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代抚养:以祖父母为视角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60
1
作者 宋璐 冯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9,共7页
隔代抚养/祖父母照料是新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以老年祖父母为视角,对祖父母隔代抚养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隔代抚养的界定和类型;隔代抚养的动因及理论解释;隔代抚养对祖父母的影响后... 隔代抚养/祖父母照料是新世纪多元化家庭结构和家庭功能的重要形态之一。以老年祖父母为视角,对祖父母隔代抚养相关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综述,主要包括:隔代抚养的界定和类型;隔代抚养的动因及理论解释;隔代抚养对祖父母的影响后果的理论解释。我们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祖父母为视角的隔代抚养的分析框架。在中国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变迁条件下,隔代抚养问题需要更多关注,以及进行本土化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 隔代抚养 祖父母照料 社会转型 家庭结构 家庭压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以上海、浙江、福建的调查为例 被引量:39
2
作者 杨舸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7,共13页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本文从社会转型出发构建的研究框架将影响因素归纳为思想观念和生命历程,思想观念的传统性和现代性互相制衡,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代际居住模式。本文利用"家庭动态调查"数据,构建序次Logistic模型,分析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思想观念转变对当前中国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安排的影响。结果显示,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核心家庭比例下降;直系家庭、单人家庭、空巢家庭比例提升。从代际居住模式来看,传统性使得父母依然倾向于跟儿子居住,但子女与父母的居住距离变远;现代性(都市化生活和受更高教育)又使得父母与子女的居住距离远离;父代和子代的需求使得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居住距离缩小。总体来说,家庭结构和代际居住模式的变迁使得家庭功能减少,家庭养老正因此面临着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居住模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暴力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安宇 窦爽 +2 位作者 张娜 许素睿 佟瑞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56,共6页
为有效干预高校暴力行为,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分别探究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因素与暴力行为的关系。首先,明确个体、家庭、学校、社会4个影响因素的基本维度,提出影响因素和暴力行为的关系假设;其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 为有效干预高校暴力行为,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分别探究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因素与暴力行为的关系。首先,明确个体、家庭、学校、社会4个影响因素的基本维度,提出影响因素和暴力行为的关系假设;其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某高等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问卷数据,检验上述假设。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对暴力行为有直接正向影响;家庭、社会因素通过个体因素间接正向影响暴力行为;学校因素对暴力行为既有直接又有间接影响,应作为今后干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行为 个体因素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社会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政府角色变迁 被引量:4
4
作者 成锡军 任晓敏 斯满红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政府角色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和关键条件;要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重新界定政府的经济行为目标和政府的具体角色扮演模式,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原有政府角... 政府角色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和关键条件;要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实现社会现代化,必须重新界定政府的经济行为目标和政府的具体角色扮演模式,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对原有政府角色进行现代化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角色变迁 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现代化 核心内容 当代中国 关键条件 角色扮演 行为目标 重新界定 政府角色 内在规律 政治发展 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职过程的微观分析:结构特征模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顺 郭小弦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54,共17页
本文将人力资本理论、地位获得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置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微观求职过程,研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获得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特征结构变量之后,教育回报率显著下降,显示了结构性因素的重要性;... 本文将人力资本理论、地位获得模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置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微观求职过程,研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获得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特征结构变量之后,教育回报率显著下降,显示了结构性因素的重要性;先赋性与自致性因素对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获得有不同的影响;体制分割下,先赋性与自致性因素对求职结果的作用强度有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求职过程 地位获得 结构模型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谭术魁 江奇 朱祥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14,共7页
研究目的:揭示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测度社会转型环境各类因子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结果:社会转型环境对&q... 研究目的:揭示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测度社会转型环境各类因子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研究结果: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动机和决策层面皆有直接影响。研究结论:(1)"小产权房"社会转型环境因子可分为城乡人口迁移居住、城镇住房体制欠缺、企业村镇潜规操作、城郊基础设施建设、法制意识民俗习惯、群体认知"羊群效应";(2)城乡人口迁移居住、城镇住房体制欠缺、城郊基础设施建设、群体认知"羊群效应"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动机层面有正向影响,其中城乡人口迁移居住与城镇住房体制欠缺影响程度靠前;(3)城乡人口迁移居住、企业村镇潜规操作、法制意识民俗习惯、群体认知羊群效应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决策层面有正向影响,其中企业村镇潜规操作与群体认知"羊群效应"影响程度靠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社会转型环境 “小产权房” 购买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与乡村代际关系研究:基于文献的述评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婷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42-48,共7页
与近数十年来社会急剧变迁相伴随的是,我国乡村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较多的研究围绕这一议题而展开。研究者从孝道的衰落、代际资源失衡、地方性共识的改变等方面探讨乡村代际关系变迁的原因。关于这一变迁背后的生成力量,... 与近数十年来社会急剧变迁相伴随的是,我国乡村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变化。较多的研究围绕这一议题而展开。研究者从孝道的衰落、代际资源失衡、地方性共识的改变等方面探讨乡村代际关系变迁的原因。关于这一变迁背后的生成力量,目前有国家政治干预、市场经济冲击、法律不适等不同的解释模式。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家庭代际矛盾反映了子代与亲代所代表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错层和对立,这或许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关系 社会结构转型 家庭社会学 文献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既有住区适老化改造研究--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文炜 王涵 王紫熙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未来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发展格局中仍将占据主导,现有的老旧小区将成为居家养老生活的重要载体。以宜昌市地区为例,构建适用于既有住区适老化现状及需求评价的社区适老化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未来居家养老在我国养老发展格局中仍将占据主导,现有的老旧小区将成为居家养老生活的重要载体。以宜昌市地区为例,构建适用于既有住区适老化现状及需求评价的社区适老化程度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宜昌市7个典型社区中老年居民开展问卷调研和上门走访,结合调研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研究变量的权重,构建适合宜昌本地的既有社区适老化改造评估的结构方程模型。最后根据各项指标排序,选取室内空间、无障碍改造和健康管理等权重排名靠前、对居家养老幸福感效应最显著的因素,对宜昌既有社区提出了建筑改造、信息化方面的适宜性改造技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社区 适老化 结构方程模型 更新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结构转型与国民人格塑造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忠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 国民人格即一个国家的公民所普遍具有的性格特征与精神品格 ,它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创造的本质联系 ,其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是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现实国民人格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但在目前低能人格、双重人格、依附人格、片面人格、病态人格、从众人格、拜权人格现象仍大量存在 ,因而必须加以改造以促使其向着现代化方向转型。国民人格转型的目标模式是塑造国民理想人格 ,为此必须认清理想人格的目标模式与设计原则、建立理想人格的塑造体制与塑造机制以及改造现有文化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转型 国民理想人格 塑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家庭主义与农民家庭伦理的现代适应 被引量:37
10
作者 李永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51,共11页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变,为农民家庭带来更大压力的同时激活了农民家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了农民家庭伦理的现代适应,并塑造出“新家庭主义”的伦理观念。“新家庭主义”在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为代际合作的伦... 现代性进村推动了农民家庭再生产模式的转变,为农民家庭带来更大压力的同时激活了农民家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促进了农民家庭伦理的现代适应,并塑造出“新家庭主义”的伦理观念。“新家庭主义”在农民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为代际合作的伦理实践。代际合作是乡村社会转型期农民家庭资源积累和压力应对的重要方式。由于村庄社会结构和市场区位条件的差异,不同区域农民家庭的代际互动方式和代际合力强弱具有较大差异,从而赋予新家庭主义以丰富的实践内涵。可见,新家庭主义不仅是传统家庭主义的延续,而且在家庭现代化压力的滋养下呈现出复杂的区域类型。新家庭主义的区域类型与经验定位有助于丰富对转型期中国农民家庭性质的认识,它不仅为学界关于中国家庭变迁的争论提供了富有包容性的理论视野,而且为家庭政策的精准施行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合力 新家庭主义 家庭转型 村庄社会结构 市场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岳洪江 董敏凯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6-184,共9页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由多要素构成及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文章以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和影响关系;运用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析法,进而识别系统中各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通过分析得出: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影响因素分布于6个层次,社科成果转化法治化、社科成果转化政策系统性、社科成果转化收益特性、社科成果转化政策配套、社科成果转化的评估激励居于结构模型的第3、4、5、6层级,这些因素是影响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系统的基础因素,是影响因素改进和管理的重点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科学成果转化 影响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驱动力 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兄弟的“让渡”和母亲的“馈赠”:校外教育投入中的女孩占优现象与家庭偏好逻辑 被引量:15
12
作者 魏钦恭 张佳楠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8-242,共35页
不同于传统社会“男孩优先”的家内资源分配模式,当代中国家庭的校外教育投入呈现出女孩占优的特征。本文聚焦于这一未被深入研究的经验事实,尝试探讨其关键影响机制,并从代际偏好模式演替的视角出发,提出“家庭性别偏好转变”与“父母... 不同于传统社会“男孩优先”的家内资源分配模式,当代中国家庭的校外教育投入呈现出女孩占优的特征。本文聚焦于这一未被深入研究的经验事实,尝试探讨其关键影响机制,并从代际偏好模式演替的视角出发,提出“家庭性别偏好转变”与“父母偏好分异”两种解释性假设。通过对CEPS数据的分析发现,总体上,兄弟的存在并不会挤占女孩的教育资源,城市家庭甚至更偏向于增加女孩的校外教育投入;同时,与父亲相比,母亲受教育程度的提升对女孩教育资源的获得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现象表明,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女孩家庭效用替代性的增强和母亲家庭地位的提升推动了家庭性别偏好逻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教育 性别差异 家庭结构变迁 代际资源分配 性别偏好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