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蓓蓓 张波 +4 位作者 沈莉萍 李波 颜超 汤仁仙 郑葵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9,共4页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 为了观察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将12只健康雌性FVB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正常组与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小鼠经口灌饲45个华支睾吸虫囊蚴。于感染后25d用NaOH消化法检测粪便虫卵阳性率,感染后第112天收集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情况;收集外周血,ELISA检测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抗体。虫卵检查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在感染后25d检查到虫卵,肉眼观察小鼠肝小叶边缘有白色结节样病变,肝脏表面有白色透明水泡。感染组小鼠血清中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见到虫体,炎症细胞浸润严重,纤维化明显并伴有点状坏死。肝细胞肿胀,肝窦狭窄,胆管扩张增生显著,胆管上皮细胞水肿、坏死,部分胆管上皮细胞胞浆均质红染。Masson染色显示肝脏组织尤其是虫体周围出现大面积纤维化。试验结果表明,华支睾吸虫感染FVB小鼠肝脏病变严重,因此可利用该品系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为深入研究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fvb小鼠 肝脏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晚发白内障FVB小鼠突变基因定位及筛选
2
作者 庞铂实 钱强 +3 位作者 徐园 肖君华 周宇荀 李凯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以自发突变导致的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小鼠为模型,进行遗传方式鉴定和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鉴定白内障病理状态,其次通过构建家系确定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在FVB小鼠中的遗传方式,其次利用多重PCR靶向... 目的以自发突变导致的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小鼠为模型,进行遗传方式鉴定和白内障相关基因定位分析。方法首先通过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鉴定白内障病理状态,其次通过构建家系确定先天性晚发白内障在FVB小鼠中的遗传方式,其次利用多重PCR靶向测序进行100只F2代小鼠的全基因组SNP扫描定位,最后利用全外显子测序筛选出候选突变基因。结果组织切片表明自发突变引起为典型白内障性状,全基因组扫描定位显示11号染色体上的rs4228772 SNP位点与白内障表型连锁程度最高;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一步表明11号染色体上有三个基因产生了自发突变,分别是Sfi1,Obscn和Ptrh2。结论本研究使用全基因组SNP扫描连锁分析与外显子测序相结合的策略,可在已知参考基因组的物种中快速定位基因突变,结果确定了11号染色体上的三个突变基因为先天性晚发型白内障的候选基因,并以显性方式遗传。该策略亦可应用于其它遗传背景清晰的模式哺乳动物的基因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晚发白内障 fvb小鼠 全基因组扫描连锁分析 全外显子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B和EIIa-Cre小鼠胚胎冷冻保存研究
3
作者 丁贤明 王芊芊 +2 位作者 刘璐 陈瑜 傅军 《浙江畜牧兽医》 2012年第4期8-10,共3页
为探索FVB和EIIa-Cre小鼠的最佳超排及胚胎冷冻方法,对4~6周龄FVB和EIIa-Cre小鼠进行超数排卵效果比较。结果表明,FVB和EIIa-Cre的超排数量分别为每鼠平均33.71枚和24.23枚,发育至2-细胞期的数量分别为30.43枚和17.08枚,EIIa-Cre的胚... 为探索FVB和EIIa-Cre小鼠的最佳超排及胚胎冷冻方法,对4~6周龄FVB和EIIa-Cre小鼠进行超数排卵效果比较。结果表明,FVB和EIIa-Cre的超排数量分别为每鼠平均33.71枚和24.23枚,发育至2-细胞期的数量分别为30.43枚和17.08枚,EIIa-Cre的胚胎数明显少于FVB。FVB和EIIa-Cre的胚胎复苏率、妊娠率和产仔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77.7%和63.0%、80.0%和57.1%、13.6%和8.2%,FVB小鼠均高于EIIa-Cre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冷冻 fvb小鼠 EIIa-cre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性激素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戴丽军 黄月玲 叶炳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比较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和FVB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值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Fmr1基因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电解质和血清E2、LH、FSH、T和PRL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目的比较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和FVB小鼠血液生理生化值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Fmr1基因对动物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血液生理指标、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电解质和血清E2、LH、FSH、T和PRL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雄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与FVB小鼠比较,血液生理指标中MCV和PCT有显著差异(P<0.05),而RBC、HCT、HGB、MCH和WBC等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除TBIL[、IP3+][、Mg2+](P<0.05)和ALP、BUN(P<0.01)外,TPROT、GLB、A/G、BUN、CREAT、[K+]、[Na+]等项均无显著差异(P>0.05)。性激素水平E2、LH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FSH、T、PRL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Fmr1基因可影响动物的某些生理生化及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剔除 FMR1 fvb小鼠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霍泉 杨玲玲 +2 位作者 孙东君 李婷 杜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0-424,共5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VB小鼠Mex3c基因,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性设计Mex3c基因1~2外显子sgRNA,将小鼠mex3c基因的sgRNA和Cas9 mRNA共注射到受精卵中,产生目标基因敲...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FVB小鼠Mex3c基因,为进行相关研究提供Mex3c基因缺陷小鼠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针对性设计Mex3c基因1~2外显子sgRNA,将小鼠mex3c基因的sgRNA和Cas9 mRNA共注射到受精卵中,产生目标基因敲除子代,待小鼠出生3周后剪鼠尾提取DNA并进行PCR鉴定,所获F0代杂合小鼠继续与野生型小鼠合笼繁殖获取F1、F2代小鼠,剪取组织提取DNA鉴定分离杂合体小鼠。结果获得了6只Mex3c基因杂合突变的F0代小鼠,F1代共20只雌性杂合小鼠,F2代24只雌性杂合小鼠,能够稳定遗传Mex3c缺陷基因。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获得正确敲除的杂合子。结论成功获得Mex3c基因缺陷的FVB小鼠,为研究不同能量代谢条件下的子代鼠胚神经管发生发育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Mex3c 基因缺陷 fv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1转基因小鼠的构建及其在组织器官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付明阳 王春芳 +7 位作者 李宵 田峰 张永涛 李鹏飞 陈朝阳 刘芳 景志杰 张引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的miR-31转基因小鼠,检测其主要组织器官中miR-31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对在体miR-31过表达的应用提供合格的工具鼠。方法使用Gateway cloning技术构建miR-31过表达载体,使用DNA显微注射技术将构建好的载体注入受精卵内,... 目的构建稳定过表达的miR-31转基因小鼠,检测其主要组织器官中miR-31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对在体miR-31过表达的应用提供合格的工具鼠。方法使用Gateway cloning技术构建miR-31过表达载体,使用DNA显微注射技术将构建好的载体注入受精卵内,随后转移至假孕母鼠内,待其自然生产。将新生小鼠提取尾部DNA,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miR-31过表达阳性小鼠,筛选阳性小鼠并饲养繁殖。另取阳性小鼠,提取主要组织器官的miRNA并使用RT-PCR检测其miR-31的表达量。同时对比阳性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神经系统中Nestin的表达和神经干细胞的数量。结果成功构建了miR-3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并在屏障环境下饲养繁殖至14代以上。各主要组织器官miR-31的表达均升高且稳定表达。阳性小鼠Nestin的表达和神经干细胞数量均高于野生型小鼠。结论通过使用Gateway cloning技术成功构建了miR-31过表达转基因小鼠,且在各代小鼠中miR-31的表达稳定,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于野生型小鼠,可为进一步研究miR-31过表达后在体内的功能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工具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 转基因 fv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7
作者 纪宏 王军志 +1 位作者 饶春明 张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体外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用于该制品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小鼠,比较不同品系、给药浓度、给药周期等条件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出的小鼠相应抗体水平,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以建立相应的体... 目的:建立适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体外质量控制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用于该制品的生物学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小鼠,比较不同品系、给药浓度、给药周期等条件下应用ELISA方法检测出的小鼠相应抗体水平,确定最佳实验条件,以建立相应的体外活性测定方法。结果:FVB/N转neu基因小鼠(TgN MMTVneu 202 Mul,Jackson Lab.,USA)对重组人纽表位肽12的反应存在量——效关系,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和给药剂量,用抗体阳转百分率作为评价指标,样品测定重复性较好,CV%值为6.7%(n=4),结果可靠。结论:已建立的FVB/N转neu基因小鼠测定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的方法可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生物学活性的常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纽表位肽12 生物学活性 fvb/N转neu基因小鼠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