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分配比对Fe-Cu-β烧结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庆定 胡劲松 王丰华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1,125,共4页
 以Fe-Cu烧结材料为基体,添加适量的低熔点合金成分β以研究其对Fe-Cu烧结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β可明显改善Fe-Cu烧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在最佳成分配比时,Fe-Cu-β烧结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望成为高性能廉价烧结含油轴...  以Fe-Cu烧结材料为基体,添加适量的低熔点合金成分β以研究其对Fe-Cu烧结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β可明显改善Fe-Cu烧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并在最佳成分配比时,Fe-Cu-β烧结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望成为高性能廉价烧结含油轴承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u—β烧结材料 材料成分 材料改性 成分配比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N/Cu功能梯度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2
作者 孙静 罗洁 +1 位作者 吕薪羽 张宗仁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7,共7页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AlN/Cu功能梯度电极材料,并成功实现了与CoSb_(3)热电材料的高效连接。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在Cu/AlN/Cu与CoSb_(3)的界面处检测到Cu_(3)Sb、Cu_(3.3)Sb、(Ag,In)、Cu、CuIn及Cu2In...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了Cu/AlN/Cu功能梯度电极材料,并成功实现了与CoSb_(3)热电材料的高效连接。通过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在Cu/AlN/Cu与CoSb_(3)的界面处检测到Cu_(3)Sb、Cu_(3.3)Sb、(Ag,In)、Cu、CuIn及Cu2In等多种物相,这些相的分布与局部元素分布高度吻合。研究表明,焊接温度显著影响过渡层的结构和均匀性,较低的焊接温度(500℃)有利于形成均匀稳定的过渡层,减少孔洞生成,提升界面连接质量。此外,Cu、Ag、In、Ti等元素在界面区域展现出复杂的扩散行为,尤其是Ti元素的偏析,显著增强了界面的润湿性和结合强度。然而,不对称的扩散速率引发了Kirkendall效应,进一步影响了过渡层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SPS连接后界面处相结构连续,缺乏明显的界面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功能梯度材料 cu/AlN/cu CoSb_(3) 界面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Cu材料动态压缩特性
4
作者 汤雪志 王志军 +1 位作者 张雪朋 徐永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164,共7页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 通过冷等静压和冷压烧结制备出六种不同密度的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Cu复合材料,并采用霍普金森系统研究了密度和制备方法对PTFE/Cu动态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冷压烧结试样在其烧结过程中发生纵向膨胀,导致密度降低,且试样表面生成一层金属膜;冷压烧结试样的动态压缩性能优于冷等静压试样;冷压烧结后的PTFE/Cu材料中PTFE晶体发育更好,对Cu颗粒包裹力更大,界面结合力更高,提升了冷压烧结PTFE/Cu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cu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冷压烧结 动态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CNTs/Cu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杜航 杨柳 +2 位作者 江永涛 陈枳匀 邓丽萍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6,共5页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铜箔上沉积碳纳米管,层层堆叠后在不同烧结温度(550,650,750,850,950℃)下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中... 采用电泳沉积法在铜箔上沉积碳纳米管,层层堆叠后在不同烧结温度(550,650,750,850,950℃)下热压烧结制备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中孔隙的数量减少,尺寸减小,碳纳米管分布均匀性增大,铜晶粒尺寸增大,退火孪晶晶粒尺寸增大但数量减少;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断后伸长率变化呈非单调性变化;当烧结温度为650℃时,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硬度适中,断后伸长率最大,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cu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C/Cu复合材料组织及烧结过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赵乃勤 周复刚 +2 位作者 陈民芳 王哲仁 李国俊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研究了粉末冶金冷压—烧结法制备的WC/Cu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烧结时的组织变化及WC含量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该材料的烧结过程。结果表明 ,WC颗粒推迟了烧结进程。烧结过程中烧结体无明显收缩 ,WC颗粒显著阻碍了晶粒长大。WC/C... 研究了粉末冶金冷压—烧结法制备的WC/Cu复合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烧结时的组织变化及WC含量对烧结过程的影响 ,分析了该材料的烧结过程。结果表明 ,WC颗粒推迟了烧结进程。烧结过程中烧结体无明显收缩 ,WC颗粒显著阻碍了晶粒长大。WC/Cu复合材料的烧结过程可分为粘结、烧结颈长大、闭孔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WC/cu复合材料 烧结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微波烧结Fe-Cu-C的性能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2 位作者 郭颖利 罗述东 李丽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23-728,共6页
对微波烧结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不同烧结温度下微波烧结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并与相同温度下的常规烧结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密度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 对微波烧结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不同烧结温度下微波烧结样品的性能和显微组织,并与相同温度下的常规烧结样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可得到较高的烧结密度以及较高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两者的洛氏硬度相当;微波烧结样品在1150℃时性能最佳,密度为7.20g/cm3,抗拉强度为413.90MPa,洛氏硬度为HRB75;微波烧结样品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即小的、近圆形且均匀分布的孔隙结构,从而也有利于获得细小的晶粒和较高的致密度;微波烧结与常规烧结相比,样品具有更多片状和粒状珠光体,能显著改善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fe—cu—C合金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烧结Fe-2Cu-0.6C的性能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元东 易健宏 +3 位作者 郭颖利 李丽娅 罗述东 朱凤霞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9-272,共4页
研究了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在1150℃时的微波烧结的性能,并与常规烧结试样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时间短,能量利用率高,微波烧结试样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试样密度达到7.20g/cm3,硬度75HRB,... 研究了Fe-2Cu-0.6C粉末冶金材料在1150℃时的微波烧结的性能,并与常规烧结试样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微波烧结时间短,能量利用率高,微波烧结试样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试样密度达到7.20g/cm3,硬度75HRB,抗拉强度为413.90MPa,伸长率6.0%。金相显微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的结果表明:微波烧结试样的组织主要是由铁素体、片状和粒状珠光体以及极少量的孔隙组成的。大量珠光体的存在能显著改善其力学性能。由断口分析可知,常规烧结试样属于脆性穿晶断裂,而微波烧结试样为脆性穿晶断裂和韧窝型的穿晶韧性断裂的混合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烧结 fe—cu—C合金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Fe_2O_3对镁铬耐火材料烧结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惠忠 李红 +3 位作者 魏建修 汪厚植 慕松林 赵洪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6-258,共3页
在镁铬耐火材料中添加纳米Fe_2O_3,研究了它对镁铬耐火材料烧结性能与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入1%(外加)的纳米Fe_2O_3即可使镁铬砖的烧成温度降低150℃左右,并在相同烧成温度下能使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 在镁铬耐火材料中添加纳米Fe_2O_3,研究了它对镁铬耐火材料烧结性能与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入1%(外加)的纳米Fe_2O_3即可使镁铬砖的烧成温度降低150℃左右,并在相同烧成温度下能使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大幅度提高。分析认为,在镁铬耐火材料中添加少量纳米级Fe_2O_3,可促进MgO-FeO固溶体中Cr^(3+)和Al^(3+)含量的提高,增强镁铬砖的直接结合程度,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2O3 镁铬耐火材料 烧结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Fe基金刚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文生 袁柯祥 +1 位作者 路阳 李国全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0,共3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Cu-Fe基粉末金刚石复合材料磨头,通过金相、XRD及硬度测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的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特性和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烧结体中各元素之间产生了冶金结合,且合金化程度随...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Cu-Fe基粉末金刚石复合材料磨头,通过金相、XRD及硬度测试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得的合金材料的显微组织特性和性能。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烧结体中各元素之间产生了冶金结合,且合金化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930℃时,烧结体中金刚石与基体结合性较好,金刚石无石墨化现象,烧结体的硬度最高,达到160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基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Cu-C合金粗粉注射成形的脱脂及烧结工艺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斌 尚峰 +1 位作者 李化强 邹家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6-49,共4页
对平均粒度为60"m的Fe-Ni-Cu-C合金粗粉进行注射成形,重点研究脱脂和烧结工艺。以粘结剂的差热分析为指导,制定合适的热脱脂工艺路线,并分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对烧结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剂脱脂可以除去粘... 对平均粒度为60"m的Fe-Ni-Cu-C合金粗粉进行注射成形,重点研究脱脂和烧结工艺。以粘结剂的差热分析为指导,制定合适的热脱脂工艺路线,并分析烧结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对烧结密度、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溶剂脱脂可以除去粘结剂中78%左右的石蜡,热脱脂时间可以缩短;在1225℃,烧结件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i—cu—C合金 粗粉注射成形 脱脂工艺 烧结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S/Cu材料动态再结晶行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杰 陈敬超 +1 位作者 张尧翠 洪振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93-95,共3页
研究了原位合成15%FeS/Cu复合材料在热挤压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以及该行为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FeS/Cu复合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内部受力不均,其再结晶主要通过亚晶迁移机制和凸出形核机制两种方式进行。另外,在累积真应变... 研究了原位合成15%FeS/Cu复合材料在热挤压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以及该行为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于FeS/Cu复合材料在挤压过程中,内部受力不均,其再结晶主要通过亚晶迁移机制和凸出形核机制两种方式进行。另外,在累积真应变4.0前后,硬度和导电率的变化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加工硬化和再结晶软化在复合材料内部所占比例不同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cu复合材料 动态再结晶 形核机制 硬度 导电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Cu基刹车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英才 李静 尹衍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新型Fe3Al Cu基刹车材料, 并对其力学性能及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Fe基材料, Fe3Al Cu基刹车材料密度小, 强度高, 随着Cu含量的增加(6% ~30%,质量分数), 其硬度和强度降低, 摩擦...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一种新型Fe3Al Cu基刹车材料, 并对其力学性能及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Fe基材料, Fe3Al Cu基刹车材料密度小, 强度高, 随着Cu含量的增加(6% ~30%,质量分数), 其硬度和强度降低, 摩擦系数和磨损率都升高。Cu含量为 12% ~18%时摩擦系数高而稳定, 耐磨性好, 此时摩擦系数为 0 5~0 55, 平均磨损率约 1 5×10-5 mm3·N-1·m-1。不同阶段材料的摩擦磨损机制不同,摩擦初期以磨粒磨损为主; 中期主要包括塑性变形、裂纹扩展和疲劳断裂; 后期主要是氧化磨损, 当Cu含量过高时(大于 24% )会发生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cu 刹车材料 力学性能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Sm(Co,Fe,Cu,Zr)_z的矫顽力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龙 徐光亮 张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38-42,共5页
综述了烧结Sm(Co,Fe,Cu,Zr)z的矫顽力机制及成分和工艺对矫顽力的影响。温度对矫顽力机制的影响强烈。随着温度的升高,畴壁钉扎逐渐从排斥型转变为吸引型,当温度高于胞壁相的居里温度时,畴壁钉扎机制几乎完全转变为形核机制。成分和工... 综述了烧结Sm(Co,Fe,Cu,Zr)z的矫顽力机制及成分和工艺对矫顽力的影响。温度对矫顽力机制的影响强烈。随着温度的升高,畴壁钉扎逐渐从排斥型转变为吸引型,当温度高于胞壁相的居里温度时,畴壁钉扎机制几乎完全转变为形核机制。成分和工艺对微观结构、两相的磁学参数有一定影响,因而影响矫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稀土永磁 烧结Sm(Co fe cu Zr)z 矫顽力机制 矫顽力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C/Cu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冉旭 刘勇兵 安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法制备C/Cu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粉末和烧结体的组织结构、硬度、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Cu... 利用机械合金化和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法制备C/Cu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粉末和烧结体的组织结构、硬度、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及其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Cu复合粉末尺寸随球磨时间的延长明显细化,C在Cu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放电等离子烧结体组织致密、细小且均匀,随着碳含量增加,烧结体的硬度与密度减小;相对电解粗铜烧结样品而言,C/Cu复合材料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耐磨性,其磨损机制主要为粘着磨损和剥层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C/cu复合材料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摩擦磨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特性对Sm_2(Co,Cu,Fe,Zr)_(17)永磁材料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艳芳 包生祥 +3 位作者 王敬东 谭福明 马丽丽 彭晶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4-26,31,共4页
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Sm_2(Co,Cu,Fe,Zr)_(17)的过程中,粉末特性对材料的性能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对气流磨和滚动球磨两种工艺所制备的粉末进行比较,通过粒度分析及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粉末的粒径与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 在粉末冶金工艺生产Sm_2(Co,Cu,Fe,Zr)_(17)的过程中,粉末特性对材料的性能存在较大影响。本研究对气流磨和滚动球磨两种工艺所制备的粉末进行比较,通过粒度分析及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粉末的粒径与形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流磨所制备的粉末平均粒径为4.53μm,尺寸分布范围较窄,粉末颗粒成近似球状,所得材料磁性能参数中Br,(BH)max优于滚动球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2(Co cu fe Zr)17永磁材料 气流磨 滚动球磨 粉末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压烧结Al_2O_3/Fe-28Al-5Cr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建林 甄乾 +3 位作者 张兴华 马吉强 李斐 杨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4-38,43,共6页
在自制的Fe-28Al-5Cr合金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和20%Al2O3陶瓷颗粒,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Fe-28Al-5Cr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高温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 在自制的Fe-28Al-5Cr合金粉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0%和20%Al2O3陶瓷颗粒,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Fe-28Al-5Cr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2O3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力学性能及高温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达到99%以上,复合材料由Fe3Al基体和Al2O3增强相组成;Al2O3在复合材料中主要分布在晶界处,当Al2O3的加入量为20%时,形成了连续的网状结构;复合材料的强度比基体合金的低,且其强度随Al2O3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加入20%Al2O3的复合材料的高温耐磨性能比基体合金的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间化合物 fe3Al基复合材料 AL2O3 热压烧结 强度 高温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成形Cu-Fe-C摩擦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斌 周海霞 +3 位作者 李化强 陈劲松 贺毅强 杨建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4-67,共4页
采用注射成形工艺制备了Cu-Fe-C坯料,通过溶剂脱脂和热脱脂、烧结制备出Cu-Fe-C摩擦材料。研究了Cu-Fe-C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重点分析了Fe含量对Cu-Fe-C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中铜颗粒之间存在的孔隙及... 采用注射成形工艺制备了Cu-Fe-C坯料,通过溶剂脱脂和热脱脂、烧结制备出Cu-Fe-C摩擦材料。研究了Cu-Fe-C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重点分析了Fe含量对Cu-Fe-C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中铜颗粒之间存在的孔隙及石墨为主要的裂纹源和扩展途径,使材料发生脆性断裂;高硬度、耐磨的Fe颗粒分布于铜基体中,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当Fe含量达到8%时,材料的硬度为58HV,抗拉强度为148MPa;当摩擦速度为100~400r/min时,Fe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磨损量、摩擦系数,降低了材料的磨损性能;高速摩擦条件下,Fe的加入促进摩擦表面氧化膜的形成,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C 摩擦材料 注射成形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Al基摩擦材料的烧结致密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静 尹衍升 +2 位作者 刘英才 林晓娟 孔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4,共4页
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以Cu、石墨、MoS2、Al2O3为添加剂的一种复合摩擦材料,并对其烧结致密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受到原始粉料组成、粒度以及烧结工艺参数(如烧结... 利用热压烧结方法制备了以Fe3Al金属间化合物为基体,以Cu、石墨、MoS2、Al2O3为添加剂的一种复合摩擦材料,并对其烧结致密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致密化过程受到原始粉料组成、粒度以及烧结工艺参数(如烧结温度、压力、保温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Cu的液相烧结在材料致密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最佳工艺参数为:烧结温度1 050 ̄1 100℃,压力10 ̄12 MPa,保压20 ̄30 min,保温45 ̄60 min,此时致密度为90% ̄95%。烧结过程中未发现晶粒异常长大,经1 050℃烧结1 h的摩擦材料中Fe3Al的晶粒尺寸为400 ̄6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AL 摩擦材料 烧结 致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烧结法制备Al/Tb_(0.3)Dy_(0.7)Fe_(1.95)磁致伸缩复合材料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民红 顾正飞 +2 位作者 刘心宇 成钧 周秀娟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Al/Tb0.3Dy0.7Fe1.95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相组成、磁致伸缩、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0℃烧结时,烧结体中仍主要存在Al与GMM合金相,烧结获得较理想的相分布状态。... 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Al/Tb0.3Dy0.7Fe1.95磁致伸缩复合材料,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烧结体的显微结构、相组成、磁致伸缩、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00℃烧结时,烧结体中仍主要存在Al与GMM合金相,烧结获得较理想的相分布状态。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体中非GMM相越来越多,原始相减少。当1200℃烧结时,烧结体中主要存在杂相,已几乎没有GMM相。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λs和抗压强度明显下降,烧结温度为600℃时,烧结体的λs和抗压强度最大,分别为405×10-6和61.71MPa。其不足是,复合材料仍呈现明显的脆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烧结 磁致伸缩 Al/Tb0.3Dy0.7fe1.95 复合材料 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