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的敌方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
1
作者 袁银龙 张思洁 +1 位作者 程赟 华亮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7-446,I0003-I0005,共13页
增强对敌方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能力是提升我方空战决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中常表现出过度自信及不确定性评估困难的局限,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的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方法,使用贝叶... 增强对敌方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能力是提升我方空战决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传统深度学习模型在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中常表现出过度自信及不确定性评估困难的局限,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的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方法,使用贝叶斯变分推理和多元高斯分布,构建基于多层感知机的贝叶斯深度学习(multi-layer perceptron-based Bayesian deep learning,BDL-MLP)概率化模型,并引入梯度平衡因子以缓解复杂性代价梯度和似然代价梯度不平衡的影响,再通过贝叶斯反向传播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和参数优化.基于团队在Unity3D软件研发的虚拟空战仿真平台AirFlightSim,对比评估了BDL-MLP、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AlexNet和LeNet模型在不同模糊程度(模糊半径分别为0、15、31、45和61像素)的作战飞机运动场景下的分类性能.结果表明,在由上述5种模糊半径构建的数据集上,BDLMLP模型的机动策略识别准确率较MLP、AlexNet和LeNet模型平均分别提升了0.43%、0.99%、1.19%、1.98%和2.36%,且在鲁棒性及复杂数据的特征提取能力方面均表现最优,能够量化不确定性.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的作战飞机机动策略识别方法可为军事智能辅助作战系统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贝叶斯深度学习 变分推理 概率建模 机动策略识别 梯度平衡因子 智能辅助作战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
2
作者 廖涛 沈文龙 +1 位作者 张顺香 马文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45,共6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事件要素识别模型未考虑词级别的语义信息,及模型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词信息和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的字向量与分... 针对目前大多数事件要素识别模型未考虑词级别的语义信息,及模型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词信息和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的字向量与分词信息进行融合,在得到的融合向量中添加扰动因子产生对抗样本,将对抗样本与融合向量表示作为编码层的输入;采用BiGRU(bidirectional gating recurrent unit)网络对输入的文本进行编码,丰富文本的上下文语义信息;采用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函数计算完成事件要素的识别任务。在CEC(Chinese emergency corpus)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要素识别 鲁棒性 词信息 对抗训练 预训练语言模型 扰动因子 上下文语义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家河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席国军 余智秘 +4 位作者 李亮 李小菲 丁自伟 刘江 张超凡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8-146,共9页
现有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方法中,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回归的方法无法实现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时精准预测,深度学习方法存在超参数较多且难以设置、模型训练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胡家河煤矿402102回采工作面采动过程中... 现有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方法中,基于数值模拟与统计回归的方法无法实现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实时精准预测,深度学习方法存在超参数较多且难以设置、模型训练速度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以胡家河煤矿402102回采工作面采动过程中监测到的煤体内部应力变化时序数据为基础,将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门控循环单元(PSO-GRU)应用到回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测中。采用PSO算法对GRU进行优化,构建PSO-GRU模型,实现对超参数的自动寻优,从而提高GRU的训练速度和预测精度。以预测结果为依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402102回采工作面矿压主控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将顶板条件、回采工艺、煤层赋存、地质构造确定为影响工作面矿压的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分出具有代表性的14个二级指标。测试结果表明:(1)与未经优化的GRU模型相比,PSO-GRU模型的均方误差(MSE)降低了83.9%,均方根误差(RMSE)降低了59.8%,平均绝对误差(MAE)降低了59.0%,决定系数R2提升了28.9%。(2)PSO-GRU模型对矿压数据预测的拟合度达0.980以上,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和泛化能力。(3)地质条件中的煤层赋存因素对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47;可人为干预的影响因素中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压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工作面 矿压显现规律预测 PSO-GRU模型 层次分析法 主控因素 评价指标体系 时间序列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及障碍因子识别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丁蓉 杨凯 孙仕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9,38,共8页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 为解决珠三角地区城市治理中亟须应对的城市内涝灾害问题,在构建城市内涝灾害韧性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CRITIC-TOPSIS组合模型与韧性发展度测算和分析了2022年珠三角城市群内涝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布、维度差异与类别异质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内涝灾害韧性空间分布上以广州、深圳为中心向周边递减,呈现“中心高四周低”特征;各城市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与人口素养等维度的发展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在内涝灾害韧性抵抗力、适应力与恢复力方面广州、深圳两城具有显著优势,珠三角地区各城市总体处于“梯队式”发展趋势;经济发展是惠州、江门与肇庆的首要障碍因子,社会生活是佛山、东莞与中山的首要障碍因子,生态环境是广州与珠海的首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灾害韧性 CRITIC-TOPSIS组合模型 障碍因子 珠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用人脸识别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廖海斌 陈庆虎 鄢煜尘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11-1617,共7页
该文针对实用人脸识别中的光照、表情、姿态等变化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和数据挖掘提出一种鲁棒的人脸识别方法。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因子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分析基于内容与风格信息的因子分析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与基于Fisher线性判别分析... 该文针对实用人脸识别中的光照、表情、姿态等变化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和数据挖掘提出一种鲁棒的人脸识别方法。本文首次提出基于因子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并分析基于内容与风格信息的因子分析模型的人脸识别方法与基于Fisher线性判别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的一致性。为了提高该方法的鲁棒性,通过两因子方差分析与加性模型分离人脸内因子与外因子,降低风格信息对人脸观察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比Fisher脸方法具有更高、更稳健的性能,特别是在Fisher脸方法无能为力的复杂环境下能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因子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 加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部表情识别的学习疲劳识别和干预方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汪亭亭 吴彦文 艾学轶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64-1767,1778,共5页
针对网络学习者经常出现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疲劳或疲惫情绪状态即"学习疲劳"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表情识别的学习疲劳识别和干预方法。考虑到网络学习的特点,定义了专注、疲劳和中性3种与学习相关的表情,利用一种基于肤色分... 针对网络学习者经常出现的身体或心理上的疲劳或疲惫情绪状态即"学习疲劳"状态,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表情识别的学习疲劳识别和干预方法。考虑到网络学习的特点,定义了专注、疲劳和中性3种与学习相关的表情,利用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和模版匹配相结合的人脸检测算法检测出网络学习者的人脸区域,然后根据建立的人脸表情面部模型对学习者的面部特征进行提取,主要包括眼睛特征和嘴巴特征,最后采用基于规则的表情分类方法,识别出学习者是否处于学习疲劳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情感干预措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识别网络学习者是否处于学习疲劳状态,实现实时学习疲劳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面部表情识别 情感建模 学习疲劳 疲劳识别 网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与稀疏表示的多姿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疆勤 廖海斌 李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5期154-159,共6页
在非可控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姿态变化与遮挡问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将测试人脸表示成训练人脸的稀疏线性组合,根据其组合系数的稀疏性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对人脸的噪声和遮挡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对人... 在非可控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姿态变化与遮挡问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将测试人脸表示成训练人脸的稀疏线性组合,根据其组合系数的稀疏性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对人脸的噪声和遮挡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对人脸的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这是因为当人脸具有姿态变化时,同一个人不同姿态情况下很难对应起来,这违背线性组合的前提条件。为了克服稀疏表示方法对人脸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问题,对人脸进行因子分析,分离出人脸姿态因子,得到合成的正面人脸;利用稀疏表示进行人脸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人脸的遮挡和姿态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因子分析 因子分离 稀疏表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独立加工与交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亚珉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7-516,共20页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认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是两条独立的并行路径。以往诸多研究者都认可并遵循二者分离的原则。但近期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存在交互作用。首先总结和分析已有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评述神...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认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是两条独立的并行路径。以往诸多研究者都认可并遵循二者分离的原则。但近期研究表明,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存在交互作用。首先总结和分析已有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成果,评述神经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论争,然后介绍人脸知觉的分布式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实验证据,最后提出面部表情识别与面孔身份识别的多级整合模型,并展望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孔身份识别 面部表情识别 面孔识别功能模型 人脸知觉的分布式神经模型 多级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NMF的人脸识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志伟 杨帆 +1 位作者 夏克文 杨瑞霞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6-178,共3页
为了克服PCA、ICA等传统方法在人脸图像特征抽取时存在速度慢、识别率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将非负矩分解思想应用于人脸特征提取的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分解,对其中包含主要信息的低频子带运用NMF构造特征子空间,在子空... 为了克服PCA、ICA等传统方法在人脸图像特征抽取时存在速度慢、识别率低的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将非负矩分解思想应用于人脸特征提取的算法。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分解,对其中包含主要信息的低频子带运用NMF构造特征子空间,在子空间内实现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有效,减少了计算量,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率,使识别率达到90%以上,有着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小波变换 人脸识别 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学特征空间非线性流形结构的语音识别声学模型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文林 牛铜 +2 位作者 屈丹 李弼程 裴喜龙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24-1033,共10页
从语音信号声学特征空间的非线性流形结构特点出发,利用流形上的压缩感知原理,构建新的语音识别声学模型.将特征空间划分为多个局部区域,对每个局部区域用一个低维的因子分析模型进行近似,从而得到混合因子分析模型.将上下文相关状态的... 从语音信号声学特征空间的非线性流形结构特点出发,利用流形上的压缩感知原理,构建新的语音识别声学模型.将特征空间划分为多个局部区域,对每个局部区域用一个低维的因子分析模型进行近似,从而得到混合因子分析模型.将上下文相关状态的观测矢量限定在该非线性低维流形结构上,推导得到其观测概率模型.最终,每个状态由一个服从稀疏约束的权重矢量和若干个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低维局部因子矢量所决定.文中给出了局部区域潜在维数的确定准则及模型参数的迭代估计算法.基于RM语料库的连续语音识别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和子空间高斯混合模型(Subspace Gaussian mixture model,SGMM),新声学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词错误率(Word error rate,WER)分别相对下降了33.1%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识别 声学模型 非线性流形 混合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or小波变换和NMF结合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素娥 周军 +1 位作者 王大伟 梅红岩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3-147,共5页
针对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采用Gabor小波变换得到不同的子图信息,从子图中提取特征;对每个滤波器滤波产生的子图分别进行非负矩阵分解以实现数据降维及特征选择;设计两层分类器完成图像的分类识别,采用基于... 针对训练样本较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采用Gabor小波变换得到不同的子图信息,从子图中提取特征;对每个滤波器滤波产生的子图分别进行非负矩阵分解以实现数据降维及特征选择;设计两层分类器完成图像的分类识别,采用基于距离的最近邻分类器对图像进行第一层分类识别,通过对第一层分类结果进行统计记票,获得最终的识别结果。在Yale人脸库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人脸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GABOR小波 非负矩阵分解 最近邻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俐蕊 吴建国 汪磊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9-273,共5页
针对线性投影结构非负矩阵分解迭代方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从投影和线性变换角度出发,将Frobenius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泰勒展开式,严格导出基矩阵和线性变换矩阵的迭代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 针对线性投影结构非负矩阵分解迭代方法比较复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从投影和线性变换角度出发,将Frobenius范数作为目标函数,利用泰勒展开式,严格导出基矩阵和线性变换矩阵的迭代算法,并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收敛的;相对于非负矩阵分解等方法,该方法的基矩阵具有更好的正交性和稀疏性;人脸识别结果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线性投影非负矩阵分解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影非负矩阵分解 线性变换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判别正交非负矩阵分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昶 周激流 郎方年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7-2330,共4页
提出了一种广义判别正交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与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不同,该算法对目标函数加入了正交约束,保证了低维特征的非负性;也不同于以往的判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将判别约束加于低维权重上,该算法将判别约束推广到低维特征中,使... 提出了一种广义判别正交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与传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不同,该算法对目标函数加入了正交约束,保证了低维特征的非负性;也不同于以往的判别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将判别约束加于低维权重上,该算法将判别约束推广到低维特征中,使得低维特征参与模式识别,进一步提高了识别精度。本文给出了算法的推导过程,并将其应用于人脸验证和人脸表情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低维特征的判别能力,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判别分析 正交约束 低维特征 人脸验证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BP与LNMF特征融合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宝华 王欢 任明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5期166-169,共4页
提出一种融合局部二值模式(LBP)和局部非负矩阵分解(LNMF)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采用LBP算子提取分块人脸图像的LBP直方图序列(LBPHS),根据每块的贡献度,得到权重的直方图序列(WeightLBPHS),采用LNMF方法提取其非负子空间及其系数矩阵,根... 提出一种融合局部二值模式(LBP)和局部非负矩阵分解(LNMF)进行人脸识别的方法,采用LBP算子提取分块人脸图像的LBP直方图序列(LBPHS),根据每块的贡献度,得到权重的直方图序列(WeightLBPHS),采用LNMF方法提取其非负子空间及其系数矩阵,根据最近邻原则进行识别。在ORL和YALE标准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二值模式 局部非负矩阵分解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嵌入投影非负矩阵分解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娟 杜海顺 +1 位作者 侯彦东 金勇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11-315,共5页
针对投影非负矩阵分解(PNMF)不能揭示数据流形几何结构和判别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嵌入投影非负矩阵分解(GEPNMF)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分别构建了描述数据流形几何结构和类间分离度的近邻图,然后采用它们的拉普拉斯矩阵设计了一个图嵌... 针对投影非负矩阵分解(PNMF)不能揭示数据流形几何结构和判别信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图嵌入投影非负矩阵分解(GEPNMF)特征提取方法。首先分别构建了描述数据流形几何结构和类间分离度的近邻图,然后采用它们的拉普拉斯矩阵设计了一个图嵌入正则项,并将其与PNMF的目标函数融合,以构造GEPNMF的目标函数。在GEPNMF目标函数中引入了图嵌入正则项,使求得的子空间能够在保持数据流形几何结构的同时,类间间距也最大。另外,还在目标函数中引入了一个正交正则项,以确保GEPNMF子空间基向量具有数据局部表示能力。对求解GEPNMF目标函数的累乘更新规则(MUR)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在Yale和CMU 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图嵌入投影非负矩阵分解特征提取方法比PNMF更适用于解决分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特征提取 图嵌入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F图像重构的人脸识别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昌军 张强 魏小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由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产生的人脸特征子空间通常是由人脸库中所有训练样本产生的一个通用子空间,该空间更多地包含了所有人脸样本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个性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NMF图像重构的方法,以单个人的训练样本集获取其人脸特征... 由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产生的人脸特征子空间通常是由人脸库中所有训练样本产生的一个通用子空间,该空间更多地包含了所有人脸样本的共性特征,而忽略了个性特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NMF图像重构的方法,以单个人的训练样本集获取其人脸特征子空间,将识别图像向每一个特征子空间中进行映射及重构,并以重构图像的误差作为判据实现人脸识别。在ORL标准人脸库进行的计算机仿真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负矩阵分解 人脸识别 重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稀疏约束非负矩阵分解算法的跨年龄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7
作者 杜吉祥 翟传敏 叶永青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1-277,共7页
人脸识别技术中除光线、姿态、表情因素外,由于年龄变化而导致的人脸形状和纹理上的变化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人脸识别系统性能.对此,提出了一种使用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来实现人脸老化模拟,然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具有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上,... 人脸识别技术中除光线、姿态、表情因素外,由于年龄变化而导致的人脸形状和纹理上的变化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人脸识别系统性能.对此,提出了一种使用稀疏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来实现人脸老化模拟,然后将此方法应用于具有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上,通过模拟虚拟样本来增强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年龄跨度对人脸识别的确有较大的影响;当系数矩阵保持稀疏时,非负矩阵分解算法具有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经过老化模拟增加虚拟样本后,其纹理老化效果明显地提高了跨年龄段的人脸识别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跨年龄人脸识别 非负矩阵分解算法 稀疏约束 人脸老化模拟 虚拟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伽马值储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涛 林承焰 +3 位作者 张宪国 于景锋 卢显荣 张守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1-495,359-360+518,共5页
在T区碎屑岩地层中发现大量高伽马值储层,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与非储层之间差异小,易被解释为非储层。本文对高伽马值储层进行岩石组分分析,并与非储层岩石微观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该区高伽马值储层的成因因素主要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增... 在T区碎屑岩地层中发现大量高伽马值储层,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特征与非储层之间差异小,易被解释为非储层。本文对高伽马值储层进行岩石组分分析,并与非储层岩石微观特征进行对比,认为该区高伽马值储层的成因因素主要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增加、黏土类型的变化和黏土颗粒吸附具有放射性的有机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利用Pe-GR交会法和体积模型法识别研究区高伽马值储层,前者利用了Pe不受放射性影响的优势,后者则通过建立超定方程组求解各等效组分的含量,有效解决了该区高伽马值有效储层识别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伽马值储层 成因 测井识别 凝灰质 光电吸收截面指数 体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投影梯度非负矩阵分解的单训练样本特征提取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高涛 何明一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21-1125,共5页
人脸识别是当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非负矩阵分解(NMF)能够反映样本的局部的内在的联系,可用于单样本特征提取,但时间复杂度较高。投影梯度(Projected Gradient,PG)优化方法大幅降低了NMF约束优化迭代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但是... 人脸识别是当前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非负矩阵分解(NMF)能够反映样本的局部的内在的联系,可用于单样本特征提取,但时间复杂度较高。投影梯度(Projected Gradient,PG)优化方法大幅降低了NMF约束优化迭代问题的时间复杂度,但是单训练样本存在对本类信息量描述不足的缺点。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投影梯度非负矩阵分解(Improved Projected Gradient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IPGNMF)的单训练样本特征提取方法。在进行PGNMF算子之前,先将训练样本作Gabor分解,分解后的Gabor子图像在各个方向上可以更加丰富的描述样本特征,最后将各个Gabor子图像的PGNMF特征进行融合,作为最终的识别特征。在对人脸库ORL,YEL与FERET的识别实验中,与经典的特征提取方法比较,证明了可以有效地解决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非负矩阵分解 投影梯度非负矩阵分解 径向基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变形及其控制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李胜 范超军 +1 位作者 罗明坤 李军文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6-122,共7页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变形严重问题,分析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变形规律,建立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推导出底鼓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底鼓控制对策,最后将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综放沿空留巷的实际底鼓量取决于直... 针对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变形严重问题,分析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变形规律,建立综放沿空留巷底鼓力学模型,推导出底鼓计算公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底鼓控制对策,最后将其应用于现场。结果表明:综放沿空留巷的实际底鼓量取决于直接底压曲量与基本底挠曲量两者的最大值,底鼓量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各因素对底鼓影响程度依次为:巷道宽度、基本底弹性模量、巷旁支护体宽度、巷旁支护体对底板压力、煤帮极限平衡区宽度、采放比。合理的底鼓控制措施应针对关键性影响因素实施,据此提出"锚网索+高强度墩柱+基本底注浆"围岩变形控制对策,现场工程应用表明,底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沿空留巷 底鼓变形 力学模型 影响因素 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