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螯合剂对羟脯氨酸发酵的影响
1
作者 龚雨 李长庚 +1 位作者 李旭 徐庆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5,共6页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 为解决反式-4-羟基脯氨酸发酵过程中Fe^(2+)供应不足、产酸效率低等问题。该研究以大肠杆菌HYP-08为供试菌株,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Fe^(2+)螯合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羟脯氨酸发酵生产的影响,并通过5 L发酵放大验证,以羟脯氨酸产量、生物量,糖酸转化率为指标,进一步探究其在放大过程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亚铁对羟脯氨酸发酵效果最好,流加发酵生产中,最终确定了10 h开始持连续流加的补料方式,反式-4-羟基脯氨酸生物量及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46.2、118.6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2.1%和4.2%,副产物乙酸减少到1.05 g/L,葡萄糖酸亚铁的添加有效增强了菌体活力,提高了羟脯氨酸的产量和糖酸转化率,为微生物发酵生产羟脯氨酸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螯合剂 羟脯氨酸 连续流加 大肠杆菌 葡萄糖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
2
作者 徐伟 万家豪 +1 位作者 张兴惠 贾冠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4-198,203,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 为了探究不同因素对Fe^(3+)-TiO_(2)/活性炭纤维(ACF)降解氨气(NH_(3))的影响规律,采用Fe^(3+)-TiO_(2)/ACF复合材料,以NH_(3)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初始浓度、流速、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对Fe^(3+)-TiO_(2)/ACF降解NH_(3)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光催化过程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流速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光催化过程也基本符合L-H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光催化剂负载量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加,NH_(3)降解率表现为略微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_(2)/活性炭纤维 降解 不同因素 影响规律 NH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水杨醛类席夫碱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对Fe^(3+)的识别
3
作者 赵成兄 辛慧芳 +1 位作者 伍丹 孙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9-437,共9页
以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不同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以2∶1的摩尔比缩合制备了1,4-丁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4C)、1,5-戊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5C)、1,6-己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6C)3... 以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不同双胺(丁二胺、戊二胺、己二胺)以2∶1的摩尔比缩合制备了1,4-丁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4C)、1,5-戊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5C)、1,6-己烷二亚胺-4-溴-2-甲氧基苯酚(Br-6C)3种新型席夫碱。使用红外光谱(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表征其结构,并对Br-4C进行单晶X射线衍射(SXRD)和赫什菲尔德表面分析(HSA)。此外,还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固态发光行为,Br-4C、Br-5C和Br-6C分别在365、396、396 nm激发波长下表现为宽的发射光谱(500~700 nm)。同时研究了3种席夫碱在常见溶剂中的发光行为,结果显示它们均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发光最强,在水中发光最弱。因此,采用荧光光谱法在DMF溶液中研究了Br-4C、Br-5C和Br-6C对金属离子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3种探针对Fe^(3+)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此外,在自然光下,探针Br-4C、Br-5C和Br-6C的试纸条也可以检测Fe^(3+),3种探针还可用于实际水样中Fe^(3+)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溴-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缩合反应 席夫碱 荧光探针 F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赤红壤磷素及Ca^(2+)、Al^(3+)、Fe^(2+)淋失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徐华勤 章家恩 +3 位作者 余家瑜 谢俊芳 毛丹鹃 杨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72-117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g... 本研究通过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模拟酸雨淋溶下赤红壤磷素淋失量及部分阳离子(Ca2+、Al3+、Fe2+)的释放程度和特征。结果表明,经pH 2.0、pH 3.0、pH 4.0、pH 5.0模拟酸雨持续淋溶34 d后,淋溶液pH值变化并不明显(P>0.05),而对Ca2+、Fe2+的溶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a2+、Al3+、Fe2+溶出量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Al3+和Fe2+淋失量在pH 2.0时均有骤增现象。随淋溶时间的增加,土壤可溶态磷的淋失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逐渐降低;随着pH值的降低,土壤磷淋失总量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pH>4.0的酸雨有助于促进土壤磷的释放,pH<4.0时土壤磷的淋失减少。相关分析发现淋溶液中磷淋失总量与Al3+和Fe2+溶出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1=-0.6531,r2=-0.5107),和Ca2+总溶出量相关关系不显著(r3=-0.1287),表明高强度酸雨降低了土壤磷淋失量,这可能与酸雨导致活性铁、铝的大量释放,增加了磷的活性吸附点位,因而增加了对磷酸根离子配位吸附与固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赤红壤 磷素 Ca^2+ AL^3+ F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淀粉微球对Fe^(2+)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苏秀霞 杨祥龙 +2 位作者 李仲谨 刘节根 诸晓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4,共4页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CSM)为载体。研究淀粉微球对Fe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在反相悬浮体系中合成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淀粉微球(CSM)为载体。研究淀粉微球对Fe2+的吸附行为,利用红外(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微球及其吸附产物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对Fe2+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相关性较好。在室温条件下,pH值为4.5,对Fe2+的吸附时间为60min,最大吸附量为0.866mmol/g,得出吸附速率方程,吸附Fe2+后微球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微球 吸附 FE^2+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Fe^(3+)的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氮氧化物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联芳 傅大放 钱春香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680,共4页
利用Fe(NO3 ) 3 ·9H2 O ,采用浸渍的方法 ,制备了掺Fe3 + 的纳米TiO2 .讨论了此种纳米TiO2对氮氧化物的光催化效率 ,并分析了Fe3 + 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Fe3 + 明显提高了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 ;在室内自然光作用... 利用Fe(NO3 ) 3 ·9H2 O ,采用浸渍的方法 ,制备了掺Fe3 + 的纳米TiO2 .讨论了此种纳米TiO2对氮氧化物的光催化效率 ,并分析了Fe3 + 在催化过程中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Fe3 + 明显提高了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 ;在室内自然光作用下对较高质量浓度的氮氧化物均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效率 .通过对TEM照片和XRD谱的分析 ,从能级理论解释了Fe3 + 提高催化活性的原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FE^3+ 光催化 纳米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下Fe^(3+)掺杂对K_2La_2Ti_3O_(10)分解水制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威 董新法 +2 位作者 陈之善 陈胜洲 林维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7-111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的Fe-K2La2Ti3O10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掺杂量对K2La2Ti3O10的性质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掺杂的Fe-K2La2Ti3O10光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考察了不同掺杂量对K2La2Ti3O10的性质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K2La2Ti3O10在400-650nm范围内显示强吸收,光谱响应扩展到可见光区(λ>400nm),掺杂Fe3+后,K2La2Ti3O10的可见光区的光催化制氢活性显著提高,掺杂量为nFe/nTi=0.04时活性最佳,当催化剂用量为0.1g,反应液为CH3OH(30mL)+H2O(90mL)时,产氢量达到1.92μmol·h-1,为未掺杂时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Fe^(3+)掺杂 K2La2Ti3O(10) 可见光 水分解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及Cu^(2+)、Fe^(3+)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领小 博日吉汗格日勒图 +3 位作者 娜日苏 昭日格图 王艳丽 桂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49-105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胡椒碱对BSA的猝灭速率常... 采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胡椒碱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的内源性荧光,猝灭原因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作用。胡椒碱对BSA的猝灭速率常数Kq为7.31×1012L.mol-1.s-1(25℃)和7.20×1012L.mol-1.s-1(37℃),胡椒碱与BSA的结合常数KA为1.02×107L.mol-1(25℃)和1.11×107L.mol-1(37℃),结合位点数n为1.45(25℃)和1.46(37℃)。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得到结合距离r为3.28 nm(25℃)和3.30 nm(37℃)。通过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确定胡椒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熵增加和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光谱表明,胡椒碱与BSA的相互作用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讨论了共存金属离子Cu2+、Fe3+对胡椒碱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碱 牛血清白蛋白 CU^2+ FE^3+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H_2O_2引发淀粉-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卓 范宏 洪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4,共4页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 采用 Fe2 + - H2 O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淀粉与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DMDAAC)接枝聚合 ,制备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阳离子季铵基团的淀粉 - DMDAAC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体系的接枝率、接枝效率、单体转化率和阳离子度等因素的影响 ,探讨了 Fe2 + - H2 O2 引发淀粉接枝 DMDAAC共聚反应的基本规律。并用 IR和 1H- NMR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Fe^2+-H2O2引发剂 淀粉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TiO_2/Si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合成及光催化降解NO_2^- 被引量:51
10
作者 金华峰 李文戈 +1 位作者 向纪明 唐吉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36-639,共4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了 Ti O2 / Si O2 和不同浓度 Fe3+掺杂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纳米粉末 ,并利用XRD、BET、UV-vis等手段研究了 Ti O2 / Si O2 及掺铁形成的 Fe3+ / Ti O2 / Si O2 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 ,以及对污染物 NO- 2 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 ,Fe3+ / Ti O2 / Si O2 (ω( Fe3+ ) =1 .5 % ,m( Ti)∶ m( Si) =2∶ 1 )具有最佳活性 ,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结构 .Fe3+ 掺杂导致晶粒的增大 ,稳定性降低 ,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 ,有利于对低浓度 NO-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TiO2/SiO2 TIO2/SIO2 复合微粒 光降解 NO2- 纳米粉末 催化活性 环境污染物 二氧化钛 二氧化硅 铁掺杂 亚硝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酸洗废液中Fe^(3+)和Fe^(2+)的测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永刚 高亚男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9-40,共2页
针对强酸性溶液中Fe3+和Fe2+的测定,提出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钢铁酸洗废液中的Fe3+,并在强氧化剂存在下测定废液中的Fe2+.实验表明,在精确控制pH值条件下,此法可对Fe3+和Fe2+进行连续准确的测定.
关键词 钢铁酸洗废液 FE^3+ FE^2+ 铁磁流体 EDTA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Fe^(2+)对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章艺 刘鹏 +2 位作者 史锋 陈润兴 朱淑颖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8-442,共5页
以1601、浙春3号2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品种为材料,研究高Fe2+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Fe2+(300 mg/kg和500 mg/kg)抑制大豆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高Fe2+还破... 以1601、浙春3号2个大豆(Glycine max(L.)Merrill)品种为材料,研究高Fe2+对大豆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Fe2+(300 mg/kg和500 mg/kg)抑制大豆叶片光合作用,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高Fe2+还破坏叶肉细胞叶绿体结构,内部积累较大淀粉粒及较多脂滴,基粒类囊体肿胀,垛叠松散,排列无序,叶绿体形状畸变,部分被膜破损。可见,高Fe2+胁迫对大豆叶片结构和功能都产生了负面影响。2个大豆品种对高Fe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Fe^2+胁迫 大豆 光合作用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Fe^(3+)和Ni^(2+)对不锈钢着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汤芝平 薛永强 +3 位作者 程作慧 栾春晖 龚山华 崔子祥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27,共4页
利用着色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着色液中主要杂质离子(Cr3+,Fe3+,Ni2+)浓度对不锈钢着色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液老化的主要原因。试验发现:当着色液中Cr3+由0g/L增加到45g/L,Fe3+由0g/L增加到30g/L,Ni2+由0g/L增加到8g/L时,分别使着色... 利用着色电位-时间曲线,研究了着色液中主要杂质离子(Cr3+,Fe3+,Ni2+)浓度对不锈钢着色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着色液老化的主要原因。试验发现:当着色液中Cr3+由0g/L增加到45g/L,Fe3+由0g/L增加到30g/L,Ni2+由0g/L增加到8g/L时,分别使着色起色电位升高约35.0,6.5,7.0mV;着色时间延长约20,10,12min;着色膜光亮度降低约10.0%,1.5%,20.0%。研究表明:着色液中杂质离子浓度的增大对不锈钢着色效果有显著影响,是导致着色液老化的主要原因;其中,ρ(Cr3+)影响最大,ρ(Ni2+)次之,ρ(Fe3+)相对较小;且当ρ(Cr3+)增加到45g/L,或ρ(Fe3+)增加到30g/L,或ρ(Ni2+)增加到8g/L时,着色液均不再适合继续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着色膜 CR^3+ FE^3+ N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对铝件磷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守德 李新立 +3 位作者 李安忠 邢宏楠 霍莹 谭伍永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58,共4页
在铝件磷化液中加入Fe2+,以提高磷化膜的均匀致密程度和Zn2Fe(PO4 )2·4H2O(P相)含量,通过SEM(扫描电镜)、XRD(X射线衍射)和膜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Fe2+含量对磷化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膜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Fe2+的加入使铝件锌系... 在铝件磷化液中加入Fe2+,以提高磷化膜的均匀致密程度和Zn2Fe(PO4 )2·4H2O(P相)含量,通过SEM(扫描电镜)、XRD(X射线衍射)和膜重测试等方法研究了Fe2+含量对磷化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和膜重等的影响。结果表明,Fe2+的加入使铝件锌系磷化成膜均匀、致密,膜重减轻,磷化膜形貌从片状、针状逐步转变为颗粒状,磷化膜中Zn2Fe(PO4 )2·4H2O增多,表面Fe2+的加入确实能够改善磷化膜的致密性和提高P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件磷化 Fe^2+含量 磷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Fe^3+纳米TiO2的制备及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亦仁 解恒参 +2 位作者 孟庆华 张弛 李爱梅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纳米TiO2进行Fe3+掺杂改性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RD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掺0.5%Fe3+的纳米TiO2在600℃下煅烧4h后成为锐钛型和金红石型共存的混合晶体,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以其为催化剂采用光催化法处... 采用溶胶-凝胶法对纳米TiO2进行Fe3+掺杂改性处理,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XRD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掺0.5%Fe3+的纳米TiO2在600℃下煅烧4h后成为锐钛型和金红石型共存的混合晶体,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以其为催化剂采用光催化法处理造纸废水,在pH值为5.0、催化剂用量1g/L、H2O2用量0.5%(体积分数)、300W高压汞灯照射5h的条件下得到较为理想的处理效果,CODCr去除率可达85%以上。同时讨论了煅烧温度和掺杂量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造纸废水 Fe^3+掺杂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辐射制备Fe^(3+)/γ-Al_2O_3催化剂催化降解含酚废水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忠 赵祯霞 +1 位作者 徐科峰 奚红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3,共5页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 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 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 应用超声辐射法和浸渍法制备了Fe3+/-γA l2O3催化剂,并进行了非均相Fenton试剂反应以降解含酚废水;比较了两种不同方法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用XRD和XPS技术对Fe3+/-γA l2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Fe3+/-γA l2O3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率和降解速率大约为浸渍法的两倍;XRD测定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降解活性的高低与Fe3+在-γA l2O3表面上的分散状态有关;XPS分析结果表明,超声辐射法制备的催化剂其Fe3O4的衍射峰略低且弥散,半峰宽也较宽,这表明此时Fe3O4在载体上主要以小颗粒高分散状态存在,或是以非晶态的不定形状态存在,这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辐射 非均相反应 Fe^3+/γ-Al2O3催化剂 制备 苯酚 降解 FENTON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泥复合颗粒对Fe^(2+)和Mn^(2+)的吸附-聚沉性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利萍 李莹 +1 位作者 郭悦 刘喆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5,共3页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中存在大量Fe^(2+)、Mn^(2+)和H+的污染问题,采用赤泥复合颗粒、脱碱复合颗粒及单独加碱对含Fe^(2+)和Mn^(2+)的煤矿酸性废水进行对比处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复合颗粒对Fe^(2+)和Mn^(2+)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赤泥复合... 针对煤矿酸性废水中存在大量Fe^(2+)、Mn^(2+)和H+的污染问题,采用赤泥复合颗粒、脱碱复合颗粒及单独加碱对含Fe^(2+)和Mn^(2+)的煤矿酸性废水进行对比处理试验研究,并探讨了复合颗粒对Fe^(2+)和Mn^(2+)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赤泥复合颗粒释放总碱度为186.68 mg/g(以Ca CO3计),具有较强的p H值提升能力;复合颗粒通过吸附、沉淀、聚沉协同作用去除Fe^(2+)和Mn^(2+),且以沉淀作用为主,投加量为2 g/L时的去除率分别为83.26%和67.27%;复合颗粒对Fe^(2+)和Mn^(2+)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倾向于多分子层吸附;赤泥复合颗粒既能降低酸度,又能吸附重金属离子,可作为处理含Fe^(2+)、Mn^(2+)煤矿酸性废水的优良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泥复合颗粒 煤矿酸性废水 除Fe^2+、Mn^2+ 吸附 聚沉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与胡敏酸的络合特征及其抗氧化性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旭东 王虎 +1 位作者 李利敏 张予林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在研究不同来源胡敏酸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Fe2+与胡敏酸的络合特征以及络合态Fe2+的抗氧化性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来源于土的胡敏酸属于A型,而来源于腐解秸秆、粪肥的胡敏酸属于RP型。A型胡敏酸与Fe2+络合能力大于RP型。HA-Fe2+络... 在研究不同来源胡敏酸性质的基础上,研究了Fe2+与胡敏酸的络合特征以及络合态Fe2+的抗氧化性和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来源于土的胡敏酸属于A型,而来源于腐解秸秆、粪肥的胡敏酸属于RP型。A型胡敏酸与Fe2+络合能力大于RP型。HA-Fe2+络合物的络合稳定常数越大,络合物中Fe2+抗氧化性越强,玉米叶片中全铁含量也越高,但存在活性铁含量和全铁含量不一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态Fe^2+ 胡敏酸 抗氧化性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2+)与酚缩合物对皮胶原结合鞣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单志华 郭文宇 王国伟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16-118,共3页
利用Fe2 + 盐与酚缩合物结合鞣的可能性 ,并确定Fe2 + -酚缩合物结合鞣制备浅色革的工艺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 :在低pH下 ,Fe2 + 盐能与酚缩合物络合结合 ,吸收峰由 2 79nm降至 2 2 8nm处。在有氧状态下 ,将Fe2 + 盐与 8种酚缩... 利用Fe2 + 盐与酚缩合物结合鞣的可能性 ,并确定Fe2 + -酚缩合物结合鞣制备浅色革的工艺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发现 :在低pH下 ,Fe2 + 盐能与酚缩合物络合结合 ,吸收峰由 2 79nm降至 2 2 8nm处。在有氧状态下 ,将Fe2 + 盐与 8种酚缩合物进行鞣革实验 ,分别考察成革的Ts变化和感官特性 (颜色、状态 ) ,发现先Fe2 + 盐鞣制再酚缩合物复鞣能显示出较强的结合鞣协同效应。Fe2 + 盐 -磺化脲酚醛缩合物鞣制工艺所得成革Ts 达 86℃ ,色泽浅淡 ,抗张强度达 2 5 .6 0N/mm2 ,撕裂强度 4 4 .4N/mm ,崩裂力达 2 5 3.5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鞣 酚缩合物 皮胶原结合鞣 协同效应 铁(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Fe^(3+)的A-TiO_2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甲醛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一兵 张素霞 +2 位作者 冯永青 谢丽丽 李素云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3-135,139,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的A-TiO_2粉末,研究了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甲醛的效果。结果表明,在3.7 mg/L的甲醛溶液中,加入自制的掺杂0.4%Fe^(3+)的A-TiO_2粉末(用量为0.108 g/L),35℃下可见光(95 W白炽灯)照射2 h,甲醛降解率达到5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掺Fe^(3+)的A-TiO_2粉末,研究了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甲醛的效果。结果表明,在3.7 mg/L的甲醛溶液中,加入自制的掺杂0.4%Fe^(3+)的A-TiO_2粉末(用量为0.108 g/L),35℃下可见光(95 W白炽灯)照射2 h,甲醛降解率达到5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FE^3+ A-TIO2 光催化 降解 甲醛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