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多同位素(Fe、S和C)协同揭示高锑地下水Fe(Ⅱ)-Sb(Ⅲ)共氧化机制 |
赵俊梅
刘亚平
李伟娇
李梓瑶
穆桃李
郝春明
董会军
|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金针菇多糖-Fe(Ⅱ)螯合物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 |
马利华
秦卫东
陈学红
易剑文
|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3
|
|
3
|
Fe(Ⅱ)存在条件下氧化铁-高岭石复合物的形成与转化 |
魏世勇
刘茜
刘凡
冯雄汉
谭文峰
|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2
|
|
4
|
Fe(Ⅱ)盐氧化絮凝对As(Ⅲ)和As(Ⅴ)的去除 |
韩煦
安学良
宋雅琴
陈澄
任海涛
|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5
|
弱外磁场诱导氧化沉淀法制备Fe_3O_4纳米粒子 |
郭雷
胡小芳
|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6
|
地下水水化学组成对Fe(Ⅱ)氧化过程中锰氧化菌失活的影响 |
孙群群
屈婧祎
童曼
袁松虎
|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7
|
弱外磁场辅助氧化共沉淀法合成正八面体Fe_3O_4纳米颗粒 |
林建
胡大为
胡小芳
|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8
|
腐殖质对电絮凝体系中As(Ⅲ)氧化去除的影响机制 |
赵凤怡
童曼
张娜
蔡其正
|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黑锰矿催化氧化Fe(Ⅱ)生成铁氧化物过程及影响因素 |
卢涛
罗瑶
刘立虎
李安玉
王伟华
邱国红
|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0
|
Fe(Ⅱ)-Cr(Ⅲ)电解液在石墨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动力学研究 |
肖涵谛
黄忍
张欢
罗旭东
陈娜
|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11
|
NO^(-)_(2)促进剩余污泥水解新原理:Fe(Ⅱ)氧化与Fe(Ⅲ)还原 |
孟雨桐
赵智强
高金索
张耀斌
|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2
|
三维荧光光谱表征Fe(Ⅱ)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的影响与平行因子分析 |
王嵘
姚亮
申慧彦
余丽
李卫华
|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
2019 |
2
|
|
13
|
氧化沉淀-陈化晶化法制备NH4Fe2(PO4)2(OH)·2H2O及LiFePO4 |
冯志昊
唐涛
应皆荣
|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14
|
以84消毒液为载体的Fe(Ⅱ)氧化实验问题组设计 |
杜敦帅
|
《化学教学》
CAS
|
2010 |
1
|
|
15
|
均匀沉淀法合成纳米氧化铁 |
欧延
邱晓滨
许宗祥
林敬东
廖代伟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31
|
|
16
|
共沉淀法合成La_(0.7)Sr_(0.3-x)Ca_xCo_(0.9)Fe_(0.1)O_(3-)及其性能表征 |
于洪浩
高文元
孙俊才
|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7
|
UV/Fe(Ⅲ)-富马酸盐体系对印染废水中橙黄Ⅱ的降解效果 |
孙杰
曾沛
张晗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8
|
氧化乳糖与Fe(II)盐配合物特性 |
陈慧
王亚娟
单志华
|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
2006 |
3
|
|
19
|
Mo-Fe-S三元包合物氧化还原特性的研究 |
黄楚宝
郭纯孝
张致贵
徐丽娟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
1985 |
1
|
|
20
|
新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的制备 |
李嵩
季世军
孙俊才
|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