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Y-3D微波成像仪的北极薄冰厚度反演方法
1
作者 张晰 方海岚 +3 位作者 王瑞富 曹成会 刘根旺 宋昱亨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36,共14页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冰加速减薄,如何准确反演厚度小于50 cm的薄冰厚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北极薄冰厚度探测的问题,利用国产自主卫星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首先分析了极化比(Polarization Ratio,PR)、梯度比(Gradien...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北极海冰加速减薄,如何准确反演厚度小于50 cm的薄冰厚度是当前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北极薄冰厚度探测的问题,利用国产自主卫星FY-3D微波成像仪数据,首先分析了极化比(Polarization Ratio,PR)、梯度比(Gradient Ratio,GR)和亮温比(Brightness-Temperature Ratio,BR)等15个亮温参数对薄冰厚度的敏感性;然后,选择对薄冰厚度最敏感的亮温参数构建了适配于FY-3D微波成像仪的北极薄冰厚度模型;最后,将本文方法反演的北极薄冰厚度结果与SMOS(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 mission)Level-3北极薄冰冰厚产品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无论是北极薄冰日平均厚度还是月平均厚度,均与SMOS薄冰厚度产品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优于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D 微波成像仪 北极海冰 薄冰厚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3C微波辐射成像仪海表温度产品的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志宏 徐宾 +2 位作者 张雷 师春香 周自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0-852,共13页
提出一种针对FY-3C搭载的微波辐射成像仪(MWRI)海表温度产品的分段回归偏差订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气候态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与关联实测海表温度相匹配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关联变量的误差分析,选择最优样本进行分段回归,以实现对... 提出一种针对FY-3C搭载的微波辐射成像仪(MWRI)海表温度产品的分段回归偏差订正方法,该方法通过引进气候态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与关联实测海表温度相匹配的回归模型,并通过对模型中关联变量的误差分析,选择最优样本进行分段回归,以实现对海表温度数据的重新估计。通过对MWRI海表温度数据的偏差订正试验表明,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的订正结果无论在误差指标的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序列上,都要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概率密度函数偏差订正方法的结果。其中,采用概率密度函数方法订正后的海表温度产品误差标准差和均方根误差从订正前的0.9—1.0℃,减小到0.8℃左右,而采用分段回归方法获得相应的订正误差仅为0.6℃左右,订正效果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差订正 海表温度 fy-3C 微波辐射成像仪 分段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 MWRI在轨交叉辐射定标和海表温度反演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子翀 蒋耿明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在气候监测、海洋学研究、渔业经济研究和污染监测等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风云三号D星(FY-3D)微波成像仪(Microwave Radiation Imager,MWRI)数据对海表温度进行了反演。首先,以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卫星微波成像仪(GPM Microwave Imager,GMI)作为参考传感器,采用基于海洋微波辐射传输模型(radiative transfer model,RTM)的双差异方法对FY-3D MWRI进行交叉辐射定标,消除了其在轨辐射定标偏差,为精确反演海表温度奠定了基础;然后,在波段选择的基础上提出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海表温度多波段反演新算法,与传统的多波段反演算法相比,新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从0.74 K减少至0.69 K;最后,用新反演算法从2020年的FY-3D MWRI数据反演得到全球的海表温度,并用时空匹配的iQuam浮标数据和GMI海表温度产品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误差分别为0.04±1.13 K和−0.07±1.18 K。另外,在相同的条件下,用传统多波段算法反演得到的海表温度的误差分别为0.30±1.17 K和0.10±1.17 K。新算法的理论精度和实际反演精度均优于传统的多波段算法,说明本文发展的耦合微波海表发射率的多通道反演新算法是有效和精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云三号D星微波成像仪(fy-3D MWRI) 交叉辐射定标 微波海表发射率 海表温度反演新算法 精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黄海FY-3B与AMSR-E亮温数据的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黄薇 郝艳玲 +1 位作者 王进 崔廷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111,共13页
为充分认识FY-3B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的性能,了解其应用潜力,本文采用星星比对的方法,在中国渤黄海海域,利用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了两者亮温时空变化趋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对应通道之间的线性关系。... 为充分认识FY-3B卫星微波成像仪(MWRI)的性能,了解其应用潜力,本文采用星星比对的方法,在中国渤黄海海域,利用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比较了两者亮温时空变化趋势,并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了对应通道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在中国渤黄海海域两者具有高相关性,分布趋势一致,相关系数R^2最高为0.99,RMSE在0.9~9.6K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y-3b 亮温 AMSR-E 微波辐射计 渤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三微波亮温数据在北疆地区的雪深反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杨 张璞 +2 位作者 刘艳 卢新玉 马丽云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171,共6页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将新疆北疆地区分为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塔额盆地、伊犁地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个典型区域,计算了2010—2011年冬春两季FY-3B微波成像仪(MWRI)L1 18.7GHz和36.5GHz垂直/水平极化4通道降轨亮温数据,采用Neale... 根据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将新疆北疆地区分为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塔额盆地、伊犁地区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5个典型区域,计算了2010—2011年冬春两季FY-3B微波成像仪(MWRI)L1 18.7GHz和36.5GHz垂直/水平极化4通道降轨亮温数据,采用Neale干湿雪判别标准去除湿雪像元,同时结合MOD10A1日雪盖产品剔除无雪区,得到各个分区积雪区域内的干雪像元亮温数据,将其与对应气象站同期实测雪深进行回归拟合,其中,实测雪深满足日最高温<6℃和雪深≥5cm两个条件,最终建立了北疆地区5个典型分区的干雪雪深反演模型。结果显示,①天山北坡、阿勒泰地区气象站分布均匀且数量较多,反演误差较小,实测雪深≥15cm时,误差百分比仅为8%和11%;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测站虽少,但其模型反演误差最小,由于该区域站点较少,模型代表性不够;②北疆冬季气温较低,易形成深霜层和冻土层,这会对微波辐射形成较大的影响,在冬季温度较低、积雪深度较大的阿勒泰地区和塔额盆地表现得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fy-3b微波成像仪 降轨 亮温 模型反演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的湖南省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宇 罗曼 +2 位作者 范嘉智 罗林艳 段思汝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7期113-118,共6页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措施提供精准数据参考,基于风云三系列卫星B(FY-3B)微波辐射成像仪土壤湿度数据结合湖南省47个自动土壤水分站1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湖南省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数据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FY-3B遥感土壤湿度数据较实测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干0.066 m 3/m 3,均方根误差(RMSE)、无偏均方根误差(ub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164 m 3/m 3、0.099 m 3/m 3和50.9%,升轨数据和降轨数据精度大致相当。土壤湿度数据平均偏差呈北部偏湿南部偏干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东部地区总体高于西部地区,其中东北部地区精度最高。由于夏季降水、晴热高温、季节性干旱及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土壤湿度数据在7—9月偏差最小,RMSE在3月达峰值后逐步降至7月的全年最低值,ubRMSE在7—8月达最高值,MRE最低值出现在10—11月,且各评价指标在7—8月波动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fy-3b微波辐射成像 精度评价 品质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广东西部一次暖区极端降水过程的维持机制及微物理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朗明 徐碧裕 +2 位作者 刘显通 蒲义良 李晓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3-274,共12页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 2017年6月22日广东西部经历了一次罕见的极端降水事件(24 h最大累积雨量562.5 mm),刷新了多项当地的历史雨量纪录。本文利用区域自动站、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仪等观测资料,分析了这次极端暖区降水的维持机制,并通过二维雨滴谱仪、FY-3B微波湿度计研究了其微物理特征。结果表明:6月21日夜间一条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触发对流单体,导致准静止长生命史MCS(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的产生和维持。这条辐合线位于天露山附近,处于由降水物蒸发冷却导致的较冷空气堆(较低相当位温)与来自海洋的较暖空气堆(较高相当位温)之间,中尺度辐合线两侧温差约2~3℃,环境大气的特征为对流抑制能量弱,抬升凝结高度低。本次降水事件中,对流云云顶高度较高,降水极值中心位于两个亮温极值中心之间过渡区以西的亮温梯度大值区,可降水量较高。降水雨滴谱在高湿环境中表现为暖性降水特征,最强降水时间段内,小雨滴数浓度超过105 mm^(−1) m^(−3),远高于华南地区夏季平均值(约104 mm^(−1) m^(−3)),且同时存在部分大粒子,从而导致了更高的降水效率和局地强降水。MCS产生的偏北风冷出流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并产生强辐合,持续触发新的对流单体,使得MCS维持准静止,不断地产生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暖区降水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中尺度辐合线 二维雨滴谱仪 fy-3b 微波湿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