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差异变形模拟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F_(Ⅰ)19走滑断裂带为例
1
作者 邵龙飞 能源 +3 位作者 阮畦畦 刘根骥 张佳楠 田志文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42-1258,共17页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F_(Ⅰ)19走滑断裂带是富满油田近年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勘探新区块,其斜向“丰”字交切型平面展布特征形成机制不清;同时,作为超深层走滑断裂带,其成藏模式复杂,井产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未能明确,制约着下一步勘探部署与决...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F_(Ⅰ)19走滑断裂带是富满油田近年来增储上产的重点勘探新区块,其斜向“丰”字交切型平面展布特征形成机制不清;同时,作为超深层走滑断裂带,其成藏模式复杂,井产差异较大,影响因素未能明确,制约着下一步勘探部署与决策。本文通过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识别出F_(Ⅰ)19走滑断裂带3条北东向主干断裂及1条南北向主干断裂,划分了辫状、双重、羽状及马尾状平面分段样式;通过构造物理模拟手段明确了F_(Ⅰ)19走滑断裂带的形成机制,是由早期3条北东向断裂被晚期南北向断裂切割所致;结合区域应力背景建立了早‑中寒武世北东向走滑雁列发育、晚寒武—早奥陶世南北向走滑初始发育、中奥陶世南北向走滑生长连接、晚奥陶世火成岩侵入和志留纪局部雁列地堑发育5大阶段演化模式;最后通过结合井产数据建立油藏剖面分析指出,克拉通盆地内部超深层走滑断裂平面分段、纵向分层差异变形控制了储层发育规模及油气运聚效应,强活动叠接区储层发育规模大,为重点油气勘探区,具有“下生上储、断裂运聚和泥盖封堵”的成藏模式。深部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提供油气源,直立和分支走滑断层控制了油气垂向、斜向运移和聚集层位,浅部泥岩盖层的完整性决定了盖层对于油气的封堵能力,同时拥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的油藏潜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盆地 塔里木盆地 f_()19走滑断裂带 差异变形 物理模拟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大型圈闭的控制作用——以蓬莱19-3油田为例
2
作者 杨波 吴庆勋 +2 位作者 黄振 陈少伟 陈欣怡 《海洋地质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2,共13页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 蓬莱19-3特大型整装油田是渤海油田郯庐断裂带油气成藏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油田发现三级石油地质储量达10亿t,但对其大型圈闭的形成机制尚无针对性报道。为了弄清蓬莱19-3油田圈闭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构造正演模拟、沙箱物理模拟等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增压型走滑转换带控制了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形成,继而进一步探讨了增压型走滑转换带对蓬莱19-3油田大型圈闭的控制机制。蓬莱19-3构造是由多级、多类型转换带共同控制的大型背形构造,具有“间歇式增压隆升”和“排烃期定型”两大特点;其形成的大型圈闭与盖层、烃源岩晚期排烃形成了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转换带研究对今后在走滑断裂带内寻找大中型油气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蓬莱19-3油田 走滑断裂 增压型走滑转换带 控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_(Ⅰ)16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宋兴国 陈石 +5 位作者 杨明慧 谢舟 康鹏飞 李婷 陈九洲 彭梓俊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9-109,共11页
利用三维地震、多层相干分析、振幅变化率、储层岩心分析及油气分布特征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_(Ⅰ)16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活动强度及期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富满油田F_(Ⅰ)16断裂具有平... 利用三维地震、多层相干分析、振幅变化率、储层岩心分析及油气分布特征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F_(Ⅰ)16断裂的空间展布特征、活动强度及期次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断裂的控储控藏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富满油田F_(Ⅰ)16断裂具有平面分段、垂向分层的特征。平面上由北往南可划分为3段,北段沿NE 10°展布,发育似马尾状构造;中段沿NE 20°展布,处于断裂走向转换部位,主要发育左阶斜列;南段沿NE 30°展布,具有强线性延伸特征,以右阶斜列为主;垂向上可划分为上寒武统底面以下的深部构造变形层和上寒武统底—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浅部构造变形层,深层断裂活动较弱,分支发育较少,仅局部发育花状构造,浅层断裂活动强,花状构造普遍发育,且垂向上存在“多花叠置”及破碎带内地层同沉积的现象。②F_(Ⅰ)16断裂在富满油田的活动主要发生于加里东早期和加里东中期,加里东中期为主要活动期,强度较大且具有多幕次特征;活动强度在平面上表现为“北强南弱”,在垂向上表现出“浅层上拱、深层下降”的特征,浅层断裂活动更强烈。③研究区储层以断控缝洞型为主,受断裂破碎作用控制,平面上沿F_(Ⅰ)16断裂带呈条带状分布,垂向上具有深浅分层叠置的特征;受中寒武统膏盐岩的分布影响,F_(Ⅰ)16断裂带的油气分布具有“南油北气”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_()16断裂 走滑断裂 断裂控储 断裂控藏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 上寒武统 奥陶系一间房组 富满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