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4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urnier坏疽2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于湧 乜国雁 许玲芬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81-82,共2页
Fournier坏疽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阴囊皮下组织坏死性筋膜炎,可迅速累及阴囊、阴茎、会阴及腹壁组织并发生严重坏疽。近年来本院共收治本病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坏死性筋膜炎 皮下组织 腹壁组织 并发生 阴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nier坏疽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沈素卿 丁玉环 穆红敏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61-1862,共2页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nier坏疽1例
3
作者 薛文君 马红蕊 +1 位作者 张健 王德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fournier坏疽 fournier综合征 急性感染性疾病 局部组织 会阴部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urnier坏疽五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文举 黄振 +1 位作者 张波 亓续武 《临床误诊误治》 2009年第7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Fourn ier坏疽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Fourn ier坏疽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例Fourn ier坏疽中,阴囊坏疽4例,阴茎皮肤坏疽1例,均伴随高热、寒战、局部皮肤肿胀、溃烂及坏死,行坏死组织... 目的:探讨Fourn ier坏疽的临床特点,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Fourn ier坏疽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5例Fourn ier坏疽中,阴囊坏疽4例,阴茎皮肤坏疽1例,均伴随高热、寒战、局部皮肤肿胀、溃烂及坏死,行坏死组织渗液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生长3例(其中1例同时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2例(其中1例同时有产气荚膜杆菌生长)。5例经清创引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等,3例康复,2例死亡。结论:早期切开引流,广泛清创,快速纠正休克,及时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及全身支持疗法和必要的重复清创,是Fourn ier坏疽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疾病 fournier坏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发生Fournier坏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周 周永焕 《临床误诊误治》 2007年第10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引流术 fournier坏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少见的坏疽性脓皮病临床误诊分析
6
作者 付潇潇 赵换军 +1 位作者 王慧英 卞承浩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4期27-30,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少见的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探讨PG误诊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2例曾误诊的PG患者资料。结果1例中年男性,全身多处不明原因反复破溃、流脓伴疼痛,有肺结核病史,查... 目的分析临床少见的坏疽性脓皮病(PG)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探讨PG误诊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2例曾误诊的PG患者资料。结果1例中年男性,全身多处不明原因反复破溃、流脓伴疼痛,有肺结核病史,查血炎性因子升高,结合清创术中快速病理结果,初步诊断为结核性创面,予诊断性抗结核治疗但效果不明显,加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减轻,待会诊病理结果回报后综合分析病情诊断为PG。误诊时间15 d。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预后良好。1例老年女性,因双下肢反复结节、破溃、溢液伴疼痛就诊,既往史无特殊,外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予抗感染、清除坏死组织等治疗后又复发,以疖肿收入院,查血炎性因子升高,轻度贫血,创面分泌物未见细菌、抗酸杆菌、真菌孢子及菌丝,分泌物细菌培养及组织真菌培养均阴性,后经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PG。误诊时间1年余。确诊后予抗感染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PG皮损形态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实验室检测指标及病理学特征,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易误诊;加强接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重视程度,重视组织病理学检查,加强多学科会诊理念,有利于本病的及早确诊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误诊 结核性创面 蜂窝组织炎 疖肿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导致药物热的分析
7
作者 袁琳卉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49-50,60,共3页
药物热是指因使用某一种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亦为发热的常见病因。典型的药物热出现于用药后7~10d,若曾接触过所用药物,则可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 药物热是指因使用某一种或多种药物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亦为发热的常见病因。典型的药物热出现于用药后7~10d,若曾接触过所用药物,则可在用药后数小时内即出现发热,个别病例发病可短至1h或长达25d。药物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任何热型均可出现,多数患者仅表现为发热,而无其他症状,一般情况良好。若停药后体温在24~48h内恢复正常,则强烈提示药物热;若再次用药后又出现发热则确诊无疑[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热 药源性疾病 个别病例 体温曲线 常见病因 药物不良反应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富尼埃坏疽
8
作者 郭嘉鹏 汪慧 徐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8期62-64,共3页
富尼埃坏疽(Fournier坏疽)是以坏死性筋膜炎为病理表现的特殊感染性疾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该文分析1例Fournier坏疽患者的诊疗经过,将先进医疗技术与传统中医疗法相结合,快速清除病灶,启动修复,促进愈合。
关键词 阴囊坏疽 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 人工真皮 橡皮生肌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晚期胰腺癌合并重症胰腺炎致阴囊坏疽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淑芬 卢婕楠 胡晨璐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6期101-103,共3页
总结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合并重症胰腺炎致阴囊坏疽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基于床旁护理评估进行预警,及时发现Grey-Turner征,为诊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在确诊胰腺炎后,予以有效负压双向旋涡式冲洗控制感染;舒适化阴囊护理减轻患者疼痛;... 总结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合并重症胰腺炎致阴囊坏疽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基于床旁护理评估进行预警,及时发现Grey-Turner征,为诊疗、护理提供可靠依据;在确诊胰腺炎后,予以有效负压双向旋涡式冲洗控制感染;舒适化阴囊护理减轻患者疼痛;超早期营养方案制定序贯支持,促进伤口愈合;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4个月后患者恢复良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顺利带管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感染 Grey-Turner征 阴囊坏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0
作者 李树森 姚书格 +2 位作者 吴广迎 张雪峰 刘皓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的106例ASD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截肢分为... 目的 探讨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的影响因素,构建术后截肢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行血管腔内介入术治疗的106例ASD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20例和非截肢组86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感染严重程度、感染病原菌分布、实验室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截肢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和回归系数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该模型对患者术后截肢的预测价值。结果 截肢组年龄、ABI及合并糖尿病、卢瑟福6级、吸烟史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均<0.05)。截肢组重度感染比例高于非截肢组(P<0.05)。106份样本中共检出148株病原菌,其中截肢组检出34株病原菌,以奇异变形菌、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非截肢组检出114株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截肢组WBC、NLR、PLR、CRP、PCT高于非截肢组,Alb、Hb低于非截肢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卢瑟福分级为6级、重度感染、ABI低、病原菌为奇异变形菌、Alb及Hb水平降低是ASD并发足部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患者截肢的危险因素(P均<0.05)。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为:0.865+0.860×糖尿病+1.651×卢瑟福6级+1.296×重度感染-1.308×ABI+1.607×奇异变形菌-1.153×Alb-1.183×Hb,该模型预测术后截肢的曲线下面积为0.904(0.824~0.982),灵敏度为94.0%,特异度为87.4%。结论 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仍有较高截肢率,糖尿病、重度感染、ABI<0.52、奇异变形菌等会增加术后截肢风险,以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并发重度肢体缺血性坏疽伴感染的ASD患者血管腔内介入术后截肢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坏疽 感染 截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行开腹和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11
作者 黄华 林坤泉 王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行开腹和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 目的 探讨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行开腹和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84例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炎症及应激反应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8.67±6.20)min、术后排气时间(25.16±5.42)h、下床活动时间(8.31±2.04)h、住院时间(6.21±1.68)d均短于对照组的(71.35±8.48)min、(52.37±7.89)h、(24.84±4.03)h、(12.57±3.03)d,术中出血量(24.38±4.16)ml少于对照组的(64.73±9.51)ml,术后1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2.42±0.65)分低于对照组的(5.18±1.0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降钙素原(PCT)(0.62±0.20)μg/L、C反应蛋白(CRP)(22.91±4.35)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7.83±11.76)μg/L、皮质醇(Cor)(54.64±7.72)μg/dl均低于对照组的(1.39±0.24)μg/L、(31.83±5.72)mg/L、(75.14±14.59)μg/L、(126.43±13.51)μg/dl(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分别为(4.03±0.22)、(4.10±0.24)、(4.14±0.23)、(4.12±0.28)、(4.17±0.29)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97±0.28)、(3.01±0.27)、(3.04±0.25)、(2.95±0.24)、(3.06±0.25)分(P<0.05)。结论 穿孔坏疽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效果更好,术后炎症及应激反应程度轻,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快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孔坏疽阑尾炎 开腹手术 腹腔镜下阑尾炎手术 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牡丹汤联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观察
12
作者 阙勇华 邱烽磊 +1 位作者 邓美玲 彭程 《北方药学》 2024年第5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大黄牡丹汤联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分组,参照组50例,采用单独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观察组50例... 目的:分析大黄牡丹汤联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号奇偶数分组,参照组50例,采用单独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观察组50例,采用大黄牡丹汤联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判定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参照组短(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指标较参照组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参照组高(P<0.05)。结论:大黄牡丹汤联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能够提高治疗效率,缩短恢复时间,改善炎性指标及生活质量,减少对患者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牡丹汤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3
作者 郭瑜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2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与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于曹县人民医院手术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坏疽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收集与整理2022年6月至2024年5月于曹县人民医院手术的6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60例患者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手术中选择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研究组患者手术中选择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长于参照组患者(P<0.05)。麻醉后,研究组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心率(HR)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D4^(+)、CD8^(+)、CD4^(+)/CD8^(+)均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用于糖尿病足坏疽手术麻醉中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能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免疫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手术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起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马铃薯坏疽病鉴定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姜红霞 杨成德 +4 位作者 薛莉 蒲崇建 陈秀蓉 尚勋武 李昌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坏疽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块茎上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病斑呈土黄色至淡紫色,大小约1~3cm,其中央有小黑点。从甘肃省采集到的马铃薯坏疽病26份标样中分离得到8个茎点霉属真菌... 本试验研究了马铃薯坏疽病的症状及病原形态等。结果表明,该病害在块茎上形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凹陷病斑,病斑呈土黄色至淡紫色,大小约1~3cm,其中央有小黑点。从甘肃省采集到的马铃薯坏疽病26份标样中分离得到8个茎点霉属真菌分离物,经形态特征比对和致病性测定鉴定为同一种真菌分离物,且在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学、生化特征及ITS序列分析基础上鉴定该病原物为Phoma foveata;30%丙环唑.苯醚甲环唑、35%多菌灵磺酸盐、5%菌毒清、10%苯醚甲环唑、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对马铃薯坏疽病菌抑菌能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2.43×10-5,1.77×10-2,7.40×10-2,1.31×10-1和2.31×10-1μg/mL;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速率及分生孢子萌发率均在20℃最高;在不同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及生长速率有差异,但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其分生孢子在pH值为3~10时均可萌发,但pH为6时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本研究为国内首次详细报道该病害,该结果为甘肃省有效控制马铃薯坏疽病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 PHOMA foveata 形态特征 ITS序列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丹黄消炎液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王军 黄淑兰 +1 位作者 贾建东 张庚扬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0-11,14,共3页
目的:验证纯中药制剂丹黄消炎液对糖尿病足坏疽创面临床抑菌及促愈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丹黄消炎液,对照组30例用甲硝唑G液,均用药液外敷20min/d,疗程7~10d。进行治疗前后脓培养,并以创面局部情况及微生物为依据判定疗效。结果:治... 目的:验证纯中药制剂丹黄消炎液对糖尿病足坏疽创面临床抑菌及促愈效果。方法:治疗组30例用丹黄消炎液,对照组30例用甲硝唑G液,均用药液外敷20min/d,疗程7~10d。进行治疗前后脓培养,并以创面局部情况及微生物为依据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46.7%,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20%,总有效率36.6%。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丹黄消炎液外敷在抑菌、消炎方面优于甲硝唑,而且在改善局部微循环、微环境上有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研究 糖尿病足坏疽 丹黄消炎液 外治法 中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坏疽截肢术围手术期患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郑青 王静 杨红梅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91-992,共2页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因此,截肢是挽救糖尿病足坏疽及严重感染患者生命的... 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的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引起下肢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并发感染的一种足部病变,而感染则会使糖尿病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致使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因此,截肢是挽救糖尿病足坏疽及严重感染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截肢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愈蚊虫咬伤诱发坏疽性脓皮病患者溃疡伤口的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蒋琪霞 胡素琴 +1 位作者 彭青 周昕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851-854,共4页
目的:坏疽性脓皮病(PG)被认为可能是免疫介导的溃疡性皮肤病,其溃疡伤口治疗困难、易复发,国内外报告治疗成功的病例较少,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尚在研讨中。文中探讨蚊虫咬伤诱发PG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处理难点和方法。方法:分析... 目的:坏疽性脓皮病(PG)被认为可能是免疫介导的溃疡性皮肤病,其溃疡伤口治疗困难、易复发,国内外报告治疗成功的病例较少,其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尚在研讨中。文中探讨蚊虫咬伤诱发PG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处理难点和方法。方法:分析1例蚊虫咬伤诱发PG患者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和处理难点,采用保持组织活性(T)、控制感染和炎性反应(I)、维持湿度平衡(M)、处理伤口边缘(E)的TIME原则为伤口处理原则,先后给予银离子敷料+红外线照射、高渗盐敷料+红外线照射、高渗盐敷料+超短波和蜂蜜敷料+药物治疗脓皮病4种治疗方法,并于每次处理伤口前评估测量伤口面积、疼痛和愈合计分,通过SPSS11.0软件分析每种方法的效果指标。结果:治疗初期伤口变形、扩展为2个,愈合计分因面积增加而上升,后期面积和愈合计分逐渐下降,疼痛计分治疗后持续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以蜂蜜敷料+药物治疗脓皮病效果最好,2处伤口分别于治疗后96 d和30 d愈合,总疗程172 d和105 d,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变形、扩展、疼痛、感染、持续时间长及难以愈合是PG溃疡伤口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征性,确诊困难、病程长、易复发是处理难点。TIME原则和动态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整体干预措施,使难愈合伤口得到最佳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疽性脓皮病 慢性伤口 临床特征 伤口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致气性坏疽患者急诊手术管理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岩 赵梅珍 +2 位作者 赵体玉 黄海珊 曾铁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52-55,共4页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为手术室接诊外伤并发气性坏疽感染患者时的处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术室急诊护理工作现状,提出临床问题,进行电子检索及图书馆手动检索相关证据。检索出有关外伤致气性坏疽感染患者的诊断、手术室管理、消毒... 目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为手术室接诊外伤并发气性坏疽感染患者时的处理流程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手术室急诊护理工作现状,提出临床问题,进行电子检索及图书馆手动检索相关证据。检索出有关外伤致气性坏疽感染患者的诊断、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的相关证据,进行证据评价,结合临床实际制定手术室消毒隔离流程,指导18例气性坏疽手术的管理实践。结果 18例患者诊断及时、处理得当,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室未发生一例医院感染,参与手术人员无感染发生。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室临床工作中,可提高护理的有效性,提高护士应用科学证据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气性坏疽 急诊手术 手术管理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坏疽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洪畋 赵湜 +1 位作者 毛红 张旭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坏疽组相比坏疽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坏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合并慢性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非坏疽组相比坏疽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更高,踝肱指数明显降低,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浆白蛋白明显降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踝肱指数减小、血浆白蛋白减少、高白细胞计数是糖尿病足坏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下肢血管中重度闭塞、营养状况低下是糖尿病足溃疡发展为坏疽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坏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被引量:28
20
作者 范琳峰 雷长江 +3 位作者 邱志东 缪辉来 陈明 陈念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416,41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2月该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措施。结果该组62例患者中完全腹腔镜下完... 目的探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2月该院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措施。结果该组62例患者中完全腹腔镜下完成胆囊切除术52例。其中,胆囊管置管法25例,逆行法胆囊切除术15例,胆囊部分切除术12例;主动中转开腹手术10例,无1例被动中转开腹。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未见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结论胆囊管置管法、逆行法胆囊切除术、胆囊次全切除术、主动中转开腹手术可有效预防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管损伤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