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3+)离子在低品位铜矿生物浸出中的行为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红斌 荆秀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生物浸出中容易产生铁矾而影响目的矿物的浸出速度。文中就这一问题,围绕与Fe3+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充分发挥Fe3+离子的氧化作用,又尽量减少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表明,在驯化适应低酸条件下浸矿细菌的基础上,合理调配... 生物浸出中容易产生铁矾而影响目的矿物的浸出速度。文中就这一问题,围绕与Fe3+有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旨在充分发挥Fe3+离子的氧化作用,又尽量减少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分析表明,在驯化适应低酸条件下浸矿细菌的基础上,合理调配酸性介质pH值、铁浓度、细菌氧化活性、氧化还原电位Eh值之间的关系,能使铁产生的沉淀降到最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离子 生物浸出 低品位铜矿 行为分析 氧化还原电位 介质pH值 浸出速度 目的矿物 氧化作用 浸矿细菌 氧化活性 分析表 铁浓度 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Fe^(3+)离子掺杂改性TiO_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赵德明 金宁人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65-169,共5页
对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Fe3+离子掺杂改性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掺杂金属Fe3+离子的电位、电子轨道构型、化合价、离子半径、浓度和掺杂制备方式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掺杂过... 对近年来利用过渡金属Fe3+离子掺杂改性TiO2的光催化性能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掺杂金属Fe3+离子的电位、电子轨道构型、化合价、离子半径、浓度和掺杂制备方式对TiO2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应用前景、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通过掺杂过渡金属Fe3+离子改进TiO2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使反应的响应光谱向可见光扩展,并且有效地抑制电子-空穴的复合,提高半导体的光催化效率,通过改性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另外,针对掺杂机理尚不清楚、光量子效率仍然不高和回收困难的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负载型掺杂改性纳米TiO2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利用非耐热材料可以制成上浮型负载体,更利于回收,成为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离子 光催化性能 掺杂改性 过渡金属 研究进展 TIO2光催化剂 纳米TiO2 溶胶一凝胶法 光催化效率 性能研究 电子轨道 离子半径 禁带宽度 发展方向 直接利用 掺杂机理 量子效率 耐热材料 化合价 过掺杂 可见光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Eu-MOF材料的构筑及对Fe^(3+)与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检测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冀超 李文 +2 位作者 张丽荣 华佳 刘云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_(3))_(2)NH_(2)]_(2)[Eu_(6)(μ_(3)-OH)_(8)(EDDC)_(6)]·8DMA·3MeOH·6H_(2)O[JLUMOF128,H_(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_(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sv值分别为2.09×10^(4),8.49×10^(4)和5.75×10^(4)L/mol,检测限分别为5.99,1.51和1.93μmol/L.在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检测方面,JLU-MOF128是一种理想的多感应荧光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检测 Fe^(3+)离子 硝基芳香族爆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胡敏酸与Fe^3+、Al^3+、Mn^2+金属离子配位机理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黄玉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6-369,共4页
关键词 胡敏酸 Fe^3+、Al^3+、Mn^2+金属离子 红外光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荧光性质的阳离子Ga-MOF用于Fe^(3+)和硝基化合物识别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季 张浩 +2 位作者 骆昱晖 耿吴越 兰亚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5,共9页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镓金属-有机框架Ga-MOF,其化学式为[Ga_(3)O(H_(2)O)_(3)(TCA)_(2)]·NO_(3)·6DMF·2H_(2)O(JOU-27,H_(3)TCA=4,4′,4″-三苯胺三羧酸).结构分析表明,JOU-27是基于氧心三核镓簇的三维微... 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阳离子镓金属-有机框架Ga-MOF,其化学式为[Ga_(3)O(H_(2)O)_(3)(TCA)_(2)]·NO_(3)·6DMF·2H_(2)O(JOU-27,H_(3)TCA=4,4′,4″-三苯胺三羧酸).结构分析表明,JOU-27是基于氧心三核镓簇的三维微孔结构.由于荧光配体H_(3)TCA的引入,JOU-27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强度,因此可用于检测Fe^(3+)离子和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结果表明,其对Fe^(3+)的检出限低至2.22×10^(−6)mol/L(Stern-Volmer常数K_(SV)=52823 L/mol);当硝基苯(NB)浓度仅为3.27×10^(−3)mol/L时,荧光猝灭效率可达9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JOU-27的猝灭性能可能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应、激发光吸收竞争以及骨架激发态与硝基芳烃化合物之间的电子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金属-有机框架 荧光识别 Fe^(3+)离子 硝基芳烃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Fe^(3+)对二氧化钛薄膜吸收光谱及光催化活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肖美群 杨建纯 +3 位作者 沈嘉年 李谋成 武朋飞 刘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2,共5页
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状的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 ,通过往阳极氧化的电解液中添加Fe3+ ,使其进入二氧化钛薄膜中 ,研究了掺杂Fe3+ 对二氧化钛薄膜吸收光谱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在阳性氧化时通过往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Fe3+ 可以制得掺杂F... 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状的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 ,通过往阳极氧化的电解液中添加Fe3+ ,使其进入二氧化钛薄膜中 ,研究了掺杂Fe3+ 对二氧化钛薄膜吸收光谱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在阳性氧化时通过往电解液中添加不同含量的Fe3+ 可以制得掺杂Fe3+ 浓度不同的薄膜 ,研究了掺杂Fe3+ 浓度不同对薄膜吸收光谱和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仪和X光电子能谱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掺杂Fe3+ 使二氧化钛薄膜对入射光的吸收带边发生红移 ,讨论了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薄膜 掺杂Fe^3+离子 光吸收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滤纸上还原 Fe3+离子实验的再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明建 项喆源 +2 位作者 龙环胜 汪洁 秦浩正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0-71,共2页
针对在滤纸上还原Fe^3+离子的实验结论存在争议的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相关的理论分析.采用XRD方法对该反应产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实验条件(敞开系统)下,纤维素并不能将Fe^3+还原为单质铁,而是主要还原为Fe3O4,同时有少量... 针对在滤纸上还原Fe^3+离子的实验结论存在争议的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和相关的理论分析.采用XRD方法对该反应产物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一般实验条件(敞开系统)下,纤维素并不能将Fe^3+还原为单质铁,而是主要还原为Fe3O4,同时有少量Fe2O3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滤纸上还原Fe^3+离子 实验探究 化学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ZnF_3:Fe^(3+)体系局域晶体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肖芬 邝小渝 鲁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4期309-313,共5页
本文采用对角化三角场中d5组态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 ,研究了KZnF3 :Fe3 + 体系的局域晶体结构和EPR参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双层配位模型 ,即配位体包括Fe3 + 离子最近邻的 6个F-离子和次近邻的 8个K+ 离子。计算表明KZnF3 :F... 本文采用对角化三角场中d5组态完全能量矩阵的方法 ,研究了KZnF3 :Fe3 + 体系的局域晶体结构和EPR参量之间的关系。在分析中我们引入了双层配位模型 ,即配位体包括Fe3 + 离子最近邻的 6个F-离子和次近邻的 8个K+ 离子。计算表明KZnF3 :Fe3 + 的局域结构畸变源于一个K+ 离子沿C3 轴方向 (即 [111]方向 )向Fe3 + 离子的移动 ,从而诱导F-离子的位移 ,使得Fe3 + -F-键与C3 轴夹角发生变化。通过计算EPR的低对称参量D和 (a -F) ,我们分别得出室温 (T =30 0K)时的畸变角为Δθ1=2 .5 8° ,Δθ2 =- 1.4°和低温 (T =77K)时畸变角为Δθ1=2 .85° ,Δθ2 =- 1.4° ,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值Δθ1=2 .8± 0 .3° ,Δθ2 =- 1.1± 0 .3°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nF3体系 Fe^3+离子 晶格局域结构畸变 EPR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木质素碳点的制备及对Fe^(3+)检测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任世明 郑祖阳 +2 位作者 韩春晖 李瑶瑶 庄建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6,共9页
以碱木质素(Alkalilignin,AL)为碳源、乙二胺(Ethanediamine,EDA)为钝化剂、双氧水(H_(2)O_(2))为氧化剂,利用简单、绿色、高效的水热法制备碱木质素碳点(ALE-CDs)。以荧光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ALE-CDs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以碱木质素(Alkalilignin,AL)为碳源、乙二胺(Ethanediamine,EDA)为钝化剂、双氧水(H_(2)O_(2))为氧化剂,利用简单、绿色、高效的水热法制备碱木质素碳点(ALE-CDs)。以荧光性能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出ALE-CDs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ALE-CDs表面存在大量的羟基(—OH)、羧基(—COOH)和氨基(—NH_(2))等官能团,在水中具有优良的分散性和稳定性,荧光量子产率及寿命分别为19.20%和6.03 ns。利用ALE-CDs为荧光探针检测不同金属离子,发现ALE-CDs对Fe^(3+)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荧光强度与Fe^(3+)浓度(0~50μmol/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Fe^(3+)检出限约为1.6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木质素 乙二胺 碳点 荧光猝灭 Fe^(3+)离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秸秆纤维微米化及其离子交联制备疏水纤维素膜的研究
10
作者 易泽德 沈娟莉 付时雨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经NaOH预处理、TEMPO氧化和机械处理,再经真空抽滤成膜并与Fe^(3+)交联,制备了具有疏水性的纤维素微细纤维(CMF)膜。通过FESEM、ATR-FT-IR、Zeta电位测试、XRD、拉伸测试、接触角和吸水率等表征,分析了CMF膜的结构和... 农业废弃物稻草秸秆经NaOH预处理、TEMPO氧化和机械处理,再经真空抽滤成膜并与Fe^(3+)交联,制备了具有疏水性的纤维素微细纤维(CMF)膜。通过FESEM、ATR-FT-IR、Zeta电位测试、XRD、拉伸测试、接触角和吸水率等表征,分析了CMF膜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CMF充分与Fe^(3+)交联,有效提高了CMF膜的疏水性。CMF膜的疏水性受离子交联时间和Fe^(3+)浓度的影响,其水接触角最高可达134.15°;该膜在水中浸泡24 h后吸水率为50%,明显低于未交联CMF膜(210%)。Fe^(3+)交联的CMF膜还具有良好的湿拉伸力,达3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微细纤维 Fe^(3+)离子交联 疏水改性 接触角 拉伸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ac-12提高德兴铜矿铜金钼回收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广义 钟宏 +7 位作者 戴塔根 李海普 刘建国 罗时军 洪建华 熊新海 赵桂洪 周玲萍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3-36,共4页
对新型选铜捕收剂M ac-12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密度泛函计算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Cu2+和Cu+离子与M ac-12能发生化学作用而生成新物质,而M ac-12与Fe2+或Fe3+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作用;新药剂M ac-12的反应中心硫原子给电... 对新型选铜捕收剂M ac-12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密度泛函计算和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溶液中Cu2+和Cu+离子与M ac-12能发生化学作用而生成新物质,而M ac-12与Fe2+或Fe3+离子之间不存在化学作用;新药剂M ac-12的反应中心硫原子给电子的能力较弱,而接受反馈电子的能力很强,其对提供反馈电子能力较弱的硬酸黄铁矿的捕收能力弱,而对易提供反馈电子的软酸黄铜矿的捕收能力强;与传统黄药工艺(70 g/t)相比,M ac-12+少量丁黄药(25 g/t)工艺可降低铜硫浮选分离的石灰用量,提高铜精矿中铜品位0.93个百分点、铜回收率1.03个百分点,金品位1.29 g/t、金回收率7.16个百分点,钼品位0.029 3个百分点、钼回收率3.90个百分点。M ac-12捕收剂已工业应用于德兴铜矿,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12捕收剂 黄铜矿 浮选 回收率 铜回收率 德兴铜矿 铜金 Fe^3+离子 捕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氧化还原电解液电化学电容器体系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强 李开喜 +2 位作者 孙国华 范慧 谷建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以含有Fe3+/Fe2+离子对的H2SO4溶液为电解液,以多孔炭做电极材料,就Fe3+/Fe2+离子对在多孔炭纳米孔隙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准电容效应进行了探讨.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Fe3+/Fe2+离子对在多孔炭电极纳米孔隙中发生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恒流... 以含有Fe3+/Fe2+离子对的H2SO4溶液为电解液,以多孔炭做电极材料,就Fe3+/Fe2+离子对在多孔炭纳米孔隙中的电化学行为及准电容效应进行了探讨.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Fe3+/Fe2+离子对在多孔炭电极纳米孔隙中发生了可逆的电化学反应.恒流充放电结果发现,加入Fe3+/Fe2+使得充放曲线出现对称的充放电平台,有效地提高了电化学电容器(EC)的电能存储容量,其单电极比电容最高达174 mAh·g-1,比单纯的H2SO4电解液的比电容高109 mAh·g-1,且有着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根据实验现象及结果,探讨了Fe3+/Fe2+离子对在EC电极上的充放电机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概念——氧化还原电解液电化学电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电容器 法拉第准电容 多孔炭 Fe^3+/Fe^2+离子 电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绿宝石和变石的呈色机理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红宇 彭明生 +1 位作者 廖尚宜 高利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5-360,共6页
对24块世界主要产地的金绿宝石和变石进行X荧光能谱分析,得到其所含的主要微量元素分别是Fe、Ga、Ti和Fe、Cr、Ti.金绿宝石和变石各1块样品的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半定量分析表明金绿宝石中Fe含量平均为17 800×10-6,Cr为855×10-6... 对24块世界主要产地的金绿宝石和变石进行X荧光能谱分析,得到其所含的主要微量元素分别是Fe、Ga、Ti和Fe、Cr、Ti.金绿宝石和变石各1块样品的同步辐射X荧光能谱半定量分析表明金绿宝石中Fe含量平均为17 800×10-6,Cr为855×10-6;变石中Fe含量为16 060×10-6,Cr含量达13 333×10-6.对15个样品的可见吸收光谱进行测试及解释表明金绿宝石的可见吸收光谱是由Fe3+引起,变石的可见吸收光谱由Cr3+和Fe3+共同引起.色度学的分析和系列计算表明具有440~470 nm间最大吸收和540~630 nm宽吸收带的双峰形状的可见吸收光谱,可产生红-绿色的变石效应,通过向着该双峰形状的可见光谱的方向进行变石的优化处理可以获得宝石的变石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绿宝石 变石 颜色 Fe^3+离子 Cr^3+离子 可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镀铬电解液的一种再生方法
14
作者 裘之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镀铬液 电解液 再生方法 Fe^3+离子 CR^3+ 电流密度范围 钢铁零件 阳极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电解液中回收锑和铋的方法
15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3,共1页
包含以下步骤的一种由铜电解液中回收锑和铋的方法:为了还原Fe^3+离子而在含杂质锑、铋和铁的铜电解液中浸入铜材料,将铜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势调整到小于650mV,为了吸收锑和铋而使铜电解液与螯合型树脂相接触,以及使洗脱液与螯合... 包含以下步骤的一种由铜电解液中回收锑和铋的方法:为了还原Fe^3+离子而在含杂质锑、铋和铁的铜电解液中浸入铜材料,将铜电解液的氧化还原电势调整到小于650mV,为了吸收锑和铋而使铜电解液与螯合型树脂相接触,以及使洗脱液与螯合型树脂接触,以洗脱并回收锑和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回收 氧化还原电势 Fe^3+离子 树脂相 螯合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电解液中回收锑和铋的方法
16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3期85-85,共1页
包含以下步骤的从铜电解液回收锑和铋的方法:在铜电解液中浸入纯铜材料以将Fe^3+离子还原为Fe^2+离子,使用稀硫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并调整酸度或酸浓度以选择性地洗脱铋和锑,其中如果在铋洗脱中铋的最终浓度调整至0.02g/L或更低... 包含以下步骤的从铜电解液回收锑和铋的方法:在铜电解液中浸入纯铜材料以将Fe^3+离子还原为Fe^2+离子,使用稀硫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并调整酸度或酸浓度以选择性地洗脱铋和锑,其中如果在铋洗脱中铋的最终浓度调整至0.02g/L或更低,就可能在选择性的铋洗脱后的锑洗脱中使锑洗出液中铋的最大浓度保持在0.01g/L或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脱铋 回收 Fe^2+离子 Fe^3+离子 浓度调整 纯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