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基催化剂还原Fe(Ⅱ)EDTA-NO络合脱硝液
1
作者 任晓聪 胡紫瑞 张光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6,共10页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 Fe(Ⅱ)EDTA络合脱硝法对一氧化氮(NO)具有良好的吸收效果,是脱硝技术重点研究方向,但Fe(Ⅱ)EDTA-NO络合液再生困难限制了它的发展.为达到Fe(II)EDTA络合液循环使用的目的,以阴离子交换树脂IRA900为载体,通过浸渍法负载钯前驱体,经硼氢化钠还原后制备出了Pd/IRA900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图、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等表征表明,Pd/IRA900催化剂中钯纳米微团的平均粒径为2.14nm,Pd0含量为84%(质量分数),对还原Fe(II)EDTA-NO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搭建一套可持续运转的流化床试验装置,评价结果如下:在气相的条件为总流量200L·h^(-1)、NO含量为0.07%(体积分数)、含氧量10%,络合液再生条件为初始浓度0.05mol·L^(-1)、温度60℃、pH=5、液气比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可以维持脱硝率90%以上稳定运行30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NO 络合 催化剂 阴离子交换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甲酸钠还原体系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再生的影响
2
作者 邓军 张国孟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79,共6页
在络合脱硝反应中,Fe(Ⅱ)EDTA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是应用难点之一,而甲酸/甲酸钠体系在钯炭(Pd/AC)催化剂作用下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具有较好的还原性。以此为基础,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甲酸添加量、甲酸钠添加量和P... 在络合脱硝反应中,Fe(Ⅱ)EDTA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是应用难点之一,而甲酸/甲酸钠体系在钯炭(Pd/AC)催化剂作用下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具有较好的还原性。以此为基础,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超声功率、甲酸添加量、甲酸钠添加量和Pd/AC催化剂添加量对Fe(Ⅱ)EDTA络合脱硝液(脱硝效率为80%)还原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开启超声、Pd/AC催化剂作用下,甲酸/甲酸钠还原体系能够有效地还原Fe(Ⅱ)EDTA络合脱硝液中的NO,实现络合脱硝液的还原再生。当甲酸钠添加量为10.00 g/L,甲酸添加量为2.10 g/L,Pd/AC催化剂添加量为3.00 g/L时,得到的再生络合脱硝液在50℃下的脱硝性能最好(在60 min内脱硝效率达97%以上,在90 min内脱硝效率达80%以上)。继续进行多次络合脱硝-还原再生的连续实验,整个体系仍具备较好的脱硝性能(第6次切换时,持续吸收70~80 min的脱硝效率为85%左右)。该研究结果可为络合脱硝连续化的中试试验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edta络合 还原再生 甲酸/甲酸钠体系 钯炭催化剂 连续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络合脱硝液Fe(Ⅲ)EDTA的催化还原再生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凤兰 刘金玉 +1 位作者 王灵娟 王艳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4,共4页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铜基催化剂应用于乙二胺四乙酸铁(二价)络合物(Fe(Ⅱ)EDTA)湿法除氮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铜基催化剂,对比了活性炭、酸碱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负载的Cu,Cu 2 O,CuO的脱硝效果。研究表明:提... 研究了活性炭负载铜基催化剂应用于乙二胺四乙酸铁(二价)络合物(Fe(Ⅱ)EDTA)湿法除氮氧化物的催化性能。通过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了负载铜基催化剂,对比了活性炭、酸碱改性活性炭和活性炭负载的Cu,Cu 2 O,CuO的脱硝效果。研究表明:提高再生过程的时间和温度,有利于脱硝液的再生和脱硝效率。通过碱改性的活性炭有助于脱硝液再生,负载铜基催化剂后湿法脱硝性能明显提升。以硼氢化钠碱溶液还原制备的活性炭负载铜催化剂具有稳定的Fe(Ⅱ)EDTA络合液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催化剂 湿法 再生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络合-Na2SO3还原吸收NO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先龙 孟凡跃 +2 位作者 吴琼 吴雪平 郭亚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7-1856,共10页
为研究Fe^ⅡEDTA络合-Na2SO3还原吸收NO性能,对制备参数〔pH、V(Fe^ⅡEDTA)(Fe^ⅡEDTA溶液用量)、初始c(Fe^ⅡEDTA)、n(Fe^Ⅱ)∶n(EDTA)〕和操作条件〔温度、φ(O2)、烟气流量、入口ρ(NO)〕及SO32-〔以c(Na2SO3)计〕... 为研究Fe^ⅡEDTA络合-Na2SO3还原吸收NO性能,对制备参数〔pH、V(Fe^ⅡEDTA)(Fe^ⅡEDTA溶液用量)、初始c(Fe^ⅡEDTA)、n(Fe^Ⅱ)∶n(EDTA)〕和操作条件〔温度、φ(O2)、烟气流量、入口ρ(NO)〕及SO32-〔以c(Na2SO3)计〕进行了考察,并采用FT-IR(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Raman(拉曼光谱仪)等表征手段对吸收体系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pH和初始c(Fe^ⅡEDTA)对NO络合吸收量影响较显著,V(Fe^ⅡEDTA)和n(Fe^Ⅱ)∶n(EDTA)次之.在pH为3^9的范围内,NO络合吸收量先增加后降低,pH为7时达到最大(0.502 mol/mol);初始c(Fe^ⅡEDTA)由0.005 mol/L增至0.025 mol/L,NO络合吸收量随之增加了0.198 mol/mol.2温度和φ(O2)的升高不利于NO吸收,当温度由30℃升至60℃、φ(O2)从0%增至6%,NO络合吸收量却分别降低了71.69%、63.3%;此外,烟气流量和入口ρ(NO)的增加对NO络合吸收量也无显著影响.3SO32-的存在显著提高了Fe^ⅡEDTA高效络合NO吸收时间.结合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反应条件:pH为7、V(Fe^ⅡEDTA)为550 m L、初始c(Fe^ⅡEDTA)为0.020 mol/L、n(Fe^Ⅱ)∶n(EDTA)为1∶1.0、温度为30℃、烟气流量为900 m L/min、无氧、c(Na2SO3)为0.20 mol/L,此时,NO络合吸收量为1.099 mol/mol,NO最大脱除率达到96.98%.研究显示,溶液中n(Fe^ⅡEDTA)∶n(NO)对络合吸收NO起到主导作用,同时SO32-对Fe^ⅡEDTA(NO)还原作用是促进NO吸收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还原 feedta SO32- 络合吸收量 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络合剂吸收NO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叶小莉 吴晓琴 王淑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1-144,共4页
在鼓泡反应器中,以Fe(Ⅱ)EDTA络合剂溶液为吸收液,给定NO与SO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30 mg/m3与4 850 mg/m3,研究了温度、络合剂浓度等对Fe(Ⅱ)EDTA吸收NO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初始pH为6.5,温度为50℃,络合剂浓度为0.01 mol/L时,脱硝率... 在鼓泡反应器中,以Fe(Ⅱ)EDTA络合剂溶液为吸收液,给定NO与SO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330 mg/m3与4 850 mg/m3,研究了温度、络合剂浓度等对Fe(Ⅱ)EDTA吸收NO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液初始pH为6.5,温度为50℃,络合剂浓度为0.01 mol/L时,脱硝率可达到62.5%。并且得到Fe2+:EDTA=1∶1.5时脱硝率最好。SO2对络合剂单独脱硝有促进作用,可使脱硝率长时间保持在45%以上。在Fe(Ⅱ)EDTA溶液中添加4%氨水,对同时脱硫脱硝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泡反应器 fe()edta 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泡沫镍电极电催化还原脱硝络合液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小妹 许超 +1 位作者 王浩强 张光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9-406,423,共9页
Fe(Ⅱ)EDTA络合脱硝技术是烟气脱硝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Fe^(2+)易氧化,损失较大,二次使用困难,导致运行成本高.为了达到络合液重复利用的目的,利用钯-泡沫镍电极对脱硝络合液进行电催化还原再生,主要探究催化剂的负载量、电... Fe(Ⅱ)EDTA络合脱硝技术是烟气脱硝技术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然而,Fe^(2+)易氧化,损失较大,二次使用困难,导致运行成本高.为了达到络合液重复利用的目的,利用钯-泡沫镍电极对脱硝络合液进行电催化还原再生,主要探究催化剂的负载量、电流密度及反应温度对钯-泡沫镍电极的电催化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化学置换将钯负载在泡沫镍电极,负载量为1.0 mg·cm^(-2),电流密度为6 mA·cm^(-2)、温度为30℃时,再生效果最好,Fe(Ⅱ)EDTA-NO的转换率达90.0%、NH^(+)_(4)选择性为10.0%、N2的选择性为90.0%、再生液对NO_(x)脱除效率在25 min内均大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泡沫镍电极 电催化还原 fe()edta-NO fe(Ⅲ)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烟气脱硝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徐梦蝶 王建芳 +2 位作者 葛璟麟 薛瑢 陈佳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49-2056,共8页
氮氧化物(NO_(x))作为PM_(2.5)和O_(3)的前驱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是目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中小型烟气脱硝工程应用中... 氮氧化物(NO_(x))作为PM_(2.5)和O_(3)的前驱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是目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脱硝的主流技术,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等问题,在中小型烟气脱硝工程应用中受到限制。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因其高效、低耗、可持续特征在中小规模烟气脱硝中得到青睐,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较广泛的研究。综述了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的研究进展,概述相关工艺的脱硝原理及技术特征。论述了化学吸收-生物降解法(BioDeNO_(x))的最新研究方向,重点阐述了络合吸收-生物还原(CABR)反应器的运行原理、还原机制、反应器开发、运行参数和影响因素等,讨论了CABR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对生物法烟气脱硝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氧化物 BioDeNOx 化学吸收 生物过程 fe()edta 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组分对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NOx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姜锦林 李资庭 +2 位作者 张士汉 吴成志 李伟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2-2227,共6页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 利用经学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气中NOx的方法对模拟烟气中O2和CO2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50℃时,尽管在模拟烟气中O2体积分数从0增加到5%,吸收液的溶解氧浓度升高至0.85mg/L,造成有效吸收液成分Fe(Ⅱ)EDTA(EDTA:乙二胺四乙酸)浓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生物还原的作用,使得Fe(Ⅱ)EDTA可以有效再生,系统NO去除效率从95%降低到90%,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烟气中的CO2能缓冲吸收液的pH值,使pH维持在6.5~7.0,从而有利于脱硝系统的连续运行;对脱硝装置处理负荷的考察证实了O2体积分数的增加会降低系统的生物还原负荷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 化学吸收 生物还原 O2 fe()ed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