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民兼业化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李庆 林光华 何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共6页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民兼业收入已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民这种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劳动投入,特别是会降低无法用雇工和机械替代的农业生产管理的劳动投入,因此,有必要研究农民兼业化行为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多元线性模型验证农民兼业化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的兼业化对家庭土地投入规模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家庭的机械使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生产资料的投入量存在着负向效应。这说明,农村劳动力的兼业行为,并非是在劳动力完全剩余状况下产生的,农民的兼业行为会降低农业生产的人力投入,农民家庭会通过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实现家庭收入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农业生产要素 农民兼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生计策略识别及其动态转型 被引量:26
2
作者 焦娜 郭其友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50,共14页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和2015年两期调查数据,构建收入—资产指数识别了中国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其跨期动态转型,并从生计阶梯的视角阐释了生计转型对贫困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1)农户兼业化和生计多样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和2015年两期调查数据,构建收入—资产指数识别了中国农户的生计策略及其跨期动态转型,并从生计阶梯的视角阐释了生计转型对贫困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1)农户兼业化和生计多样化程度在不断提高;(2)低收益生计策略退出率和高收益生计策略进入率比较低,生计转型主要发生在中等收益的生计策略中,最终整个生计阶梯演化为“葫芦型”,是对“金字塔”型生计阶梯的一种改善;(3)农户家庭当期的生计策略选择对上一期生计策略具有显著的依赖性。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积累显著促进了农户生计策略的向高收益流动,而物质资本中的农用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沉没成本,其捆绑效应阻碍了农户的生计多样化。因此,现阶段扶贫政策应该对农户生计资本提供保障,防止各类外生冲击(包括政策、自然)对农户资产的侵蚀,降低农户生计策略向低收益流动或者单一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策略 生计转型 生计阶梯 农户兼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农户兼业行为及其离农决策的影响研究——基于家庭整体视角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浩 毕永魁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0-99,共10页
农户兼业行为演化的实质是由家庭成员个体就业行为决策和家庭集体劳动分工决策共同决定的,而人力资本通过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兼业决策具有内生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既包括农民个体层面,更涉及农户整体层面。基于家庭整体视角分析了农户... 农户兼业行为演化的实质是由家庭成员个体就业行为决策和家庭集体劳动分工决策共同决定的,而人力资本通过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兼业决策具有内生作用,但这种作用机制既包括农民个体层面,更涉及农户整体层面。基于家庭整体视角分析了农户人力资本的理论特性,提出了农户人力资本对家庭兼业行为及其离农决策存在双重影响效应的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运用长三角地区1036户农户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劳动成员平均人力资本数量水平提升和成员间人力资本结构差距缩小,对提升农户非农化兼业程度以及增强其主动离农意愿具有积极意义,其中农户人力资本结构效应对农户离农决策更为显著;进一步比较发现,教育和迁移人力资本对长三角兼业农户的非农化发展和离农意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受不同因素影响,健康和以非农工龄为衡量的技能人力资本的作用效应总体却并不明显。文章认为,要把促进兼业农户人力资本发展作为推动其非农兼业升级与离农决策的立足之本,在当前农地征用补偿政策思路上,要从单纯重视对失地农户短期"经济补偿",向扶持家庭成员人力资本投资以增强其长期非农就业发展之"能力补偿"转变,进而构筑可持续生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人力资本 兼业行为 离农决策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农户兼业现状及其特征分析——基于2028户农户的专题调研 被引量:5
4
作者 彭欣欣 陈美球 +1 位作者 李志朋 鲁燕飞 《农学学报》 2018年第2期80-85,共6页
农户兼业是中国转型期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通过分析江西省的农户兼业现状,总结了当前农户兼业的特点,并为进一步改善兼业现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政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 农户兼业是中国转型期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通过分析江西省的农户兼业现状,总结了当前农户兼业的特点,并为进一步改善兼业现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政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促进农户身份的真正转变;增加农村妇女就业机会,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兼业 现状 特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家庭农户的兼业行为 被引量:4
5
作者 康艺之 韩建民 王生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的一个必经过程,贫困家庭进行兼业是现阶段脱贫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家庭 农户 兼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异化融资、资源禀赋与农民兼业选择——基于安徽省664份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8
6
作者 邓道才 程翔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2015年第4期345-353,共9页
基于安徽省664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差异化融资、资源禀赋对农民兼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利率反向作用于农民兼业,融资利率过高会降低农民兼业选择的积极性;子女教育或结婚、建房购房这类融资用途对农民兼... 基于安徽省664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二元Logit模型,实证分析差异化融资、资源禀赋对农民兼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融资利率反向作用于农民兼业,融资利率过高会降低农民兼业选择的积极性;子女教育或结婚、建房购房这类融资用途对农民兼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显著。在控制家庭收入水平的条件下,非正规融资渠道对农民兼业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失衡;社会资本、耕地资源与农民兼业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与农民兼业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农民个体特征差异与农民兼业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兼业 融资利率 融资用途 融资渠道 社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业Ⅰ农户与雇主雇佣生产合约的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廖雅珍 廖添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7-65,共9页
在优化多任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对激励强度,假设任务2的分享系数不变,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分析影响兼业Ⅰ农户(雇工)与雇主达成固定工资合约的因素。研究表明固定工资合约与任务1可观测性、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呈负相关... 在优化多任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对激励强度,假设任务2的分享系数不变,建立农业雇佣生产合约模型,分析影响兼业Ⅰ农户(雇工)与雇主达成固定工资合约的因素。研究表明固定工资合约与任务1可观测性、绝对风险厌恶系数呈负相关,与任务1比重正相关,与两项任务替代弹性关系不确定。利用"互惠性"非理性行为的新委托代理模型,发现在村落社会中互惠性有利于降低道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劳动力 多任务委托代理 兼业Ⅰ农户 互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以四川省仪陇县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帮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434-21436,共3页
基于四川仪陇县的调研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经营与农户家庭特征、距离县城远近、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拥有技能、兼业意愿等相关。在深入分析农户兼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地区... 基于四川仪陇县的调研数据,对贫困地区农户兼业经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兼业经营与农户家庭特征、距离县城远近、受教育程度高低、是否拥有技能、兼业意愿等相关。在深入分析农户兼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户兼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户兼业 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淑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2期21-26,共6页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业兼业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兼业一定导致低效率么?——基于CLD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平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144,共13页
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户兼业已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现象。在现存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结构下,兼业农户城市化进程并不彻底,并出现基于家庭和个体层面上的务工兼务农模式,基于此本文讨论现阶段农户多样化兼业模式引起... 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农户兼业已成为农村普遍存在现象。在现存的经济条件和制度结构下,兼业农户城市化进程并不彻底,并出现基于家庭和个体层面上的务工兼务农模式,基于此本文讨论现阶段农户多样化兼业模式引起的农业效率问题。使用CLDS2016数据在基本计量回归和交互项模型基础上,更深入从箱型估计量、核估计量及置信区间等工具分析发现:农户不仅是理性“经济人”,更是充满情感和需要自我实现的“社会人”,农户的双重角色在文化情感因素影响下倾向务工兼务农。外部机械化及中间组织的逐步完善使农户有务工兼务农的可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卷入到外部专业分工中;文化情感、机械化、中间组织分别与农户兼业存在协同效应,降低了兼业对农业生产的负向作用,即多样化的兼业形式对农业效率有促进作用;通过经济发展因素与兼业比的协同效应中发现,机械化及中间组织的发展对农业效率起着更大的促进作用。2020年中国政府实施的三农政策也在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这使得个人得到更多发展,并在多样化兼业同时改进了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兼业 土地生产率 机械化 中间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