弃,对MA检测时间小于20min,灵敏度为1μA.ng-1mL,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可实现牛奶中MA免分离现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邻菲啰啉双核铜() fe3o4/Au胶微粒 三聚氰胺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肉中氯霉素检测用抗体包被金磁纳米微粒修饰安培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4
20
作者 谢东华 干宁 +1 位作者 王峰 杨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71-1377,共7页
研制了基于氯霉素抗体包被Fe3O4/Au金磁纳米微粒(GMP)和三乙撑四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平面热解石墨电极的安培免疫传感器(PRG|CuL/anti CAP-GMP),用于测定鱼肉中CAP含量。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外加磁场,将antiCAP-GMP吸引到CuL修饰的PR... 研制了基于氯霉素抗体包被Fe3O4/Au金磁纳米微粒(GMP)和三乙撑四胺铜(Ⅱ)(CuL)共固定修饰平面热解石墨电极的安培免疫传感器(PRG|CuL/anti CAP-GMP),用于测定鱼肉中CAP含量。该免疫传感器是利用外加磁场,将antiCAP-GMP吸引到CuL修饰的PRG电极(PRG|CuL)表面制备而成。CuL对H2O2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当该传感器在含CAP样品液中温育后,CAP与电极表面的anti CAP的免疫结合物导致CuL对H2O2的催化还原电流(I)降低,电流下降值(△I)和CAP浓度成正比,可用于CAP定量测定。在25℃的pH=6.5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温育30 min,该传感器对CAP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6~110 ng/mL,检出下限为0.092 ng/mL(3σ法)。应用于鱼肉中CAP检测并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结果一致,其添加回收率在97%~104%之间。该免疫传感器集分离、富集为一体,电极表面可更新,检测灵敏快速,对于水产品中痕量氯霉素分析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撑四胺铜() 鱼肉 氯霉素 fe3o4/Au金磁纳米微粒 安培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