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Y-3D微波成像仪的北极薄冰厚度反演方法
1
作者 张晰 方海岚 +3 位作者 王瑞富 曹成会 刘根旺 宋昱亨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36,共14页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冰加速减薄,如何准确反演厚度小于50 cm的薄冰厚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北极薄冰厚度探测的问题,利用国产自主卫星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首先分析了极化比(Polarization Ratio,PR)、梯度比(Gradien...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冰加速减薄,如何准确反演厚度小于50 cm的薄冰厚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北极薄冰厚度探测的问题,利用国产自主卫星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首先分析了极化比(Polarization Ratio,PR)、梯度比(Gradient Ratio,GR)和亮温比(Brightness-Temperature Ratio,BR)等15个亮温参数对薄冰厚度的敏感性;然后,选择对薄冰厚度最敏感的亮温参数构建了适配于FY-3D微波成像仪的北极薄冰厚度模型;最后,将本文方法反演的北极薄冰厚度结果与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 mission)Level-3北极薄冰冰厚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北极薄冰日平均厚度还是月平均厚度,均与SMOS薄冰厚度产品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优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 微波成像 北极海冰 薄冰厚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C微波辐射成像仪海表温度产品的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志宏 徐宾 +2 位作者 张雷 师春香 周自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0-852,共13页
提出一种针对FY-3C搭载的微波辐射成像仪(MWRI)海表温度产品的分段回归偏差订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气候态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与关联实测海表温度相匹配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关联变量的误差分析,选择最优样本进行分段回归,以实现对... 提出一种针对FY-3C搭载的微波辐射成像仪(MWRI)海表温度产品的分段回归偏差订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气候态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与关联实测海表温度相匹配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关联变量的误差分析,选择最优样本进行分段回归,以实现对海表温度数据的重新估计。通过对MWRI海表温度数据的偏差订正试验表明,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的订正结果无论在误差指标的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序列上,都要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概率密度函数偏差订正方法的结果。其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订正后的海表温度产品误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从订正前的0.9—1.0℃,减小到0.8℃左右,而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相应的订正误差仅为0.6℃左右,订正效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订正 海表温度 fy-3C 微波辐射成像 分段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辐射测量特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郭杨 卢乃锰 +2 位作者 谷松岩 何杰颖 王振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44,共9页
2013年9月发射的FY-3C是我国第2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3颗星,其上装载的微波湿温探测仪在118 GHz氧气吸收线和183 GHz水汽吸收线设计了两组大气探测通道,在大气窗区设置了89 GHz和150 GHz探测通道。为保证微波湿温探测仪在轨定量应用,卫星... 2013年9月发射的FY-3C是我国第2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3颗星,其上装载的微波湿温探测仪在118 GHz氧气吸收线和183 GHz水汽吸收线设计了两组大气探测通道,在大气窗区设置了89 GHz和150 GHz探测通道。为保证微波湿温探测仪在轨定量应用,卫星发射前完成了地面热真空试验。该文介绍了热真空定标试验原理,并对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正样产品真空试验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正样产品15个探测通道的灵敏度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各通道观测亮温间相对独立,定标准确度优于1.6 K,真空试验过程中微波湿温探测仪定标结果稳定。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发射前热真空定标特性分析结果为仪器在轨定量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气象卫星 微波湿温探测仪 辐射特性 热真空定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118 GHz和183 GHz通道辐射特性仿真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杨 卢乃锰 谷松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1-491,共11页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三颗星——风云三号C星(FY-3C)已于2013年9月发射.为探讨微波湿温探测仪大气探测通道对大气参数的探测能力,采用威斯康星大学的非流体静力学中尺度模式系统(UW-NMS)模拟Katrina飓风的基础数据集,结合微波辐...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的第三颗星——风云三号C星(FY-3C)已于2013年9月发射.为探讨微波湿温探测仪大气探测通道对大气参数的探测能力,采用威斯康星大学的非流体静力学中尺度模式系统(UW-NMS)模拟Katrina飓风的基础数据集,结合微波辐射传输模式,正演模拟分析了微波湿温探测仪118 GHz和183 GHz通道的辐射特性.仿真结果表明118 GHz和183 GHz通道作为星载亚毫米波大气探测通道,能够提供更加精细的大气温度和湿度廓线信息;冰态粒子的散射作用可使(118.75±5.0)GHz和(183.31±7.0)GHz通道亮温分别下降108 K和76 K,新增的探测频点和通道能提升对云雨大气的探测能力;118 GHz和183 GHz通道亮温对云中各种水凝物粒子响应的模拟分析结果证明了这两组通道在云中水凝物分布特性反演方面的潜在探测能力;大气中雨水含量的增加可以导致(118.75±5.0)GHz通道亮温下降4.5 K,118 GHz对液态粒子特有的响应能力,显示了其作为降水反演频点的优势;大气中雪粒子含量的增加会使(118.75±5.0)GHz通道亮温下降10 K,可利用该通道探测云中的雪晶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微波湿温探测仪 118 GHZ 通道特性分析 辐射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 MWRI在轨交叉辐射定标和海表温度反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子翀 蒋耿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作为参考传感器,采用基于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的双差异方法对FY-3D MWRI进行交叉辐射定标,消除了其在轨辐射定标偏差,为精确反演海表温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海表温度多波段反演新算法,与传统的多波段反演算法相比,新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从0.74 K减少至0.69 K;最后,用新反演算法从2020年的FY-3D MWRI数据反演得到全球的海表温度,并用时空匹配的iQuam浮标数据和GMI海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分别为0.04±1.13 K和−0.07±1.18 K。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传统多波段算法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的误差分别为0.30±1.17 K和0.10±1.17 K。新算法的理论精度和实际反演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多波段算法,说明本文发展的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多通道反演新算法是有效和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fy-3D MWRI) 交叉辐射定标 微波海表发射率 海表温度反演新算法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C微波辐射计数据的极区海冰密集度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森 邹斌 +1 位作者 石立坚 崔艳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极区海冰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海冰密集度是表征海冰时空变化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研究了利用FY-3C微波扫描辐射计亮温数据反演极区海冰密集度的方法。经过时空匹配、线性回归,修正了FY-3C微波辐射计... 极区海冰影响大气和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海冰密集度是表征海冰时空变化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研究了利用FY-3C微波扫描辐射计亮温数据反演极区海冰密集度的方法。经过时空匹配、线性回归,修正了FY-3C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使用两种天气滤波器和海冰掩模滤除了大气影响所造成的开阔海域虚假海冰;使用最小密集度模板去除陆地污染效应。通过计算2016年、2017年极区海冰面积及范围两个参数,对得到的海冰密集度产品进行了验证,两年的海冰范围和面积趋势基本与NSIDC产品一致,平均差异小于3%。本研究结果为发布我国自主卫星的极区海冰密集度业务化产品奠定了基础,制作的产品可保障面临中断的40多年极区海冰记录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卫星 海冰密集度 微波辐射 南极 北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5年辐射带电子动态FY-3B卫星实测结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春琴 张贤国 +4 位作者 沈国红 张珅毅 张效信 黄聪 李兴冀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1-1841,共11页
FY-3B卫星为轨道高度约800 km,倾角98°的极轨气象卫星,星上高能电子探测器可开展宽能谱、高时间分辨的电子辐射长时间连续监测.2011—2015年极低太阳活动周期内,FY-3B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对0.15~5.7 MeV不同能量高能电子在南大西洋... FY-3B卫星为轨道高度约800 km,倾角98°的极轨气象卫星,星上高能电子探测器可开展宽能谱、高时间分辨的电子辐射长时间连续监测.2011—2015年极低太阳活动周期内,FY-3B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对0.15~5.7 MeV不同能量高能电子在南大西洋异常区以外的辐射带区域的观测结果显示:在所有的辐射带区域,低能量的电子比高能量的电子更容易出现增强,填充槽区和进入到内带更低L区域的可能性更大.0.15~0.35 MeV的电子长期充斥于外辐射带和槽区,而1 MeV以上的电子大部分时间分布于外辐射带,在太阳风速度、地磁活动极弱的2014年呈现长时间极弱通量水平.2015年频繁增强的扰动导致电子通量水平整体升高,空间分布大范围扩散,1 MeV以上能量的电子在槽区位置也出现了分布.分析2014.5.10—7.30和2015.5.10—7.10两个典型时段内扰动参数对电子通量在不同区域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通量在外辐射带外边界区域动态与太阳风起伏变化关联显著.AE<300 nT,D st>-30 nT,SW<500 km·s^(-1)的持续长时间低水平扰动条件下,电子通量分布内边界出现在不低于L~4的位置,通量峰值出现在靠近L~5的位置;而在太阳风速度和地磁活动显著活跃的时候,电子会穿越外辐射带深入到槽区,在外辐射带的通量峰值则出现在L约3.5~3.9的位置.2015年的3月和6月两起强磁暴使得电子向更低L注入,>1 MeV以上的电子在低至L~2.8的槽区出现显著增长.在极低通量水平下,AE指数短时增加超过300 nT的亚暴活动会导致0.15~0.35 MeV电子超过1个量级的增长变化.上述结果对于准确认识辐射带电子不同时期的基本特性、发现能量电子动态潜在的基本物理过程,构建更准确的辐射带电子模型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卫星 高能电子 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C微波湿度计辐射率资料同化对RMAPS-ST系统的降水预报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毛璐 谢彦辉 +2 位作者 刘瑞霞 范水勇 陈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96-908,共13页
卫星观测资料可以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有效的初始场信息,特别是包含大气湿度信息的卫星观测,可解决常规探测水汽信息的水平空间局限性和中高层探测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快速更新多尺度资料分析和... 卫星观测资料可以为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提供有效的初始场信息,特别是包含大气湿度信息的卫星观测,可解决常规探测水汽信息的水平空间局限性和中高层探测精度低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研发的新一代快速更新多尺度资料分析和预报系统——短期预报子系统(the 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Short-term,RMAPS-ST),采用三维变分的方法,同化了FY-3C卫星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der-2,MWHS-2)辐射率资料;同时,选取2019年7月下旬共计12天预报时长为24 h进行3 h循环同化预报试验,分析评估了FY-3C微波湿度计辐射率资料同化应用对RMAPS-ST系统预报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系列质量控制及偏差订正之后,观测残差的统计特征更接近于均值为零的高斯分布,残差标准方差有所减小,这将有效提高MWHS-2辐射率资料对分析场的调整。通过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同化FY-3C微波湿度计辐射率资料之后,在6 h,12 h和18 h预报时效,400 hPa高度以下的比湿预报平均偏差和均方根误差较未同化的控制试验有所减小;MWHS-2辐射率资料同化试验对于降水预报也有一定的正效果,在0~24 h预报时效内,25 mm及以下量级的降水预报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50 mm以上降水,与控制试验相比,MWHS-2辐射率资料同化试验改善了6 h预报时效之后的漏报情况,整体预报与实况更加接近。本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自主研发卫星观测资料在区域数值模式中的业务同化应用,为提升预报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C微波湿度计 辐射率资料同化 RMAPS-ST 预报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A微波探测资料的直接同化应用及云雨条件下的亮温模拟 被引量:20
9
作者 董佩明 黄江平 +1 位作者 刘桂青 张田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2-310,共9页
针对FY-3A星载微波垂直探测的同化应用,在扩展WRF3Dvar中FY-3A微波资料同化功能和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微波云雨粒子散射RTTOV-SCATT模块接口的基础上,以2008年"凤凰"台风为研究对象,试验了FY-3A晴空条件下微波资料同化应用... 针对FY-3A星载微波垂直探测的同化应用,在扩展WRF3Dvar中FY-3A微波资料同化功能和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微波云雨粒子散射RTTOV-SCATT模块接口的基础上,以2008年"凤凰"台风为研究对象,试验了FY-3A晴空条件下微波资料同化应用对数值预报的影响,并以此为控制试验,进一步讨论云检测方案和偏差订正调整对资料应用效果的作用。在WRF3Dvar同一框架下,使用RTTOV和CRTM云雨散射模块对云雨条件下FY-3A微波亮温进行模拟,分析云雨辐射效应对FY-3A微波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观测模拟的影响,并比较两个快速辐射传输模式结果间的异同。结果表明:本个例中FY-3A微波资料的使用对台风强度预报误差的减小比路径预报更为明显。云检测是影响卫星资料效能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3.0和5.0分别是MWTS和MWHS使用单窗区通道作为云检测时的合适阀值。使用FY-3A资料导出的偏差订正系数可以改善偏差订正结果,并提高预报准确率。此外,对于MWTS,通道1是受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影响最显著的通道,通道2同样具有明显影响。MWHS全部5个探测通道均受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影响,云雨条件下通道1、2的模拟偏差最大。RTTOV和CRTM的结果具有相同的统计特征,但CRTM云雨粒子辐射效应带来的偏差比RTTOV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预报 fy-3A微波探测 资料同化 云雨条件 快速辐射传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B/VIRR海表温度算法改进及精度评估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素娟 崔鹏 +3 位作者 张鹏 冉茂农 陆风 王维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1-710,共10页
该文介绍了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算法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所用SST算法的同归模型,并在FY-3B/VIRR业务SST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基于NOAA-19/AVHRR匹配数据集,进行多算法建模分析及精度评估,白天最优算法为非线性SST(NL)算法,夜间最优... 该文介绍了卫星观测海表温度(SST)算法的发展历程,给出了所用SST算法的同归模型,并在FY-3B/VIRR业务SST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基于NOAA-19/AVHRR匹配数据集,进行多算法建模分析及精度评估,白天最优算法为非线性SST(NL)算法,夜间最优算法为三通道SST(TC)算法,最优算法的确定与NESDIS/STAR-致。建立2012年8月-2013年3月FY-3B/VIRR匹配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多算法回归建模及精度评估,白天和夜间的最优均为NL算法,分析发现夜间TC算法采用匹配数据集版本2(MDB_V2)时,3.7μm通道存在类似百叶窗的条带现象。以2012年10-12月FY-3B/VIRR匹配数据集计算回归系数,以2013年1-3月独立样本进行精度评估,与浮标SST相比,NL算法白天和夜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41℃和0.43℃。与日平均最优插值海温(OISST)相比,NL算法白天和夜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5℃和1.5℃;选择与OISST偏差在2℃以内的样本,NL算法白天和夜间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2℃和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气象卫星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海表温度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气象卫星微波水汽三维可视化及其在强天气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大伟 樊高峰 +3 位作者 胡永亮 张小伟 何月 郁珍艳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3,共5页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上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和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WHS)数据,通过IDL语言开发设计了"FY-3微波水汽三维显示软件"。该软件可根据白天或... 基于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上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和微波湿度计(microwave humidity sounder,MWHS)数据,通过IDL语言开发设计了"FY-3微波水汽三维显示软件"。该软件可根据白天或夜晚监测时次的不同,自动生成由VIRR的3个通道(B6,B2,B1)合成且叠加4个高度(地表、850hPa,500 hPa和300 hPa)的微波水汽分布图(白天)或由VIRR热红外通道(B5)的云顶亮温图叠加微波水汽分布图(夜晚)。在热带气旋和梅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表明:微波水汽三维可视化的结果综合了FY-3可见光红外数据在空间分辨率上和微波湿度数据在不同大气高度层垂直探测能力上各自的优势,其表达形式简洁、直观。该方法可以作为强天气监测预警的有效补充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fy-3) 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VIRR) 微波湿度计(MWHS) IDL 三维可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亚峰 郑琳琳 吴天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3-1097,共5页
目的研究微波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微波反应装置,以自制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试验分析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微... 目的研究微波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对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最佳工艺参数.方法采用微波反应装置,以自制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试验分析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微波功率、反应时间对微波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H2O2用量0.80 mL,FeSO4.7H2O投加量为0.15 g,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8 min,在此条件下,活性艳红X-3B的降解率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77%.结论微波强化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活性艳红X-3B染料废水效果较好,H2O2投加量、Fe2+投加量、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对处理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FENTON试剂 活性艳红X-3b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FY-3B/VIRR OLR反演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晓 白文广 张婉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4-849,共6页
FY-3B卫星VIRR仪器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产品处理采用与NOAA/AVHRR相同的算法模型,即用窗区通道亮温-通量等效亮度温度的回归关系式计算OLR,但两星的OLR业务产品与目前国际质量最好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 FY-3B卫星VIRR仪器的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产品处理采用与NOAA/AVHRR相同的算法模型,即用窗区通道亮温-通量等效亮度温度的回归关系式计算OLR,但两星的OLR业务产品与目前国际质量最好的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loud and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CERES)仪器观测OLR产品相比,存在约10 W·m^(-2)的系统负偏差。FY-3B的原因在于OLR反演模式建立过程中红外辐射传输计算软件的精度不够。鉴于此,本文采用美国21世纪开发的逐线辐射传输模型计算软件(LBLRTM),模拟计算了全球2521条大气廓线的大气顶辐射率光谱,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每条廓线的OLR和FY-3B/VIRR窗区通道亮温,应用最小二乘法统计回归模拟数据,重新建立了由FY-3B/VIRR窗区通道亮温计算OLR的回归关系式及系数。模式应用于FY-3BL1级数据,处理2016年1,3,7和10月的FY-3B逐日全球OLR资料,该资料与AQUA-TERRA卫星的CERES仪器OLR观测产品相比,得到日平均OLR:RMSE=9~15 W·m^(-2),R=0.9834,Bias=-0.3W·m^(-2);月平均OLR:RMSE=4~7W·m^(-2),R=0.9915,Bias=-0.3W·m^(-2),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处理出无系统偏差的、精度基本与CERES观测相当的OLR产品,尽管单通道反演算法有着固有的模式回归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 射出长波辐射 反演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FY-3B与AMSR-E亮温数据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薇 郝艳玲 +1 位作者 王进 崔廷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111,共13页
为充分认识FY-3B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的性能,了解其应用潜力,本文采用星星比对的方法,在中国渤黄海海域,利用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了两者亮温时空变化趋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对应通道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充分认识FY-3B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的性能,了解其应用潜力,本文采用星星比对的方法,在中国渤黄海海域,利用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了两者亮温时空变化趋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对应通道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渤黄海海域两者具有高相关性,分布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最高为0.99,RMSE在0.9~9.6K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 亮温 AMSR-E 微波辐射 渤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的湖南省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宇 罗曼 +2 位作者 范嘉智 罗林艳 段思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113-118,共6页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FY-3B遥感土壤湿度数据较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干0.066 m 3/m 3,均方根误差(RMSE)、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164 m 3/m 3、0.099 m 3/m 3和50.9%,升轨数据和降轨数据精度大致相当。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差呈北部偏湿南部偏干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东部地区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精度最高。由于夏季降水、晴热高温、季节性干旱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土壤湿度数据在7—9月偏差最小,RMSE在3月达峰值后逐步降至7月的全年最低值,ubRMSE在7—8月达最高值,MRE最低值出现在10—11月,且各评价指标在7—8月波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fy-3b微波辐射成像 精度评价 品质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三微波亮温数据在北疆地区的雪深反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杨 张璞 +2 位作者 刘艳 卢新玉 马丽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将新疆北疆地区分为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塔额盆地、伊犁地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个典型区域,计算了2010—2011年冬春两季FY-3B微波成像仪(MWRI)L1 18.7GHz和36.5GHz垂直/水平极化4通道降轨亮温数据,采用Neale...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将新疆北疆地区分为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塔额盆地、伊犁地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个典型区域,计算了2010—2011年冬春两季FY-3B微波成像仪(MWRI)L1 18.7GHz和36.5GHz垂直/水平极化4通道降轨亮温数据,采用Neale干湿雪判别标准去除湿雪像元,同时结合MOD10A1日雪盖产品剔除无雪区,得到各个分区积雪区域内的干雪像元亮温数据,将其与对应气象站同期实测雪深进行回归拟合,其中,实测雪深满足日最高温<6℃和雪深≥5cm两个条件,最终建立了北疆地区5个典型分区的干雪雪深反演模型。结果显示,①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气象站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反演误差较小,实测雪深≥15cm时,误差百分比仅为8%和1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测站虽少,但其模型反演误差最小,由于该区域站点较少,模型代表性不够;②北疆冬季气温较低,易形成深霜层和冻土层,这会对微波辐射形成较大的影响,在冬季温度较低、积雪深度较大的阿勒泰地区和塔额盆地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fy-3b微波成像 降轨 亮温 模型反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广东西部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维持机制及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叶朗明 徐碧裕 +2 位作者 刘显通 蒲义良 李晓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微波湿度计研究了其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6月21日夜间一条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单体,导致准静止长生命史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维持。这条辐合线位于天露山附近,处于由降水物蒸发冷却导致的较冷空气堆(较低相当位温)与来自海洋的较暖空气堆(较高相当位温)之间,中尺度辐合线两侧温差约2~3℃,环境大气的特征为对流抑制能量弱,抬升凝结高度低。本次降水事件中,对流云云顶高度较高,降水极值中心位于两个亮温极值中心之间过渡区以西的亮温梯度大值区,可降水量较高。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特征,最强降水时间段内,小雨滴数浓度超过105 mm^(−1) m^(−3),远高于华南地区夏季平均值(约104 mm^(−1) m^(−3)),且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了更高的降水效率和局地强降水。MCS产生的偏北风冷出流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并产生强辐合,持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使得MCS维持准静止,不断地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暖区降水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辐合线 二维雨滴谱仪 fy-3b 微波湿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洋面目标模拟的卫星反射波段观测质量分析初探
18
作者 孙凌 高磊 +1 位作者 马艳红 曹丹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0,共9页
卫星观测数据质量是遥感应用的前提,传统的场地定标、交叉定标、稳定目标定标等都只能反映限定观测条件下的卫星数据质量。为了更全面的评估反射波段的观测数据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6SV矢量辐射传输模式的全球洋面目标卫星观测模拟,... 卫星观测数据质量是遥感应用的前提,传统的场地定标、交叉定标、稳定目标定标等都只能反映限定观测条件下的卫星数据质量。为了更全面的评估反射波段的观测数据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6SV矢量辐射传输模式的全球洋面目标卫星观测模拟,以及基于双差分析的卫星观测质量分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FY-3B MERSI,发现FY-3B MERSI可见光波段相对于Aqua MODIS存在系统性偏差和与扫描角相关的偏差特征(主要由偏振影响所致)。相对于传统的定标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提供各种观测几何条件下的全球分析样本,可以发现卫星数据在空间分布、扫描、偏振依赖等方面的质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 MERSI 可见光波段 辐射传输 质量评估 双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