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FY-3D/VASS温湿度廓线检验
1
作者 杨冰韵 任素玲 +2 位作者 毛冬艳 覃丹宇 廖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3-1056,共14页
利用2020—2021年探空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FY-3D大气垂直探测系统(VASS)温湿度廓线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ERA5数据相比,FY-3D/VASS温度在盆地和高原地区不同季节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31~0.500℃和-2.23... 利用2020—2021年探空站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FY-3D大气垂直探测系统(VASS)温湿度廓线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与ERA5数据相比,FY-3D/VASS温度在盆地和高原地区不同季节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631~0.500℃和-2.230~-1.234℃,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117~3.222℃和3.077~3.460℃,高原比盆地地区大,在垂直高度上,盆地地区的精度在800~700 hPa较低,高原地区的精度随高度的减小逐渐降低;FY-3D/VASS比湿呈现一致的负偏差,平均偏差在盆地和高原地区分别为-0.775~-0.525 g·kg^(-1)和-1.096~-0.347 g·kg^(-1),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51~2.367 g·kg^(-1)和0.696~1.991 g·kg^(-1),在700~600 hPa的精度较低;通过将两组检验的平均偏差相加,间接建立FY-3D/VASS基于探空温湿度数据的检验结果,其中FY-3D/VASS温度在盆地地区的平均偏差较小,高原地区平均偏低2.440℃左右,比湿在盆地和高原地区平均偏低0.612 g·kg^(-1)左右。上述结果可提升FY-3D/VASS温湿度反演产品在四川盆地及川西高原地区的天气气候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vass 湿度廓线 四川盆地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 MWRI在轨交叉辐射定标和海表温度反演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子翀 蒋耿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作为参考传感器,采用基于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的双差异方法对FY-3D MWRI进行交叉辐射定标,消除了其在轨辐射定标偏差,为精确反演海表温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海表温度多波段反演新算法,与传统的多波段反演算法相比,新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从0.74 K减少至0.69 K;最后,用新反演算法从2020年的FY-3D MWRI数据反演得到全球的海表温度,并用时空匹配的iQuam浮标数据和GMI海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分别为0.04±1.13 K和−0.07±1.18 K。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传统多波段算法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的误差分别为0.30±1.17 K和0.10±1.17 K。新算法的理论精度和实际反演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多波段算法,说明本文发展的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多通道反演新算法是有效和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fy-3d MWRI) 交叉辐射定标 微波海表发射率 海表温度反演新算法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D卫星的微波与光学陆表温度融合研究
3
作者 刘勇洪 翁富忠 +4 位作者 徐永明 韩秀珍 段四波 唐世浩 叶成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目前还没有基于国产卫星的1 km分辨率的全天候陆表温度(LST)产品,FY-3D卫星提供了中分辨率成像仪(MERSI)Ⅱ型1 km分辨率晴空LST产品与微波成像仪(MWRI)25 km全天候LST产品,因此可结合两者优势开展全天候1 km分辨率LST的融合研究。基于... 目前还没有基于国产卫星的1 km分辨率的全天候陆表温度(LST)产品,FY-3D卫星提供了中分辨率成像仪(MERSI)Ⅱ型1 km分辨率晴空LST产品与微波成像仪(MWRI)25 km全天候LST产品,因此可结合两者优势开展全天候1 km分辨率LST的融合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方法,选择海拔、FY-3D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归一化建筑指数等建立GWR模型对FY-3D/MWRI 25 km LST降尺度到1 km,并与MERSI 1 km LST进行融合;同时针对MWRI轨道间隙,利用前后1天融合后的云覆盖像元1 km LST进行补值,可以得到接近全天候下的1 km LST。基于以上融合算法,选择了中国区域多个典型日期FY-3D/MERSI和MWRI LST官网产品进行了融合试验,并利用公开发布的全天候1 km LST产品(TPDC LST)对FY-3D 1 km LST融合结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WR法的LST降尺度方法,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微波LST降尺度方法中存在的“斑块”效应和局地温度偏低等问题;LST融合结果有值率从融合前的22.4%~36.9%可提高到融合后69.3%~80.7%,融合结果与TPDC LST的空间决定系数为0.503~0.787,均方根误差为3.6~5.8 K,其中晴空为2.6~4.9 K,云下为4.1~6.1 K;分析还表明目前官网产品FY-3D/MERSI和MWRI LST均存在缺值较多与精度偏低等问题,显示其存在较大改进潜力,这有利于进一步改进FY-3D LST融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 MERSI-Ⅱ fy-3d MWRI 全天候 陆表温度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D微波成像仪的中国陆地区域地表温度反演及验证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博 郭鹏 +1 位作者 孟春红 王琦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123,共12页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关键参数,在气候、生态、水文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亮温数据,对其进行数据重采样和异常像元剔除等预处理,采用UMT(University of Montan... 地表温度是地表与大气热量平衡中的关键参数,在气候、生态、水文等研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亮温数据,对其进行数据重采样和异常像元剔除等预处理,采用UMT(University of Montana land surface retrieval algorithm,蒙大拿大学地表反演算法)微波反演算法中的物理模型反演中国区域地表温度,并利用FY-3D微波成像仪业务地表温度产品以及中国地面国家交换站的166个站点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同FY-3D微波成像仪业务地表温度产品相比,UMT反演结果在保证反演精度的同时,反演的数据量得到增加;在水陆混合像元地表温度反演结果验证中,UMT反演结果验证精度随像元内开放水体比例增大而提高,在[0.1,0.2)开放水体比例区间,UMT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与无偏均方根误差达到最小值,分别为4.239、4.233℃;当像元内开放水体比例较大时,UMT反演结果仍能较好地反映站点实测数据的时间序列变化;UMT反演结果能够反映中国地区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分布模式,同时补足了FY-3D微波成像仪业务地表温度产品在有较高开放水体比例像元内的数据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地表温度 fy-3d UMT算法 开放水体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多源融合土壤湿度数据产品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姜铭 李剑锋 +2 位作者 杨世琦 王永前 翁木伍且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6,共9页
降雨过后的土壤湿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渗透作用强度,有益于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而现有卫星遥感土壤湿度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低,地面监测数据的空间覆盖度差,均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文章结合FY-3D MWRI土壤湿度升轨数据集产品和地... 降雨过后的土壤湿度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渗透作用强度,有益于滑坡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而现有卫星遥感土壤湿度数据的时间分辨率低,地面监测数据的空间覆盖度差,均难以满足需求。因此,文章结合FY-3D MWRI土壤湿度升轨数据集产品和地面土壤墒情监测站数据,通过数据校准、缺失恢复、降尺度、时空加密等方法开展多源土壤湿度数据融合研究,得到时间分辨率为1 h的高空间覆盖度土壤湿度产品,并基于该产品数据开展了重庆市土壤湿度时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不仅能够从宏观上反映研究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季节性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还能在局部区域反映灾害发生前后土壤湿度的变化过程,满足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对土壤湿度数据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 MWRI 土壤湿度 数据融合 时空特性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2月北美极端低温暴雪的卫星遥感监测 被引量:9
6
作者 任素玲 牛宁 +3 位作者 覃丹宇 杨冰韵 徐榕焓 咸迪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6-710,共15页
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在开展卫星数据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2021年2月北美冬季风暴乌里发生的气候背景、发展演变、极涡活动对乌里的触发作用及造成极端低温和降雪的大气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与ERA5... 利用气象卫星数据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数据,在开展卫星数据误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2021年2月北美冬季风暴乌里发生的气候背景、发展演变、极涡活动对乌里的触发作用及造成极端低温和降雪的大气影响因子等。结果表明:与ERA5温度相比,FY-3D/VASS温度在北美地区100,400 hPa和850 hPa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1.14℃,1.44℃和2.63℃,可满足冬季极端冷事件监测服务需求;2021年2月北美大陆冷空气活动关键区(50°~80°N,50°~150°W)西部温度较历史同期偏低4~8℃,2月上旬冷空气强度最强,温度距平百分比达70%;在东北太平洋暖高压脊引导下,极涡加强南下,极涡中心西侧横槽转竖过程中冷空气向南爆发,对流层中高层高位涡异常南伸为乌里的生成提供了高层动力强迫,低层冷空气南下和墨西哥湾沿副热带高压西侧向北输送的暖湿气流在美国南部交汇,触发了乌里低层低涡及云系的快速发展;造成强降雪的风暴乌里云系具有对流特征,冷锋云带和头部云顶亮温大部分低于-40℃,部分低于-52℃,闪电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气象卫星 fy-3d/vass温度和湿度 北美冬季风暴乌里 极涡 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云三号卫星先进微波大气探测仪系统设计与研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升伟 王振占 +2 位作者 孙茂华 何宝宇 姜景山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1-87,共7页
先进微波大气探测仪(AMAS)是安装在风云三号卫星(C/D星)上的新一代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卫星(A/B星)微波湿度计的继承和发展。在150 GHz(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和183.31 GHz(水平极化,三通道)的基础上,探测频率和通道设置为89 GHz(垂直极... 先进微波大气探测仪(AMAS)是安装在风云三号卫星(C/D星)上的新一代微波湿度计,是风云三号卫星(A/B星)微波湿度计的继承和发展。在150 GHz(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和183.31 GHz(水平极化,三通道)的基础上,探测频率和通道设置为89 GHz(垂直极化)、118.75 GHz(水平极化,八通道)、150 GHz(垂直极化)、183.31 GHz(水平极化,五通道),仍采用垂直于飞行方向的交轨扫描方式,科学目标是探测全球大气温度和湿度的垂直分布、降雨等。本文介绍了微波湿度计-II的系统设计与构成,描述了微波湿度计-II的性能指标要求。测试结果表明,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fy-3)卫星 先进微波大气探测仪 交轨扫描 大气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