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on fast detection method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s unde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G Rui LIU Min LI Zheng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2-587,共6页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s a common task in infrared image processing.Under limite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 a trade-off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 ...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is a common task in infrared image processing.Under limited computa⁃tional resources.Traditional methods for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face a trade-off between the detection rate and the accuracy.A fast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method tailored fo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is pro⁃posed for the YOLOv5s model.This method introduces an additional small target detection head and replaces the original Intersection over Union(IoU)metric with Normalized Wasserstein Distance(NWD),while considering both the detection accuracy and the detection speed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s.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chieves a maximum effective detection speed of 95 FPS on a 15 W TPU,while reach⁃ing a maximum effective detection accuracy of 91.9 AP@0.5,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infrared small target detection under resource-constrained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rared UAV image fast small object detection low impedance loss fun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金龙异紫堇定生物合成相关6-OMT基因克隆与功能表征
2
作者 李明 刘祥宇 +2 位作者 王益娜 和四梅 沙本才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9-320,共12页
【目的】(S)-去甲乌药碱O-甲基转移酶(6-OMT)是异紫堇定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通过克隆与体外酶活验证紫金龙6-OMT基因功能,为解析紫金龙异紫堇定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方法】从紫金龙转录组数据中挖掘DsOMT基因,通过PCR扩增获得全长... 【目的】(S)-去甲乌药碱O-甲基转移酶(6-OMT)是异紫堇定生物合成的关键限速酶,通过克隆与体外酶活验证紫金龙6-OMT基因功能,为解析紫金龙异紫堇定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方法】从紫金龙转录组数据中挖掘DsOMT基因,通过PCR扩增获得全长cDNA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DsOMT蛋白结构;分析DsOMT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pET-28a-DsOMT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后进行体外酶反应,以表征其功能。【结果】从转录组数据中挖掘到4个DsOMT候选基因,分别命名为DsOMT07、DsOMT08、DsOMT010、DsOMT012,并成功扩增得到全长cDNA序列;4个DsOMT蛋白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属于膜外蛋白。系统发育显示4个DsOMT与6-OMT亚家族亲缘关系较近。对4个DsOMT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可能具有上游途径(S)-去甲乌药碱6-OH位点的催化活性。表达谱分析发现4个DsOMT基因在根中高表达。SDS-PACE结果表明DsOMT蛋白可溶性高,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体外酶反应后发现DsOMT010能够催化(S)-去甲乌药碱的C6的O-甲基化形成(S)-衡州乌药碱。【结论】成功克隆了4个DsOMT基因,属于膜外蛋白,与6-OMT亚家族亲缘关系较近,4个DsOMT基因在根中高表达;同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DsOMT的异源表达,并纯化蛋白进行了体外酶功能表征,鉴定到1个(S)-去甲乌药碱C6位O-甲基转移酶DsOMT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金龙 o-甲基转移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功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CT和A^(2)O工艺处理低C/N废水效能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3
作者 李越 白春学 +3 位作者 阎春荣 蔡建军 谢昊 张捍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2,98,共7页
本研究利用MUCT工艺反硝化聚磷菌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处理低C/N废水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同步进行,克服了A^(2)O工艺微生物竞争碳源以及硝态氮影响聚磷菌的弊端。实验重点研究了HRT、C/N、N/P以及MLSS对MUCT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利用MUCT工艺反硝化聚磷菌在交替厌氧、缺氧/好氧条件下处理低C/N废水实现高效脱氮除磷同步进行,克服了A^(2)O工艺微生物竞争碳源以及硝态氮影响聚磷菌的弊端。实验重点研究了HRT、C/N、N/P以及MLSS对MUCT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在MLSS=4500 mg/L、HRT=8 h、C/N=5∶1、N/P=2∶1时,MUCT工艺具有最佳去除性能,COD去除率为86.1%,NH_(4)^(+)-N去除率为89.0%,TP去除率为83.2%。细菌多样性结果表示,好氧池主要硝化菌Blastocatellaceae、Saccharimonadales和Caldilineaceae在MUCT中相对丰度高于A^(2)O工艺。Microscillaceae和Azospira在MUCT缺氧池I中相对丰度分别为8.9%和4.4%,高于A^(2)O工艺缺氧池6.4%和4.3%,主要参与反硝化和反硝化吸磷过程。Candidatus Moranbacteria、Comamonadaceae作为吸磷菌参与磷的代谢,在MUCT工艺缺氧池Ⅰ、缺氧池Ⅱ相对丰度分别为1.5%、1.4%和0.9%、0.7%,在A^(2)O工艺缺氧池相对丰度仅为0.6%和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T A^(2)o 反硝化除磷 低碳氮比 功能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LPSO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反演方法研究
4
作者 朱沈涛 杨帆 +3 位作者 柳杨 范子武 乌景秀 李子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6,共13页
【目的】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中参数多、维数高,模型参数反演难度大,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参数和多参数不同反演方式等对参数反演精度影响需开展深入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 【目的】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中参数多、维数高,模型参数反演难度大,优化目标函数选取、单参数和多参数不同反演方式等对参数反演精度影响需开展深入分析。【方法】提出基于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Fast Comprehensive Learn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FCLPSO)的水量水质模型参数反演方法,设计参数反演数值试验,采用LH-OAT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7种模型性能评价指标进行目标函数优选,并分析模型单参数和多参数反演结果并分析不同反演方式的差异性。【结果】结果显示:NSE∗作为目标函数敏感度最高;不同类型参数均具有较高精度,单参数反演平均相对误差(MRE)为5.2%、变差系数(CV)为7.2%,多参数反演结果MRE为13.5%、CV为14%;多参数反演中水动力指标反演结果优于水质指标反演结果,多参数“分层反演”方式优于“同时反演”方式。【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参数反演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有助于提升复杂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参数估计时效性与准确性,为复杂河网数值模拟精度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模型 参数反演 快速综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目标函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在Cu_(2)O(111)表面的Pd_(n)(n=2~8)团簇稳定性的DFT研究
5
作者 范祥瑞 李志斌 +2 位作者 赵子萱 刘汉阳 王红涛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4-108,共5页
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d_(n)团簇在Cu_(2)O(111)表面和Cu_(2)O(111)Cu缺陷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在Cu_(2)O表面,Pd_(n)团簇更容易吸附在Cu_(2)O(111)Cu缺陷表面。应用Bader电荷研究了Pd_(n)在Cu_(2)O表面的结构稳定... 采用周期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Pd_(n)团簇在Cu_(2)O(111)表面和Cu_(2)O(111)Cu缺陷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在Cu_(2)O表面,Pd_(n)团簇更容易吸附在Cu_(2)O(111)Cu缺陷表面。应用Bader电荷研究了Pd_(n)在Cu_(2)O表面的结构稳定性,揭示了当Pd_(n)团簇吸附在Cu_(2)O表面时,Pd_(n)团簇会向Cu_(2)O表面转移电子,这增强了Cu_(2)O的抗氧化性。Pd_(2)在Cu_(2)O表面时倾向于解离吸附,这是由于Pd与Cu_(2)O表面的相互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111)表面 Cu缺陷 Pd_(n)团簇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用Cu_(2)O/电气石微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张梦鑫 张技术 +3 位作者 陆鑫 刘雷艮 王薇 吴建兵 《毛纺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 为了进一步提升负离子功能纤维的性能,选取Cu、CuO、Cu_(2)O和电气石(TM)为主要原料,采用分步合成和直接添加法制备新型Cu_(2)O/TM微纳结构复合材料,并测试样品的微观形貌(SEM)、物相构成(XRD)、红外光谱(FTIR)、电子自旋共振图谱(ES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和负离子释放量,深入研究负离子发射的效率增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磨未对电气石粉体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电气石复合材料性能优于直接添加法;当球磨时间控制在50 h(第1阶段)和20 h(第2阶段)时,分步合成法制备的粉体粒径分布和微观结构较好;当Cu、CuO和电气石粉末的物质的量比为1∶1.25∶2.5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负离子发射量为1647个/cm^(3),与未研磨的电气石粉末相比提高了5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石 Cu_(2)o 微纳结构复合材料 功能纤维 负离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FastICA和Prony算法的同步电机参数辨识 被引量:3
7
作者 廖志伟 刘迁 陈思思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132,共6页
电力系统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对系统动态仿真至关重要。针对Prony算法在辨识同步电机参数存在对环境噪声敏感及输入数据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以实现对短路电流噪声信号的提取。首先对理想同步... 电力系统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对系统动态仿真至关重要。针对Prony算法在辨识同步电机参数存在对环境噪声敏感及输入数据要求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经验模态分解的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以实现对短路电流噪声信号的提取。首先对理想同步电机短路电流做经验模态分解,获取1组固有模态函数;然后通过计算各函数的互相关系数,找出独立性最强的几个分量,与原含噪短路电流及残余项一起作为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方法的输入,输出1组独立分量,其中1个分量作为噪声估计量,进而得到去噪后的短路电流;最后利用Prony算法对去噪后的短路电流分析,辨识出同步电机瞬态及超瞬态参数。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快速独立分量分析技术 固有模态函数 PRoNY算法 同步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褐土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艳芳 刘金钊 +1 位作者 李志超 刘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1984,共13页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M2: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M3:接种Rhizophagus intraradices+Funneliformis mosseae等比例混合)双因素盆栽试验。测定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N_(2)O排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析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的丰度。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可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不同AM真菌处理下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M0>M2>M1>M3。相同AM真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在NⅡ施氮水平高于NⅠ施氮水平;相同AM真菌处理的玉米菌根侵染率在NⅡ施氮水平低于NⅠ施氮水平。与M0相比,NⅠ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4.5%、20.8%和45.3%,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7%、14.9%和30.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6.3%、35.2%和59.6%;与M0相比,NⅡ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0.9%、24.8%和40.0%,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36.3%、25.6%和45.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33.2%、43.9%和95.4%。两种施氮水平下,AM真菌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丰度,增加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丰度。AM真菌与N_(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盆栽试验条件下,接种AM真菌均可增强两种氮肥用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能力,调节硝化、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减少土壤N_(2)O气体的排放,且两种AM真菌混合处理的N_(2)O减排效应强于单一AM真菌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_(2)o排放 氮转化功能基因 褐土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9
作者 崔达 尹鹤霖 +3 位作者 吴爽 刘斌 王琦 王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5-602,共8页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 不同于传统单分子分解机制,聚焦双分子反应热解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GGA/RPBE方法,选取α—O—4型木质素二聚体模型化合物苄基苯基醚(BPE)为研究对象,确定其中存在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关键产物在热解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途径,并重点研究木质素中取代基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分子反应中,取代基会提高各个键的活性,CH_(3)取代基会促进C—O键的均裂。木质素分子与自由基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但取代基会抑制分子间相互作用关系,且取代基上H自由基参与反应的意向弱于木质素连接键上的H自由基。4种α—O—4型木质素脱氢二聚体自由基主要可能发生均裂的键是O—C_(芳香族)键,而非C_(α)—O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能 木质素 热解 密度泛函理论 α—o—4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ano-FAST组合法的大学生宿舍家具功能需求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萌 苗艳凤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0,共7页
通过查阅文献、人物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借助KJ法汇总整理得到大学生对高校宿舍家具的现有问题和功能需求,同时引入FAST模型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建立FAST功能树,将功能需求映射为21项相应的功能项目,以便对宿舍家具设计进行指导。使用... 通过查阅文献、人物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借助KJ法汇总整理得到大学生对高校宿舍家具的现有问题和功能需求,同时引入FAST模型对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建立FAST功能树,将功能需求映射为21项相应的功能项目,以便对宿舍家具设计进行指导。使用Kano模型对高校宿舍家具21项功能项目进行分析,得到其所对应的质量类别,并对其依据满足需求、生产加工和成本控制等条件进行优先级的排序,且优先级层级会发生动态的变化。高校宿舍家具的功能要素配置需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着的用户需求,以期为宿舍家具的功能设计及指导生产提供可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家具 KANo模型 fast模型 功能需求 在校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度滨海盐渍土壤N_(2)O排放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宇歆 钱思妍 +3 位作者 杨蔚桐 田欣 李舒清 邹建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目的]滨海盐渍土壤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具有强大的生产潜力,科学改良应用盐渍土壤的同时综合考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探究不同盐度滨海盐渍土N_(2)O排放规律特征,可为后续盐渍土壤盐度管控和温室效应的应对提... [目的]滨海盐渍土壤作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具有强大的生产潜力,科学改良应用盐渍土壤的同时综合考量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的双赢。探究不同盐度滨海盐渍土N_(2)O排放规律特征,可为后续盐渍土壤盐度管控和温室效应的应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自然形成的不同盐度梯度的滨海盐渍土壤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土壤盐度分别为0.96、2.57、4.04和15.23 mS·cm^(-1),并依次命名为Y1、Y2、Y3、Y4,采用气相色谱动态监测土壤N_(2)O的排放特征。[结果]不同盐分浓度影响下盐渍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存在显著差异,当土壤盐度为0.96~4.04 mS·cm^(-1)时,随着盐度上升,土壤N_(2)O排放量下降;当盐度达到15.23 mS·cm^(-1)时,N_(2)O再次被刺激产生,排放量(2598.94μg·kg^(-1))仅次于轻度盐渍土(5384.17μg·kg^(-1))。盐度的增加给土壤微生物生存带来压力,氨氧化细菌AOB相较于古菌AOA更易受到盐分的影响,在轻、重度盐渍化土壤(Y1、Y2、Y3)中AOA仍能保持较高丰度;而在高盐分土壤(Y4)中,AOA和AOB的相对丰度受到抑制,阻碍了硝化作用的进行。盐度梯度影响下N_(2)O累积排放量还与反硝化潜势(PDR)呈显著正相关。当盐度持续增加,土壤类型划分为盐土(Y4)时,nosZ基因丰度显著降低,N_(2)O还原作用减弱,使得Y4盐渍土中的氮素最终以N_(2)O的形式排放。[结论]盐度梯度影响滨海盐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进程,二者共同促进了土壤氮素的转化,造成N_(2)O排放的差异。当EC_(2.5∶1)为0.96~4.04 mS·cm^(-1)时,盐度的提高限制硝化、反硝化作用的速率,表现出N_(2)O的减排;当盐分分类达到盐土标准时,由硝化作用产生的N_(2)O减少,由反硝化作用(异养反硝化和硝化细菌反硝化)产生的N_(2)O成为盐土土壤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盐度 氧化亚氮(N_(2)o) 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天眼”宁静区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基于OWA和电路理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勾容 苏维词 +1 位作者 权小丫 黄贤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9636-9651,共16页
“中国天眼”工程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其半径30km内的宁静区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面临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 “中国天眼”工程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工程,其半径30km内的宁静区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面临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的双重压力。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FAST宁静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采用有序加权平均多准则决策法(Ordered Weighted Averaging,OWA)考虑了7种情景下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关系并识别出最适合的优先保护区作为FAST宁静区的生态源地;基于生态敏感性结果对基本阻力面进行修正得到综合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和关键生态节点,构建FAST宁静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FAST宁静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差异显著,2020年较2000年生态系统服务平均值降低的类型为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增加的类型为固碳和生境质量。(2)识别生态源地数共44个,源地面积197.15 km^(2),呈北密南疏、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态势,多集中分布在乡镇之间的交界处。(3)提取了72条活跃廊道和3条非活跃廊道,生态廊道总长度537.66km,廊道总体呈蛛网状分布特征。识别38个生态夹点和18处一级障碍点,面积分别为2.56km^(2)和14km^(2)。(4)基于分析结果和FAST工程安全运行的需要,提出FAST宁静区生态分区管控方案:FAST的核心区、中间区西南部和边远区西北部为生态重要区,中间区北部和边远区南部为生态改善区,其余为一般生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加权平均模型 电路理论 “中国天眼”(fast)宁静区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安全格局 圈层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_(3)H_(6)O在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表面的共/竞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辉春 花昌豪 +4 位作者 陈萍 顾明言 龚成 邹帅 汪一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 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比较吸附量、吸附能以及态密度和电荷差分密度的分析,探究了不同金属氧化物耦合吡咯氮生物炭(CN5@MOx,MOx=ZnO、CaO、Na2O)表面CO_(2)与C_(3)H_(6)O(CO_(2)&C_(3)H_(6)O)的吸附机理。首先从CO_(2)/C_(3)H_(6)O单组分方面计算了其在CN5@MOx表面吸附量和吸附能,计算结果表明,在333 K、100 kPa时CN5@Na2O表面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量分别为3.65、15.34 mmol/g,吸附能分别为-145.86、-132.47 kJ/mol,均高于CO_(2)/C_(3)H_(6)O单组分在CN5@CaO及CN5@ZnO表面吸附。得出Na2O掺杂吡咯氮生物炭对CO_(2)/C_(3)H_(6)O单组分吸附效果最优。进一步研究了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共/竞吸附及机理。计算结果表明,CO_(2)&C_(3)H_(6)O在CN5@Na2O、CN5@CaO、CN5@ZnO表面吸附存在临界温度(分别为333、353、393 K),超过临界温度以后CO_(2)&C_(3)H_(6)O共存体系在CN5@MOx表面吸附量较CO_(2)/C_(3)H_(6)O单组分有所提高。CO_(2)&C_(3)H_(6)O在CN5@Na2O、 CN5@CaO、 CN5@ZnO表面吸附能分别比CO_(2)或C_(3)H_(6)O单组分吸附时至少高141.59、112.77、31.75 kJ/mol,CN5@MOx表面对CO_(2)和C_(3)H_(6)O的吸附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且CN5@Na2O对CO_(2)&C_(3)H_(6)O共同吸附效果最佳。采用电荷差分密度和态密度分析CO_(2)&C_(3)H_(6)O在CN5@MOx表面协同吸附作用机理,得出CO_(2)的吸附作用力是通过C_(3)H_(6)O与CO_(2)的间接相互作用产生的,Na2O中Na与C_(3)H_(6)O电子云重叠,发生电荷转移,增强了两者间相互作用力,CN5@Na2O表面C_(3)H_(6)O与CN5在p轨道主要共振峰结合能较CN5@ZnO低了3.43 eV,使得C_(3)H_(6)O在CN5@Na2O表面吸附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氮生物炭 金属氧化物 Co_(2) C_(3)H_(6)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强太阳辐射下A^(2)O工艺活性污泥脱氮机制研究
15
作者 彭贤湃 宗永臣 +3 位作者 王俊 傅椿惠 纪家奥 张东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12,共16页
文章通过横向运行太阳辐射、恒温和室温3套平行A^(2)O装置,分析高原太阳辐射对A^(2)O反应器驯化活性污泥过程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及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运行到第40天时,太阳辐射A^(2)O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相比于恒温、室温装置总体上... 文章通过横向运行太阳辐射、恒温和室温3套平行A^(2)O装置,分析高原太阳辐射对A^(2)O反应器驯化活性污泥过程中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及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运行到第40天时,太阳辐射A^(2)O反应器的脱氮效果相比于恒温、室温装置总体上较差;太阳辐射A^(2)O系统中的操作分类单元数量为595,呈下降趋势,驯化过程中优势菌属代谢功能以有机物降解、反硝化脱氮为主,代谢途径以碳氮代谢为主;反硝化菌的相对丰度随太阳辐射照射时长的增加而增加。运行到40 d太阳辐射A^(2)O系统菌群多样性要低于恒温和室温系统,某些常见的污泥中的优势菌属相对丰度受到了太阳辐射的抑制,但如norank_f__AKYH767脱氮相关的菌属丰度及其功能基因反而在太阳辐射反应器中得到了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A^(2)o工艺 太阳辐射 微生物群落特征 代谢途径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16
作者 王洲章 朱津宏 +6 位作者 熊若男 杨思琪 高南 吴永红 张振超 吴国平 申卫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51,共10页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也增加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采集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样品设置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但也增加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采集江苏省句容市的复垦土壤样品设置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接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对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PGPR菌株Azospirillum sp.TSA2S、Pseudomonas stutzeri NRCB010、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YSQ030和Bacillus subtilis NRCB002,相对于施肥不接种的对照显著减少了土壤N_(2)O排放量;土壤N_(2)O的累积排放量由高到低为NRCB002>TSA2S>NRCB010>YSQ030,其中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9%、62%、63%和72%。无论接种与否,施肥均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moA、氨氧化细菌amoA以及全程硝化菌amoB、反硝化细菌nirS和nirK的基因拷贝数。接种携带nosZ基因的N_(2)O还原细菌A.sp.TSA2S、P.stutzeri NRCB010、A.denitrificans YSQ030显著提高了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然而,接种不携带nosZ基因的B.subtilis NRCB002则没有明显改变施肥土壤中nosZⅠ和nosZⅡ的基因丰度。这些结果意味着接种4株具有N_(2)O减排效应的PGPR菌株,分别从微生物介导的直接和间接机制减少了土壤N_(2)O的排放。研究结果将为减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N_(2)O排放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研发具有生态环境效应的新型生物肥料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 氧化亚氮(N_(2)o) 有机无机复混肥 氮循环功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Bmap/AHP/FAST的医院建筑火灾应急避难装置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关凯元 周超 +1 位作者 吕姊宸 靳月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210,共9页
为提高医院火灾应急避难能力,针对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一款在火灾下能及时进行应急避难、安全逃脱的装置产品。集合用户行为地图(UBmap)、层次分析法(AHP)、功能分析系统技术法(FAST),融入整体设计构架中,探究应急避难装置产品的用户需... 为提高医院火灾应急避难能力,针对医院住院楼建筑,设计一款在火灾下能及时进行应急避难、安全逃脱的装置产品。集合用户行为地图(UBmap)、层次分析法(AHP)、功能分析系统技术法(FAST),融入整体设计构架中,探究应急避难装置产品的用户需求以及相关产品设计要素。将医院住院楼建筑环境特点及患者人群对火灾的逃生行为过程融入UBmap中,构建行为旅程图,推测并提取各个阶段需求指标;再通过AHP/FAST聚合方法,对需求指标进行重要度排序,并转化为主次功能进行分析求解,以此推断产品设计定位与功能逻辑的准确性,完成设计方案生产。综合UBmap/AHP/FAST为依据的理论模型,运用到医院住院楼建筑火灾下的避难装置设计开发流程中,并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有限元分析方案,进一步验证校核该设计的整体装置强度与可行性。结果表明:将不同的方法融合分析,系统性地对产品展开分析设计与实现且进行仿真检验,减少设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不确定性问题,能够使设计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达到降低避难装置的生产成本、实现安全效率化、防灾减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行为地图(UBmap) 层次分析法(AHP) 功能分析系统(fast) 建筑火灾 应急避难装置 装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U模型下基于HARA效用的最优投资–再保险策略问题
18
作者 张燕 王正艳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5-930,共16页
研究了O-U(Ornstein-Uhlenbeck)风险模型下最大化双曲绝对风险(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HARA)效用的最优投资–再保险问题。允许保险人购买比例再保险,且可投资于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其瞬间收益率由能够反映市场... 研究了O-U(Ornstein-Uhlenbeck)风险模型下最大化双曲绝对风险(Hyperbolic Abso-lute Risk Aversion,HARA)效用的最优投资–再保险问题。允许保险人购买比例再保险,且可投资于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其瞬间收益率由能够反映市场的牛市和熊市特征的O-U过程刻画。在保险人终端财富的HARA效用期望最大化的目标下,利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首先建立了Hamilton-Jacobi-Bellman(HJB)方程。其次,由于HARA效用函数的复杂结构导致常规方法难以求解HJB方程,利用勒让德对偶变换将HJB方程转化为易于求解的对偶HJB方程。通过构造对偶HJB方程解的形式及变量变换,得到了最优再保险–投资策略的解析式。最后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参数对最优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A效用函数 投资 再保险 o-U风险模型 勒让德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柴油机曲轴瞬时转速信号EEMD分解的失火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英 李准 +2 位作者 王健 刘辰 胡博睿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4-390,共7页
对于十缸V型柴油机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两类故障,提出了基于曲轴瞬时转速信号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考虑到多个转速工况对失火故障诊断的影响,根据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将实车实时采集到该转速下的数据划分为正常、单缸... 对于十缸V型柴油机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两类故障,提出了基于曲轴瞬时转速信号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故障诊断策略.该策略考虑到多个转速工况对失火故障诊断的影响,根据柴油机喷油提前角将实车实时采集到该转速下的数据划分为正常、单缸失火和双缸失火这三个工况区间.通过多循环平均方法对三个工况区间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解,该方法能自适应地将曲轴转速信号分解为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通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得到每个本征模态函数幅值的异常波动,确定包含故障信息的本征模态函数,为了进一步提取特征,需对该本征模态函数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根据主频分量的幅值,得到故障特征.最后在多个转速工况下进行上述诊断流程,得出各个转过速工况的诊断准确率,实现了诊断算法的转速工况敏感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故障特征,实现了十缸柴油机基于多个瞬时转速的失火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失火故障诊断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曲轴瞬时转速 特征提取 本征模态函数(IMFs)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四旋翼无人机分布式编队自适应容错控制
20
作者 王君 骆明敏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3,共7页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面临的外部干扰和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屏障函数快速终端滑模控制(ABFFTSMC)算法。首先,设计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四旋翼无人机之间的无向固定通信拓扑结构,仅用邻近无人机的信息便可实现通信交流,... 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编队面临的外部干扰和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屏障函数快速终端滑模控制(ABFFTSMC)算法。首先,设计分布式编队控制方法,基于四旋翼无人机之间的无向固定通信拓扑结构,仅用邻近无人机的信息便可实现通信交流,降低对全局数据的需求,减少通信带宽的压力。然后,设计自适应屏障函数的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采用可变增益来补偿干扰和故障,实现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零。仿真结果表明,在外部干扰和执行器故障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大大提高多四旋翼无人机编队的容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执行器故障 分布式编队控制 自适应屏障函数 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