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冰 张柳柳 +2 位作者 郭永安 钱琪杰 吴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3,I0002,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为癌痛中医智能辨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癌痛中医病案数据,采用经过... 目的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为癌痛中医智能辨证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古今医案云平台建库至2023年9月收录的癌痛中医病案数据,采用经过超参数调优的线性支持向量分类(Linear support vector classification,LSVC)、最近质心(Nearest Centroid,NC)、多项式朴素贝叶斯(Multinomial Naive Bayes,MN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GD)、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等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集进行量化分析,建立癌痛的诊断辨证模型。运用五折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 score及AUC值。结果癌痛中医四诊信息为输入变量共72项,输出变量为癌痛中医证型共6项。6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 score均在0.89以上,AUC值达0.94以上;其中NC模型的准确率、查准率与查全率最高,Accuracy、Precision、Recall、F1score分别为0.978、0.980、0.978、0.977,AUC值达0.986,均高于其他算法模型,其参数的中医解释基本符合中医诊断原理。结论基于NC算法模型建立的癌痛中医辨证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开展癌痛中医智能辨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癌痛 中医辨证模型 医案 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柴岩 常晓萌 任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93,共18页
为进一步提升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MIBWO)。针对算法初期因随机生成个体的遍历性较差使得算法易陷入局部的劣势,利用PWLC... 为进一步提升白鲸优化算法(BWO)的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提出一种融合多策略改进的白鲸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MIBWO)。针对算法初期因随机生成个体的遍历性较差使得算法易陷入局部的劣势,利用PWLCM混沌映射增加种群多样性以及准反向学习生成的反向解增强初始解的质量,为算法寻优性能奠定基础;构造一种动态限制局部扰动搜索机制,引入非线性收敛因子扰动个体增加求解精度与速度,为避免收敛因子在迭代后期过快收敛,利用动态平衡搜索策略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提出一种差异性种群进化策略对鲸鱼坠落阶段进行最优值位置扰动更新,有效提升收敛精度。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证明MIBWO算法具有较强的寻优性能,MIBWO算法在PV辨识问题体现了良好的寻优性能、收敛速度及鲁棒性并具有一定的实际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鲸优化算法 PWLCM混沌映射 准反向学习 非线性收敛因子 动态平衡搜索策略 差异性种群进化策略 PV辨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SA优化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的软件缺陷预测
3
作者 李丛 张晴 +1 位作者 姜枫 朱长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17-1726,共10页
针对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应用于软件缺陷预测时预测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爬行动物搜索(IRSA)优化LightGBM的软件缺陷预测算法(IRSA-LightGBM)。引入faure序列、混沌进化因子、两阶段自适应混合差分变异机制对RSA算法... 针对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应用于软件缺陷预测时预测性能欠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爬行动物搜索(IRSA)优化LightGBM的软件缺陷预测算法(IRSA-LightGBM)。引入faure序列、混沌进化因子、两阶段自适应混合差分变异机制对RSA算法进行改进,提高算法寻优能力。在基准函数寻优实验中,IRSA取得更好的寻优效果。使用IRSA对LightGBM主要超参数进行混合优化。使用IRSA-LightGB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软件缺陷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较对比算法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非参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级梯度提升机 爬行动物搜索 faure序列 混沌进化因子 混合差分变异 软件缺陷预测 非参数统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区分OA与RA的机器学习模型
4
作者 梁勤 赵灵芝 +6 位作者 鲁彦 张锐 杨巧林 付慧 柳海平 张磊 李国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 目的基于膝关节液中免疫因子、细胞计数分类、膝关节液涂片结果等25个指标,建立用于区分膝骨关节炎(OA)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器学习模型。方法分别选取100例和40例择期进行膝关节置换术的OA与RA患者。在术前抽取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其中的有核细胞计数及分类,测量免疫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IL-15、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9、MMP13、类风湿因子(R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等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涂片染色及镜检分类。通过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Lasso回归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筛选OA或RA的独立影响因子。基于独立影响因子分别构建逻辑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共筛选出5个用于区分OA与RA的膝关节液指标,分别是IL-1β[优势比(OR)=10.512,95%可信区间(95%CI)为1.048-105.42,P=0.045)、IL-6(OR=1.007,95%CI为1.001-1.014,P=0.022)、MMP9(OR=3.202,95%CI为1.235-8.305,P=0.017)、MMP13(OR=1.002,95%CI为1-1.004,P=0.049)、RF(OR=1.091,95%CI为1.01-1.179,P=0.026)。综合ROC、校准曲线、DCA的结果,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性(0.979)、敏感度(0.98)、曲线下面积(AUC为0.996,95%CI为0.991-1)均最高,且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区分能力优于其他2种模型。结论基于膝关节液免疫因子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在区分OA与RA方面有一定价值,能够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和防治OA与RA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关节液 免疫因子 膝骨关节炎(OA) 类风湿关节炎(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演化研究综述及其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与探讨
5
作者 李曼 刘贵源 +3 位作者 王艳辉 贾利民 郭湛 张坤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30,共18页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 风险内涵分析及风险演化机制是目前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研究首先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构建国内外风险演化研究的共现网络图,全面剖析了风险演化领域的研究特征、热点主题分布,发现风险演化主要围绕基于图论的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估、基于系统论的风险评估、基于机器学习的风险预测与失效分析以及基于仿真与建模技术的风险传播与故障分析4个热点主题开展。其次,构建了风险管理框架,系统性分析并提出了风险演化方法体系。从系统论、因果逻辑、图论、建模仿真以及机器学习5方面详细阐述了风险演化研究方法。最后,研究剖析了轨道交通领域现阶段风险演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究了未来研究趋势。研究可为安全生产中的风险防控理论体系构建及技术应用实践提供学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演化 轨道交通 动态风险 图论 系统论 机器学习 仿真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评估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
6
作者 李传贵 苏亚英 +2 位作者 左惠玲 周义 李娇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9-756,共8页
目的:探讨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评估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 目的:探讨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评估宫颈鳞癌分化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基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进行降维筛选,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建立logistic模型。对临床参数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建立临床模型,然后联合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400次5折交叉验证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稳定性,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和临床适用性。计算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定量评估模型之间预测效能的改善情况。结果:ROC曲线显示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临床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鳞癌分化程度的AUC分别为0.858、0.845、0.872、0.759和0.901,交叉验证表明模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DCA显示各个模型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联合模型的临床净获益最大。IDI结果表明相比于瘤内模型,瘤内-瘤周模型的预测效能无明显提升,而较瘤周模型提升了10.1%。结论:结合肿瘤和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可以更全面地表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对辅助临床医师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宫颈癌 细胞分化 机器学习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视角的中国交通碳排放与区域驱动要素链分析
7
作者 刘星星 陈媛 +2 位作者 杨青 段召琳 吴婵媛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7-979,共13页
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关联特征以及要素驱动机制,有利于强化我国区域间碳排放协同治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 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时空关联特征以及要素驱动机制,有利于强化我国区域间碳排放协同治理,对我国“双碳”目标的高质量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挖掘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碳排放的面板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数据)基础上,利用修正引力模型构建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综合社会网络分析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从“时空-集聚-要素”三维视角全面剖析中国交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交互特征、区域集聚效应及差异化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碳排放空间网络呈“京津冀−江浙沪”双核心区域关联格局,空间核心虹吸、辐射效应显著。相较于2010年,2022年中部、西部地区中心度占比分别增加2.20%、1.74%,东部、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下降3.55%、0.39%,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区域融合趋势增强,东北地区近零关联突出其孤立状态。②中国交通碳排放交互路径具有集聚导向性。根据空间关联特征,我国分为交通碳核发展区(京津蒙沪)、交通碳枢溢流区(东南沿海)、交通碳缘低流区(北方内陆)和交通碳中潜力区(中西南域)四类区域,并针对四类区域挖掘多层次驱动要素链。③中国交通碳排放以经济规模、运输结构为主导,人口、能源等多要素“螺旋”波动交织。研究显示,中国交通碳排放网络呈现“高效联通、层级分化、稀疏交织”的区域联系特征,区域集聚效应显著,且要素驱动链具有区域差异性,应当深入实施“统筹协调、区域融合、要素协作”的交通碳减排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溢出效应 机器学习 驱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样本分布优化的工控异常检测改进SVM模型
8
作者 顾兆军 扬雪影 隋翯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88-398,共11页
针对现有的工业控制系统异常检测分类方法大多无法有效处理类不平衡和重叠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样本分布优化的工控异常检测改进SVM模型(Improved SVM Model Based on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Sphere, SJADE_SV... 针对现有的工业控制系统异常检测分类方法大多无法有效处理类不平衡和重叠耦合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样本分布优化的工控异常检测改进SVM模型(Improved SVM Model Based on Adaptiv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with Sphere, SJADE_SVM),该模型将基于超球体覆盖的自适应差分进化过采样技术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首先,通过改进超球体覆盖算法和构建概率公式,来识别和排除干扰样本;然后,改进合成少数派过采样技术,通过对安全样本采样,缓解类不平衡和重叠耦合问题;最后,使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优化样本的位置和属性,同时使用SVM进行分类。在6个真实工控数据集和4个UCI公开数据集上共设计3组实验,包括与逻辑回归和高斯朴素贝叶斯等异常检测分类算法的性能对比、改善样本分布方法的实验对比以及算法的运行时间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F-score和G-mean评价指标上分别提高了38.29%和10.54%,分类效果稳居前三,且在α=0.05的非参数双侧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Friedman检验等统计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采样 支持向量机 重叠 自适应差分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速铁路斜拉桥钢箱梁温度模式研究
9
作者 刘文硕 钟明锋 +1 位作者 周博 吕方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3,共9页
为探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的温度模式,基于商合杭高铁裕溪河大桥实测温度数据和数据库资料,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钢箱梁温度受各类气象因素影响的模式、温度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建立反映多种气象因素与钢箱梁... 为探究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的温度模式,基于商合杭高铁裕溪河大桥实测温度数据和数据库资料,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对钢箱梁温度受各类气象因素影响的模式、温度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开展研究。通过建立反映多种气象因素与钢箱梁日均匀温度映射关系的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各模型的优劣性和适用性,并得到影响钢箱梁日均匀温度的气象因素重要性排名;综合机器学习方法和指数拟合研究钢箱梁竖向温度分布模式。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钢箱梁日均匀温度的影响重要性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气温、累积辐射量、气压、湿度、辐射强度、风向、水平能见度、风速、降水量,且温度的重要性远超其他气象因素;其中对钢箱梁日均匀温度影响最大的是2和3h前的大气温度,反映了大气温度变化对钢箱梁日均匀温度的影响有2~3h的滞后性;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XGBoost模型均能较为准确地对钢箱梁日均匀温度进行预测,其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较好;钢箱梁负温差对气象因素的敏感度较低,与自身结构的热量传递模式相关性更大;指数函数能较高精度地拟合钢箱梁竖向最大正温差分布情况,其参数可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确定,且不同参数分别具有不同的实际物理意义。研究结果为高速铁路大跨度斜拉桥钢箱梁温度结构的温度预测及分布模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箱梁 温度模式 机器学习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变频器回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高洪鑫 王坤远 +1 位作者 王智勇 蔡佳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实验;其次,利用奇异值分解滤波、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依次对电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次,利用前两个周波电流信号训练更新KELM预测模型,并计算预测模型对下一个周波电流信号的预测残差,然后利用预测残差绝对值构建矩阵,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将残差矩阵降维成一维向量,并利用一维向量的最大值作为故障特征,结合固定阈值实现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最后,测试了提出方法在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性能和抗噪性能。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未知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4类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故障电弧 核极限学习机 奇异值分解滤波 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 预测残差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动态评估与因素识别
11
作者 黄春华 周娥强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101,共11页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探究其碳效率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基尼系数分析时空变化特征,构建...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探究其碳效率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论文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8—202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的碳排放效率,结合基尼系数分析时空变化特征,构建随机森林-SHAP机器学习模型探究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单因素特征和交互效应。结论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三大次级城市群碳效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2)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空间分布不平衡,由分散转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不同层级的碳效率空间差异呈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且环鄱阳湖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之间差异最大。(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效率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依次为技术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规模>环境规制强度;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碳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特征分析
12
作者 丁群英 梁佳雨 +2 位作者 陈坤 杨雪 张博凯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27-30,共4页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5种主要桔梗类植物种子的萌发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多维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1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种子萌发率、萌发势等表型数据,构建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预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光照...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5种主要桔梗类植物种子的萌发特征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多维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18个环境因子数据,结合种子萌发率、萌发势等表型数据,构建桔梗类植物种子萌发预测模型。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萌发率影响最显著(P<0.01)。基于机器学习算法优化种子萌发条件,使平均萌发率提升31.2%,为桔梗类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类植物 种子萌发 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易发性相关致灾环境因子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发明 陈杰 +4 位作者 杨阳 陈茜 周创兵 江炳辰 郭飞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7,共24页
致灾环境因子是滑坡易发性预测建模的输入变量,是指影响滑坡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各种边坡自然属性因子。类型齐全且意义明确的致灾环境因子,对提高滑坡易发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明确致灾环境因子的研究现状和未来... 致灾环境因子是滑坡易发性预测建模的输入变量,是指影响滑坡发生、发展和分布的各种边坡自然属性因子。类型齐全且意义明确的致灾环境因子,对提高滑坡易发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明确致灾环境因子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展望,本研究在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检索,标题中包含“landslide susceptibility”,出版日期范围从20130101-20231231,收集了767篇滑坡易发性英文论文构成文献数据库。首先统计每篇文献中致灾环境因子数量、获取方法、来源、重要性和认可度等信息,然后详述了致灾环境因子的定义和物理意义;之后对致灾环境因子的优化选取/组合方法、因子联接方法、因子误差及其适宜性等特征进行了讨论,为后续预测滑坡易发性时选取致灾环境因子的不确定性研究提供参考。综述结果表明:(1)文献数据库中共统计出82种致灾环境因子,使用频率较高的因子有40余种,其中坡度、坡向、高程、岩性是使用频率最高的4个因子,坡度、高程、公路密度、岩性、降雨等因子在滑坡易发性预测中的重要性依次增高;(2)发现采用类型齐全且物理意义明确的致灾环境因子、基于环境因子联接方法来构建模型输入变量、消除环境因子中的随机误差、提升环境因子的适宜性和内在可解释性等研究有利于大幅提升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滑坡易发性的性能,在未来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致灾环境因子 机器学习 不确定性讨论 地形地貌因子 水文环境因子 地表覆被因子 地层岩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变电站瓷柱型设备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旺 张秀丽 谢强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 当前电力系统的抗震研究技术主要针对震前设计、分析与防灾减震。为了快速辅助震后应急响应工作,本文提出了利用监测数据预测结构地震响应的瓷柱型设备震后性能评估方法。该方法在震前融合机器学习和用于算法架构优化的群体智能演化技术以构建设备地震响应替代模型,建立瓷柱型设备精细化仿真模型,通过输入大量地震动形成结构响应数据库,进而对替代模型进行训练和性能评价。地震中监测结构响应,震后可利用替代模型快速提供设备根部应力响应以判断设备抗震性能。采用1100 kV变压器套管‐支架体系进行案例研究,并通过振动台试验和分布参数体系理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瓷柱型设备加速度响应数据可在震后准确评估根部应力;粒子群算法能有效调整替代模型的内部结构,提升模型准确性;振动台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验证了替代模型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柱型设备 振动台试验 快速评估 机器学习 群体智能演化 分布参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名中医朴炳奎诊治肺癌辨证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福栋 姜晓晨 +2 位作者 李奕 庞博 朴炳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5-670,共6页
目的:探索朴炳奎教授诊治肺癌的独特辨证体系,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结构化、科学化表达。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朴炳奎教授诊治的肺癌病案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证候特征模型和证候诊断模型。结果:1... 目的:探索朴炳奎教授诊治肺癌的独特辨证体系,实现名老中医经验结构化、科学化表达。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20年10月朴炳奎教授诊治的肺癌病案资料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贝叶斯网络分析构建证候特征模型和证候诊断模型。结果:15个病案关键要素为分类依据,构建37个证候特征模型,可视化表达肺癌证候分布;进一步应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脾肺气虚”“痰湿蕴结”“湿热毒蕴”“肝肾亏虚”“瘀阻脑络”5类证候的辨证模型。结论:构建了朴炳奎教授诊治肺癌辨证体系,该体系具有强调系统观以辨病位、强调整体观以辨病性、倡导恒动观以辨病证的特点,与朴炳奎教授临证经验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名老中医 肺癌 辨证论治 机器学习 数据挖掘 贝叶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和机制检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雁茹 徐建中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7,共5页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赋能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 文章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以2015—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探讨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具有赋能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动态能力在数据要素市场化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发挥机制作用;数据要素市场化对东部和西部地区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比中部地区更明显,对非国有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比国有企业更明显,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强于非战略性新兴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 新质生产力 赋能效应 动态能力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怀孕概率预测模型及其性能比较
17
作者 任超 杨桓 +10 位作者 周妮娅 陈卿 周文正 王童 凌曦 孙磊 邹鹏 梁卓越 敖琳 刘晋祎 曹佳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76-1387,共12页
目的选择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并比较其预测孕前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夫妻备孕结局关联的性能表现。方法基于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年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组的志愿者资料,队列共入组5447对夫妻... 目的选择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模型并比较其预测孕前社会-心理-行为因素与夫妻备孕结局关联的性能表现。方法基于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年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入组的志愿者资料,队列共入组5447对夫妻,以一对一问卷方式收集夫妻双方人口学和社会-心理-行为资料,共计221个变量。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4097对夫妇,按7∶3简单随机化法划分训练集(n=2867对)和验证集(n=1230对),采用特征分析和共线性筛除选择潜在暴露因素;考虑基层卫生机构不易开展精子质量分析,通过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同时纳入或排除精子质量,构建包含精液常规参数的特征集1和排除精液常规参数的特征集2。采用Logistic回归、朴素贝叶斯、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机、支持向量机5种算法构建备孕结局预测模型,并采用随机搜索合并网格搜索法优化模型参数。利用精确率、召回率、FI分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比较各模型预测能力,并选择最优模型,比较有或无精液常规参数情况下,问卷资料对生育结局预测能力的变化。结果特征集1共筛选得到24个变量,特征集2共筛选得到16个变量。特征集1中,梯度提升机效果较好,AUC相对较高(0.651),且F1分数表现较好(0.61);Logistic回归模型表现稳定(AUC=0.647),适合作为参照模型;随机森林(AUC=0.641)、朴素贝叶斯(AUC=0.641)和支持向量机(AUC=0.634)表现次之。特征集1中,梯度提升机验证集AUC为0.651(95%CI:0.629~0.681),预测精度为0.63,召回率为0.65,平均精确度值F1为0.61;特征集2中,其验证集AUC为0.649(95%CI:0.624~0.663),与特征集1相比未见明显降低,2个特征集校准曲线均与理想曲线接近。预测结果提示,在特征集1中,与备孕结局呈较高负相关的特征为女性年龄、男性年龄、夫妻无避孕措施1年内未怀孕;呈较高正相关的特征为女性妊娠史、精子总活力、入组前1年使用避孕措施。结论在本队列资料中对比5种机器学习算法,梯度提升机性能略优;夫妻双方共有24项因素与备孕结局关联,排除精液常规参数的简化模型性能未见明显下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通过社会-心理-行为问卷预测夫妻备孕结局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怀孕概率 预测模型 社会-心理-行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双硫死亡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18
作者 张金枝 陈炜 +6 位作者 卓桂锋 郝二伟 朱小敏 符钰岚 蒲珊珊 苏明阳 吴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4-520,共7页
目的利用双硫死亡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双硫死亡基因的发病机制。方法筛选双硫死亡DEG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数据集中VD患者数据... 目的利用双硫死亡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结合实验验证,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双硫死亡基因的发病机制。方法筛选双硫死亡DEG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数据集中VD患者数据进行聚类分型及基因集变异分析。利用列线图模型检验DEGs的聚类风险,预测其最佳学习模型。建立VD大鼠模型后,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及RT-qPCR检测以验证生信结果。结果得到SLC7A11等4个双硫死亡DEGs,相互之间有拮抗或协同作用;基因数据可分为2个亚型且差异存在显著性。分型后的VD双硫死亡DEGs主要富集于GnRH等信号通路;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高。广义线性为最佳机器学习模型。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下降,Slc3a2、SLC7A1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LRPPRC升高。结论SLC7A11等双硫死亡DEGs及其相关的GnRH信号通路可能是VD双硫死亡相关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SLC3A2、LRPPRC、SLC7A11可作为双硫死亡调控VD的特征基因,其可能通过调控双硫死亡进而影响VD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双硫死亡 生物信息学 机器学习 实验验证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ghtGBM的盾构机姿态预测与控制研究
19
作者 曾铁梅 李昕懿 +4 位作者 冯宗宝 陈虹宇 王雷 覃亚伟 徐文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65,共9页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 有效控制盾构围绕盾构轴线的姿态,避免盾构前倾变形、蛇形、轴线偏离以及纠偏引发管片错台、裂缝、渗漏水是盾构施工中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质量安全问题,需要对盾构姿态进行精准预测和有效控制。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光梯度助推机(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htGBM)模型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与控制方法。研究选取仰俯角、滚转角、切口水平和垂直位移、盾尾水平和垂直位移描述盾构机姿态的6个参数进行预测和控制,对机器学习算法的超参数进行优化,构建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的最优预测模型,通过特征重要性排序,选取千斤顶推力、土仓压力、刀盘扭矩和掘进速度重要指标进行优化调整,根据LightGBM模型的预测结果,当模型预测到未来盾构姿态与DTA有显著差异时,可以通过提前调整盾构机的工作参数实现盾构姿态优化控制。以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研究结论为:(1)LightGBM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盾构施工姿态控制目标,拟合优度R2达到0.85以上;(2)盾构姿态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可以明确应控制的关键施工参数;(3)基于重要盾构施工参数优化调整,各姿态控制目标超限数据均被控制在预警范围内,有效实现盾构施工姿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施工参数 预测与控制 机器学习 LightGBM算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SBAS-InSAR形变与机器学习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20
作者 李文东 叶禹 +2 位作者 李霞 魏伟 辛存林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1,146,共7页
本文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甘肃省夏河县北部滑坡重点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将SBAS-InSAR获取的形变信息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参与到11个静态因子中,使用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极端梯度提示(XGBoost)3种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 本文综合运用InSAR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甘肃省夏河县北部滑坡重点区进行易发性评价,将SBAS-InSAR获取的形变信息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参与到11个静态因子中,使用随机森林(RF)、逻辑回归(LR)、极端梯度提示(XGBoost)3种模型进行易发性评价,并对其评价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3种评价模型中,XGBoost模型性能最佳,且加入形变量后的XGBoos模型评价精度高于仅使用静态因子的XGBoost模型,其综合性能指标AUC值达0.93,召回率、准确率、F1分数分别达0.896、0.894、0.898。因此,将SBAS-InSAR技术获取的地表形变量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并能增加评价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评价 机器学习 SBAS-InSAR 评价因子 夏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