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金荞麦提取工艺 被引量:9
1
作者 阮洪生 曹玲 +3 位作者 陈志宝 贾桂燕 郑小亮 秦学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优选金荞麦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表儿茶素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佳工艺... 目的优选金荞麦中表儿茶素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微波功率、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表儿茶素提取率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11.89 W,乙醇浓度55.11%,料液比1∶11.43,提取时间6.16 min,金荞麦中表儿茶素提取率的最大估计值为2.041 4%。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相符。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稳定,可预测性较优,可作为金荞麦的提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表儿茶素 提取工艺 星点设计 效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超临界CO2流体的萃取工艺 被引量:6
2
作者 栾梅 吕敬慈 +3 位作者 雍克岚 陈旭 顾慧娟 李长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8-330,共3页
研究金荞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和物料粒度的影响,确定了提取工艺.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与石油醚索氏抽提、石油醚浸渍法提取工艺萃取物得率进行比较,前者更佳.对萃余物经过60%乙醇提取的部位进行α-葡萄... 研究金荞麦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和物料粒度的影响,确定了提取工艺.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与石油醚索氏抽提、石油醚浸渍法提取工艺萃取物得率进行比较,前者更佳.对萃余物经过60%乙醇提取的部位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后的金荞麦,其提取部位的抑制活性比索氏提取及浸渍法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和玉米混合青贮对其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邓蓉 袁仕改 +2 位作者 孙小富 郝俊 向清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0-884,共5页
将初花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与青贮玉米(Zea mays L.)按比例混合青贮,通过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有机酸含量比较,探究两者的最佳青贮混合比例。试验设金荞麦与青贮玉米混合的比例共6组,分别为100:0(CK),10:90(A)... 将初花期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与青贮玉米(Zea mays L.)按比例混合青贮,通过感官评价、营养成分分析和有机酸含量比较,探究两者的最佳青贮混合比例。试验设金荞麦与青贮玉米混合的比例共6组,分别为100:0(CK),10:90(A),30:70(B),50:50(C),70:30(D)和90:10(E),青贮40天后开封检测。结果表明:随着金荞麦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感官品质下降,pH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粗灰分、钙、磷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粗脂肪、干物质含量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青贮饲料有机酸含量进行评价,其变化情况与感官评价及pH变化一致,即金荞麦比例越高,评价得分越低。综合考虑,青贮饲料中金荞麦比例不宜过高,从金荞麦利用最大化角度出发,以B组比例青贮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青贮玉米 青贮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荞麦总黄酮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盼 王毅红 方玉梅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8期23-24,共2页
该研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金荞麦70%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金荞麦总黄酮提取物能显著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且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 该研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金荞麦70%醇提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的效果。结果表明:金荞麦总黄酮提取物能显著地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且随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其抗氧化性作用逐渐增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总黄酮提取物 超氧阴离子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601转化金荞麦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潘灿飞 李名扬 睢顺照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6-100,共5页
就发根农杆菌R1601转化金荞麦过程中感染时间和感染浓度(OD600值)的组合、不同外植体、第二次活化时所用YEB的pH值及乙酰丁香酮的添加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色疏松愈伤组织在OD6000.2-0.4、pH5.4-5.8的工程菌... 就发根农杆菌R1601转化金荞麦过程中感染时间和感染浓度(OD600值)的组合、不同外植体、第二次活化时所用YEB的pH值及乙酰丁香酮的添加方式对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白色疏松愈伤组织在OD6000.2-0.4、pH5.4-5.8的工程菌液中浸泡5-7 min,在1/2MS+AS(100μmol/L)培养基上共培养2-4 d,感染率可高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发状根 发根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植物体内及根际环境中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志信 李春波 +3 位作者 陈伟霖 龙连娣 陶文琴 缪绅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2,共7页
以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为研究对象,... 以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含量和C∶N比以及δ^(13)C和δ^(15)N值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比较了3种植物生态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种植物中,根、茎和叶片的C和N含量及C∶N比总体高于根际土壤和岩石,其中,叶片中C和N含量均最高,茎的C∶N比最高;而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C和δ^(15)N值总体高于根、茎和叶片。在供试的3种植物间,根际土壤和岩石中C和N含量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根、茎和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δ^(13)C和δ^(15)N值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金荞麦根中C含量显著(P<0.05)低于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其根、茎和叶片中N含量和δ^(15)N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后二者,其根、茎和叶片的C∶N比和δ^(13)C值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其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和δ^(13)C值总体上也低于后二者;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茎和叶片的δ^(13)C值、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C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整体差异相对较小。从散点图上看,金荞麦的生态位远离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而后二者的生态位有交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草本植物金荞麦与木本植物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C和N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值的差异不仅与植物自身的生活型有关,而且与各自生境中的光照和土壤因子等相关。另外,供试3种植物的根、茎和叶片的δ^(13)C值变幅为-31.69‰^-26.46‰,符合C3植物的δ^(13)C值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半枫荷 金荞麦 稳定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