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营养液不同浓度Fe^(2+)对水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毛丹 张鑫月 +3 位作者 李嘉琪 周君蔓 孙灵灵 翟玉莹 《上海蔬菜》 2024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筛选适宜水培小白菜生长的Fe^(2+)浓度,该文以苏州青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Fe^(2+)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培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处理,水培小白菜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鲜... 为筛选适宜水培小白菜生长的Fe^(2+)浓度,该文以苏州青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浓度Fe^(2+)对小白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培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处理,水培小白菜株高、茎粗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下部干质量最大,较对照分别提高92.5%、266.7%、115.5%、357.9%,叶绿素含量(57.12 mg/g)、维生素C含量[92.15 mg/(100 g)]、可溶性糖含量(0.43%)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77.67%、50.44%、30.30%,小白菜丙二醛含量最低(11.06 nmol/g),较对照降低39.33%。综上,营养液Fe2+浓度为0.03 mmol/L时,水培小白菜生长势最旺、品质最佳、抗逆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小白菜 营养液 Fe^(2+)浓度 生长发育 品质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条件下活性氧和初始Fe^(2+)浓度对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红 王兆印 +2 位作者 张旭 朱明龙 谭文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11,共8页
提高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矿石氧化效率、缩短氧化周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受体,矿浆中Fe^(2+)可为铁氧化细菌提供能量,氧气和Fe^(2+)的充足供应将有利于提高菌株的生物氧化活性,而富氧条件下(氧得... 提高难处理金精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矿石氧化效率、缩短氧化周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是生物氧化过程中的电子受体,矿浆中Fe^(2+)可为铁氧化细菌提供能量,氧气和Fe^(2+)的充足供应将有利于提高菌株的生物氧化活性,而富氧条件下(氧得到充足供应)冶金菌株对能源物质Fe^(2+)的需求尚未见公开报道。今在实验室1.5 L通气搅拌釜式反应器中,利用以L.ferriphilum和S.thermosulfidooxidans为主的混合浸矿菌对黄铁矿包裹的难处理金精矿进行生物氧化,深入研究溶氧水平(DO)和矿浆初始Fe^(2+)浓度对生物氧化过程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溶解氧水平提高时,生物氧化效率会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DO水平提高,ROS含量明显上升。富氧条件下(4.0 ppm)随着初始Fe^(2+)浓度的提高,冶金菌株氧化活性在过程初期受到抑制,后期得到增强,ROS含量随初始Fe^(2+)浓度的提高不断增加,而菌体生长却一直受到抑制,最终导致矿石氧化效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金精矿 生物氧化 溶氧 氧化自由基 Fe^2+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Fe^(2+)浓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旭燕 俞慧娜 赵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4-36,共3页
以大豆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不同Fe2 + 浓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15mg/kgFe2 + 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最有利 ,低浓度的Fe2 + 处理 (0 .0 1mg/kg、0 .1mg/kg)使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较少 ;较高的Fe2 + 浓度(10... 以大豆为研究材料 ,研究了不同Fe2 + 浓度对大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15mg/kgFe2 + 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最有利 ,低浓度的Fe2 + 处理 (0 .0 1mg/kg、0 .1mg/kg)使大豆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增加较少 ;较高的Fe2 + 浓度(10mg/kg、3 0mg/kg、5 0mg/kg、75mg/kg和 10 0mg/kg)会使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 ,且Fe2 + 浓度≥ 5 0mg/kg时 ,下降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浓度 大豆 种子萌发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碱结构水类型祖母绿红外光谱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探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乔鑫 周征宇 +6 位作者 农佩臻 赖萌 李英搏 郭恺鹏 钟倩 王含 周彦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祖母绿红外吸收主要与其硅氧骨干、通道内结构水、相关碱性金属离子和大分子振动有关。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峰位归属及谱峰特征对比方面,认为与分子振动和不同类型结构水相关,对更深层的成矿或化学控制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 祖母绿红外吸收主要与其硅氧骨干、通道内结构水、相关碱性金属离子和大分子振动有关。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峰位归属及谱峰特征对比方面,认为与分子振动和不同类型结构水相关,对更深层的成矿或化学控制因素的研究还较少。本文选取典型4个矿区样品,针对贫碱结构水(Ⅰ型)特征为主的祖母绿进行了近、中红外光谱测定,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同为Ⅰ型水主控的不同矿区祖母绿呈现一致特征,若干与结构水、碱性离子及大分子相关吸收具有稳定峰位、近似的相对峰强和峰形的特征。分析发现:祖母绿红外谱带特征直接受控于通道中结构水的占位方向和比例,进一步与祖母绿成矿元素Al^(3+)的类质同象替换相关,主要受(Mg^(2+)+Fe^(2+))离子浓度影响,当其浓度较低时,类质同象替换程度较低,祖母绿结构水占位主要表现为Ⅰ型水特征,其相关元素特征表现为高Si、Al,低Mg、Fe,总体贫碱,对应相应的典型红外特征,指示化学离子浓度与红外谱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过程表明红外光谱可以辅助对Ⅰ型水祖母绿产地的鉴定和成矿环境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母绿 红外光谱 Ⅰ型水 类质同象替换 (Mg^2++Fe^2+)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