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2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评价Fe^(0)/H_(2)O_(2)处理染料废水的生物毒性变化
1
作者 贾艳萍 马艳菊 +2 位作者 郑如 郭嘉炜 张兰河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22-4332,共11页
通过分析小球藻的生长指标(生长率和抑制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以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 通过分析小球藻的生长指标(生长率和抑制率)、光合作用指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蛋白质含量、多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以典型的三苯甲烷类染料(结晶紫)和吩嗪类染料(藏红T)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染料废水经Fe^(0)/H_(2)O_(2)工艺处理前后的生物毒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小球藻生长率下降,抑制率上升,染料废水原水显著抑制小球藻细胞的生长.与原水相比,处理后的出水中小球藻的叶绿素a升高22.01%,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降低12.97%和16.02%;SOD和CAT含量升高15.13%和12.5%,MDA含量降低23.97%.原水中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处理后出水中小球藻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与原水相比,出水中小球藻的多糖含量呈降低趋势.通过EPI Suite软件进行藻类毒性预测可知,结晶紫与藏红T降解的中间产物对鱼类、水蚤和绿藻的毒性明显降低.因此,Fe^(0)/H_(2)O_(2)体系可有效降低染料废水的生物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Fe^(0)/H_(2)O_(2) 染料废水 预测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
2
作者 姜凤成 徐潇 +9 位作者 邱瑶 张传兵 王璐瑶 冯茜茜 王杰 孟红旗 冯智 郭发扬 李艳利 王明仕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7,共12页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 针对水质复杂、毒性组分多且厌氧生物处理困难的焦化废水,该文采用半胱氨酸(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进行处理,结合COD、挥发酚、BOD/COD(B/C)等指标分析对废水可生化性的提高效果。通过探究反应过程中Fe^(2+)/Fe^(3+)含量、Cu^(2+)/Cu^(+)含量、H_(2)O_(2)和Cys的剩余量变化,以及活性物种的鉴定揭示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后COD和挥发酚去除率相比于Fe^(3+)/H_(2)O_(2)体系分别提高了15.4%、13.6%,且药剂添加量越多,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越好;通过B/C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厌氧微生物处理后COD、挥发酚及毒性抑制物质的变化发现,焦化废水中以酚类为代表的生物毒害物质含量大幅度削减,可见Fe^(3+)/Cu^(2+)/Cys/H_(2)O_(2)体系可通过降低废水的毒性从而提高其可生化性;反应初期Cys将Fe^(3+)、Cu^(2+)迅速还原为Fe^(2+)、Cu^(+)并产生大量HO·攻击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反应的进行,Cu^(2+)则通过与酚类污染物氧化降解产生的还原性中间产物快速反应,从而提高Fe^(3+)向Fe^(2+)还原的速率,进而进一步促进了Fe^(3+)/Cu^(2+)/Cys/H_(2)O_(2)体系对焦化废水的处理效果。该文证实了利用Cys和Cu^(2+)强化Fe^(3+)/H_(2)O_(2)体系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揭示了强化机理,有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 Cu^(2+) 半胱氨酸 芬顿氧化 焦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测定透闪石-铁阳起石中Mg^(2+)、Fe^(2+)比值
3
作者 于露 陈天虎 +4 位作者 戴慧 曹素巧 王枫 郭连巧 左锐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736,共10页
角闪石是分布广泛的造岩矿物之一,Mg^(2+)、Fe^(2+)相对含量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定名的依据,对矿物学、岩石学、宝玉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8个产地不同成因的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定量... 角闪石是分布广泛的造岩矿物之一,Mg^(2+)、Fe^(2+)相对含量是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定名的依据,对矿物学、岩石学、宝玉石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8个产地不同成因的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样品,开展了系统的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样品在3600~3700 cm^(-1)区间的拉曼谱峰发生规律变化,峰面积与电子探针分析获得的镁、铁含量具有良好线性相关性,归纳出了利用拉曼谱峰面积计算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中Mg^(2+)、Fe^(2+)比值的方法,可应用于透闪石-铁阳起石系列矿物的快速、无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闪石-铁阳起石 Mg^(2+)、Fe^(2+)比值 拉曼谱峰面积 电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Cu^(2+)、Fe^(2+)、Zn^(2+)和Mn^(2+)螯合作用的研究
4
作者 雷梅花 李天祥 +2 位作者 陶绍程 刘旭 朱静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5-701,共7页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 水溶性聚磷酸铵氮、磷含量高和螯合植物生长的所需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水溶性聚磷酸铵和硫酸锰、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原料,采用动态法和响应面分析方法探究聚磷酸铵螯合Cu^(2+)、Zn^(2+)、Fe^(2+)、Mn^(2+)的规律。通过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和能谱测定,进一步验证APP与Fe^(2+)、Cu^(2+)、Mn^(2+)和Zn^(2+)发生了螯合反应。通过二元正交实验可知Zn^(2+)对Mn^(2+)具有强抑制的作用;三元正交实验可知总螯合量的影响因素大小为Zn^(2+)>Fe^(2+)>Mn^(2+);响应面实验可知,实验数据的二次回归模型具有显著性(R^(2)=0.9203),Zn、Fe和Cu的一次项,Zn和Fe、Mn和Fe、Mn和Cu的交互作用项对响应值具有显著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磷酸铵 Cu^(2+)、Zn^(2+)、Fe^(2+)、Mn^(2+)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水条件下Fe^(2+)活化过硫酸盐联合硝酸盐处理岩溶水中汽油BTX的效果
5
作者 邓日添 陈余道 +2 位作者 陆仁骞 邓旭 李炜轩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20-2232,共13页
在地下水燃油污染修复中,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原位化学氧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联合是一个被倡导的策略.尽管PS可以通过Fe^(2+)活化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但迄今尚没有Fe^(2+)活化在这种联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岩溶地下... 在地下水燃油污染修复中,基于过硫酸盐(persulfate,PS)的原位化学氧化与生物修复技术联合是一个被倡导的策略.尽管PS可以通过Fe^(2+)活化获得更强的氧化能力,但迄今尚没有Fe^(2+)活化在这种联合修复技术中的研究报道,尤其对于岩溶地下水环境.为了更好地认识Fe^(2+)活化在PS与生物修复联合技术中的性能和可行性,本文利用充填石灰石和岩溶地下水的箱-柱装置,在流水条件下分3次向箱体瞬时投注汽油各200 mL,开展了硝酸盐还原、PS化学氧化与硝酸盐还原联合、以及单独PS化学氧化条件下处理柱体岩溶地下水中汽油苯、甲苯和二甲苯(简称BTX)的实验研究.硝酸盐、PS和Fe^(2+)的投注浓度分别为50、1700、170 mg·L^(−1),投注流量65.2 mL·h−1,投注方式为连续投注.结果表明:(1)汽油侵入地下水后BTX浓度因持续溶解呈现多峰波动和拖尾特征,且具有甲苯>二甲苯>苯的特征.(2)PS化学氧化联合硝酸盐还原能促进BTX的衰减.在补充硝酸盐条件下,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为0.026—0.070 d−1,平均滞留时间为10.42 d;在停止补充硝酸盐的条件下,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为0.020—0.036 d−1,平均滞留时间为19.65 d.(3)Fe^(2+)活化PS可以有效提高BTX衰减速率,且能与硝酸盐还原作用同时存在.活化和未活化时BTX假一级衰减速率常数分别为0.031—0.070 d−1和0.027—0.052 d−1;硝酸盐还原作用中间产物亚硝酸盐浓度达0.1—2.0 mg·L^(−1).然而,Fe^(2+)活化会更多地消耗PS,活化的有效流程有限,并容易带来氢氧化铁的沉积和总铁浓度的升高.(4)石灰石的pH缓冲作用使得水中pH值接近中性,变化范围为6.86—7.59,但PS化学氧化作用会使得水体中Ca^(2+)和HCO_(3)−含量升高.该研究表明,Fe^(2+)活化PS在与硝酸盐联合修复技术中具有潜在的可行性,能够促进岩溶地下水环境中汽油BTX的有效降解,但对水环境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污染 过硫酸盐 硝酸盐 Fe^(2+)活化 岩溶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zinc sulfate open frameworks based probe materials and detection of Pb^(2+)and Fe^(3+)ions
6
作者 LU Pingping ZHANG Shuguang +1 位作者 ZHANG Peipei NI Aiyun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59-968,共10页
A zinc sulfate open framework matrix,[Zn(SO_4)(DMSO)](1),was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evaporationusing dimethyl sulfoxide(DMSO)as the solvent.A compositeP@1,which exhibits fluorescence an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 A zinc sulfate open framework matrix,[Zn(SO_4)(DMSO)](1),was synthesized by solvothermal evaporationusing dimethyl sulfoxide(DMSO)as the solvent.A compositeP@1,which exhibits fluorescence and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properties,was prepared by doping 2,6-naphthalic acid(P)into matrix1at a low con-centration.P@1emitted a green RTP that was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 and lasted for approximately 2 s.P@1exhib-ited selective phosphorescence enhancement response towards Pb^(2+),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2.52μmol·L^(-1).Themain detection mechanism is the Pb—O coordination-induced phosphorescence enhancement in the system.Inter-estingly,P@1also functioned as a dual-channel probe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Fe^(3+)ions through fluorescencequenching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0.038μmol·L^(-1).The recognition mechanism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competi-tive energy absorption betweenP@1and Fe^(3+)ions.CCDC:238850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nc sulfate matrix DOPING phosphorescence and fluorescence probes Pb^(2+)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峰 崔可清 王艺霖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2,共9页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 偶氮染料废水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危害。文章研究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高效处理偶氮染料废水,以金橙G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不同反应条件例如pH、Fe^(2+)投加量、过二硫酸盐(PDS)投加量、电流密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反应条件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H为3、极板间距为9 cm、电流密度为15 mA/cm^(2)、PDS投加量为6.66 mmol/L、Fe^(2+)投加量为2 mmol/L、Na_(2)SO_(4)投加量为89.39 mmol/L的条件下,金橙G废水色度平均去除率为93.03%,COD平均去除率为85.80%。分析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起主要作用的自由基及降解机理,证实了电和Fe^(2+)的协同作用。该研究可为电协同Fe^(2+)活化过硫酸盐体系在偶氮染料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金橙G废水 Fe^(2+)离子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Mn^(2+)活化亚硫酸盐降解盐酸土霉素的机理研究
8
作者 贾艳萍 阴东旭 +2 位作者 徐静仪 张海丰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658,共12页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 盐酸土霉素常被用于治疗畜禽疾病,但是它不能被畜禽完全代谢,残留的盐酸土霉素进入水体危害水环境的健康。铁锰作为常见的过渡金属,通常以二价态活化亚硫酸盐来降解有机污染物,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但是单独的二价铁与二价锰氧化还原电势低,活化亚硫酸盐效果较差。本研究采用Fe^(2+)/Mn^(2+)共活化Na_(2)SO_(3)降解水中的盐酸土霉素,考察药剂用量、pH、溶解氧、氯离子、碳酸根及腐殖酸对Fe^(2+)/Mn^(2+)/Na_(2)SO_(3)体系降解盐酸土霉素的影响;通过焦磷酸盐实验、自由基淬灭实验和EPR实验分析Fe^(2+)/Mn^(2+)/Na_(2)SO_(3)体系中的活性物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识别盐酸土霉素的官能团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变化,推断盐酸土霉素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当Fe^(2+)/Mn^(2+)/Na_(2)SO_(3)浓度比为1∶4∶20(浓度分别为0.1、0.4和2 mmol/L)时,在反应45 min、pH为9.0条件下,盐酸土霉素的去除率和矿化率最高,分别达到94%和49%。随着溶解氧从9 mg/L下降至1.89 mg/L,盐酸土霉素去除率从94%下降至17%;氯离子、腐殖酸和碳酸根均对盐酸土霉素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Mn(Ⅲ)和SO_(4)·^(-)是降解盐酸土霉素的主要活性氧化剂,盐酸土霉素的降解经过电子转移、开环与酰基化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Mn^(2+)/Na_(2)SO_(3)体系 盐酸土霉素 活化 自由基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居一 倪英群 +1 位作者 张媛媛 刘怀珍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微RNA(miRNA)-128-3p、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情况,探讨mi RNA-128-3p对T2DM患者发生NAFLD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80例T2DM患者,分为T2DM组(40例)和合并NAFLD组(40例),并依据肝纤维化评分(NFS)分为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16例)和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64例),收集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采用定量实时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iRNA-128-3p、SIRT1、AMP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AMPK蛋白表达水平。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偏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及进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确定根据miRNA-128-3p水平判断发生NAFLD的最佳阈值。结果合并NAFLD组和T2DM组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ALT、AST、GGT、ALP、纤维连接蛋白、TG、HDL-C、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N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NAFLD组外周血miRNA-128-3p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t=-8.765,P<0.001),而SIRT1和AMP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01)。T2DM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与T2DM未合并进行性肝纤维化组的年龄、AL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超氧化物歧化酶、miRNA-128-3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NA-128-3p是发生NAFLD和进行性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8.221,95%CI:2.735~24.714,P<0.001;OR=1.493,95%CI:1.117~1.997,P=0.007);ROC曲线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890(95%CI:0.829~0.950),最佳截断值为13.165,敏感度89.3%,特异度72.7%。结论miRNA-128-3p在T2DM合并NAFL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增高,SIRT1、AMPK表达降低,miRNA-128-3p水平对识别NAFLD及肝纤维化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微RNAS 抗衰老酶1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Cu^(2+)诱导工艺对柞木表板颜色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豪杰 齐华春 +3 位作者 王宏兴 黄茹 李春风 刘明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 木材中的木质素、抽提物等物质具有能与金属盐溶液产生颜色反应的特性。利用这一特性以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作为诱导剂,通过正交试验得到色差最大时的工艺参数,探究金属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干燥温度对实木复合地板柞木表板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对柞木表板色彩色调的影响极为显著(F值分别为20.4453、8.8442);柞木表板的明度色品指数(L^(*))、红绿轴色品指数(a^(*))、黄蓝轴色品指数(b^(*))均随着Fe^(2+)、Cu^(2+)的诱导剂质量分数、诱导时间、干燥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总色差(ΔE^(*))逐渐增大,最大为31.53、9.90,表板色调逐渐偏暗、偏绿、偏蓝;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Fe^(2+)、Cu^(2+)诱导时的柞木表板总色差都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表板 Fe^(2+) Cu^(2+) 诱导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UDE算法的主动悬架H_(2)/H_(∞)控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潇凯 刘宏宇 刘向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 汽车高性能主动悬架对提升驾乘体验感具有显著优势,鲁棒性控制算法是发挥主动悬架性能的重要保障。针对典型鲁棒控制算法难以实现有效扰动估计和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了H_(2)/H_(∞)-H_(2)-IUDE算法,采用IUDE算法估计并补偿扰动,并引入H_(2)状态观测器,相比H_(2)/H_(∞)算法增强了鲁棒性。首先,建立了半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模型,并定义了扰动形式。然后,提出能实现扰动估计和补偿解耦的IUDE算法,并提出一种H_(2)状态观测器,进而实现了对H_(2)/H_(∞)算法的再设计。最后,针对随机路面和减速带路面等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相比H_(2)/H_(∞)算法,随机路面工况的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和俯仰角均方根值分别下降了7.6%和5.9%,对汽车平顺性有明显改善。同时,所提出的H_(2)观测器能有效估计系统状态,IUDE算法能准确估计扰动,并能够避免非解耦型UDE方法带来的悬架动挠度恶化问题,具有优异的扰动估计和灵活补偿的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不确定性与扰动观测器 H_(2)观测器 H_(2)/H_∞控制 改进的UD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Ir掺杂MoS_(2)表面对N_(2)气敏吸附与解离反应性能提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3
作者 肖香珍 胡林峰 张建伟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采用周期性平板模型,研究了N_(2)分子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研究表明:N_(2)分子在TM-MoS_(2)(TM=Fe、Ir)表面吸附能依次为0.62和0.47 eV,而完整MoS_(2)表面的吸附能只有0.08 eV,说明掺杂之后对N_(2)表现出略好的吸附性能.差分电荷密度分析表明,N_(2)吸附后,掺杂Fe、Ir原子与两个N原子之间电荷有所增加,N-N键之间的区域电荷密度减少,N-N键的强度减弱.态密度计算结果发现,N_(2)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N原子的2p_(y)、2p_(z)轨道与Ir的5d_(xy)和5d_(z^(2))以及Fe的3d_(xy)和3d_(z^(2))发生杂化作用.通过分析解离活化能,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需要活化能均较高,且远大于在相应掺杂表面的吸附能,说明N_(2)在掺杂体系TM-MoS_(2)(TM=Fe、Ir)表面解离应该表现为分子吸附或脱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Ir 掺杂 单层MoS_(2) N_(2) 吸附与解离 活化能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亚甲基蓝降解效能的研究与优化
14
作者 孟庆男 梁香灵 +2 位作者 田娜 汤玉斐 赵康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共8页
围绕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设计了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优化综合实验。实验融合了溶剂热反应、溶胶凝胶反应和模板法,制备出具有“核壳”及“摇铃”结构的复合材料;借助XRD、TEM、SEM、FTIR、N_(2)吸附... 围绕污水处理领域的前沿技术,设计了碳包覆CeO_(2)-Co_(3)O_(4)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催化性能优化综合实验。实验融合了溶剂热反应、溶胶凝胶反应和模板法,制备出具有“核壳”及“摇铃”结构的复合材料;借助XRD、TEM、SEM、FTIR、N_(2)吸附-解吸附测试等表征手段剖析了材料的结构特性。研究了材料催化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亚甲基蓝(MB)的性能;建立了材料结构与性能间的联系,并基于最优材料,提出了其催化机制。该实验训练了学生对化学及材料学科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_(2)-Co_(3)O_(4) 核壳及摇铃结构 亚甲基蓝 PMS活化 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15
作者 王梅 朱文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3-560,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身体活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相关健康结局的证据。方法根据PRISMA指南,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2017年至2024年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采用AMST... 目的系统评价身体活动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以及相关健康结局的证据。方法根据PRISMA指南,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获得2017年至2024年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采用AMSTAR2评估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对最终纳入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共纳入8篇系统综述,其中6篇为高质量,2篇为低质量。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干预(有氧运动、抗阻训练、联合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均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心肺适能,降低心血管风险因素(如体质量、血压、血脂),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与死亡率。联合训练和较高强度的运动方案可能更有效;专业监督下的运动干预效果更优。结论规律且多模式的身体活动能改善T2DM患者血糖控制,降低相关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建议推广个别化、多元化、剂量充足(鼓励更高总量)、强度适宜(鼓励更高强度)、多模式结合、专业监督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运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身体活动 血糖控制 并发症 系统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Fe^(2+)浓度和矿物粒径对生物浸铀的影响
16
作者 辛燕 王世俊 +3 位作者 刘勇 张益硕 李龙祥 周仲魁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1,共8页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 为改善以往生物浸铀效率不高的缺陷,通过添加外源Fe^(2+)及改变矿物粒径来提高生物对铀的浸出率。研究结果表明:外源Fe^(2+)浓度分别为0、0.5、1.0和2.0 g/L时,铀浸出率分别为87.34%、88.27%、91.23%、89.13%,当浸出体系中Fe^(2+)浓度为1.0 g/L时,铀矿石会产生部分溶解且表面粗糙孔隙明显,有利于铀的浸出,溶浸液中存在适量的Fe^(2+)对生物浸铀的能力具有提升效果。另外,外源Fe^(2+)对铀矿生物浸出符合固体产物层控制模型,浸出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当粒径<-2 mm和-5 mm时铀浸出率分别为91.23%和83.70%,矿物粒径适当减小可增大颗粒比表面积,同样利于铀的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 外源Fe^(2+)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3靶向调控JAK2/STAT6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对直肠癌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李鸷 吴迪 +2 位作者 谢兴明 田飞 刘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1-220,共10页
目的 探究miR-373和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JAK2/STAT6)信号通路对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向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THP-1细胞诱导为M0/M1/M2型巨噬细胞,M0型巨噬细胞与Caco-2细胞共培养获得TAM,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目的 探究miR-373和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6(JAK2/STAT6)信号通路对直肠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向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THP-1细胞诱导为M0/M1/M2型巨噬细胞,M0型巨噬细胞与Caco-2细胞共培养获得TAM,流式细胞术检测CD86、 CD206表达,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检测miR-37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Toll样受体4(TLR-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精氨酸酶1(Arg1)、几丁质酶样3 (Ym1)、抵抗素样α (Fizz1)、 IL-10 mRNA和蛋白水平。TAM进行细胞转染,分为过表达miR-373组(miR-373-TAM)及其对照组(miR-NC-TAM)、过表达miR-373和JAK2组(miR-373联合JAK2-TAM)及其对照组(miR-373联合NC-TAM),随后与Caco-2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TAM中CD206表达;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检测TAM中miR-373、 Arg1、 Ym1、 Fizz1、 IL-10、 JAK2、 STAT6 mRNA和蛋白水平;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 Transwell^(TM)实验检测Caco-2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30只裸鼠随机分为Caco-2细胞组、 Caco-2细胞联合miR-NC-TAM组、 Caco-2细胞联合miR-373-TAM组,每组各10只。各组大鼠分别皮下注射单纯Caco-2细胞,Caco-2细胞联合TAM,Caco-2细胞联合过表达miR-373的TAM。细胞接种4周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肿瘤组织F4/80^(+)CD206^(+)细胞水平;实时定量PCR、 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miR-373、 JAK2、 STAT6、 Arg1、 Ym1、 Fizz1、 IL-10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TAM趋向于向M2型极化。过表达miR-373后,TAM中miR-373水平升高,Arg1、 Ym1、 Fizz1、 IL-10、 JAK2、 STAT6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Caco-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降低;过表达JAK2能够部分逆转过表达miR-373对TAM向M2型极化以及对Caco-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TAM能够促进肿瘤生长;过表达miR-373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抑制TAM向M2型极化。结论 miR-373能够抑制直肠癌中TAM向M2型极化,miR-373可能通过调控JAK2/STAT6通路抑制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iR-373 JAK2/STAT6信号通路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慧慧 来壮壮 +2 位作者 魏呵呵 王志强 胡培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O_(4)(111)-O_(V)表面异裂解离为O_(V)-H-和O-H物种是最佳活化路径,这主要归因于ZnCr_(2)O_(4)(111)-O_(V)表面Zn物种灵活的Zn 3d轨道;当O_(V)-H-/O-H物种进攻CO分子的C^(δ+)/O^(δ-)时,动力学上更支持形成HCO物种而非COH物种;当以O-H作为氢源进行CO选择性加氢反应时,氢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优先转化为自由基,相反,若以O_(V)-H-物种参与反应,其可直接作为氢源实现CO高选择性加氢。本文可为Zn-基合成气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潜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r_(2)O_(4)(111)还原表面 活性氢物种 CO 选择性加氢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19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活动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珍珍 崔茜 +4 位作者 楼青青 陈晓栋 方丹 姚平 袁晓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4,共8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 背景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厚可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高水平的身体活动(PA)可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风险。探讨这一可改变的生活方式与CIMT的关系可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策略。目的分析不同PA水平与T2DM患者CIMT增厚的关系,为患者推荐个性化活动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江苏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的30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问卷评估患者的PA水平,将患者分为轻度及以下PA组、中度PA组和高强度PA组。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A与CIMT增厚的关系,并按照不同肥胖程度和血压、血脂及糖化达标状况进行分层分析。将PA水平作为连续变量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评价PA与CIMT增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轻度及以下PA患者(n=981)相比,中度(n=1389)和高强度(n=729)PA患者的年龄较小,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的风险呈负关联(OR=0.775,95%CI=0.629~0.956,P<0.05),这种关联独立于社会人口学、生活方式及血脂等生化指标。进一步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PA与CIMT增厚的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_(非线性)=0.01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正常(n=996)和超重(n=1395)的患者中未发现PA与CIMT的关系(P>0.05);而在肥胖患者(n=708)中仅中度PA与CIMT增厚相关(OR=0.614,95%CI=0.382~0.987,P<0.05);血压、血脂及糖化3项指标均不达标(n=324)和仅1项指标达标(n=1416)的患者,中度PA与发生CIMT增厚呈负相关(P<0.05)。结论PA水平与CIMT增厚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中度PA与CIMT增厚呈负相关,尤其是在肥胖、血压、血脂及糖化控制较差的人群中,而高强度PA对CIMT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身体活动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横断面研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