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Ⅲ)和细菌引起的含水层化学-生物复合堵塞机理研究
1
作者 张一诺 阎妮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4,共9页
在采用人工回灌方法建设地下水库储存地下水的过程中,回灌水中三价铝[Al(Ⅲ)]和细菌共同作用下引发的化学-生物复合堵塞问题突出且复杂,然而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渗流试验模拟人工回灌过程,探究了细菌与0.05,0.20,0.60 mg/L Al(... 在采用人工回灌方法建设地下水库储存地下水的过程中,回灌水中三价铝[Al(Ⅲ)]和细菌共同作用下引发的化学-生物复合堵塞问题突出且复杂,然而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渗流试验模拟人工回灌过程,探究了细菌与0.05,0.20,0.60 mg/L Al(Ⅲ)共存条件下含水层的复合堵塞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回灌水中Al(Ⅲ)可以改变石英砂的表面形态,促使含铝化合物生成化学沉淀。Si—O—Al键的生成证明Al(Ⅲ)的加入可以引起含水层化学堵塞。回灌水中不同浓度Al(Ⅲ)对堵塞的影响机制不同。0.05,0.20 mg/L较低浓度Al(Ⅲ)对细菌活性有抑制作用,减少细菌团聚,整体上降低了对生物堵塞贡献大的菌属占比,缓解了生物堵塞。0.60 mg/L高浓度Al(Ⅲ)会刺激细菌产生胞外聚合物,将大部分分散的细菌桥联,加剧生物堵塞。石英砂表面含铝化合物片状沉积物与细菌形态明显,可见含水层发生了化学-生物复合堵塞。本研究通过深入探讨Al(Ⅲ)和细菌与堵塞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优化回灌过程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保障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 细菌 化学堵塞 生物堵塞 化学-生物复合堵塞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和Al(Ⅲ)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的电极材料及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长久 齐美荣 +1 位作者 吴华斌 秦明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8-794,共7页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首次成功制备出Fe(Ⅲ)和Al(Ⅲ)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材料。通过XRD、SAED、SEM、IR、Raman光谱及DSC-TG等对样品粉体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将样品合成电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首次成功制备出Fe(Ⅲ)和Al(Ⅲ)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粉体材料。通过XRD、SAED、SEM、IR、Raman光谱及DSC-TG等对样品粉体的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将样品合成电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材料内部结构缺陷多、无序性强、材料微粒大小比较均匀,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结合水含量较多。将复合掺杂Fe(Ⅲ)5%和Al(Ⅲ)8%的样品材料制备镍正极并组装成MH/Ni模拟电池,在以80 mA·g-1恒流充电5.5 h,40 mA·g-1恒流放电,终止电压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进行充放电性能、比容量及其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放电平台平稳,工作电压高达1.30 V,放电比容量达到357.6 mAh·g-1,且在电极过程中材料的稳定性增强、电化学阻抗较小,循环可逆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氢氧化镍 快速冷冻沉淀法 fe()和al()复合掺杂 电极材料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Salen功能化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对三氯苯的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4
3
作者 蒋琦 姜哲昊 +5 位作者 陈荣 郭素芳 冯锦秀 沈昊宇 胡美琴 夏清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44-1751,共8页
采用溶剂热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纳米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NH2-nFe_3O_4),并进一步通过缩合、配位等反应得到Fe(Ⅲ)-Salen功能化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nFe_3O_4@Fe(Ⅲ)Salen).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 采用溶剂热制备了氨基功能化纳米Fe_3O_4磁性复合材料(NH2-nFe_3O_4),并进一步通过缩合、配位等反应得到Fe(Ⅲ)-Salen功能化纳米Fe_3O_4复合材料(nFe_3O_4@Fe(Ⅲ)Salen).通过元素分析(EA)、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组成、结构、形貌、磁性等表征.结果表明,nFe_3O_4@Fe(Ⅲ)Salen平均粒径为约200 nm,饱和磁化强度为24.8 emu·g-1.催化剂为nFe_3O_4@Fe(Ⅲ)Salen,研究了其在可见光/H_2O_2类Fenton体系催化降解水中2,4,6-三氯酚(2,4,6-TCP)的性能.研究发现,当nFe_3O_4@Fe(Ⅲ)Salen用量≥0.8 g·L^(-1),溶液pH值为4.0—7.0,H_2O_2浓度为8.16—40.8 mmol·L^(-1)时,nFe_3O_4@Fe(Ⅲ)Salen/H_2O_2/可见光体系可以实现对浓度<50.0 mg·L^(-1)(253.2 mg·L^(-1))的TCP溶液在5 min内近100%降解,较普通Fenton反应体系有更宽的pH适用范围.循环使用5次后,该催化体系对TCP的降解率仍能保持95%以上,nFe_3O_4@Fe(Ⅲ)Salen是有优异潜力的水中TCP绿色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alen功能化纳米fe3O4 磁性复合材料 2 4 6-三氯酚 降解 feNTON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掺杂Mg/Al-LDO作为氮磷吸附剂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万京京 郝瑞霞 +2 位作者 马静雨 王丽沙 刘思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5-1303,共9页
针对污水厂尾水脱氮除磷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类水滑石(Mg/Al/Fe–LDHs),在450℃下焙烧3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Mg/Al/Fe–LDO).研究了Fe(Ⅲ)掺杂对Mg/Al-LDO吸附氮磷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Mg/Al/Fe物质的量比为3:0.6:0.4... 针对污水厂尾水脱氮除磷问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镁铝铁类水滑石(Mg/Al/Fe–LDHs),在450℃下焙烧3h得到焙烧态类水滑石(Mg/Al/Fe–LDO).研究了Fe(Ⅲ)掺杂对Mg/Al-LDO吸附氮磷的影响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当Mg/Al/Fe物质的量比为3:0.6:0.4时,Mg/Al/Fe-LDO对氮磷吸附性能较好,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8.57mg/g和231.46mg/g.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9以上.根据XRD、FTIR的表征结果可以推断,Mg/Al/Fe–LDO是通过"记忆效应"、静电引力作用完成对氮磷的吸附,对磷的吸附还包括离子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Mg/al/fe–LDO fe()掺杂 吸附特性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污泥掺杂Fe3O4复合微球吸附剂对Sb(Ⅲ)的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俊 邓仁健 +1 位作者 唐智娥 任伯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8-352,384,共6页
为去除水中Sb(Ⅲ),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抛光污泥掺杂Fe3O4吸附剂(HCO/Fe3O4),并采用海藻酸钠(SA)固化交联形成HCO/Fe3O4复合微球吸附剂(SAB);利用吸附序批实验考察了pH、温度和共存离子对SAB吸附Sb(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SAB... 为去除水中Sb(Ⅲ),采用改进的共沉淀法制备抛光污泥掺杂Fe3O4吸附剂(HCO/Fe3O4),并采用海藻酸钠(SA)固化交联形成HCO/Fe3O4复合微球吸附剂(SAB);利用吸附序批实验考察了pH、温度和共存离子对SAB吸附Sb(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SAB的HCO/Fe3O4和SA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2.0%。在pH为7,温度为25℃时吸附72 h,投加4.0 g/L SAB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的Sb(Ⅲ),去除率达到80%以上。NO-3和SO2-4对SAB吸附Sb(Ⅲ)没有显著影响,而10 mmol/L PO3-4对SAB吸附Sb(Ⅲ)有微弱的促进作用。SAB对Sb(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结合了化学吸附(离子交换)与物理吸附(扩散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抛光污泥 复合微球 吸附 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Ⅲ)与Fe(Ⅲ)溶液共聚合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赵春禄 马文林 +2 位作者 刘振儒 栗静 冯映宏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AlCl_3·6H_2O和FeCl_3·6H_2O混合溶液通过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Fe(摩尔比,下同)和不同[OH]_b/[Al+Fe]值的共聚物.测定了聚合过程和熟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并对不同碱化度和熟化时间下的聚合物进行了混凝效能实验... 以AlCl_3·6H_2O和FeCl_3·6H_2O混合溶液通过滴加NaOH溶液的方法制备了不同Al/Fe(摩尔比,下同)和不同[OH]_b/[Al+Fe]值的共聚物.测定了聚合过程和熟化过程中的pH值变化,并对不同碱化度和熟化时间下的聚合物进行了混凝效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过程中,Fe(Ⅲ)与 OH^-的络合速度比Ai(Ⅲ)快,即 Fe(Ⅲ)具有较强的共聚合活性.Al/Fe,[OH」_b/[Al+Fe]值对铝铁共聚物形态分布有明显影响.不同条件下共聚物混凝对比实验表明,在Al/Fe为5:5,[OH]_b/[Al+Fe]为 1.6,熟化时间为24h时,显示出了较优异的混凝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剂 铝铁共聚物 净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吸附Sb(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延鹏 朱宗强 +1 位作者 朱义年 秦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6,共4页
以制备获得的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了Sb(Ⅲ )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其对模拟废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5、10和50 mg/L Sb(Ⅲ)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吸附平衡... 以制备获得的桉树遗态Fe2O3/Fe3O4/C复合材料为吸附剂,研究了Sb(Ⅲ )不同初始质量浓度和不同温度下,其对模拟废水中Sb(Ⅲ)的静态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初始质量浓度为5、10和50 mg/L Sb(Ⅲ)的吸附动力学曲线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吸附平衡时间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提高;4种动力学模型的拟合和回归分析显示,遗态材料对Sb(Ⅲ)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很好地遵循准2级动力学模型(R2>0.99);在25、35、45℃试验条件下,遗态材料对Sb(Ⅲ)的吸附量均随着溶液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遗态材料对Sb(Ⅲ)的等温吸附更适合用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R2>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遗态fe2O3 fe3O4 C复合材料 吸附 Sb()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娟 刘长久 黄良花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8-272,共5页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Y(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电极活性粉体材料样品。采用XRD、SAED、SEM、EDS和Raman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分析,同时将样品组装成碱性MH-Ni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Y(... 采用微乳液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Y(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电极活性粉体材料样品。采用XRD、SAED、SEM、EDS和Raman光谱对其结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分析,同时将样品组装成碱性MH-Ni电池,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发现,Y(Ⅲ)和Co(Ⅱ)复合掺杂非晶态Ni(OH)2样品材料内部微结构缺陷较多,无序性强,作为活性物质合成镍电极材料,其在电极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电阻较低,导电能力增强,其样品电极以80 mA.g-1恒流充电6 h,40 mA.g-1恒流放电,终止电压为1.0 V的充放电制度下,放电平台电压为1.278 V,放电容量高达335.7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法 Y() Co(Ⅱ) 复合掺杂 非晶态Ni(OH)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2O_3掺杂原位合成Al_2O_3/TiAl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向六一 王芬 +1 位作者 朱建锋 王晓凤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利用Ti-Al-TiO2-Fe2O3体系的放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了Fe掺杂的Al2O3/TiAl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Fe2O3引入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γ-TiAl,α2-Ti3Al,Al2O3相构... 利用Ti-Al-TiO2-Fe2O3体系的放热反应,原位热压合成了Fe掺杂的Al2O3/TiAl复合材料。借助XRD和SEM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以及Fe2O3引入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主要由γ-TiAl,α2-Ti3Al,Al2O3相构成,Al2O3颗粒分布于基体交界处,存在一定的团聚;随Fe2O3的掺杂量增大,Al2O3颗粒呈细小弥散分布,同时基体晶粒尺寸也减小,较好地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复合材料的相对密度和洛氏硬度逐渐增大。Fe2O3掺杂量为0.84%(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和断裂韧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24MPa和6.63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fe掺杂 al2O3/TIal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掺杂金属有机骨架ZIF-67的合成及对甲基绿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那迪 盛云程 +3 位作者 阮琼 谢生明 庞然 刘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7-334,共8页
本文采用沉淀法成功合成了Fe(Ⅲ)掺杂的ZIF-67,采用XRD、BET、SEM、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IF-67及Fe/ZIF-67对甲基绿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7%Fe/ZIF-67对甲基绿染料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60 min内可以将100 mg·L^(... 本文采用沉淀法成功合成了Fe(Ⅲ)掺杂的ZIF-67,采用XRD、BET、SEM、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IF-67及Fe/ZIF-67对甲基绿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7%Fe/ZIF-67对甲基绿染料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60 min内可以将100 mg·L^(-1)甲基绿溶液完全去除,优于纯ZIF-67。其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F-67 fe()掺杂 吸附 甲基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掺杂对W_(18)O_(49)超细纳米线结构和气敏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杜帅航 岳鹿 +3 位作者 关荣锋 杨秀丽 许宁 张文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针对纯氧化钨纳米材料丙酮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检测温度高等问题,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Fe掺杂氧化钨(Fe-W_(18)O_(49))超细纳米线,优化氧化钨材料对丙酮的敏感性能.结果表明:Fe(III)的掺杂不仅抑制了W_(18)O_(49)晶相向WO... 针对纯氧化钨纳米材料丙酮传感器存在灵敏度低、选择性差、检测温度高等问题,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Fe掺杂氧化钨(Fe-W_(18)O_(49))超细纳米线,优化氧化钨材料对丙酮的敏感性能.结果表明:Fe(III)的掺杂不仅抑制了W_(18)O_(49)晶相向WO3晶相的转化,起到了稳定W_(18)O_(49)晶相的作用,而且优化了其气敏性能.当掺杂比n(Fe)/n(W)为0.10时,其气敏性能最佳.该材料在最佳工作温度(220℃)下对丙酮(体积分数为5×10^(-5))的灵敏度达11.4,响应/恢复时间为14/16 s,并且对丙酮有很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钨 fe()掺杂 超细纳米线 气敏性能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酸性及抗离子干扰氮掺杂碳量子点检测Fe(Ⅲ)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永俊 黄加玲 +5 位作者 曹功勋 刘凤娇 满珊 骆嘉燚 黄昭景 李顺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1-276,共6页
以柠檬酸和甲基红分别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锅法一步水热制备尺寸均匀(平均3.99 nm)、表面富含酚羟基、氨基、羧基等功能团的氮掺杂碳量子点(Fe-N-CQDs),该材料有良好的水分散性、酸碱缓冲性和Fe(Ⅲ)的强选择性。以Fe-N-CQDs为荧光传感器... 以柠檬酸和甲基红分别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一锅法一步水热制备尺寸均匀(平均3.99 nm)、表面富含酚羟基、氨基、羧基等功能团的氮掺杂碳量子点(Fe-N-CQDs),该材料有良好的水分散性、酸碱缓冲性和Fe(Ⅲ)的强选择性。以Fe-N-CQDs为荧光传感器,可在低pH值(1.5)和常见金属阳离子(0.5 mmol/L,Zn^(2+)、Cr^(3+)、Ca^(2+)、Hg^(2+)、Ni^(2+)、Na^(+)、Mg^(2+)、Al^(3+)、Cd^(2+)、Co^(2+)、Mn^(2+)、Zn^(2+)、Fe^(2+)、Cu^(2+)、Pb^(2+))共存条件下,对富含金属的酸性废水、酸化保存的天然水样中Fe(Ⅲ)实现准确的荧光识别检测,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分别为2.3~200μmol/L和2.3μmol/L。为酸性环境水体中Fe(Ⅲ)的检测提供有效的荧光探针,解决CQDs选择性不强及不适用于低pH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掺杂 耐酸性 抗离子干扰 fe()荧光识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3+)/V^(5+)TiO_2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6
13
作者 陆诚 杨平 +1 位作者 杜玉扣 华南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5-268,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 V5+ TiO2 复合纳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 ,共掺杂催化剂Fe3+ V5+ TiO2 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电化学研究显示 ,铁离子可以成为电荷陷阱 ,促进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适量钒离子掺杂使Ti...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3+ V5+ TiO2 复合纳米微粒作为光催化剂。光降解反应结果表明 ,共掺杂催化剂Fe3+ V5+ TiO2 的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光电化学研究显示 ,铁离子可以成为电荷陷阱 ,促进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适量钒离子掺杂使TiO2 电极的光电流升高 ,导带中电子浓度的增大 ,加快了界面的电子传递反应。共掺杂催化剂中 ,Fe3+ 、V5+ 分别提供了空穴与电子的陷阱 ,同时加快了电子与空穴的界面传递反应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光催化活性。双组份共掺杂为提高TiO2 光催化活性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微料 光催化性能 光催化降解 二氧化钛 铁() 钒(Ⅴ) 掺杂 光催化剂 氯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型螯合树脂对Al^(3+)和Fe^(3+)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世杰 刘谋盛 +1 位作者 王平艳 王海龙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4-176,183,共4页
利用氯甲基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并用FT-IR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将所合成的树脂作为吸附材料,分别对Al^(3+)和Fe^(3+)溶液进行吸附实验,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及pH值等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Al^(3+)和... 利用氯甲基化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水杨酸型螯合树脂,并用FT-IR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将所合成的树脂作为吸附材料,分别对Al^(3+)和Fe^(3+)溶液进行吸附实验,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温度及pH值等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Al^(3+)和Fe^(3+)的最佳吸附条件。在Al^(3+)和Fe^(3+)最佳吸附条件下,改变吸附剂的质量,进行树脂对Al^(3+)和Fe^(3+)混合溶液的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树脂不仅可以同时吸附这2种离子,而且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质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型螯合树脂 al3+离子 fe3+离子 吸附率 吸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TS/AFA复合材料对染料的高效吸附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北罡 王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06-1611,1622,共7页
粉煤灰(Fly ash,FA)经高温焙烧制得活化FA(Activated FA,AFA),又经溶液反应引入少量Fe和壳聚糖(Chitosan,CTS)制得Fe/CTS/AFA复合材料,将其直接用于水体中直接湖蓝5B(Direct sky blue 5B,DSB 5B)和活性翠蓝KN-G(Reactive turquoise blue... 粉煤灰(Fly ash,FA)经高温焙烧制得活化FA(Activated FA,AFA),又经溶液反应引入少量Fe和壳聚糖(Chitosan,CTS)制得Fe/CTS/AFA复合材料,将其直接用于水体中直接湖蓝5B(Direct sky blue 5B,DSB 5B)和活性翠蓝KN-G(Reactive turquoise blue KN-G,RTB KN-G)染料的吸附,通过研究影响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并结合材料的FT-IR分析,详细探讨了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水体酸度是影响吸附剂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当吸附剂投加量为0.1g、溶液pH值为2.0时,于25℃下吸附60min即可达吸附平衡,Fe/CTS/AFA对DSB 5B和RTB KN-G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分别可达635mg/g和906mg/g,比FA分别增大了31.6倍和15.3倍。吸附过程均能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精确描述,等温吸附数据完全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变的负值、焓变和熵变为正值表明Fe/CTS/AFA对DSB 5B的吸附为界面上有序性降低的自发吸热过程。吸附饱和RTB KN-G的Fe/CTS/AFA可用0.01mol/L NaOH溶液再生,可至少重复使用三次。FT-IR结构分析表明Fe/CTS/AFA已成功制得,并且对高浓度染料废水具有高效净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壳聚糖 fe()离子 复合材料 染料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活化H_(2)O_(2)去除对硝基苯酚的研究
16
作者 李琋 古雪 +2 位作者 鲁雪芹 张桂森 王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廉价易得的松针作为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铁掺杂生物炭(Fe-BC)和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1-BC、Fe-N2-BC和Fe-N3-BC),并将其用于活化H2O2去除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H2O2浓度、污染物质量浓... 以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廉价易得的松针作为生物炭的前驱体,采用高温热解法制备了铁掺杂生物炭(Fe-BC)和铁氮共掺杂生物炭(Fe-N1-BC、Fe-N2-BC和Fe-N3-BC),并将其用于活化H2O2去除水体中的对硝基苯酚(PNP)。考察了H2O2浓度、污染物质量浓度、材料投加质量浓度、初始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PNP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Fe-BC、Fe-N1-BC、Fe-N2-BC、Fe-N3-BC体系中·OH浓度为9.2、10.24、12.4、13.62μmol/L,PNP的去除率分别为45.36%、60%、75.98%和77.72%,体系的·OH浓度越高PNP的去除率也越高,Fe-N3-BC对PNP表现出最高的催化降解性能。对PNP去除的最佳影响因素为:H2O2浓度为0.15 mol/L、PNP质量浓度为10 mg/L、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0.25 g/L、溶液初始pH=5.48和溶液温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氮共掺杂生物炭 fenton催化剂 PNP催化氧化 fe()/fe(Ⅱ)循环 活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的改进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涂传青 徐国勋 +1 位作者 马鲁铭 张力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改进了经典的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使其能定量测定铝铁共存溶液的形态分布 ;分析了该实验方法中比色 缓冲溶液的成分和 pH值的影响 ,确定以铝、铁与Ferron反应的等吸收点 36 2nm为测定波长 .实验表明 ,总浓度相同而铝铁比不同的铝铁... 改进了经典的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使其能定量测定铝铁共存溶液的形态分布 ;分析了该实验方法中比色 缓冲溶液的成分和 pH值的影响 ,确定以铝、铁与Ferron反应的等吸收点 36 2nm为测定波长 .实验表明 ,总浓度相同而铝铁比不同的铝铁共存溶液 ,与Ferron溶液反应后其吸光值都大致相等 ,且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 比尔定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 形态分布 铝铁共存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用于垃圾渗滤液预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庄相宁 谷庆宝 +1 位作者 李秀金 李发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79-983,共5页
采用H2O2氧化FeSO4,再与Al2(SO4)3、MgSO4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铁-镁-铝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MAS),并用其对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n(Fe)∶n(Mg)∶n(Al)=4∶0.07∶1时,复合絮凝剂对渗滤液COD的去除... 采用H2O2氧化FeSO4,再与Al2(SO4)3、MgSO4聚合的方法制备了铁-镁-铝无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FMAS),并用其对北京市某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进行了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当n(Fe)∶n(Mg)∶n(Al)=4∶0.07∶1时,复合絮凝剂对渗滤液COD的去除率最高;絮凝剂的投加量及渗滤液的pH值对絮凝效果也会产生影响,当絮凝剂的投加量为Fe(Ⅲ)1.67g·L-1、Al(Ⅲ)0.20g·L-1、Mg(Ⅱ)12.5mg·L-1,渗滤液的pH值为8.0时,COD的去除率最高。同时对其微观结构及官能基团进行了扫描电镜及红外光谱的研究,扫描电镜结果显示PFMAS为长链晶形结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FMAS是通过-OH基键合形成的无机高分子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复合絮凝剂 铁镁铝共聚物 垃圾渗滤液 絮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铝复合材料对水中三价砷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成奇 魏建宏 +3 位作者 罗琳 张嘉超 周耀渝 彭清辉 《矿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87,90,共5页
合成了铁铝复合材料吸附剂,并比较了其与酸改活性炭、陶粒、类水滑石3种吸附材料对含砷废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材料对水中三价砷的吸附效果好于其它3种吸附材料,吸附率大于89%。铁铝复合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符合L... 合成了铁铝复合材料吸附剂,并比较了其与酸改活性炭、陶粒、类水滑石3种吸附材料对含砷废水中As(Ⅲ)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铁铝复合材料对水中三价砷的吸附效果好于其它3种吸附材料,吸附率大于89%。铁铝复合材料对水中As(Ⅲ)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作用力既涉及离子交换和静电吸引,又涉及表面配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价砷 铁铝复合材料 吸附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铝生产过程中的萃取法除铁 被引量:22
20
作者 沈纬 王英 傅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467,共4页
用萃取剂 P5 3 8[ROP(O) (OH) 2 ,R=C1 2 ~ C1 8]对含铁硫酸铝进行了萃取除铁研究 .通过对酸度、平衡时间、操作方式等因素的讨论 ,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 .在 0 .5 mol/ L H2 SO4 介质中 ,用 3 5 %的 P5 3 8煤油溶液进行三级逆流萃取 ... 用萃取剂 P5 3 8[ROP(O) (OH) 2 ,R=C1 2 ~ C1 8]对含铁硫酸铝进行了萃取除铁研究 .通过对酸度、平衡时间、操作方式等因素的讨论 ,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 .在 0 .5 mol/ L H2 SO4 介质中 ,用 3 5 %的 P5 3 8煤油溶液进行三级逆流萃取 ,可得到优级产品硫酸铝 ,用 4mol/ L H2 SO4 反萃 ,P5 3 8可循环使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 萃取 P538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