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草酰胺桥的Cu(Ⅱ)-Fe(Ⅱ)和Cu(Ⅱ)-Zn(Ⅱ)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磁性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
作者 焉翠蔚 李延团 廖代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06-809,共4页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 以 N,N -双 (3 -氨基 -2 ,2 -二甲基丙基 )草酰胺根阴离子 (Me2 oxpn)为桥联配体 ,分别端接 N,N,N ,N -四甲基乙二胺 (tmen)和 2 ,9-二甲基 -1 ,1 0 -邻菲罗啉 (Me2 -phen) ;合成和表征了 3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Me2 oxpn) Fe(tmen) 2 ]SO4(a) ,[Cu(Me2 oxpn) Zn(tmen) 2 ]SO4(b)和 [Cu(Me2 oxpn) Zn(Me2 -phen) 2 ]SO4(c) .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及磁性测量等方法推定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 .测定并研究了 (a)的变温磁化率 (4~ 3 0 0 K) ,求得交换参数 J=-1 2 .96cm-1,表明双核配合物中 Cu( ) -Fe( )离子间存在反铁磁超交换作用 .测试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草酰胺桥 异双核配合 Cu() fe() Zn() 铜() 铁() 锌()抗菌活性 合成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π-共轭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的Fe(Ⅱ)配合物(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家泽 王大鹏 +2 位作者 马建平 王海英 左景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45-2050,共6页
设计、合成了功能化的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L),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具有电活性的配合物[Fe(Ⅱ)(L)2](BF4)2·2.75CH3CN·0.25CH2Cl2(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体以... 设计、合成了功能化的4-四硫富瓦烯-2,6-吡嗪吡啶配体(L),并以此为配体合成了具有电活性的配合物[Fe(Ⅱ)(L)2](BF4)2·2.75CH3CN·0.25CH2Cl2(1),通过红外、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配体以三齿的方式参与配位,形成离散型的配合物1,该配合物中含有多种非经典氢键和π…π以及S…S作用。此外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磁性、电化学性质和光谱电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富瓦烯 fe()配合 多功能材料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及其Fe(Ⅱ)配合物的合成
3
作者 曹栋泳 沈国平 +2 位作者 郦斌 沈旋 朱敦如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以2-喹啉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三取代-1,2,4-三氮唑配体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产率为74.7%,配体L经熔点、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 根据分子设计的原理,以2-喹啉甲酰肼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合成了1个新的三取代-1,2,4-三氮唑配体3-对甲基苯基-4-氨基-5-(2-喹啉基)-1,2,4-三氮唑(L),产率为74.7%,配体L经熔点、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电喷雾质谱(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用配体L与Fe(Ⅱ)离子反应,制备了配合物[FeL2(NCS)2](1),对其进行了红外和元素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氮唑 fe()配合 光谱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手性Fe(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磁性质
4
作者 庞春燕 崔正刚 顾志国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474-479,共6页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纯手性的单核Fe(Ⅱ)希夫碱配合物fac-Λ-[Fe(R-L)3〗(ClO4)2(1)和fac-Λ-[Fe(R-L)3〗(BF4)2(2)(R-L=1-(1-萘基)-N-(1H-咪唑-4-亚甲基)乙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结晶于手性空间群P213,配合物1的晶胞... 合成和表征了两个纯手性的单核Fe(Ⅱ)希夫碱配合物fac-Λ-[Fe(R-L)3〗(ClO4)2(1)和fac-Λ-[Fe(R-L)3〗(BF4)2(2)(R-L=1-(1-萘基)-N-(1H-咪唑-4-亚甲基)乙胺)。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结晶于手性空间群P213,配合物1的晶胞参数为a=b=c=16.979(6)×10-10m,α=β=γ=90°,配合物2的晶胞参数为a=b=c=16.704(2)×10-10m,α=β=γ=90°。在这两个配合物中,Fe(Ⅱ)中心与3个双齿配体提供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配位环境,且R-L配体都诱导配合物呈现单一的fac-Λ构型。变温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在常温处于高自旋态(S=2),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中心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不同阴离子的引入未对金属中心的自旋状态带来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手性 fe() 配合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乳糖与Fe(II)盐配合物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慧 王亚娟 单志华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通过化学方法得到多活性反应基团的氧化乳糖,研究其与Fe(II)配位性能。利用pH值滴定法测定氧化乳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加质子常数及其与Fe(II)配位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加质子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值都更高,说明温度越低,配离子稳... 通过化学方法得到多活性反应基团的氧化乳糖,研究其与Fe(II)配位性能。利用pH值滴定法测定氧化乳糖在不同温度下的加质子常数及其与Fe(II)配位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加质子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值都更高,说明温度越低,配离子稳定性越大或形成的配合物越难离解。红外光谱证明氧化乳糖和Fe(II)盐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同时根据所得的13CNMR图谱可以知道具体发生反应的C位,最后根据Job法测得配合物发生反应的配合比接近1∶1,同时推测出反应结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乳糖 fe()盐 稳定常数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基十四元六氮大环配体与Ni(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的研究
6
作者 廖代正 周力 王耕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7年第12期1064-1066,共3页
金属四氮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对于探讨生理过程,人工模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的一种四氮配位的大环配合物是含有吡啶基的十四元四氮配位的大环配合物(图1)。关于此类配合物的合成工作始于1974年,最早由Goedken和Paryzek... 金属四氮大环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的研究对于探讨生理过程,人工模拟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研究的一种四氮配位的大环配合物是含有吡啶基的十四元四氮配位的大环配合物(图1)。关于此类配合物的合成工作始于1974年,最早由Goedken和Paryzek合成了Fe(Ⅱ)、Mg(Ⅱ)、Zn(Ⅱ)、Sc(Ⅲ)的这类配合物;王耕霖等[3-6]合成了Co(Ⅱ)的这类配合物,并且研究了不同轴上配体对配合物光谱、磁性及键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配合 Zn() fe() Co() 大环配体 配合的合成 吡啶基 Ni()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络合型催化剂Fe(Ⅱ)-L/Y在苯酚羟基化中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惠平 伏再辉 +2 位作者 廖慧英 尹笃林 李谦和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7-40,共4页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 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 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 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  采用"瓶中造船"法制备了Fe(Ⅱ) L/Y包络合型催化剂(L=8 羟基喹啉、邻苯二酚或1,10 邻菲洛啉),并用XRD、TG对其进行了表征,用苯酚羟基化反应考察它们的催化性能.与相应的均相铁配合物催化剂相比,这些包络合型催化剂虽然其反应速度明显偏慢,但其二酚选择性和双氧水有效利用率则相对较高,而且能回收重复使用.此外,首次发现Cl-的加入能有效地缩短反应的诱导期,从而加快包络合型催化剂的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络合 fe()-l配合 NAY分子筛 苯酚羟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二茂铁钴(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光谱性质(英文)
8
作者 孙美兰 刘昭第 +2 位作者 李胜利 吴杰颖 田玉鹏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79,共7页
利用配体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Ⅱ)桥连的配合物Co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配体是通过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异构硫醇和β-氮原子与钴... 利用配体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Ⅱ)桥连的配合物Co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配体是通过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异构硫醇和β-氮原子与钴(Ⅱ)离子进行双齿配位.同时还对它的57Fe穆斯堡尔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钴(Ⅱ)能直接影响铁(Ⅱ)的氧化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钴()配合 晶体结构 57fe穆斯堡尔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溶剂研磨合成双核席夫碱配合物及多组分自分类行为 被引量:4
9
作者 韩王康 田蕾 +5 位作者 徐宗利 朱威 李志华 李涛 顾志国 李在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9,共10页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 利用手动研磨法在无溶剂条件下通过1,4-二(咪唑-2-甲醛)丁烷(A)、2,4-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三甲基苯(B)、2,5-二亚甲基-二(咪唑-2-甲醛)-对-二甲苯(C)中的任一组分与N-乙基乙二胺(D)和三氟甲磺酸亚铁组装合成3个Fe(Ⅱ)席夫碱配合物1、2和3。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合物1结晶于空间群Cmca,2和3结晶于空间群P21/c。1~3中每个Fe(Ⅱ)与配体中6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八面体FeN_6配位环境;每个双臂六齿配体螯合2个亚铁离子,而每个亚铁离子被2条配体包裹形成Fe_2L_2型双核配合物。基于以上配合物的合成,我们详细研究了混合多组分间的固态自分类行为。研究表明,多组分[D+A+B+Fe^(2+)]或[D+A+C+Fe^(2+)]发生自恋型自分类;而多组分[D+B+C+Fe^(2+)]发生群体型自分类,形成了一个由2个不同类型配体构筑的Fe2LL′杂配型配合物4,同时X射线单晶衍射确证了4的结构。此外,通过与溶液中自分类的对比,我们发现该体系固态自分类表现出更为高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分类 无溶剂研磨 双核fe()配合 席夫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铁烷基咪唑自旋交叉配合物的合成及其金属有机凝胶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娅琴 张海霞 +4 位作者 张舒恒 何威 葛芳圆 陈雨欣 顾志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60-2268,共9页
通过1-庚烷基-1H-咪唑-2-甲醛(L^1)、1-十四烷基-1H-咪唑-2-甲醛(L2)、1-十六烷基-1H-咪唑-2-甲醛(L3)、1-十八烷基-1H-咪唑-2-甲醛(L4)、1-二十烷基-1H-咪唑-2-甲醛(L5)分别和四氟硼酸亚铁与1-苯乙胺反应一步法合成了配合物1~5。利用... 通过1-庚烷基-1H-咪唑-2-甲醛(L^1)、1-十四烷基-1H-咪唑-2-甲醛(L2)、1-十六烷基-1H-咪唑-2-甲醛(L3)、1-十八烷基-1H-咪唑-2-甲醛(L4)、1-二十烷基-1H-咪唑-2-甲醛(L5)分别和四氟硼酸亚铁与1-苯乙胺反应一步法合成了配合物1~5。利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手段对1~5进行表征。配合物1的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研究表明,每个结构基元中包含1个[Fe(L^1)3]^2+阳离子和2个四氟硼酸根阴离子。铁(Ⅱ)金属中心与3个配体上的6个N原子配位,形成面式八面体单核化合物。Fe(Ⅱ)-N键长表明配合物1中的Fe(Ⅱ)在173 K时处于低自旋状态。在[Fe(L^1)3]^2+中,相邻配体中的苯环和咪唑环形成分子内π-π相互作用;[Fe(L^1)3]^2+进一步通过烷基链与芳香环之间的C-H…π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网络结构。磁性测试表明,配合物1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性能,转换温度为341 K;2为高自旋顺磁性化合物,3~5则表现出不完全的自旋交叉行为。以具有较长烷基链的配合物2~5作为凝胶因子,环己烷作为溶剂可形成对应的金属有机凝胶MOG2~MOG5。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片显示MOG2~MOG5凝胶都具有三维网络状孔隙结构。MOG2~MOG5表现出可逆的凝胶-溶胶转变,在热和机械力的作用下,MOG2~MOG5金属有机凝胶迅速转变为溶胶状态,且静置后能够恢复至凝胶状态,表现出良好的刺激响应性和自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配合 自旋交叉 金属有机凝胶 刺激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二亚胺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和抗菌活性(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Nartop Dilek Gtirkan Perihan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7-1234,共8页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 用两步法合成了3种不对称二亚胺L,LMe和LCl。起始原料席夫碱2-羟基-N-(5-硝基糠叉)苯胺(SB-NO2)用5-硝基糠醛和2-羟基苯胺反应制得。SB-NO2然后在溶液中被还原为其氨基衍生物SB-NH2。在SB-NH2溶液中分别加入2-羟基苯甲醛,2-羟基-5-甲基苯甲醛和2-羟基-5-氯苯甲醛制得二亚胺化合物L,LMeand LCl。同时还合成了这些配体的Fe(Ⅲ)and Ni(Ⅱ)的二聚和双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LC-MS、IR、UV-Vis、1H and13C-NMR、TGA、电导率和磁性测量等对二亚胺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还研究了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对5种细菌的抗菌活性。所有化合物对大肠埃布氏菌、枯草芽孢杆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均有中等强度的活性。Fe(Ⅲ)配合物对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具有最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席夫碱 fe(Ⅲ)and Ni()配合 还原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