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Y-4A静止气象卫星转发器时延在轨标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鲁文强 黄勇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共5页
观测数据的系统差是影响卫星定轨精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卫星转发器时延由于难以直接在轨测量获取,因此成为FY-4A静止气象卫星观测数据系统差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该问题,首先对原有的FY-4A静止气象卫星转发器时延在轨标定方案进行了介绍... 观测数据的系统差是影响卫星定轨精度的主要因素,其中卫星转发器时延由于难以直接在轨测量获取,因此成为FY-4A静止气象卫星观测数据系统差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该问题,首先对原有的FY-4A静止气象卫星转发器时延在轨标定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发现该方案由于待估参数过多导致无法获得卫星转发器时延,随后提出了一种新的在轨标定方法,利用动力学精密定轨分析得到FY-4A气象卫星转发器时延与地面校正值差异在2 m左右,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反演FY-4A气象卫星转发器时延在轨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静止气象卫星 卫星转发器时延 在轨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FY-4B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观测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及传播速度
2
作者 李熙莹 孟俊敏 +2 位作者 孙丽娜 张昊 贺凯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共15页
本文利用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B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内孤立波观测及传播速度研究。首先使用500 m分辨率的全圆盘ARGI数据对FY-4B卫星可观测内波区域进行了讨论,确认了南海北部为研究区域。之后利用250 m分辨率的GHI数据使... 本文利用中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B数据开展了南海北部海域内孤立波观测及传播速度研究。首先使用500 m分辨率的全圆盘ARGI数据对FY-4B卫星可观测内波区域进行了讨论,确认了南海北部为研究区域。之后利用250 m分辨率的GHI数据使用多时相图像比较法(Multitemporal Image Comparison Method,MTI)计算了南海北部内孤立波的传播速度,其平均传播速度为1.78 m/s,东部深海区平均传播速度为3.02 m/s,向西传播至东沙群岛附近后平均速度减小至1.90 m/s,经过东沙群岛分裂后南部比北部传播速度更快,分别为2.08 m/s和1.54 m/s;最终在向西传播到近岸区域后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减小至0.42 m/s,直至最终消散。将MTI方法与两层模式下扩展KdV方程(extended Korteweg-de Vries,eKdV)计算得到的理论传播速度进行了对比,二者相关系数达到了0.89,证明eKdV理论方程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传播速度反演的可行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最后将实测数据与遥感影像匹配计算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结果与单一遥感影像计算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相关性达到了0.93。本文验证了静止轨道卫星光学遥感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特点对内孤立波传播速度研究具有的较大优势,对南海北部内孤立波参数反演等研究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fy-4B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多时相图像比较法(MTI) eKdV方程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2C静止气象卫星资料对不透明云云顶气压的反演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朱亚平 程周杰 +3 位作者 刘健文 齐琳琳 宁应惠 吉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63-472,共10页
采用红外窗区通道法尝试对FY-2C静止气象卫星图像上的不透明云的云顶气压进行反演,并结合MODIS反演产品和CloudSat/CPR雷达探测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厚实密蔽的云层,不透明云云顶气压的反演结果与MODIS反演结... 采用红外窗区通道法尝试对FY-2C静止气象卫星图像上的不透明云的云顶气压进行反演,并结合MODIS反演产品和CloudSat/CPR雷达探测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厚实密蔽的云层,不透明云云顶气压的反演结果与MODIS反演结果一致性较好,特别是对于发展较强的对流云和厚实密蔽的多层云,易满足云层比辐射率近似为1的条件,可近似看作黑体;(2)对于单层云和光学厚度不够厚的云层,反演结果更接近辐射中心,尤其是对于锋面云带暖水云上空覆盖卷云的情况,由于FY-2C对于薄卷云的检测不如MODIS细致,导致反演结果与MODIS和CloudSat存在一定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气象 静止气象卫星 fy-2C云顶气压 红外窗区通道法 不透明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A气象卫星LST L2级产品地面检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刚 刘昊野 +3 位作者 邵长亮 刘聪 杨佳 包玉龙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为了检验FY-4A气象卫星陆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L2级产品数据的精度及可用性,对2019年FY-4A卫星逐分钟全圆盘及中国区反演的LST产品(Ta),与全国区域(除台湾省)3300多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时间差±120 sec之内的地面温度(... 为了检验FY-4A气象卫星陆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L2级产品数据的精度及可用性,对2019年FY-4A卫星逐分钟全圆盘及中国区反演的LST产品(Ta),与全国区域(除台湾省)3300多个气象观测站观测时间差±120 sec之内的地面温度(Tg)和草面(雪面)温度(Ts)进行标准差对比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Y-4A反演的LST产品与地面气象站观测结果一致,产品平均标准偏差为5.64℃和5.30℃,数据平均相关性0.9111和0.9048,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各地LST的时空分布特征。对于像元(4 km×4 km)内下垫面,反演的LST与地面温度和草面地温的相关性高度一致,(Ta-Tg)与(Ta-Ts)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a 气象卫星 陆表温度 地面温度 草面温度 平均标准偏差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4大气垂直探测仪扫描镜的太阳入侵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叶荣 尹球 +1 位作者 匡定波 胡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33-438,共6页
针对FY-4三轴稳定静止卫星上遥感器的夜间太阳入侵问题,建立了星上遥感器的太阳辐照模型,由此计算了星上任意面元的太阳入射角系数和太阳辐射.针对其上的大气垂直探测仪结合遮光罩实际设计参数,分析了扫描镜的每日太阳入射角系数、太阳... 针对FY-4三轴稳定静止卫星上遥感器的夜间太阳入侵问题,建立了星上遥感器的太阳辐照模型,由此计算了星上任意面元的太阳入射角系数和太阳辐射.针对其上的大气垂直探测仪结合遮光罩实际设计参数,分析了扫描镜的每日太阳入射角系数、太阳辐射、太阳入侵的时刻、入侵持续时间以及接受的太阳辐照的年变化曲线,并与GOES-8(地球静止轨道环境卫星8号)实测数据作比较,验证了计算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4静止卫星 大气垂直探测仪 太阳入侵 三轴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4通道反照率计算及其在降水过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凌霄 王洪庆 +1 位作者 王玉 林隐静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9-606,共8页
在推导IR4通道反照率反演公式的基础上,将IR4通道亮温及其反照率计算结果用于北京地区夏季降水过程的个例分析。结果表明:IR4通道反照率在降水形成前会出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现象,对降水的反馈早于红外长波(IR1)和水汽(WV)通道;在强降水... 在推导IR4通道反照率反演公式的基础上,将IR4通道亮温及其反照率计算结果用于北京地区夏季降水过程的个例分析。结果表明:IR4通道反照率在降水形成前会出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现象,对降水的反馈早于红外长波(IR1)和水汽(WV)通道;在强降水后的弱回波阶段,IR1和WV通道亮温会继续下降,极值位置延迟于雷达最强回波位置,而IR4通道亮温和反照率这一阶段的变化趋势与以上2个通道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气象卫星 IR4通道 反照率 降水 天气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雹云卫星早期识别与自动预警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小红 余兴 +2 位作者 刘贵华 岳治国 朱延年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利用陕西、山东、贵州和新疆等地近十年日间降雹记录和对应的极轨卫星数据,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冰雹云微物理特征,比较不同地区间差异,并利用FY-4A静止卫星定量分析一次冰雹过程云微物理特征演变,探讨冰雹云卫星识别预警... 利用陕西、山东、贵州和新疆等地近十年日间降雹记录和对应的极轨卫星数据,采用卫星云微物理反演技术,定量分析冰雹云微物理特征,比较不同地区间差异,并利用FY-4A静止卫星定量分析一次冰雹过程云微物理特征演变,探讨冰雹云卫星识别预警应用潜力。结果表明:(1)陕西、山东等地冰雹云微物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卫星早期识别指标为:晶化温度(T_(g))较冷,均值为−33℃;全部冰晶化时T_(g)对应的云粒子有效半径r_(e) (表征为r_(eg))未饱和(<40μm),均值36.9μm,且r_(eg)越小冰雹云越强;云顶呈现r_(e) 随高度减小带。(2)各地冰雹云早期识别指标在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实际应用时应针对各地进行相应调整。(3)在静止卫星上,冰雹云微物理特征与极轨卫星相一致,将早期识别指标应用于FY-4A静止卫星,跟踪云团发展演变,实现自动预警。(4)经过4次降雹过程中应用,FY-4A卫星自动预警与实况吻合22次,漏报2次,自动预警平均提前约2小时。FY-4A卫星自动预警对及时有效组织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云 云微物理特征 fy-4a 静止卫星 卫星早期识别 自动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系统对FY-2F降水临近预报可预报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保林 刘玉 +2 位作者 卢涵宇 韩茜 袁咏仪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2-619,共8页
针对静止气象卫星降水临近预报中可预报性差和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选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F的4 926幅数据,通过研究了降水临近预报的可预报性,分析了5个典型降水系统对可预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Y-2F卫星1 h降水预报的偏差(Bias)、... 针对静止气象卫星降水临近预报中可预报性差和预报精度不高的问题。选用我国静止气象卫星FY-2F的4 926幅数据,通过研究了降水临近预报的可预报性,分析了5个典型降水系统对可预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Y-2F卫星1 h降水预报的偏差(Bias)、相关性(Corr)、均方根误差(RMSE)、检测概率(POD)、虚警率(FAR)和关键成功指数(CSI)分别为-0.08、0.66、0.75 mm/h、0.55、0.28、0.46,2 h降水预报的分别为-0.19、0.42、1.074 mm/h、0.42、0.46、0.31。验证了不同降水系统及发展阶段的降水临近预报精度差异大,为将来利用后续风云系列静止气象卫星进行降水临近预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气象卫星 fy-2F 降水临近预报 降水系统 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3次对流下山增强过程的云参数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艺亚 雷蕾 +3 位作者 仲跻芹 翟亮 荆浩 郭锐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9-443,共15页
利用FY-4A资料,识别北京地区3次对流下山加强过程(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2日和2022年8月4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结合京津冀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BJ)产... 利用FY-4A资料,识别北京地区3次对流下山加强过程(2021年7月1日、2022年6月12日和2022年8月4日)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结合京津冀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中国气象局北京快速更新循环数值预报系统(CMA-BJ)产品分析MCS云特征以指示MCS的形成、成熟阶段和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形成阶段MCS面积增长缓慢,红外亮温梯度大,亮温值快速下降,最低值小于-65℃;成熟阶段MCS面积迅速增大,面积最大时地面短时强降水站数最多,但变温区面积、降温幅度和亮温梯度均小于形成阶段。水汽与红外亮温差(简称亮温差)可表示对流云发展强度,亮温差随时间变化呈缓慢波动增长-快速增长-稳定维持的特征,指示MCS不同发展阶段。MCS形成阶段后期,云顶高度升高,红外亮温和水汽亮温下降,亮温差接近于0℃;MCS成熟阶段,云顶高度、红外亮温和水汽亮温均达到极值,高空出流明显,云团面积增至最大。以上特征可揭示北京地区对流下山过程中MCS的发展阶段,为判断MCS强度变化和地面强降雨、大风落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fy-4a静止卫星 亮温 对流下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