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桉CCoAOMT亚家族的基因克隆及可变剪接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谷振军 章怀云 +6 位作者 张党权 谢耀坚 何含杰 陈丽莉 彭宽 刘果 杨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69,共8页
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获得赤桉CCoAOMT亚家族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CCoAOM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20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38 bp,5’-UTR为106 bp,3’-UTR为176 bp;CCoAOMT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47 bp,其中可读框ORF... 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和RACE技术获得赤桉CCoAOMT亚家族2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CCoAOMT1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20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38 bp,5’-UTR为106 bp,3’-UTR为176 bp;CCoAOMT2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为1 047 bp,其中可读框ORF长度为741 bp,5’-UTR为125 bp,3’-UTR为158bp。CCoAOMT1和CCoAOMT2基因都由5个外显子组成,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第1个内含子存在5’端可变剪接位点,形成2条不同长度的mRNA,一条的ORF长度为738 bp,而另一条比前者缺失了42 bp,但不影响其余氨基酸的读码框顺序。赤桉CCoAOMT1基因在茎段中可变剪接发生在5—9月间,是桉树一年中树高和直径增长最快的阶段,这个可变剪接可能与组织器官生长发育有关。蛋白质三维结构分析表明,CCoAOMT能形成正确的酶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位点。抑制CCoAOMT基因表达,降低桉树木质素对于减少制浆造纸工业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木质素 CCoAOMT家族 基因克隆 可变剪接 生物信息学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BP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岩 彭振英 +1 位作者 张斌 毕玉平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主要介绍了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EBP)家族的成员、进化关系以及各亚家族基因在植物中功能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PEBP家族基因 ft—like亚家族基因 TFL—like亚家族基因 Mft—like亚家族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蔡方阳 赵懿琛 +1 位作者 李义 赵德刚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81-1591,共11页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是一类庞大而古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物质的转运积累、有害物质解毒、气孔调节、植物防御等生理活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 ABC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ter)是一类庞大而古老的跨膜运输蛋白家族,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物质的转运积累、有害物质解毒、气孔调节、植物防御等生理活动。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作为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成分主要为次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物转运与积累过程需要ABC转运蛋白的参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杜仲ABC转运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该家族蛋白质性质和结构、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研究表明,EuABC家族生物信息学预测有76个成员,含有1~7个保守基序;编码蛋白多为稳定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质膜上,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要构成元件;进化树分析表明,杜仲ABC转运蛋白家族可分为8个亚家族(A~G;I),每组成员数量分别为3、19、14、1、1、1、29、8。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杜仲次生代谢物质转运与积累奠定基础,也为其他植物ABC转运蛋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ABC转运蛋白 基因家族 跨膜结构 细胞定位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玛依拉·玉素音 阳妮 +5 位作者 徐海江 杨延龙 张大伟 李春平 石必显 赖成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396-2403,共8页
【目的】筛选分析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家族,为UGTG01、UGTG02、UGTG o 4、UGTG o 6、UGTG o 7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棉铃虫诱导筛选出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 【目的】筛选分析受棉铃虫诱导的棉花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UGT基因家族,为UGTG01、UGTG02、UGTG o 4、UGTG o 6、UGTG o 7基因功能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受棉铃虫诱导筛选出的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棉花糖基转移酶UGT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树、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预测以及保守基序与结构域。【结果】从棉花基因组中搜索到5个推定的UTG基因家族成员,其氨基酸数目介于468~534个,理论等电点分布在4.97~5.58,相对分子质量区域为52743.1~60208.62,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外,均为亲水性蛋白质。基因结构均含有1个外显子,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无规则卷曲为主,均含3个Motif基序和有Glycosyltransferase_GTB-type superfamily结构域。5个基因在根、茎、子叶、真叶、花、棉桃中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差异性,5个基因与UGT73C家族基因,水稻的UGT707A3、大豆的GmUGT在进化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糖基转移酶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5个糖基转移酶与UGT73C、UGT707A3、GmUGT都处于进化树的同一个分支上,其可能具有相似的抗虫功能,能通过调控皂苷元、类黄酮、柚皮素等物质响应棉花的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转移酶 细胞定位 系统进化 生物信息学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亚家族主要生物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思敬 张俊华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蛋白 Rac家族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脑卒中患者MTHFR、MTRR67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熊小平 谭小燕 +3 位作者 冯云 杨章琴 李锐 田小龙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土家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1298位点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6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土家族脑卒中住院患者92例作为卒中组,同期140例土家族健康体检人... 目的探讨土家族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1298位点及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66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土家族脑卒中住院患者92例作为卒中组,同期140例土家族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PCR法检测两组MTHFR基因677、1298位点及MTRR基因66位点SNP及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MTHFR基因677、1298位点及MTRR基因66位点不同基因型脑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MTHFR、MTRR基因上述位点SNP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两组MTHFR基因677位点CC、TT、C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1298位点CC、AA、AC基因型及C、A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卒中组MTRR基因66位GG基因型比率上升,AG基因型比率下降(χ~2分别为15.13、5.58,P均<0.05)。MTHFR基因677位点TT基因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CC、CT型(P均<0.05)。MTHFR基因677、1298位点及MTRR基因66位点SNP与脑卒中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土家族脑卒中患者MTRR基因66位点GG基因型比率上升,AG基因型比率下降;MTHFR基因677位点TT基因型与脑卒中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1298 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 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66 基因多态性 脑卒中 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克隆及差异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单睿阳 林郑和 +3 位作者 陈志辉 钟秋生 游小妹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0-460,共11页
利用NCBI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克隆了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分别为1 879 bp和1 764 bp,分别含有1 539 bp(编码513个氨基酸)和1 533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的... 利用NCBI茶树转录组数据库,以铁观音芽叶为材料,克隆了茶树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CYP71A26与CYP71B34的cDNA全长分别为1 879 bp和1 764 bp,分别含有1 539 bp(编码513个氨基酸)和1 533 bp(编码511个氨基酸)的完整开发阅读框。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的同源性为42.47%,为2个亚家族基因。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具有植物P450的螺旋C(Helix C)、螺线I(Helix I)、螺线K(Helix K)、"Meander"区域序列和血红素结合域(Heme binding domain)的典型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在分子进化树上分属两大分支,2个基因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三级结构模拟与功能域分析显示,CYP71A26与CYP71B34主要由N端的β折叠和C端的α螺旋结构组成,且2个基因均具有一个P450蛋白结构域(Pfamdomain)。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在不同茶树害虫为害的叶片中,分别表现出上调和下调表达的现象。而在冷热环境下,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分别表现出下调和上调表达的现象。表明茶树CYP71A26与CYP71B34基因均参与了生物(害虫)与非生物(温度)的胁迫响应,但两个基因表达相反,参与环节可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细胞色素P450 克隆 家族基因 胁迫 表达相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FoxO信号通路在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调节神经细胞PRNP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蒋国红 王长明 张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Fox O)信号通路在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IGF-1)调节神经细胞PC12细胞株PRNP基因表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IGF-1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Fox O)信号通路在胰岛素类似生长因子1(IGF-1)调节神经细胞PC12细胞株PRNP基因表达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分为IGF-1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和对照组。IGF-1组加入终浓度80 ng/m L的IGF-1;实验1、2组先加入25、50μmol/L的PI3K/AKT/Fox O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37℃培养30 min后再滴入80 ng/m L的IGF-1。对照组不加药物。继续培养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算各组PC12细胞PRNP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算各组PC12细胞AKT、磷酸化AKT(p AKT)、Fox O3a和磷酸化Fox O3a(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IGF-1组PC12细胞PRNP mRNA及p AKT、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1、2组PC12细胞PRNP mRNA及p AKT、p Fox O3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IGF-1组(P均<0.05),且实验2组低于实验1组(P均<0.05)。结论 IGF-1通过磷酸化PI3K/AKT/Fox O信号通路蛋白AKT、Fox O3a调节PC12细胞PRNP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叉头状转录因子O家族蛋白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PRN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9
作者 闫小玲 郝琴 +2 位作者 申孜 张雨佳 郭小勤 《林业科学》 2025年第4期140-152,共13页
【目的】分析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为揭示该基因调控开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eFT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对光周期的应答反应;采用PEG介导法分析PheFT1蛋白定位;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 【目的】分析毛竹PheFT1基因的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为揭示该基因调控开花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heFT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对光周期的应答反应;采用PEG介导法分析PheFT1蛋白定位;应用农杆菌介导法将PheFT1基因转入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及ft突变体回补植株,比较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植株、ft突变体回补植株与ft突变体植株之间的表型差异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基于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分析PheFT1的互作蛋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heFT1基因CDS全长537 bp,编码178个氨基酸,属PEBP蛋白家族。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heFT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heFT1基因在根、茎、叶和侧芽中均有表达,在侧芽和茎中表达量较高,在叶中表达量最低;长日照下PheFT1有较强的昼夜节律。异位表达结果显示,PheFT1基因会使拟南芥开花提前、茎变细和株高变矮。蛋白互作结果显示,PheFT1可与PheGF14和PheFD蛋白互作。【结论】毛竹PheFT1不仅是开花促进因子,还参与茎秆发育和高生长,该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heFT1基因参与毛竹开花的分子机制及生长发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ft基因 PEBP蛋白家族 蛋白互作 开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β-半乳糖苷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军玲 闫双勇 +4 位作者 张融雪 王晓静 孙玥 苏京平 孙林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15-18,共4页
植物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糖苷水解酶,能够从β-D-半乳聚糖或寡聚糖支链非还原末端切除β-D-半乳糖残基。β-半乳糖苷酶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通过对细胞壁的重塑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总结了植物β-半乳糖苷酶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 植物β-半乳糖苷酶是一类糖苷水解酶,能够从β-D-半乳聚糖或寡聚糖支链非还原末端切除β-D-半乳糖残基。β-半乳糖苷酶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中,通过对细胞壁的重塑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总结了植物β-半乳糖苷酶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就其结构域及催化机制、生化特性、亚细胞定位和表达模式、生理功能等方面展开详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半乳糖苷酶 基因家族 生理功能 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3A酶与双峰驼物质代谢的特性
11
作者 岳伟东 散仁 哈斯苏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细胞色素P4503A(CYP3A)是细胞色素P450(CYP)酶超家族在动物肝脏中最主要的功能形式,约占肝脏总CYP酶含量的30%,参与45%~60%常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人们对各种CYP3A酶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CYP3A酶分子结构、遗传多样性、体内... 细胞色素P4503A(CYP3A)是细胞色素P450(CYP)酶超家族在动物肝脏中最主要的功能形式,约占肝脏总CYP酶含量的30%,参与45%~60%常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过程。人们对各种CYP3A酶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包括CYP3A酶分子结构、遗传多样性、体内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论文从CYP3A亚家族的生物学特性、对内源性化合物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代谢的意义、CYP3A基因的表达与调控、CYP3A酶的诱导与抑制及双峰驼CYP3A酶研究进展等方面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家族 基因表达与调控 抑制与诱导 双峰驼CYP3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寄生虫学
12
《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 CAS 2002年第7期30-30,共1页
0224329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 Gal/GalNAc瘦素的中间亚单位是含有多个 CXXC 序列基元的基因家族的一个成员/Cheng X J∥Infect Immun.-2001,69(9).-5892~5898医科图0224330 四川卫氏并殖吸虫分泌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减弱以免疫球蛋白 G
关键词 溶组织内阿米巴 卫氏并殖吸虫 医科 免疫球蛋白 基因家族 医学寄生虫学 恶性疟原虫 单位 瘦素 半胱氨酸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