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TiO_(2)改性沸石去除矿井水中Fe^(2+)和Mn^(2+)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春晖 王文倩 +4 位作者 师学璐 全炳旭 杨博 霍倩倩 王新玲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7-1015,共9页
针对矿井水中Fe^(2+)、Mn^(2+)浓度超标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MnO_(2)和纳米TiO_(2)负载于天然斜发沸石表面制备出MnO_(2)/TiO_(2)改性沸石滤料,并分析了沸石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采用单因素动态吸附... 针对矿井水中Fe^(2+)、Mn^(2+)浓度超标及处理效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溶胶-凝胶法将纳米MnO_(2)和纳米TiO_(2)负载于天然斜发沸石表面制备出MnO_(2)/TiO_(2)改性沸石滤料,并分析了沸石改性前后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结构.采用单因素动态吸附试验和Thomas模型拟合探究了MnO_(2)/TiO_(2)改性沸石对模拟矿井水水样中Fe^(2+)、Mn^(2+)的去除效果及机理,并考察水流速度、滤层厚度、溶液pH及硬度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天然沸石而言,MnO_(2)/TiO_(2)改性沸石的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和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增大.当水流速度为7 m/h、进水pH为9.5、水质硬度为350 mg/L、滤层厚度为110 cm时,改性沸石对Fe^(2+)、Mn^(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810、6.549 mg/g,且Thomas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改性沸石对Fe^(2+)、Mn^(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反冲洗试验结果表明,反冲洗强度为13 L/(m^(2)·s),反冲洗时间大于7 min时,改性沸石的再生效果良好,可重复使用.研究显示,本文制备的MnO_(2)/TiO_(2)改性沸石吸附滤料可为同步去除矿井水中Fe^(2+)、Mn^(2+)污染提供一种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O_(2)/TiO_(2)改性沸石 Fe^(2+) Mn^(2+) 矿井水 动态吸附 Thoma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除Fe^(2+)机理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Ⅱ)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冬 杨宏 +1 位作者 陈立学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在生物固Mn2+除Mn2+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滤柱装置试验,探求生物滤层中Fe2+、Mn2+的氧化动态.得出Mn2+的氧化虽然迟后于Fe2+的氧化,但Fe2+、Mn2+的氧化带并无明显界限.Fe2+虽然在无菌滤层中就可以完全氧化,但在生物滤层中Fe2+参与了除Mn2+... 在生物固Mn2+除Mn2+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滤柱装置试验,探求生物滤层中Fe2+、Mn2+的氧化动态.得出Mn2+的氧化虽然迟后于Fe2+的氧化,但Fe2+、Mn2+的氧化带并无明显界限.Fe2+虽然在无菌滤层中就可以完全氧化,但在生物滤层中Fe2+参与了除Mn2+菌的代谢,在维系生物滤层的稳定上是不可缺少的. Fe2+、Mn2+可以在同一滤层中得以去除.由此开发了一级过滤除Fe2+除Mn2+的简缩工艺流程和一系列配套的工艺技术,并应用于大型除Fe2+除Mn2+水厂的设计与运行.投产2a来,出水ρ(Mn2+)小于0.05mg/L,总铁为痕量,均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达到了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Mn^2+除Mn^2+ Fe^2+、Mn^2+同时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dococcus sp-1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及诱导特性 被引量:9
5
作者 段晓东 宋立新 +3 位作者 杨宏 熊晓丽 李威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5-249,共5页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 利用传统的细菌分离方法,从地下水生物除锰滤池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经LBB(leucoberbelin blue)法定性检测其具有Mn2+氧化能力,利用Sherlock细菌鉴定系统初步确定其属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1菌株的生物除锰能力和诱导特性研究结果表明,Rhodococcus sp-1菌株在达到第1个生长稳定期,细菌浓度2.3×108个/mL时,其Mn2+的去除量可达到35 mg/L,具有很强的Mn2+生物去除能力;同时Fe的存在对Rhodococcus sp-1 Mn2+氧化活性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Fe3+的诱导性强于Fe2+,其诱导速度是Fe2+的3~4倍;有机Fe3+的诱导性强于无机Fe3+,其诱导速度是无机Fe3+的1.6~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球菌 Mn^2+生物去除 诱导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氧化除Fe^(2+)理论与生物除Fe^(2+)除Mn^(2+)工艺技术研究(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冬 杨宏 +2 位作者 陈立学 赵英丽 张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3,共6页
水质工程界认为MnO_2或Mn_3O_4是Mn^(2+)接触氧化的催化剂,但国内外除Fe^(2+)除Mn^(2+)水厂的出厂水中Mn^(2+)含量却一直达不到水质标准。通过滤柱模型试验和水厂的生产试验证实了曝气-过滤的除Mn^(2+)过程是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的结果... 水质工程界认为MnO_2或Mn_3O_4是Mn^(2+)接触氧化的催化剂,但国内外除Fe^(2+)除Mn^(2+)水厂的出厂水中Mn^(2+)含量却一直达不到水质标准。通过滤柱模型试验和水厂的生产试验证实了曝气-过滤的除Mn^(2+)过程是生物的催化氧化作用的结果。随着除Mn^(2+)滤层中以除Mn^(2+)菌为核心的生物群系的增殖,Mn^(2+)的去除效率不断增强。在成熟滤层中每毫升湿砂上存在着不少于n×10~5~n×10~6个具有除Mn^(2+)能力的细菌。成熟砂和未成熟砂经高压灭菌后,仍然具有除Mn^(2+)能力,但经含Mn^(2+)溶液浸泡60h后,就丧失了除Mn^(2+)能力,灭菌后短暂的除Mn^(2+)能力是滤砂表面吸附容量再生了的结果。以此确立了生物固Mn^(2+)除Mn^(2+)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生物固Mn^2+除Mn^2+ Fe^2+Mn^2+同时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胡敏酸与Fe^3+、Al^3+、Mn^2+金属离子配位机理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黄玉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6-369,共4页
关键词 胡敏酸 Fe^3+、Al^3+、Mn^2+金属离子 红外光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氧化剂去除饮用水中溶解性Mn^2+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玉朝 徐满天 +5 位作者 杨妍? 施微 黄显怀 胡伟 李卫华 钱益群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06-2110,共5页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 用KMnO_4、ClO_2、NaClO、Na_2S_2O_8、KHSO_5及O_3等水处理中常见的氧化剂去除水中的Mn^(2+),考察了投加量、联合投加、紫外光照、pH和共存离子等对Mn^(2+)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和O_3对溶解的Mn^(2+)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KMnO_4与Mn^(2+)投加比为2∶3时,反应30 min后,Mn^(2+)下降至0.006 mg/L;O_3流量0.6 L/min,5 min后Mn^(2+)下降至0.056 mg/L。KMnO_4和O_3在弱碱性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ClO_2有一定去除效果。采用UV辐射,在UV254/ClO_2、UV254/KHSO_5、UV254/Na_2S_2O_8系统中,当氧化剂与Mn^(2+)摩尔比分别为8∶5,4∶1和4∶1时,对起始Mn^(2+)浓度在0.8~0.9 mg/L的模拟水样,Mn^(2+)可分别下降至0.006,0.006,0.001 mg/L,均优于国家标准。单用NaClO处理,在较短反应时间条件下,效率较低,若UV254/NaClO联用,则亦有较好去除效果。KHSO_5/KMnO_4与Mn^(2+)比例为5∶2时,Mn^(2+)下降至0.06 mg/L,较单个投加效果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Mn^2+去除 KMNO4 臭氧 紫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TiO_3:Fe^(3+)(Mn^(2+))的EPR参量D与局域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李福珍 李兆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4,61,共5页
用晶体场理论研究了MgTiO3:Fe3+(Mn2+)的EPR参量D和掺杂晶体局域结构间的内在联系,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好.结果表明,掺杂后,MgTiO3:Fe3+和MgTiO3:Mn2+局域结构的畸变均趋向Oh对称,且MgTiO3:Fe3+的畸变程度大于MgTiO3:Mn2+.
关键词 MgTiO3:Fe^3+(Mn^2+) EPR 局域结构 晶体场理论 零场分裂值 基态 电子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Fe^2+和SO3^2-/Fe^2+均相体系光降解罗丹明B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宇 任海涛 +2 位作者 韩景 李浩 楼静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9-213,共5页
通过构建Mn^2+/Fe^2+和SO3^2-/Fe^2+两种均相光催化体系,并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评价它们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O3^2-的存在会抑制催化体系的催化氧化活性,SO3^2-/Fe^2+体系的速率常数(0.0203min-1)仅为UV/Fe^2+体系(0.0681min... 通过构建Mn^2+/Fe^2+和SO3^2-/Fe^2+两种均相光催化体系,并以罗丹明B(RhB)为模拟污染物评价它们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SO3^2-的存在会抑制催化体系的催化氧化活性,SO3^2-/Fe^2+体系的速率常数(0.0203min-1)仅为UV/Fe^2+体系(0.0681min-1)的29.81%;而Mn^2+/Fe^2+体系表现出优异的氧化活性,且当溶液pH=4.0,Fe^2+和Mn^2+浓度分别为0.5mmol/L和0.03mmol/L时,RhB降解率达到100%,速率常数为0.1207min-1。此外,清除剂实验表明,Mn^2+/Fe^2+体系活性物质主要为·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 MN^2+ SO3^2- 光催化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光催化剂降解孔雀绿染料的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熊裕华 李凤仪 +2 位作者 朱志怀 周春英 宋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5,共5页
采用快速溶胶法制备纳米TiO光催化剂,用Fe3+对其掺杂改性,并进行了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2(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BET比表面积的表征,用于光催化降解水中孔雀绿染料的研究。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确定了光催化剂的... 采用快速溶胶法制备纳米TiO光催化剂,用Fe3+对其掺杂改性,并进行了催化剂的X-射线衍射分析2(XRD),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BET比表面积的表征,用于光催化降解水中孔雀绿染料的研究。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确定了光催化剂的用量。结果发现60W紫外光辐射80min,孔雀绿可以彻底降解;可见光下,光催化剂对孔雀绿降解120h,其转化率为98%,COD的去除率为75.3%。可见光下孔雀绿的脱色率和COD的变化不一致,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孔雀绿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作了探讨。孔雀绿的光催化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规律,反应速率常数随催化剂的用量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降解 COD 纳米TIO2光催化剂 FE^3+ 去除 脱色率 染料 转化率 掺杂改性 傅立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Fe3+和Mn2+对低氧曝气过程总氮去除与转化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健敏 杨庆 +2 位作者 刘智斌 刘润雨 崔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03-3510,共8页
为短期快速实现实际生活污水自养脱氮,采用含有厌氧氨氧化菌的实际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针对Fe^2+/Fe^3+和Mn^2+对低氧曝气过程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氮素转化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Fe^2+/Fe^3+和Mn^2+均可提高活性污泥中... 为短期快速实现实际生活污水自养脱氮,采用含有厌氧氨氧化菌的实际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针对Fe^2+/Fe^3+和Mn^2+对低氧曝气过程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氮素转化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Fe^2+/Fe^3+和Mn^2+均可提高活性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丰度,但由于Fe^2+/Fe^3+对氨氧化菌(AOB)也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因此,短期投加Fe^2+/Fe^3+条件下,低氧曝气过程中总无机氮去除率为25%,但投加Mn^2+条件下总无机氮去除率可达44%。通过氮素平衡分析,发现投加Fe^2+/Fe^3+条件下,氮素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而投加Mn^2+条件下,氮素主要通过厌氧氨氧化(anammox)作用去除。因此,传统活性污泥可通过短期投加Mn^2+增强厌氧氨氧化活性,促进低氧曝气过程中氮的去除,利于快速实现一体化自养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Fe^3+ MN^2+ 传统活性污泥 去除 氮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锆页岩渣对碱性矿井水中氟、铁、锰的动态吸附
13
作者 李喜林 杨海娟 +2 位作者 王琦 李艳静 温立佳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57-2767,共11页
为了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超标对人们产生的危害,研究以固体废物页岩渣为原材料,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作为锆源,通过浸渍原位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动态试验研究其对碱性矿井水中F^(-)、Fe^(2+)、Mn^(2+)的同... 为了解决矿井水中F^(-)、Fe^(2+)、Mn^(2+)超标对人们产生的危害,研究以固体废物页岩渣为原材料,采用八水合氧氯化锆作为锆源,通过浸渍原位沉淀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吸附剂,并利用动态试验研究其对碱性矿井水中F^(-)、Fe^(2+)、Mn^(2+)的同步去除。经过动态试验,发现在进水流速为2.5 mL/min,柱高为10 cm的条件下,动态柱对F^(-)、Fe^(2+)、Mn^(2+)的吸附质量比分别达到1.0753 mg/g、1.7452 mg/g、1.1360 mg/g。Thomas模型拟合发现试验数据和理论数据的趋势具有强而显著的相关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手段对载锆页岩渣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载锆页岩渣作为一种优质高效的吸附剂,可用于同步处理含F^(-)、Fe^(2+)、Mn^(2+)的碱性矿井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F^(-) Fe^(2+) Mn^(2+) 载锆页岩渣 动态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NaClO_(3)氧化-针铁矿法从氯化体系中去除铁试验研究
14
作者 吉永亮 李瑞基 +5 位作者 卢建波 陈胜利 房春娟 郭胜旭 张军 杜玉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研究了以NaClO_(3)为氧化剂,采用针铁矿氧化还原法从氯化体系中去除Fe^(2+),考察了溶液pH、NaClO_(3)溶液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铁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针铁矿晶种、溶液pH=2.5、NaClO_(3)溶液加入量20 g/L、反应时间4 ... 研究了以NaClO_(3)为氧化剂,采用针铁矿氧化还原法从氯化体系中去除Fe^(2+),考察了溶液pH、NaClO_(3)溶液加入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铁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针铁矿晶种、溶液pH=2.5、NaClO_(3)溶液加入量20 g/L、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85℃条件下,铁去除率可达99.96%,去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O_(3) 氧化 针铁矿法 Fe^(2+) 氯化体系 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氧化物制备及其对锰和氨氮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川 张瑞峰 +2 位作者 张建民 郭英明 王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6,89,共7页
为制备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材料,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分别在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进行)和空气自然氧化水中2价锰,制备了3种锰氧化物(ORIG-MnO_(x)、Na_(2)CO_(3)-MnO_(x)、O2-MnO_(x)),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对水中NH_(4)^(+)-N和Mn^... 为制备具有优良吸附性能的材料,采用高锰酸钾氧化(分别在酸性条件和中性条件下进行)和空气自然氧化水中2价锰,制备了3种锰氧化物(ORIG-MnO_(x)、Na_(2)CO_(3)-MnO_(x)、O2-MnO_(x)),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探究了对水中NH_(4)^(+)-N和Mn^(2+)污染的去除特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所制备的ORIG-MnO_(x)与Na_(2)CO_(3)-MnO_(x)为结晶度较低的ε-MnO_(2),但二者形貌和精细结构存在明显差异,O_(2)-MnO_(x)为结晶度较高的黑锰矿(Mn_(3)O_(4));ORIG-MnO_(x)、Na_(2)CO_(3)-MnO_(x)具有比O_(2)-MnO_(x)更好的除Mn^(2+)、除NH_(4)^(+)-N性能,且Na_(2)CO_(3)-MnO_(x)吸附性能最佳,其NH_(4)^(+)-N和Mn^(2+)去除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2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为以锰氧化物为基础的NH_(4)^(+)-N和锰的去除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吸附 去除 Mn^(2+) NH_(4)^(+)-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微量元素对淡水藻类的生长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黄振芳 刘昌明 +1 位作者 刘波 崔丽凤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7-611,共5页
以北京市玉渊潭湖自然水体中的藻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3+,M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极大地促进藻类对N,P的吸收,使藻类成倍的增殖,各质量浓度(ρ)表现的促进作用强弱顺序为500,50,5,5 000μg.L-1;在营养充分时,Fe3+可能会... 以北京市玉渊潭湖自然水体中的藻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Fe3+,Mn2+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3+能极大地促进藻类对N,P的吸收,使藻类成倍的增殖,各质量浓度(ρ)表现的促进作用强弱顺序为500,50,5,5 000μg.L-1;在营养充分时,Fe3+可能会成为诱发水华的主要因素.Mn2+对藻类生长的促进作用低于Fe3+,试验结果表明,最适ρ(Mn2+)为50μg.L-1,当ρ(Mn2+)=40 000μg.L-1时,藻类的生长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FE^3+ MN^2+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处理褐藻胶生产废水 被引量:12
17
作者 欧阳秀欢 陈国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59,共4页
本研究以褐藻胶生产废水为实验对象,实验表明,pH值、反应温度、Fe2+浓度、H2O2浓度以及反应时间五个因素对褐藻胶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Fe2+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H2O2浓度。实验确定的降解褐藻胶废水的最佳... 本研究以褐藻胶生产废水为实验对象,实验表明,pH值、反应温度、Fe2+浓度、H2O2浓度以及反应时间五个因素对褐藻胶废水降解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是Fe2+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H2O2浓度。实验确定的降解褐藻胶废水的最佳条件为Fe2+浓度:4.0m ol/L,反应时间:60m in,反应温度:40℃,pH=3.0,H2O2浓度为0.10m ol/L;在此条件下CO D去除率为59.5%,处理后废水的C O D为60m gO2/L,达到了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生产废水 褐藻胶 FE^2+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COD去除 H202 最佳条件 实验确定 H2O2 影响程度 降解效果 排放标准 pH值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氏拟小球藻除锰过程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帆 王进 +5 位作者 邓锐 张露 揣新 张凯 王绍平 岳正波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7-244,共8页
与传统的废水中去除Mn^(2+)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从安徽某铁硫矿山的酸性废水坑湖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M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培养基pH值变... 与传统的废水中去除Mn^(2+)方法相比,生物修复具有更高的环境和经济效益。从安徽某铁硫矿山的酸性废水坑湖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新型藻株——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研究了其在不同pH值、Mn^(2+)浓度条件下的生长过程、培养基pH值变化和除锰效率,并分别通过测定细胞内外去除Mn^(2+)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巯基含量以及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初步探讨了除锰机制。结果表明,Parachlorella kessleri MP1可耐受pH值为3.5的酸性环境,且对Mn^(2+)具有良好去除效果。当Mn^(2+)初始浓度分别为5、15和30 mg/L时,pH=3.5和pH=7.0初始条件下可分别实现35.86%、30.82%、27.54%和93.73%、74.11%、52.22%的去除率。此外,该藻株具有产碱作用,pH=3.5试验组反应结束时pH值达到了9.04。所测胞外去除Mn^(2+)量远大于胞内去除,胞内GSH和巯基含量有所增加,FTIR分析得知细胞表面—NH_(2)、—OH、—COOH和C—O等官能团参与了除锰过程。因此,微藻除锰过程中胞外去除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2+) 酸性条件 凯氏拟小球藻 除锰机制 胞外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化学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玫 陈国华 宋丽丽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20,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验证得到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实验操作条件2:5m L处理液,初始pH=3,终了pH=10F,e2+(10gFe/L)5m L,30%H2O20.5m L搅拌60m in,静置8h。在该实验条件下,常温和80℃时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CO D去除率分别为...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验证得到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实验操作条件2:5m L处理液,初始pH=3,终了pH=10F,e2+(10gFe/L)5m L,30%H2O20.5m L搅拌60m in,静置8h。在该实验条件下,常温和80℃时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CO D去除率分别为58.91%和72.97%,常温时Fenton试剂对其中醋酸钠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达到16.93%。利用紫外扫描法分析了该过程的动力学过程,将将其分为两个近一级反应阶段,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459和-0.0022。考察了Zn2+、Co2+C、d2+M、n2+、C u2+、N2i+对Fenton试剂的辅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常温下Co2+的辅助催化效果最好,使CO D去除率达到74.22%,较未加时提高了2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壳聚糖 FENTON试剂 动力学性能 FENTON试剂 废液 化学 COD去除 难降解有机物 反应速率常数 COD去除 单因素实验 动力学过程 Zn^2+ Cd^2+ Mn^2+ Cu^2+ 助催化作用 Ni^2+ 操作条件 实验条件 降解效率 一级反应 催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取代的钨铝杂多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性质
20
作者 苏占华 徐学勤 +2 位作者 马慧媛 唐晓梅 周百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7-652,共6页
用分步设计法合成了以铝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与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K4,6,7[AlM(OH2)W11O39]·xH2O(M=V5+、Cr3+、Mn2+、Fe3+、Co2+、Ni2+、Cu2+、Zn2+、Cd2+)。采用IR、UV、XRD、183W和27AlNMR等对配... 用分步设计法合成了以铝为中心原子的过渡元素与钨的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TG分析确定其化学式为K4,6,7[AlM(OH2)W11O39]·xH2O(M=V5+、Cr3+、Mn2+、Fe3+、Co2+、Ni2+、Cu2+、Zn2+、Cd2+)。采用IR、UV、XRD、183W和27AlNMR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表明配合物具有Keggin结构;循环伏安法对该系列配合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表明,其氧化还原过程为不可逆的两电子还原,配合物的磁化率测试均表现为顺磁性,还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配合物 过渡金属 表征 Keggin结构 制备 氧化还原过程 Cr^3+ Mn^2+ Fe^3+ CO^2+ Ni^2+ Cu^2+ Zn^2+ ^27AL 循环伏安法 过渡元素 中心原子 性质研究 热稳定性 设计法 ICP 化学式 XRD NMR 不可逆 顺磁性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