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中新型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的生物学活性分析
1
作者 段秀梅 王银萍 +1 位作者 毕丽荣 田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纯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FRIL),分析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黄芪水浸粗提物,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FRIL含量,糖抑制红细胞凝集实验鉴定FRIL与糖结合的生化特性;培养... 目的:从黄芪中提取、纯化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FRIL),分析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亲和层析方法纯化黄芪水浸粗提物,用BCA蛋白测定法测定FRIL含量,糖抑制红细胞凝集实验鉴定FRIL与糖结合的生化特性;培养Raji细胞,分为对照组和20及40mg·L^-1FRIL组;培养FLT3受体高表达细胞株HL-60细胞,分别设置对照组和2.5、5.0、10.0、20.0、40.0mg·L^-1 FRIL组;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别检测FRIL对Raji细胞和HL-60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含有4个亚基的凝集素FRIL达到27mg;FRIL主要与α-D-甘露糖有很高的亲和性,证实FRIL能与糖专一性结合具有凝集素活性;40mg·L^-1 FRIL组Raji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20 mg·L^-1 FRIL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5.0-40.0mg·L^-1FRIL组HL-60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增加(P〈0.05)。结论:成功从黄芪中分离得到具有凝集素活性的FRIL蛋白,对表达FLT3受体的细胞具有刺激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flt3受体相互作用凝集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修饰的Fe_2O_3@Au纳米粒子与SW620细胞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夏青 张晓莉 +2 位作者 章俊平 于源华 何秀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33-338,共6页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及交互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Fe_2O_3@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凝集素修饰纳米粒子(Lectin-Fe_2O_3@Au NP),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磁滞回曲线进行表征。利用MTT法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将不同浓度的... 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及交互盐酸羟胺还原法制备Fe_2O_3@Au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利用凝集素修饰纳米粒子(Lectin-Fe_2O_3@Au NP),然后通过动态光散射(DL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磁滞回曲线进行表征。利用MTT法测纳米粒子的细胞毒性,将不同浓度的Lectin-Fe_2O_3@Au与结直肠癌SW620细胞相互作用,普鲁士蓝进行染色,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和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凝集素修饰的纳米粒子在细胞培养基中能够稳定存在,当纳米粒子浓度为0.72 n M时,结直肠癌SW620细胞的存活率仍高于90%,其作用强度依次为蓖麻凝集素(RCA)-Fe_2O_3@Au>麦胚凝集素(WGA)-Fe_2O_3@Au>伴刀豆素(Con A)-Fe_2O_3@Au,经过普鲁士蓝染色的细胞可以观察到RCA-Fe_2O_3@Au纳米粒子的存在,表明凝集素RCA具有作为修饰纳米粒子与结直肠癌SW620细胞靶向识别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Au纳米粒子 凝集 结直肠癌细胞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苦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田晰晰 吴剑飞 +2 位作者 韩思梁 张伊超 马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M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LIM组(LIM-L组,25 mg/kg LIM)、高剂量LIM组(LIM-H组,50 mg/kg LIM)和LIM高剂量+Nec-1组(LIM-H+Nec-1组,50 mg/kg LIM+0.6 mg/kg Nec-1)。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脉的方式构建大鼠MI模型。测定大鼠心功能变化。伊红-苏木精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伊文斯蓝(evans blue,EB)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较Sha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降低(P均<0.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胱天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01),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心肌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出现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del组相比,LIM-H组大鼠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RIP1 mRNA:P=0.002,RIP3 mRNA:P=0.008,其余指标P均<0.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Nec-1促进了LIM对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减轻作用。结论:LIM可能通过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鲁洁 黄晓红 +8 位作者 伍熙 崔颢 王婧金 肖明虎 郭颖 宋昌鹏 郑欣馨 房晓楠 王水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可溶性ST2(s ST2)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1-03至2016-02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改良Morrow手术的HOCM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s ST2与Gal-3水平。根据血浆s ST2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s ST2组(<9.05 ng/ml)、中s ST2组(9.05~16.74 ng/ml)及高s ST2组(>16.74 ng/ml);根据血浆Gal-3水平进行三分位数分组:低Gal-3组(<6.19 ng/ml)、中Gal-3组(6.19~8.22 ng/ml)、高Gal-3组(>8.22 ng/ml)。另外收集了42例无心脏疾病的志愿者血液样本作为正常对照,并按照性别和年龄匹配了42例HOCM患者,比较两者血浆中sS T2与Gal-3水平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评估血浆sS T2和Gal-3水平对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或心血管住院)的预测价值。结果:ELISA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者相比,HOCM患者的血浆s ST2和Gal-3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中位随访26个月时,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血浆s ST2及Gal-3不同水平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log-rank P分别为0.06和0.68)。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浆sS T2和Gal-3水平都不能独立预测终点事件(P均>0.05),而年龄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6,95%CI:1.02~1.11,P<0.01)。结论:尽管HOCM患者的血浆sS T2与Gal-3水平升高,但血浆sS T2和Gal-3水平与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临床预后无关。年龄增长是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HOCM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白细胞介1 半乳糖凝集-3 心肌病 肥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豆类凝集素FRIL及其体外维持造血干/祖细胞特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谢超 裴雪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凝集素是一类蛋白质或糖蛋白。自然界中 ,很多植物可产生凝集素。植物凝集素在分子间的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新近发现的豆类凝集素FRIL的生物学特性及体外维持造血干
关键词 凝集 flt3受体作用凝集FRIL 造血干/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姚文荣 杨贵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853,共5页
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CLEC9A),又称为树突状细胞-NK细胞凝集素群受体1(DNGR-1),属于非经典的2型跨膜C型凝集素样受体,其表达具有高度的树突状细胞(DC)限制性。小鼠CLEC9A主要表达在CD8α^+DC和CD103^+DC表面,人CLEC9A主要表达在血液树... 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CLEC9A),又称为树突状细胞-NK细胞凝集素群受体1(DNGR-1),属于非经典的2型跨膜C型凝集素样受体,其表达具有高度的树突状细胞(DC)限制性。小鼠CLEC9A主要表达在CD8α^+DC和CD103^+DC表面,人CLEC9A主要表达在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3阳性DC(BDCA3^+DC)表面。在表型和功能方面,人的同时表达CLEC9A和BDCA3(CLEC9A^+BDCA3^+)的DC与小鼠的CD8α^+DC具有相似性。CLEC9A能够与坏死或受损细胞的纤维状肌动蛋白结合,经细胞质区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结构启动细胞内信号的转导。CLEC9A能介导内吞作用,参与交叉提呈抗原等作用,在抗病毒感染、肿瘤预防与治疗和疫苗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阐述了CLEC9A分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NK细胞凝集家族受体1 C型凝集9家族A成员 血液树突状细胞抗原3 树突状细胞 内吞作用 交叉提呈 纤维状肌动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4调控羊驼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生成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增峰 崔玉琮 +2 位作者 范瑞文 董常生 耿建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FLT4)与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其可能对毛色及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探讨FLT4基因对羊驼毛色及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 血管内皮素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FLT4)与黑色素瘤细胞的生长有关,其可能对毛色及黑色素生成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为探讨FLT4基因对羊驼毛色及黑色素生成的影响,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qRT-PCR、Western印迹对FLT4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毛囊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FLT4在不同毛色毛囊中外根鞘及毛乳头阳性表达不同,且棕色皮肤比白色皮肤阳性信号强;FLT4 mRNA在棕色羊驼皮肤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羊驼皮肤(P<0.01);FLT4蛋白在棕色皮肤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白色皮肤(P<0.01);为进一步研究FLT4对黑色素生成的影响;通过对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FLT4蛋白(0,1,10,50,100 ng/m L),与对照组相比,添加FLT4蛋白后酪氨酸酶(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TYRP1)、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增加,10 ng/m L组表达量最高(P<0.01);黑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FLT4蛋白处理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添加FLT4蛋白10 ng/m L表达量最高(P<0.01)。由此可知,FLT4可以通过调节毛色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引起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含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flt4) 羊驼 毛色 黑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五聚蛋白3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易立 杨伊姝 +2 位作者 张婷婷 陈彬 汤劼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索PTX3在颈动脉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LOX-1)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探索PTX3在颈动脉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9年1-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头颅CTA、血脂、PTX3、LOX-1等检查结果。根据患者头颅CTA有无颈动脉狭窄分为颈动脉狭窄组和无颈动脉狭窄组;以狭窄程度为标准,将颈动脉狭窄组患者分为严重狭窄(≥50%)组和轻度狭窄(<50%)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颈动脉狭窄组57例(55.9%),无颈动脉狭窄组45例(44.1%),颈动脉狭窄组中轻度狭窄32例(56.1%),严重狭窄25例(43.9%);颈动脉狭窄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家族史比例、LDL-C、PTX3及LOX-1水平均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均P<0.05);严重狭窄组的PTX3、LOX-1及LDL-C水平均高于轻度狭窄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TX3(OR 3.11,95%CI 2.11~4.58,P=0.007)、LOX-1(OR 5.47,95%CI 2.89~10.13,P=0.017)和LDL-C(OR 5.35,95%CI 2.45~10.65,P=0.021)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PTX3、LOX-1和LDL-C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五聚蛋白3 凝集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颈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3/galectin-9参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T细胞的负性调控 被引量:12
9
作者 谢仁古丽·阿力木 曾雪娇 +4 位作者 庞楠楠 张瑞 马佳佳 赵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半乳糖凝集素9(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及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健康体检者和40例初诊CLL患者外周...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半乳糖凝集素9(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对调节性T细胞(Treg)及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健康体检者和40例初诊CLL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及其上TIM-3的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及galectin-9的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TIM-3^+Treg、Treg/Th17细胞比值、TIM-3^+Treg/TIM-3^+Th17比值、IL-10、galectin-9水平及IL-10/IL-17比值增加;CLL患者T细胞上TIM-3、galectin-9的表达,IL-10/IL-17比值随Binet分期增加而增加。结论TIM-3/galectin-9信号通路参与CLL T细胞的负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黏蛋白结构域分子3(TIM-3)/甲型肝炎细胞受体2(HAVCR2) 半乳糖凝集9(galectin-9)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调节性T细胞(Treg) Th17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 Ⅱ联合TNF-α促使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永俊 俞容 +4 位作者 李晓燕 王颖 沈婕 王善志 崔红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能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TNF-α组、AngⅡ+TNF-α组、AngⅡ+TNF-α+necrostatin-1(Nec-1)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否能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HK-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AngⅡ组、TNF-α组、AngⅡ+TNF-α组、AngⅡ+TNF-α+necrostatin-1(Nec-1)组、AngⅡ+TNF-α+zVAD组或AngⅡ+TNF-α+GSK’872组和AngⅡ+TNF-α+NSA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HK-2细胞的超微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UNEL和RIP3蛋白在HK-2细胞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HK-2细胞RIP3和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的变化;应用荧光标记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ngⅡ、TNF-α或AngⅡ+TNF-α诱导的HK-2细胞中均有大量呈明显的坏死形态学特征的细胞,TUNEL+RIP3+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程序性坏死标志性分子RIP3、MLKL及其磷酸化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1);ROS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AngⅡ+TNF-α组较AngⅡ组和TNF-α组发生程序性坏死的HK-2细胞数量更多。与AngⅡ+TNF-α组比较,Nec-1降低了HK-2细胞的坏死率(P<0.01),而zVAD可增加HK-2细胞坏死率(P<0.01),且Nec-1、GSK’872和NSA均降低了HK-2细胞RIP3、p-RIP3、MLKL和p-MLKL蛋白及ROS的水平(P<0.01)。结论:AngⅡ联合TNF-α或AngⅡ和TNF-α单独刺激均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RIP3/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ROS可能是HK-2细胞程序性坏死关键的下游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肿瘤坏死因子α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活性氧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筛选结肠腺癌预后相关的免疫标志物
11
作者 何翔 万首伟 +1 位作者 贺强 侯吉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9-515,共7页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 目的寻找结肠腺癌(COAD)免疫相关预后标志物,以期能够准确预测COAD患者预后。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OAD患者免疫相关差异基因,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与COX回归分析得到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值的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比较两者预后,在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中验证模型。结果通过分析共得到1015个免疫相关差异基因。COX回归分析得到由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半乳糖凝集素4(LGALS4)构成的风险模型,高风险组较低风险组预后较差并在GEO中得到验证,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模型可作为COAD患者独立预后风险模型。结论通过免疫相关预后差异基因建立模型,可以预测COAD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免疫相关基因 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C(RORC) 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Fli-I相互作用蛋白2(LRRFIP2) 半乳糖凝集4(LGALS4/galectin-4)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