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布-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轴压行为
1
作者 黄哲 魏洋 +2 位作者 周思源 郑开启 丁明珉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未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面向远洋,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上不具备价格优势,使用海水海砂配制混凝土具有经济潜力。为充分发挥不锈钢高延性、碳纤维布(CFRP)轻质高强的特性,设计24根圆形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 未来的工程建设项目面向远洋,传统建筑材料在生产、运输上不具备价格优势,使用海水海砂配制混凝土具有经济潜力。为充分发挥不锈钢高延性、碳纤维布(CFRP)轻质高强的特性,设计24根圆形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并开展轴压试验,研究不锈钢管厚度和CFRP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及荷载-应变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与FRP-碳素钢约束混凝土柱相比,不锈钢的应用使组合柱的极限应变提升23.6%~43.6%;CFRP断裂后,不锈钢厚度较大的组合柱多呈现局部鼓曲破坏,反之呈现剪切破坏;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的荷载-应变曲线包含弹性、过渡、强化、平台4个阶段,且走势与含钢率相关;组合柱的初始刚度受不锈钢厚度影响较大,残余刚度受CFRP层数影响较大;不锈钢厚度增大和CFRP层数增加,都会提升组合柱的极限承载力和极限应变,提升幅度与两种材料在约束中的贡献度相关:不锈钢厚度由3.0 mm增加到4.5和6.0 mm,组合柱极限荷载分别提升11.0%~20.2%和8.3%~22.0%;CFRP层数由2层增加到4层,组合柱极限荷载提升35.5%~38.6%。结合试验数据采用3个指标对既有FRP-钢复合管混凝土柱计算模型进行评估,建议适用于CFRP-不锈钢复合管海水海砂柱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p-不锈钢复合管 海水海砂混凝土 轴压 约束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316L不锈钢的组织及性能
2
作者 赵宇辉 贺晨 +1 位作者 赵吉宾 张宏伟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3,共5页
为了验证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成形工艺的可行性,首先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后,在其基础上采用激光沉积工艺复合成形了316L块体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沉积层位置的宏观形貌、微观... 为了验证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沉积成形工艺的可行性,首先采用等离子弧增材制造后,在其基础上采用激光沉积工艺复合成形了316L块体试样。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沉积层位置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特征、力学性能、断口形貌等。结果表明:等离子弧沉积成形试验的沉积层厚度是激光沉积层的3倍以上。等离子弧沉积层内组织显著粗化,二次枝晶发达,而激光沉积层的硬度高于等离子弧沉积层;两种工艺沉积层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界面热影响区厚度小于100μm。虽然,激光-等离子弧复合工艺可以实现316L复合沉积成形,与等离子弧沉积工艺相比,沉积效率有一定优势,但是,复合工艺成形试样的强度和伸长率等性能参数低于等离子弧沉积成形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等离子弧复合成形 316L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Cr13马氏体不锈钢扫描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元素分布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郝康达 刘友情 +2 位作者 徐连勇 韩永典 赵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优异、耐蚀性适中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一直以来是钢铁企业尝试发展的焦点.先前研究表明激光-电弧复合工艺有望通过焊丝材料的合理选择,借助合金化的作用实现2Cr13不锈钢的高质高效焊接,但存在合金... 2Cr13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优异、耐蚀性适中且价格低廉,具有较好的利润空间,一直以来是钢铁企业尝试发展的焦点.先前研究表明激光-电弧复合工艺有望通过焊丝材料的合理选择,借助合金化的作用实现2Cr13不锈钢的高质高效焊接,但存在合金元素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此,本文在2Cr13马氏体不锈钢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中引入激光束扫描,依靠其对熔池的强烈搅拌效应调控合金元素分布,改善熔池冶金行为,细化晶粒,从而增强焊缝韧性.本文着重探讨了激光束扫描频率对焊缝中合金元素分布特征、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扫描激光束对熔池的高频搅拌效应加强了熔池对流,驱动Ni元素由电弧作用区域向激光作用区域转移,焊缝中Ni元素分布不均匀程度减弱.在扫描半径0.4 mm情况下优化的扫描频率为20 Hz,此时焊缝中激光作用区域Ni元素含量由不引入激光束扫描时的1.52%提高至2.03%,对应的奥氏体相含量由4.7%增加至10.1%.同时,激光束扫描行为降低了熔池温度梯度,有利于改善焊缝成形,热影响区粗晶区平均晶粒尺寸由4.92μm降为3.95μm,焊缝杯突测试中断裂位置由熔合线转向母材,且杯突值由4.82 mm提升至5.89 mm,提升幅度达22%.相关研究将对以后马氏体不锈钢焊接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对扩大马氏体不锈钢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扫描激光 元素分布 马氏体不锈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比下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高周疲劳行为研究
4
作者 周鑫 马景平 +2 位作者 曹睿 蒋小霞 闫英杰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9-218,共10页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 采用升降法与成组法对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进行应力比R为-1、-0.5、0、0.1和0.5的室温高周疲劳试验,获得了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S-N曲线,并对断口及起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层钢在不同应力比下S-N曲线出现明显的水平段,有确定的疲劳极限。在同样的应力幅下,应力比越大,施加的平均应力越大,疲劳极限随着应力比的增加而降低。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塑性。在循环载荷的加载过程中,多层钢通常会在脆性较高的2Cr13层起裂,且2Cr13层中铁素体相产生的滑移带是疲劳起裂的主要原因。在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板的断口中,由于316L层具有较好的塑性,可观察到大量的疲劳辉纹,而2Cr13层以脆性穿晶断裂为主。在拉-压循环载荷下,断口会出现大量的磨损面,且316L层磨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2Cr13多层不锈钢复合 高周疲劳 应力比 断口形貌 开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素体不锈钢表面Co-Mn复合尖晶石涂层元素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童伟 王伟强 +1 位作者 李云逸 宋建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1,共5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环境友好、转化效率高而成为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连接体是SOFC关键组成部分,其中铁素体不锈钢(FSS)因具有良好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导电导热性成为较为理想的SOFC连接体材料。但是在SOFC长期服役过程中,...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因环境友好、转化效率高而成为近年来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连接体是SOFC关键组成部分,其中铁素体不锈钢(FSS)因具有良好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导电导热性成为较为理想的SOFC连接体材料。但是在SOFC长期服役过程中,FSS面临高温氧化以及“阴极Cr中毒”等现象,使得SOFC性能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常在其表面制备保护涂层。其中Co-Mn复合尖晶石涂层因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被普遍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FSS表面保护涂层。简要介绍铁素体不锈钢表面Co-Mn复合尖晶石涂层的种类、制备工艺及性能,并重点对其元素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未来高性能Co-Mn尖晶石涂层的制备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C连接体 铁素体不锈钢 Co-Mn复合尖晶石涂层 元素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战略背景下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减碳前景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军 章静 +1 位作者 张瑞松 彭洋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8-386,共9页
为探究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减碳前景,本文分析了“双碳”战略背景下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建造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市场以及高性能钢材和高性能结构发展更为迅猛,指出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可兼顾高性能、经济性以及减碳... 为探究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减碳前景,本文分析了“双碳”战略背景下钢结构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建造快速发展、新兴产业提供广阔市场以及高性能钢材和高性能结构发展更为迅猛,指出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可兼顾高性能、经济性以及减碳要求。基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采用排放因子法,提出了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碳排放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的全寿命周期碳排放量比钢结构少36%,比不锈钢结构少10%。用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替代普通钢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替代不锈钢结构可以在减碳的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钢结构行业 不锈钢复合钢板结构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不锈钢夹层管混凝土柱轴压试验及承载力计算方法
7
作者 陈宗平 覃伟恒 +1 位作者 梁宇涵 周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为了提升薄壁不锈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在不锈钢管内外壁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约束海水海砂混凝土,制得一种CFRP-不锈钢夹层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以CFRP粘贴层数和方式为变化参数,... 为了提升薄壁不锈钢结构的承载性能和耐久性,在不锈钢管内外壁粘贴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CFRP)复合约束海水海砂混凝土,制得一种CFRP-不锈钢夹层管海水海砂混凝土结构。以CFRP粘贴层数和方式为变化参数,对18个短柱试件进行了单调轴心受压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荷载-位移曲线和材料应变分布数据,分析了试件轴压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内外贴CFRP能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无CFRP和内贴CFRP试件的破坏形态均为剪切破坏,但破坏形态会随着外贴CFRP层数的增加向腰鼓破坏转变;在相同粘贴方式下,试件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随着CFRP层数的增加呈非线性提高;在相同粘贴层数下,内贴CFRP的力学性能提升效果优于外贴CFRP,粘贴1层和2层CFRP时,内贴试件的极限承载力相较于外贴试件能再提高5.6%和6.7%,同时内贴1层CFRP的试件的耗能能力与外贴2层CFRP的相当;应变分析显示,在试件破坏前,CFRP与不锈钢协同工作良好。文中最后基于极限平衡法,考虑不锈钢的应变硬化效应,提出了CFRP-不锈钢夹层管混凝土柱极限轴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收集了73个样本的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不锈钢 海水海砂混凝土 单调轴压 能量耗散 承载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用热轧304L不锈钢-A36碳钢复合钢板的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叶诚 郑志斌 +4 位作者 龙骏 徐志彪 郑开宏 焦四海 殷福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75-86,共12页
目的探究304L不锈钢和A36碳钢热轧复合钢板中不锈钢覆层、碳钢基体以及不锈钢-碳钢复合界面在海洋大气环境及海水浸没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与腐蚀机理。方法采用中性盐雾实验和电化学实验模拟了海洋大气环境及海水浸没环境,对304L不锈钢-A3... 目的探究304L不锈钢和A36碳钢热轧复合钢板中不锈钢覆层、碳钢基体以及不锈钢-碳钢复合界面在海洋大气环境及海水浸没环境中的腐蚀行为与腐蚀机理。方法采用中性盐雾实验和电化学实验模拟了海洋大气环境及海水浸没环境,对304L不锈钢-A36碳钢热轧复合钢板的腐蚀机理进行了全面评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色散光谱(EDS)表征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和局部元素分布,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腐蚀产物的成分和化合价。结果在复合界面上存在一个明显的元素过渡区域。2种钢复合界面结合平滑,结合质量良好,轧制对2种钢复合界面处的组织无明显影响。当中性盐雾实验进行到96 h时,复合界面的腐蚀速率开始超越碳钢基体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束时,复合界面与碳钢基体的腐蚀失重量分别达到582g/m^(2)和468g/m^(2),复合界面在海洋大气环境中的腐蚀速率为碳钢基体的1.24倍。此外,在复合界面碳钢侧的腐蚀产物中观察到富氯层。在电化学实验中,复合界面显示出了比碳钢基体更小的阻抗,这使复合界面在海水浸没环境中的腐蚀速率为碳钢基体的1.13倍。在复合界面处发现电偶腐蚀效应,加速了A36碳钢侧的腐蚀。开路电位的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界面的开路电位与耐蚀性较差的碳钢的开路电位接近,不同不锈钢-碳钢面积比复合界面的开路电位变化较小。结论在不同海洋腐蚀环境中,复合界面的腐蚀速率均大于覆层及基体的腐蚀速率,在海洋大气环境中尤为严重,复合界面碳钢部分的小面积暴露将导致材料的耐腐蚀性严重下降,在实际工程使用中应避免复合界面,尤其是复合界面碳钢部分的直接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复合材料 不锈钢 碳钢 腐蚀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加工不锈钢抗盐腐蚀超疏水表面方法研究
9
作者 邢智慧 商丽 +1 位作者 谭政 张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不锈钢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已应用于各种海洋设备,针对其在海洋环境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腐蚀问题,使用纳秒激光纹理加工方法在316不锈钢表面加工出了仿生微纳复合结构,并研究了扫描速度、扫描间距、激光功率等激光参数对于表面润... 不锈钢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已应用于各种海洋设备,针对其在海洋环境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腐蚀问题,使用纳秒激光纹理加工方法在316不锈钢表面加工出了仿生微纳复合结构,并研究了扫描速度、扫描间距、激光功率等激光参数对于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确定最佳激光加工参数后,对比了两种后处理方式对于表面超疏水性能产生的作用,使用其中效果最好的化学修饰后处理方法制备出了316L不锈钢超疏水表面样品,对样品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及动电位极化测试(PDP),对其表面抗盐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激光加工 激光参数 微纳复合结构 超疏水表面 抗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AW焊接修复对AH36/2205不锈钢复合板接头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张艳明 石寅晖 +2 位作者 李伟 乔岩欣 廖新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由于减少了贵重合金元素的使用,AH36/2205不锈钢金属复合板在应用中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复层和基层金属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焊接质量不稳定,因此焊接修复不可避免。为了研究焊接修复对于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针对14 mm+2 mm的AH... 由于减少了贵重合金元素的使用,AH36/2205不锈钢金属复合板在应用中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复层和基层金属间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焊接质量不稳定,因此焊接修复不可避免。为了研究焊接修复对于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针对14 mm+2 mm的AH36/2205不锈钢金属复合板,采用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FCAW)进行1~3次焊接修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AH36/2205不锈钢金属复合板不适合采用FCAW进行焊接修复,1次修复试板的点蚀率达到了167.7 mdd。随着修复次数的增加,不锈钢复合板接头的力学性能及耐晶间腐蚀性能良好,而点蚀率增加,接头的耐点蚀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H36/2205不锈钢复合 焊接修复 FCAW 力学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钼复合中间层钎焊连接C/C复合材料和304不锈钢
11
作者 肖逸锋 张汭 +5 位作者 胡忠淇 吴靓 张乾坤 孙妍 李淳 许志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09-722,共14页
本文使用在BNi-2或AgCuTi箔片钎料中添加金属中间层(Ni、Mo或Ni/Mo)的方法有效提高了C/C复合材料和304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强度,并先后对接头的微观结构、连接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表明,BNi-2+Ni/Mo接头的微观结构包括Cr_(3)C_... 本文使用在BNi-2或AgCuTi箔片钎料中添加金属中间层(Ni、Mo或Ni/Mo)的方法有效提高了C/C复合材料和304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强度,并先后对接头的微观结构、连接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分析表明,BNi-2+Ni/Mo接头的微观结构包括Cr_(3)C_(2)、Ni(s,s)、Cr_xNi_(y)+MoNi_(4)、MoNi_(4)+Cr_(x)M_(y)和Ni(s,s)+Cr-Fe;AgCuTi+Ni/Mo接头的界面则由TiC、Ag(s,s)+Cu(s,s)、Ni、Ag(s,s)+Cu(s,s)+MoTi、Mo和MoTi+Cu(s,s)+Ag(s,s)构成。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AgCuTi钎料加持下的镍/钼复合中间层能够有效缓解C/C母材与焊缝界面间的残余应力。室温下BNi-2+Ni/Mo、AgCuTi+Ni、AgCuTi+Mo和AgCuTi+Ni/Mo钎焊接头的平均剪切强度分别为2.57 MPa、10.91 MPa、23.81 MPa和26.77 MPa,有效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304不锈钢 真空钎焊 复合中间层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
12
作者 李圆圆 吴莹 +1 位作者 潘小强 刘廷伟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7,共7页
以碳化硼微球、304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得碳化硼质量分数为4.00%的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利用排水法对复合材料的密度进行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碳化硼与不锈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压力对复合密... 以碳化硼微球、304不锈钢粉末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得碳化硼质量分数为4.00%的碳化硼-不锈钢复合材料,利用排水法对复合材料的密度进行测试,使用扫描电镜对碳化硼与不锈钢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与压力对复合密度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界面反应层厚度随烧结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提高烧结压力能明显降低烧结温度,抑制碳化硼与不锈钢界面反应层的生长速度。当烧结压力达到150 MPa时,在950℃烧结保温6 min后的复合材料相对密度能达到99.5%,界面反应层厚度低于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硼 不锈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e_(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的减摩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燕松山 肖正力 +1 位作者 毛娅 胡瑞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1155,共5页
为克服不锈钢摩擦副零件摩擦因数大、易磨损的不足,利用粉末冶金不锈钢基体贯通孔隙特征和异质结纳米润滑剂超滑效应,采用真空浸渍和水热合成两步法工艺制备出了MoSe_(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并对其摩擦学特性与减摩机理进行了研... 为克服不锈钢摩擦副零件摩擦因数大、易磨损的不足,利用粉末冶金不锈钢基体贯通孔隙特征和异质结纳米润滑剂超滑效应,采用真空浸渍和水热合成两步法工艺制备出了MoSe_(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并对其摩擦学特性与减摩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摩擦过程中,加入到基体孔隙的MoSe_(2)/石墨烯异质结润滑剂在摩擦表面形成了均匀润滑膜,显著减小了摩擦副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在常温、载荷40 N、转速100 r/min工况下,MoSe_(2)/石墨烯-不锈钢自润滑材料的摩擦因数低至0.106,磨损率降至6.45×10^(-5)mm^(3)/(N·m),与不锈钢基体相比,其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分别降低了86%和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不锈钢 异质结 自润滑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离子氮化复合处理改善316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乃明 谢瑞珍 +3 位作者 郭俊文 邹娇娟 王志华 唐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8,共11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后试样表层主要由ε相、γ′相和CrN相组成,表面硬度为1 048HV0.1;在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未被完全破坏,在摩擦过程中起到了捕捉磨屑、降低磨损的作用;在脂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起到了储存油脂提供二次润滑源的作用。与两种摩擦配副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复合处理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均远低于316不锈钢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摩擦磨损 表面织构 离子氮化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复合板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牧南 左孝青 +1 位作者 赵明伟 王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93-96,共4页
叙述了目前不锈钢复合板生产的主要制备技术,分析了其技术及其界面特点,对制备中的复合界面结构及强度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对该不锈钢复合板制备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不锈钢 复合 制备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304不锈钢脉冲Nd:YAG激光/TIG电弧复合焊焊缝成形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林杰 张建勋 +2 位作者 曹伟杰 柴国明 巩水利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6,114-115,共4页
研究了304不锈钢脉冲Nd:YAG激光/TIG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Nd:YAG激光/TIG电弧复合焊焊缝横截面面积大于单一激光焊焊缝横截面面积与单一TIG焊焊缝横截面面积之和,具有协同效应;激光功率增大时,复合... 研究了304不锈钢脉冲Nd:YAG激光/TIG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Nd:YAG激光/TIG电弧复合焊焊缝横截面面积大于单一激光焊焊缝横截面面积与单一TIG焊焊缝横截面面积之和,具有协同效应;激光功率增大时,复合焊焊缝熔深和熔宽均增大,复合焊焊缝横截面面积增大,复合热源热效率也增大;离焦量从-3 mm增大到5 mm的过程中,复合焊焊缝熔深、熔宽、焊缝横截面面积和复合热源热效率均先增大,在离焦量为-1 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离焦量的进一步增大而减小;焊接速度减小时,复合焊焊缝熔深、熔宽和焊缝横截面面积均增大,但复合热源热效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TIG复合 焊缝形貌 工艺参数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深冲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沪 彭星魁 +3 位作者 文洁 刘以生 屈菊兰 张福勤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6-60,共5页
采用特殊轧制复合工艺制备耐深冲不锈钢/铝、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薄板获得成功,解决了两种性能相差悬殊的金属材料的复合及随后的深冲问题。文中对复合体的结合强度及其测量方法、耐深冲性能、机械性能、热的传导和分布及中间过渡层的... 采用特殊轧制复合工艺制备耐深冲不锈钢/铝、不锈钢/铝/不锈钢复合薄板获得成功,解决了两种性能相差悬殊的金属材料的复合及随后的深冲问题。文中对复合体的结合强度及其测量方法、耐深冲性能、机械性能、热的传导和分布及中间过渡层的结构、金相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研究层状复合材料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轧制复合 不锈钢/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合比下不锈钢复合钢材循环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班慧勇 朱俊成 +2 位作者 施刚 张勇 李易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7-74,共8页
为研究不同复合比下不锈钢复合钢材在地震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开展 23 个 3+3mm 厚316L+Q235B 不锈钢复合钢材试件的单调拉、压和 15 种不同循环加载制度下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该类复合钢材的单调性能、滞回性能以及宏... 为研究不同复合比下不锈钢复合钢材在地震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开展 23 个 3+3mm 厚316L+Q235B 不锈钢复合钢材试件的单调拉、压和 15 种不同循环加载制度下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该类复合钢材的单调性能、滞回性能以及宏观和微观破坏形态;基于 Ramberg-Osgood 三参数模型拟合循环骨架曲线,并讨论其与单调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区别;基于 Chaboche 模型标定该不锈钢复合钢材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采用数值模型对其他循环加载制度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模拟;最后与 3+5mm 厚 316L+Q235B 不锈钢复合钢材在循环骨架曲线、循环本构关系及滞回曲线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复合比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表明:该种复合比的不锈钢复合钢材在循环荷载下仍表现出明显的循环强化作用和混合强化(等向强化和随动强化)特征;滞回曲线饱满;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卸载刚度和再加载曲线的初始刚度出现明显退化;Ramberg-Osgood 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其循环骨架曲线进行拟合;文章提出的循环本构模型能够准确模拟该复合比不锈钢复合钢材循环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该复合钢材与 3+5mm 厚 316L+Q235B 不锈钢复合钢材在循环荷载下的具体力学指标存在明显区别。研究成果为提出双金属复合钢材的统一循环本构模型提供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复合钢材 循环加载 复合 试验研究 本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渗铜扩散复合处理合金层的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翔宇 蒋立 +3 位作者 黄晓波 马永 范爱兰 唐宾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523,共5页
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及辉光轰击热扩散复合处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进行了铜合金化处理.利用薄膜密贴法对改性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GDO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铜合金层... 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及辉光轰击热扩散复合处理技术在不锈钢表面进行了铜合金化处理.利用薄膜密贴法对改性层的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辉光放电光谱分析仪(GDOE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研究了铜合金层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分布及抗菌前后表面铜的价态变化.结果表明,铜合金层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都展现了优良抗菌性能;合金层表面铜约为5.7wt%,合金层厚度约2.7μm;表面铜合金化不锈钢与菌液接触后,不锈钢表面的铜元素以铜离子析出,并且与试验菌种发生作用,杀灭试验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复合处理 铜合金层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高频复合双钨极氩弧焊接工艺方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吴统立 王克鸿 +1 位作者 孔见 高琼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24,129,130,共7页
针对双钨极TIG焊存在的电弧压力小、焊缝熔深浅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焊接工艺方法——高频复合双钨极TIG焊(high frequency hybrid twin-electrode TIG welding, HFHT-TIG焊),在双钨极氩弧焊的一个钨极上通以高频脉冲电流,达到提高电... 针对双钨极TIG焊存在的电弧压力小、焊缝熔深浅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焊接工艺方法——高频复合双钨极TIG焊(high frequency hybrid twin-electrode TIG welding, HFHT-TIG焊),在双钨极氩弧焊的一个钨极上通以高频脉冲电流,达到提高电弧压力和挺度、搅拌熔池、细化晶粒、改善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目的.采用HFHTTIG焊进行了6 mm厚奥氏体不锈钢焊接工艺试验,并与双钨极TIG焊接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HFHT-TIG焊能够显著提高电弧挺度和电弧压力,焊缝表面成形更佳,横截面对称性更好,焊缝区的树枝晶组织更加细小,断口韧窝更加均匀和细密,接头的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提高了12.1%和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复合 双钨极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