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3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Al_(2)O_(3)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及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荣智峥 魏午 +4 位作者 赵宇 毕舰镭 高阳 黄晖 聂祚仁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0-144,共15页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 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作为轻质高性能结构材料,可实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国防及5G电子通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超声辅助铸造法、搅拌摩擦法、增材制造法、原位反应法等国内外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总结分析纳米Al_(2)O_(3)增强体、增强体与铝基体的界面微结构、增强体的尺寸和含量、铝基体的晶粒尺寸、增强体的分散性和微观构型设计对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概述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中主要的强化机制。最后,展望了纳米Al_(2)O_(3)/Al复合材料未来在高增强体体积分数的大尺寸制备技术、非均质构型优化以及高强耐热结构功能一体化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2o3 铝基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3)PO_(4)修饰AgBr纳米线/Ti_(3)C_(2)双异质结光催化剂降解罗丹明B
2
作者 曾武军 曾斌 +2 位作者 彭巧 宁旭涛 张明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7-2404,共8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和溴源,通过添加Ti_(3)C_(2)MXene,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g_(3)PO_(4)修饰AgBr纳米线/Ti_(3)C_(2)双异质结光催化剂(Ag_(3)PO_(4)-AgBr NW/Ti_(3)C_(2)),采用SEM、TEM、XRD、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和溴源,通过添加Ti_(3)C_(2)MXene,使用共沉淀法制备了Ag_(3)PO_(4)修饰AgBr纳米线/Ti_(3)C_(2)双异质结光催化剂(Ag_(3)PO_(4)-AgBr NW/Ti_(3)C_(2)),采用SEM、TEM、XRD、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对Ag_(3)PO_(4)-AgBr NW/Ti_(3)C_(2)进行了表征。以罗明丹B(RhB)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质量分数1%的Ti_(3)C_(2)水分散液添加量对Ag_(3)PO_(4)-AgBr NW/Ti_(3)C_(2)光催化降解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Ti_(3)C_(2)分布在AgBr纳米线周围,Ag_(3)PO_(4)纳米粒子修饰在两者之上,3种化合物之间形成Z型和肖特基双异质结;质量分数1%的Ti_(3)C_(2)分散液添加量为0.5 g制备的Ag_(3)PO_(4)-AgBr NW/Ti_(3)C_(2)-5具有最佳的光催化降解RhB性能,30 mg该光催化剂对30 mL质量浓度为10 mg/L RhB溶液的降解率为94.4%;超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是Ag_(3)PO_(4)-AgBr NW/Ti_(3)C_(2)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活性物种;AgBr、Ag_(3)PO_(4)、Ti_(3)C_(2)三者之间形成的Z型和肖特基双异质结增强了光生电子-空穴对(e--h+)的分离效率,提升了Ag_(3)PO_(4)-AgBr NW/Ti_(3)C_(2)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异质结 光催化剂 Ti_(3)C_(2) 纳米线 罗丹明B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朋娜 王留昌 +3 位作者 刘欢 李芮 蒋勇 张璐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2-1147,共6页
通过高温煅烧三聚氰胺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再以硼氢化钠(NaBH_4)为还原剂,室温下还原氯化高铁(FeCl_3·6H_2O)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Fe_2O_3纳米线。然后分别通过超声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Fe@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 通过高温煅烧三聚氰胺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再以硼氢化钠(NaBH_4)为还原剂,室温下还原氯化高铁(FeCl_3·6H_2O)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Fe_2O_3纳米线。然后分别通过超声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了Fe@Fe_2O_3/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方法对其进行表征。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通过在可见光下(λ≥400 nm)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B)溶液来评估。研究表明,超声法制备的Fe@Fe_2O_3/g-C_3N_4复合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单组分的催化活性,一般认为Fe@Fe_2O_3与g-C_3N_4之间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从而可以提高材料的催化活性。同时,研究发现该催化体系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活性物种是超氧自由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fe2o3纳米线 g-C3N4 复合光催化剂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CaCO_(3)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及能量演化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琴 刘强 +1 位作者 吴茂华 张扬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采用纳米SiO_(2)-CaCO_(3)混合掺入混凝土中,对混掺纳米SiO_(2)-CaCO_(3)混凝土进行了受压性能试验,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能量耗散原理分析了纳米SiO_(2)-CaCO_(3)增强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普通混凝土和纳米SiO_(2)-CaCO_(3)混凝土损... 采用纳米SiO_(2)-CaCO_(3)混合掺入混凝土中,对混掺纳米SiO_(2)-CaCO_(3)混凝土进行了受压性能试验,基于损伤力学理论和能量耗散原理分析了纳米SiO_(2)-CaCO_(3)增强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普通混凝土和纳米SiO_(2)-CaCO_(3)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混掺纳米材料比单掺纳米材料对提升混凝土强度效果更佳,强度最大增幅为31.46%;混掺纳米材料显著降低了混凝土的弹性应变能释放速率,增大了混凝土的总应变能和耗散能,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基于SEM微观测试结果揭示了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增强效应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 o2-CaCo3 混凝土 损伤本构模型 能量耗散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源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In_2O_3纳米线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小平 赵慧 武世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6-219,共4页
以乙酰丙酮合铟[In(acac)3](acac=acetylacetonate)作为单源前驱体,Au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于较低温度(550℃)下成功制得了In2O3纳米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量分散光谱(EDS)对In2O3纳米线... 以乙酰丙酮合铟[In(acac)3](acac=acetylacetonate)作为单源前驱体,Au为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于较低温度(550℃)下成功制得了In2O3纳米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能量分散光谱(EDS)对In2O3纳米线进行了表征;制得的In2O3纳米线具有单晶结构,平均直径约为80 nm,长度达十几微米,其生长服从气-液-固机理.光致发光研究发现,In2O3纳米线在483 nm处有一个强的发射峰,这可归因于氧空位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线 IN2o3 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2 位作者 刘树彬 于宏伟 丁士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28,共3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利用XRD、FE-SEM、TEM和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作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Cu3V2O7(OH)2.2H2O纳米线电极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和较大的放电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纳米线 水热法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3V_2O_7(OH)_2·2H_2O纳米线的制备及光吸收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绍岩 次立杰 丁士文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64-969,共6页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 以CuSO4.5H2O和NH4VO3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u3V2O7(OH)2.2H2O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样品的组成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直径约8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对纳米线形成机理研究表明:该纳米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pH值等因素。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显示Cu3V2O7(OH)2.2H2O纳米线具有较宽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范围,计算其带隙宽度为1.94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3V2o7(oH)2·2H2o 纳米线 紫外-可见吸收 带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Eu^(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吉林 洪广言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16-1418,M009,共4页
The nanowires of Y 2O 3∶Eu 3+ phosphor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AO template method.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EM imag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between Y 2O 3∶Eu 3+ nanowires and Al 2O 3 nanowires pro... The nanowires of Y 2O 3∶Eu 3+ phosphor were synthesized by using AAO template method.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EM images,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ies between Y 2O 3∶Eu 3+ nanowires and Al 2O 3 nanowires produced by etching the empty AAO template was compared. The results of the SEM image analysis indicate that each nanowire is composed of a lot of agglutinating nanoparticles. At the same time,the Y 2O 3∶Eu 3+ nanowires were confirmed by EDX and PL spectra. The results of the XRD and SAED show that Y 2O 3∶Eu 3+ nanowire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polycrystalline materials with a cubic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模板 纳米线 Y2o3:Eu^3+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La^(3+)掺杂TiO_2纳米线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斯琴 长山 +2 位作者 郭敏 张梅 王习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921-2925,共5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钠纳米线、TiO2纳米线和La3+/TiO2纳米线。利用XRD、SEM、HREM、XPS和UV-Vis等技术手段对样品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实验合成了直径...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钠纳米线、TiO2纳米线和La3+/TiO2纳米线。利用XRD、SEM、HREM、XPS和UV-Vis等技术手段对样品微观结构、光学性能和表面元素价态进行了分析;并以甲基橙溶液为目标污染物测试其光催化性能。研究表明,实验合成了直径为50~200nm、长度为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钛酸钠纳米线,并通过对微观结构的分析,初步确定其分子式为Na2Ti3O7,钛酸钠纳米线经过氢离子和镧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并高温烧结得到了TiO2纳米线和La3+/TiO2纳米线;钛酸钠纳米线对甲基橙溶液几乎没有光催化降解作用,而TiO2纳米线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其中样品La3+/TiO2纳米线光催化性能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线 La3+离子掺杂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O_3纳米晶玻璃三阶非线性光吸收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昕宇 向卫东 +3 位作者 张希艳 刘海涛 赵海军 梁晓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7-322,共6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方式合成了含Bi2O3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扫描模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方式合成了含Bi2O3纳米晶钠硼硅玻璃.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X)、扫描模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对掺杂在钠硼硅玻璃中Bi2O3纳米晶的形貌和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飞秒开孔Z-scan技术详细地研究了Bi2O3纳米晶玻璃在800 nm处不同激发光强度下的三阶非线性光吸收性质.结果表明,在钠硼硅玻璃中形成了尺寸小于10 nm的Bi2O3单斜晶系纳米晶.随着激发光强度的增强,该玻璃的三阶非线性光吸收性质产生由饱和吸收向反饱和吸收的转变.进一步,计算得到的该玻璃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的数量级范围在10-19-10-18m2/V2之间.这一结果说明该玻璃具有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并且在光限幅器等非线性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纳米 钠硼硅玻璃 溶胶凝胶 三阶非线性光吸收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传感器材料——In_2O_3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凯 王大伟 +2 位作者 奚长生 彭翠红 龙来寿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0,共3页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以纯铟粒为原料,在980℃下Si(100)基片上通过改变气流成分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铟纳米线,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随着氩气中氢气含量增加,纳米线的产量降... 采用物理气相沉积法,以纯铟粒为原料,在980℃下Si(100)基片上通过改变气流成分制备了一系列氧化铟纳米线,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表明,随着氩气中氢气含量增加,纳米线的产量降低,10%的含氢量最优。纳米线的直径在50~100nm之间,长度可达几十微米。纳米线的结构是方铁锰矿体心立方单晶结构。纳米线的生长符合VLS模型,铟起到了自催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材料 气体传感器 In2o3纳米线 V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纳米线的电化学法制备及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池永庆 陈旭 +4 位作者 刘世斌 张忠林 段东红 李一兵 郝晓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1-856,共6页
通过对纯铝板电化学阳极氧化及腐蚀液处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排布有序的Al_2O_3纳米线,采用SEM、EDS、IR手段对纳米线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孔Al_2O_3薄膜经腐蚀后形成纳米线,在铝基板上呈六角形排布,组成为纯A... 通过对纯铝板电化学阳极氧化及腐蚀液处理,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排布有序的Al_2O_3纳米线,采用SEM、EDS、IR手段对纳米线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孔Al_2O_3薄膜经腐蚀后形成纳米线,在铝基板上呈六角形排布,组成为纯Al_2O_3,直径随电氧化温度、槽电压的升高和腐蚀处理时间的延长减小,直径范围为16~60nm,长径比较大.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序排布Al_2O_3纳米线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纳米线 阳极氧化 制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制备的α-Fe2O3非晶纳米线的晶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谌岩 邹世海 张湘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697-2698,共2页
以AAO为模板,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α-Fe2O3纳米线,经TEM和XRD分析表明,所制备的α-Fe2O3纳米线长度约为5 μ m,直径约为40~50nm,且为非晶态,该非晶纳米线的晶化温度约为850℃,明显高于α-Fe2O3纳米粉体的晶化温度.
关键词 α-Fe2o3纳米线 沉淀法 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颗粒复合Bi_2Te_3纳米线阵列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婷 洪澜 任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0-902,925,共4页
为结合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优点,本文尝试进行了在氧化铝模板(AAO)中生长Bi2Te3-Si O2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线阵列。通过在电化学溶液中添加Si O2纳米颗粒,制备包含纳米颗粒的Bi-Te纳米线阵列。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合成... 为结合一维纳米材料和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优点,本文尝试进行了在氧化铝模板(AAO)中生长Bi2Te3-Si O2纳米颗粒复合纳米线阵列。通过在电化学溶液中添加Si O2纳米颗粒,制备包含纳米颗粒的Bi-Te纳米线阵列。应用XRD、SEM、TEM等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分析观察。研究发现Si O2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模板法沉积Bi2Te3纳米线阵列时,添加Si O2纳米颗粒将明显改变纳米线生长方式,Bi2Te3纳米线不再是等径的纳米棒,而是枝晶生长过程,最后形成Z字型的不断反复弯折纳米线,该枝晶状纳米线的直径远小于模板的孔径。这一新颖的现象为制备直径更小,并具备精细界面结构的纳米线热电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纳米线 枝晶 BI2T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α-Bi_2O_3纳米线的合成及光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军 于海洋 +1 位作者 李泽雪 郭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099-11102,11107,共5页
采用溶液沉淀法,以丙酮-水为复合溶剂、正庚烷为油相,在油酸为封端剂的辅助下,在常温常压下高效便捷地合成出了一维α-Bi_2O_3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 采用溶液沉淀法,以丙酮-水为复合溶剂、正庚烷为油相,在油酸为封端剂的辅助下,在常温常压下高效便捷地合成出了一维α-Bi_2O_3纳米线。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合成的纳米线直径为50~100nm,长约10μm,长径比为100~200,表面清晰光滑。机理分析表明,油酸在纳米线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光谱表明其在小于455nm的紫外-可见光波段具有明显的光吸收,荧光(PL)光谱表明其在400~600nm具有宽的发射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o3 纳米线 溶液沉淀法 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氧化法制备α-Fe_2O_3纳米线的气敏特性及其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明龙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4期55-58,共4页
家用燃气事故、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气敏材料已很难满足对气体监测越来越高的要求,纳米结构α-Fe2O3因其热稳定性好、选择性好,以及无毒、抗腐蚀性强、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已成为最重要的气敏材料之一.采用简单的热... 家用燃气事故、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等问题日趋严重,传统气敏材料已很难满足对气体监测越来越高的要求,纳米结构α-Fe2O3因其热稳定性好、选择性好,以及无毒、抗腐蚀性强、环境友好、价格低廉等已成为最重要的气敏材料之一.采用简单的热氧化法成功制备了α-Fe2O3纳米线.纳米线平均直径为20~50 nm,长度可达1~5μm;以制备的α-Fe2O3纳米线为探测材料的气敏元件在50×10-6乙醇气氛中的最佳工作温度为383°C,灵敏度可达2.4,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3 s和6 s.基于α-Fe2O3纳米线制备的气敏元件在乙醇中的气敏机理为表面电阻控制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纳米线 气敏特性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O3和WO3纳米粒子协同增强NR/WO3/Bi2O3复合材料γ射线屏蔽性能
17
作者 李银涛 刘栋梁 +2 位作者 周元林 张全平 李迎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7-62,共6页
以相同质量分数(30%)而不同比例的WO_3和Bi_2O_3纳米粒子分别填充至天然橡胶(NR)并制备出各自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经双子季铵盐(GQA)改性球磨后的WO_3和Bi_2O_3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并在其表面嫁接上有机活性官能团;与纯NR材料相比,复... 以相同质量分数(30%)而不同比例的WO_3和Bi_2O_3纳米粒子分别填充至天然橡胶(NR)并制备出各自的复合材料。结果表明,经双子季铵盐(GQA)改性球磨后的WO_3和Bi_2O_3粒子尺寸达到纳米级,并在其表面嫁接上有机活性官能团;与纯NR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均提升2倍以上;当WO_3和Bi_2O_3纳米粒子质量比为15∶15时,复合材料的γ-ray的屏蔽率由各自单独填充时的8.3%和9.2%提高至12%。WO_3和Bi_2O_3纳米粒子量子效应、表面效应以及在NR基体中的均匀分散是协同增强复合材料对γ-ray防护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ray防护 纳米粒子 BI2o3 Wo3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控Cd掺杂In_2O_3纳米线的电学特性研究
18
作者 郭慧尔 葛焱 +2 位作者 王春来 李琳珑 于永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0-783,共4页
文章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d掺杂的In2O3纳米线,制备了基于单根In2O3纳米线的底栅场效应晶体管,并研究了其电输运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未掺杂的In2O3纳米线,In2O3∶Cd纳米线的电导率有1~2个数量级变化,载流子迁移率高达... 文章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了不同摩尔比的Cd掺杂的In2O3纳米线,制备了基于单根In2O3纳米线的底栅场效应晶体管,并研究了其电输运特性。结果表明,相对未掺杂的In2O3纳米线,In2O3∶Cd纳米线的电导率有1~2个数量级变化,载流子迁移率高达58.1cm2/(V.s),载流子浓度高达3.7×1018 cm-3。可控Cd掺杂In2O3纳米线将在纳米光电子器件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纳米线 化学气相沉积 Cd掺杂 场效应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纳米管中填装γ-Fe_2O_3复合纳米线的制备
19
作者 谌岩 鄢宏 张湘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10-1612,共3页
With the silanized porous anodic alumina(PAA) as a templates, an array of concentric composite nanostructures of Ni nanotubes/γ-Fe2O3 nanowir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he mic... With the silanized porous anodic alumina(PAA) as a templates, an array of concentric composite nanostructures of Ni nanotubes/γ-Fe2O3 nanowires were prepared by electrodeposition and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wires and nanotubes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rcoscope(TEM) and X-ray diffraction(XRD)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ameter of composite nanowires is about 50 nm, the shell of the composite nanowires is the amorphous Ni nanotuble with a thickness from 4-15 nm by varying electrodeposition parameters and it coats a polycrystalline γ-Fe2O3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2o3模板 复合纳米线 电沉积 Ni/γ-Fe2o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i2O3纳米颗粒复合薄膜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和超快电子动力学研究
20
作者 游冠军 周鹏 +2 位作者 张春峰 刘烨 钱士雄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1,共2页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和大的表面体积比,由于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特殊的电子和光学性质.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金属颗粒掺杂浓度较低的复合材料的性质做了大量研究,而掺杂浓度较高的材料受到的关注较少.我们采用... 金属纳米颗粒具有较小的尺寸和大的表面体积比,由于量子限制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特殊的电子和光学性质.迄今为止,研究者们已对金属颗粒掺杂浓度较低的复合材料的性质做了大量研究,而掺杂浓度较高的材料受到的关注较少.我们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出含Ag浓度较高(13at.%~59at.%)的Ag:Bi2O3复合薄膜,使用飞秒脉冲激光研究了此类材料的三阶光学非线性和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Bi2o3纳米颗粒 复合薄膜 三阶光学非线 超快电子动力学 飞秒脉冲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