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豆素型离子液体探针制备及其荧光检测Fe^(3+)性能
1
作者 邵鑫翔 周炜骅 +1 位作者 邹佳欣 车思莹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5-1050,共6页
3-氯-7-羟基-4-甲基香豆素(HDQ)和三己基十四烷基羟基化磷([P66614][OH])通过酸碱去质子化反应制备了香豆素型离子液体探针[HDQ][P66614]。采用1HNMR、FTIR、MS、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探针[HDQ][P66614]进行了表征。通过检测灵敏度、选择性... 3-氯-7-羟基-4-甲基香豆素(HDQ)和三己基十四烷基羟基化磷([P66614][OH])通过酸碱去质子化反应制备了香豆素型离子液体探针[HDQ][P66614]。采用1HNMR、FTIR、MS、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探针[HDQ][P66614]进行了表征。通过检测灵敏度、选择性和抗干扰实验,考察了探针[HDQ][P66614]对Fe^(3+)的检测限(LOD)、特异性和抗金属阳离子干扰的检测能力,对其检测机理进行了分析,将探针[HDQ][P66614]用于豆干、香蕉干、果冻中Fe^(3+)的检测。结果表明,探针[HDQ][P66614]中HDQ作为荧光信号基团和特异性识别基团,与Fe^(3+)以物质的量比1∶4进行络合形成了非荧光复合物;Fe^(3+)在60~600μmol/L的范围内,与探针[HDQ][P66614]溶液的荧光强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LOD=0.6μmol/L;探针[HDQ][P66614]合成简单、检测Fe^(3+)响应时间10 s,探针[HDQ][P66614]在pH=2~12内对Fe^(3+)均有荧光猝灭响应,当pH远离7时,猝灭现象更明显;探针[HDQ][P66614]对Fe^(3+)的检测表现出特异性和对Al^(3+)、Ca^(2+)、Cr^(3+)等10种金属阳离子的抗干扰能力,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Fe^(3+)回收率在95.4%~106.6%,相对标准偏差0.53%~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 荧光探针 Fe^(3+) 快速检测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水杨醛类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的识别
2
作者 赵成兄 辛慧芳 +1 位作者 伍丹 孙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7,共9页
以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不同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以2∶1的摩尔比缩合制备了1,4-丁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4C)、1,5-戊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5C)、1,6-己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6C)3... 以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不同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以2∶1的摩尔比缩合制备了1,4-丁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4C)、1,5-戊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5C)、1,6-己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6C)3种新型席夫碱。使用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对Br-4C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SXRD)和赫什菲尔德表面分析(HSA)。此外,还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固态发光行为,Br-4C、Br-5C和Br-6C分别在365、396、396 nm激发波长下表现为宽的发射光谱(500~700 nm)。同时研究了3种席夫碱在常见溶剂中的发光行为,结果显示它们均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发光最强,在水中发光最弱。因此,采用荧光光谱法在DMF溶液中研究了Br-4C、Br-5C和Br-6C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3种探针对Fe^(3+)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此外,在自然光下,探针Br-4C、Br-5C和Br-6C的试纸条也可以检测Fe^(3+),3种探针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缩合反应 席夫碱 荧光探针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腺病毒3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
3
作者 解佳 刘静宜 +4 位作者 孙彤 郭伟强 俞赵荣 陈鸿军 陈立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猪腺病毒3型(PAdV-3)导致猪肠道性疾病。为能够快速特异检测该病毒,本研究根据PAdV-3 hexon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一种针对PAdV-3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可鉴别P... 猪腺病毒3型(PAdV-3)导致猪肠道性疾病。为能够快速特异检测该病毒,本研究根据PAdV-3 hexon基因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成功建立了一种针对PAdV-3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可鉴别PAdV-3与其他猪病病毒,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敏感性高于常规PCR 100倍。该检测方法的建立为PAdV-3的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分子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腺病毒3 hexon基因 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痕量监测Zr^(4+)、Cr_(2)O_(7)^(2-)、Fe^(3+)、HPO_(4)^(2-)和指纹识别的功能化Eu^(3+)/Tb^(3+)配位聚合物荧光探针的构筑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思璐 张凤凤 +5 位作者 张成 王潇 唐龙 岳二林 王记江 侯向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 采用芳香族π共轭及含氮原子有机连接剂,合成同构铽、铕发光配位聚合物(CPs){[Eu(PLIA)_(1.5)(H_(2)O)_(2)]·H_(2)O}_(n)(1)和{[Tb(PLIA)_(1.5)(H_(2)O)_(2)]·H_(2)O}_(n)(2),其中H_(2)PLIA=5-((吡啶-4-基甲基)氧基)苯-1,3-二甲酸。对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表征和荧光痕量识别实验研究。2个同构配合物具有理想的三维框架结构,π…π堆积及氢键等弱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化学稳定性;表征显示配位聚合物1和2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结晶性、热力学稳定性及结构完整性,可作为荧光传感的材料。1和2对水溶液中的Zr^(4+)、Cr_(2)O_(7)^(2-)和Fe^(3+)、HPO_(4)^(2-)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荧光识别能力,其检出限分别为0.139μmol·L^(-1)(1,Zr^(4+))、0.626μmol·L^(-1)(1,Cr_(2)O_(7)^(2-))、0.430μmol·L^(-1)(2,Fe^(3+))、1.36μmol·L^(-1)(2,HPO_(4)^(2-))。探究了1和2作为探针的荧光猝灭机理。更有趣的是,1和2具有指纹识别性能,其荧光指纹纹路清晰连贯,细节明显,可被清晰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3+)/Tb^(3+)配位聚合物 合成 表征 荧光探针 指纹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其对Al^(3+)、Fe^(3+)的荧光检测性质
5
作者 宋合兴 江旭滢 +3 位作者 任娜娜 丁要蝶 王雅茹 孙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7-1894,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铅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铅配合物[Pb_(2)(na)_(4)(Hna)_(2)(Dmbpy)_(2)],并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单晶衍射(SXRD)、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Pb(Ⅱ)位于七配位的畸形五角双锥构型中,结构单元通过分子间C—H…O氢键、π…π堆积作用以及C—H…π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固态荧光测试发现该配合物在334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380 nm。金属离子荧光传感与抗干扰实验表明,该配合物不仅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Al^(3+)能增强该配合物的荧光且增强常数为6.34×10^(4) M^(-1),检出限为0.09μM;Fe^(3+)能淬灭该配合物的荧光且淬灭常数为2.42×10^(4) M^(-1),检出限为0.24μM,同时探讨了该配合物的荧光增强/淬灭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配合物 晶体结构 固态发射 荧光识别 Al^(3+)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萘甲酸/锰(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Hirshfeld表面分析及其对Fe^(3+)的荧光传感
6
作者 宋合兴 孙赞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硫酸锰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锰配合物[Mn(na)_(2)(Dmbpy)(H_(2)O)]·Hna(1),并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irshfeld表面... 在水热条件下,以硫酸锰为金属源,1-萘甲酸(Hna)、4,4'-二甲基-2,2'-联吡啶(Dmbpy)为配体合成了一例锰配合物[Mn(na)_(2)(Dmbpy)(H_(2)O)]·Hna(1),并通过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Hirshfeld表面分析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中心金属Mn(Ⅱ)位于六配位扭曲的三棱柱构型中,分子间通过C/O—H…O、C—H…π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利用Crystal Explorer对1的Hirshfeld表面进行了分析。固态荧光光谱显示,1在347 nm的激发波长下,最大发射波长为423 nm。在荧光传感实验中,1对Fe^(3+)表现出选择性识别的能力,检出限为0.52μmol·L^(-1),此外还探究了Fe^(3+)猝灭1的荧光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Ⅱ)配合物 晶体结构 Hirshfeld表面分析 固态发射 荧光传感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Cl-CDs/Fe^(3+)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对L-Cys的传感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小花 王莉 +4 位作者 林鹏程 马天锋 石琳 王欢 芦永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45,共10页
以葡萄糖、乙二胺、浓盐酸和浓磷酸作为反应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蓝绿色的荧光碳点NPCl-CDs,并以此构建了NPCl-CDs/Fe^(3+)荧光探针用于实际样品中L-半胱氨酸(L-Cys)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NPCl-CDs中加入Fe^(3+)可使NPCl-... 以葡萄糖、乙二胺、浓盐酸和浓磷酸作为反应前体,采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一种蓝绿色的荧光碳点NPCl-CDs,并以此构建了NPCl-CDs/Fe^(3+)荧光探针用于实际样品中L-半胱氨酸(L-Cys)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NPCl-CDs中加入Fe^(3+)可使NPCl-CDs的荧光猝灭,当向NPCl-CDs/Fe^(3+)猝灭体系中引入L-Cys时,体系的荧光强度得以恢复.由此构建了一种用于L-Cys定量检测的新型“开-关-开”NPCl-CDs/Fe^(3+)-L-Cys荧光传感系统.该方法在5.8~60.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现较宽的线性区域,检出限为0.052μmol/L.该荧光传感系统对L-Cys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对实际样品中L-Cys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Cl-CDs Fe^(3+) L-半胱氨酸 荧光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Eu-MOF材料的构筑及对Fe^(3+)与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检测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冀超 李文 +2 位作者 张丽荣 华佳 刘云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_(3))_(2)NH_(2)]_(2)[Eu_(6)(μ_(3)-OH)_(8)(EDDC)_(6)]·8DMA·3MeOH·6H_(2)O[JLUMOF128,H_(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_(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sv值分别为2.09×10^(4),8.49×10^(4)和5.75×10^(4)L/mol,检测限分别为5.99,1.51和1.93μmol/L.在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检测方面,JLU-MOF128是一种理想的多感应荧光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检测 Fe^(3+)离子 硝基芳香族爆炸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类Schiff碱荧光探针对Fe^(3+)的特异性识别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怡 杨美盼 +1 位作者 张卫红 伍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4,共7页
基于罗丹明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类荧光探针。随着Fe^(3+)的加入,探针溶液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该现象表明探针和Fe^(3+)络合能力较强,避免了因Fe^(3+)自身磁性引起的荧光猝灭。探针在识别Fe^(3+)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并... 基于罗丹明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Schiff碱类荧光探针。随着Fe^(3+)的加入,探针溶液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该现象表明探针和Fe^(3+)络合能力较强,避免了因Fe^(3+)自身磁性引起的荧光猝灭。探针在识别Fe^(3+)时,表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并且识别过程不受其他常见干扰离子的影响。进一步,通过job’s曲线和高斯理论计算对探针的识别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得到探针与Fe^(3+)按照1∶1络合的结论,并提出了可能的络合位点和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荧光探针 识别 机理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取代罗丹明-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对Fe^(3+)离子的荧光探针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玲菲 郑相勇 +4 位作者 曾晞 牟兰 薛赛凤 陶朱 张建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 以1,3-交替-二羧基甲氧基硫杂杯[4]芳烃为原料,通过与罗丹明乙二胺衍生物的酰化反应得到罗丹明基团单取代的硫杂杯[4]芳烃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NMR,MS及元素分析等技术表征。荧光及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表明化合物对Fe3+具有探针性质,在乙醇-水(1/1,V/V)Tris-HCl(pH=6.0)缓冲溶液中,对Fe3+呈现光关-开响应,并观察到显著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红现象。测定了Fe3+-配合物的组成、稳定常数及荧光量子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芳烃衍生物 荧光-比色探针 Fe3+-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萝制备蓝色荧光碳量子点及对Fe^(3+)的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聪影 薛佳佳 +1 位作者 刘玉慧 吴琪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1,217,共7页
以绿萝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蓝色荧光碳量子点(CQDs),考察了原料质量浓度、水热温度、CQDs浓度对CQDs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质量浓度3.3g/L、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制备的CQDs荧光强度最高。同时研究... 以绿萝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蓝色荧光碳量子点(CQDs),考察了原料质量浓度、水热温度、CQDs浓度对CQDs荧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原料质量浓度3.3g/L、反应温度260℃、反应时间4h,此条件下制备的CQDs荧光强度最高。同时研究了盐离子浓度、紫外灯光照射时间、溶液pH对CQDs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QDs有较好的盐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对pH有一定的依赖性,酸性条件下CQDs荧光强度相对较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CQDs表面含有羟基、羧基等官能团,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性。Fe^(3+)对CQDs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其他金属离子对其干扰性小,基于荧光强度与Fe^(3+)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CQDs能快速地检测水溶液中Fe^(3+)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77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萝 水热法 荧光碳量子点 Fe^(3+)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间苯二甲醛缩氨基硫脲识别Fe^3+的荧光探针 被引量:2
12
作者 边延江 王超 +3 位作者 李方霁 王鑫 汤立军 钟克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8-1193,共6页
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和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W,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了其结构。探针W在436nm处有最大发射峰,在EtOH∶Tris=5∶5体系中,向探针W中加入金属阳离子,在加入Fe3+时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 本文利用间苯二甲醛和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合成了一种简单高效的荧光探针W,通过1H-NMR、13C-NMR、HRMS表征了其结构。探针W在436nm处有最大发射峰,在EtOH∶Tris=5∶5体系中,向探针W中加入金属阳离子,在加入Fe3+时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而加入其它离子则无明显变化。对10μmol·L-1的受体进行滴定实验,计算得检测限值为7.499×10-5 M,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pH适用范围为4~12,通过测试得W与Fe3+以1∶2结合,结合常数Ka=5.397×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甲醛 N-(萘-1-基)肼甲硫代酰胺 FE^3+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的检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超颖 杨杨 +2 位作者 王曦烨 刘景林 许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83-1486,共4页
将四苯乙烯甲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制得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衍生物TPE-BZ,考察了TPE-BZ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及其对离子的选择性,进行了探针抗干扰实验,并研究了Fe^(3+)对探针TPE-BZ荧光滴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E-BZ在固态时具有较强... 将四苯乙烯甲醛和邻苯二胺缩合制得四苯乙烯-苯并咪唑衍生物TPE-BZ,考察了TPE-BZ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及其对离子的选择性,进行了探针抗干扰实验,并研究了Fe^(3+)对探针TPE-BZ荧光滴定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TPE-BZ在固态时具有较强的蓝色荧光发射,在含水量为80%(φ)的溶液中发射蓝绿色荧光,具有明显的AIE特性;TPE-BZ溶液可与多种金属离子作用产生荧光光谱变化,可设计成荧光淬灭型探针用于选择性地检测水体中的Fe^(3+),在474 nm处的荧光强度与Fe^(3+)的加入量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85,可定量检测试样中Fe^(3+)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乙烯 苯并咪唑 荧光探针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u^(3+)-生物质碳量子点探针的比率型荧光传感体系检测盐酸四环素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春雨 赵卓君 +1 位作者 白万乔 高楼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0-606,共7页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 该文以橙皮为原料制备的碳量子点(CDs)与铕离子(Eu^(3+))构建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Eu^(3+)-CDs)并用于抗生素盐酸四环素的检测。在370 nm激发波长下,Eu^(3+)-CDs荧光探针在425 nm处出现较强的蓝色荧光峰,在617 nm处出现较弱的红色荧光峰。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逐渐增大,Eu3+与盐酸四环素螯合形成的配合物增多,在425 nm处的CDs荧光(I_(F425))逐渐减弱,而617 nm处铕配合物的荧光(I_(F617))逐渐增强,可基于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的变化对盐酸四环素进行测定。考察了Eu^(3+)的浓度、pH值和反应时间对探针荧光强度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该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对盐酸四环素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荧光强度比(I_(F617)/I_(F425))与盐酸四环素浓度在10~100µmol/L范围内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26,检出限为5.09µ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猪肉中盐酸四环素含量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102%~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20%~2.4%,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发射比率型荧光探针 碳量子点(CDs) 铕离子(Eu^(3+)) 盐酸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B并甘氨酸甲酯Turn-On型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宏达 周莹健 +1 位作者 吴晓璟 王岩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5-801,共7页
铁离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设计合成了基于罗丹明B-甘氨酸甲酯的Turn-On型Fe^(3+)荧光探针,利用^(1)HNMR和LC-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探针中加入Fe^(3+)后展现出明显的荧光信号,当加入其他分析物(Fe^(2+)、Hg^(2+)、Z... 铁离子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元素之一。设计合成了基于罗丹明B-甘氨酸甲酯的Turn-On型Fe^(3+)荧光探针,利用^(1)HNMR和LC-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探针中加入Fe^(3+)后展现出明显的荧光信号,当加入其他分析物(Fe^(2+)、Hg^(2+)、Zn^(2+)、Ba^(2+)、Al^(3+)、Co^(2+)、Cd^(2+)、K^(+)、Na^(+)、Mn^(2+)、Pd^(2+)、Pb^(2+)、Ca^(2+)、Ni^(2+)、Cu^(2+)、Ag^(+))后,探针荧光信号几乎无明显变化,探针对Fe^(3+)具有卓越地选择性,不受其他竞争分析物的干扰;根据反应动力学分析确定探针识别Fe^(3+)是非常迅速的过程,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为4.97×10^(-2) s^(-1);依据荧光光谱滴定实验可知探针溶液的荧光强度变化量与Fe^(3+)浓度的改变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计算出最低检测浓度为0.21μmol·L^(-1)。最后,成功地将探针应用于A549细胞体内进行Fe^(3+)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罗丹明B-甘氨酸甲酯 Fe^(3+)检测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荧光探针用于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军 杨新杰 +6 位作者 罗焰 李泉 宗玉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4-681,共8页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 α-葡萄糖苷酶是生物体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一类酶,发展简单、灵敏、准确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方法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与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氮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NTi_(3)C_(2)MQDs)荧光探针和内滤效应(IFE),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α-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及抑制剂筛选的新方法。研究发现,N-Ti_(3)C_(2)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其检测机理为:α-葡萄糖苷酶水解底物对硝基苯基-α-D-吡喃葡萄糖苷,水解产物对硝基苯酚通过内滤效应导致NTi_(3)C_(2)MQDs荧光猝灭;而抑制剂阿卡波糖可使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水解产物减少,N-Ti_(3)C_(2)MQDs荧光恢复。结果显示,N-Ti3C2 MQDs探针荧光强度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5~300 U/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 U/L(S/N=3),对阿卡波糖的半最大抑制浓度(IC_(50))为178.5μmol/L。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已成功用于人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氮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Fe^(3+)识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小峰 吴启凡 +4 位作者 王咸力 王丽影 马元功 何勤怡 周欣悦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9-715,共7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能够对Fe^(3+)进行高灵敏识别和选择性检测的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C_3N_4-R)和氟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F-C_3N_4-R),且合成的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通过计算得知,F-C_3N_4-R的荧光量子产率相较于C_3N_4-R的...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能够对Fe^(3+)进行高灵敏识别和选择性检测的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C_3N_4-R)和氟掺杂石墨相氮化碳量子点(F-C_3N_4-R),且合成的量子点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通过计算得知,F-C_3N_4-R的荧光量子产率相较于C_3N_4-R的0.3048提高到了0.4324,增加了41.86%。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量子点的表征结果显示,C_3N_4-R和F-C_3N_4-R的粒径尺寸大致分布在5~10nm和3~12nm的范围内,其厚度分别是1nm和5nm。荧光发射光谱(PL)结果表明,C_3N_4-R和F-C_3N_4-R能够选择性识别Fe^(3+),且对Fe^(3+)识别的抗干扰能力强,响应信号灵敏,在0~1 00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2,0.9928),检测限分别达到了0.068nmol/L和0.216nmol/L。两种量子点都被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3N4 量子点 荧光探针 氟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掺杂Ti_(3)C_(2)MXene量子点的荧光探针用于Hg2+和S2-的传感检测
18
作者 张慧莲 杨新杰 +6 位作者 李军 李泉 张福娟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5,共8页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 基于N掺杂Ti_(3)C_(2) MXene量子点(N-Ti_(3)C_(2) MQDs)荧光探针和配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种检测Hg^(2+)和S^(2-)的“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新方法.研究发现,制备的N-Ti_(3)C_(2) MQDs发射蓝色荧光(λem=440 nm),荧光量子产率为15.7%.Hg^(2+)与N-Ti_(3)C_(2) MQDs表面的—NH2,—COOH,—OH等官能团产生选择性配位作用,导致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猝灭.当加入S^(2-)后,由于S^(2-)与Hg^(2+)之间强的结合力,形成HgS沉淀,从而使N-Ti_(3)C_(2) MQDs体系荧光恢复.基于该原理,构建了一种“开-关-开”型荧光传感方法,实现了对Hg^(2+)和S^(2-)的定量检测.N-Ti_(3)C_(2) MQDs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02~20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S/N=3);与S^(2-)浓度在0.07~15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 nmol/L(S/N=3).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并可用于水样中Hg^(2+)和S^(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离子 硫离子 N掺杂Ti_(3)C_(2)MXene 量子点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罗丹明B类荧光探针的Fe^(3+)细胞成像研究
19
作者 于春伟 张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罗丹明B为母体的新型荧光探针,考查其作为荧光探针P的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分析检测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的荧光探针法。方法:RAW细胞中加入20μmol/LFe3+孵育30min后,再在该培养液中加入20μmol/L探针P,37℃下...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罗丹明B为母体的新型荧光探针,考查其作为荧光探针P的光学性能,发展适合于分析检测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的荧光探针法。方法:RAW细胞中加入20μmol/LFe3+孵育30min后,再在该培养液中加入20μmol/L探针P,37℃下继续孵育30min,559nm激发,收集570~670nm波段内的荧光信号。结果:探针能够实现对细胞内Fe3+的可视化成像分析。结论:本方法探针容易制备,分析速度快,可实现结果的可视化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荧光探针 FE3+ 荧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力识别Al^(3+)及F^(-)的偶氮类荧光探针合成与应用
20
作者 刘其业 喻艳超 +2 位作者 荆军凯 由君 武文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64-2170,共7页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 以6-氨基间甲酚和1-萘酚为原料,合成了2-(2-羟基-4-甲基苯偶氮)-1-萘酚(探针NA-M),通过^(1)HNMR、^(13)CNMR、FTIR、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了探针NA-M对Al^(3+)的选择性识别性能及其与Al^(3+)形成的络合物(NA-M+Al^(3+))对F^(-)的选择性识别性能,推测了探针NA-M与Al^(3+)和F^(-)间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探针NA-M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pH=7.4、V(甲醇)∶V(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9∶1的溶剂中,探针NA-M与Al^(3+)在590 nm处发生显著的荧光增强作用,并对Al^(3+)的识别表现出高选择性、抗金属离子干扰性和良好的灵敏度(检测限为8.4×10^(-7)mol/L),Al^(3+)与探针NA-M形成了配位比为1∶2的NA-M+Al^(3+);NA-M+Al^(3+)在F^(-)加入后发生显著的荧光猝灭现象,F^(-)可以捕获NA-M+Al^(3+)中的Al^(3+),从而引起荧光变化。NA-M+Al^(3+)对F^(-)的识别也显示出高选择性和良好的抗其他阴离子干扰能力和灵敏度(检测限为9.5×10^(-7)mol/L);在体系pH为5~10时,探针NA-M识别Al^(3+)及F^(-)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交替加入Al^(3+)和F^(-)可引起其荧光强度的可逆变化,探针NA-M可以通过荧光信号的“关-开-关”转变,用于接力识别Al^(3+)和F^(-)。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Al^(3+)的回收率在98.8%~10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4.3%;F^(-)的回收率为97.8%~101.4%,RSD为1.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 荧光探针 Al^(3+) F^(-) 接力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