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在煤矿开采防灾减灾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1
作者 王普 陈慧丹 +3 位作者 魏泽笙 张军 张传洋 张美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162,共7页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 井工开采过程中,覆岩运动、应力演化及能量释放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矿压与动力现象,但其隐蔽性、复杂性、间接性等特点给防灾减灾专业的教研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与挑战。传统教学方式受限于条件假设和不可视性,制约了学生对灾害机理的深度理解与应用能力。基于此,该文将FLAC3D(fast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数值模拟技术引入防灾减灾教学体系,阐述FLAC3D在教学中的实用价值,通过两个案例实验演示解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可视化、易接受的矿压响应特征、灾害诱因、优化防控措施,并评估教学质量的应用成效,给出优化建议。实践表明FLAC3D数值模拟技术可有效提升学生对矿山岩石力学与矿压响应特征的理解能力,培养其灾害预警与防范思维,以及工程决策能力。未来,随着具备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AI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进一步与FLAC3D数值模拟基础软件深度联合,解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复杂的数据信息,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煤矿安全+教学与战略人才培养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 教学应用 flac3d数值模拟 AI技术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COMSOL耦合的采动覆岩渗流演化及展布仿真实验
2
作者 许玉军 马立强 +2 位作者 王磊 刘怀谦 李少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2,共10页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 采空区CO_(2)矿化充填需完全实现对上覆含水体的渗流隔离。基于FLAC^(3D)-COMSOL有限差分-有限元耦合仿真实验方法,模拟了连采连充CO_(2)矿化充填条件下覆岩渗透性演化规律及展布特征,提出基于渗透率劣化率及渗流速度的覆岩分区阈值确定方法。结果表明:采动覆岩渗透率劣化率呈“蝶形”展布,且在开切眼与停采线呈“类马鞍形”分布。整个开采区域可分为恒定区、恢复区、过渡区、剧增区与紊乱区。基于采动覆岩渗流速度,整个区域可分为:无渗流通道、微渗流通道、弱渗流通道、强渗流通道和渗漏通道。以采-充宽度为30—10 m为例,开采块段回采过程中矿井涌水量分别为280、300、950、1150、1350、1550 m^(3)/d,均小于突水量等级划分标准中规定的最低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二次开发 flac^(3d)-COMSOL耦合 连采连充 CO_(2)矿化充填 覆岩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左双英 肖明 陈俊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515-3520,共6页
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是Mohr-Coulomb准则的改进,在p-q子午面和π平面上都是光滑曲线,不存在尖点,不仅在数值迭代计算过程中易于处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屈服曲线与静水压力的关系以及中主应力σ2对屈服的影响。该准则已应用... 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是Mohr-Coulomb准则的改进,在p-q子午面和π平面上都是光滑曲线,不存在尖点,不仅在数值迭代计算过程中易于处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屈服曲线与静水压力的关系以及中主应力σ2对屈服的影响。该准则已应用于多个水电站地下洞室开挖支护计算中,但并未被大型数值计算软件所采用。根据弹塑性力学原理,详细推导了基于Zienkiewicz-Pande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增量迭代计算格式;在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程序接口基础上,利用VC++程序语言实现了计算过程,并编译成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加载和调用。将自编的本构模型对一理想圆形隧洞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与Mohr-Coulomb准则一致,验证了计算格式的正确性。将此本构模型应用于一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开挖围岩稳定分析中,得到的塑性区、位移场、应力场分布与Mohr-Coulomb准则计算结果分布规律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enkiewicz-Pande准则 本构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砂胶结充填体蠕变模型及在FLAC^(3D)二次开发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奎 何文 +2 位作者 熊良宵 杨欣 王晓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 关于岩石蠕变特性的研究已有诸多成果,但对胶结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还缺乏系统地研究。在室内充填体单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利用Hoek-Kelvin模型表征充填体的蠕变特性,运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选用的蠕变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并研究各蠕变参数对应力水平的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分级应力水平加载下,弹性模量EH和黏滞系数η变化较小,而参数EK对应力水平变化较敏感。利用FLAC3D软件二次开发所建立的蠕变模型,用开发的模型进行分级加载蠕变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充填体 蠕变模型 粒子群优化算法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 3D的广州某深基坑变形特征分析研究
5
作者 何永胜 程木星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239-246,共8页
以广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FLAC3D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对基坑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进行模拟监测,将数值模拟监测结果与实际过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模拟最大水平位值-15.3 mm,模拟最大沉降值11.3 mm,实际监测最大水平位移值-12.6 mm,实际监测... 以广州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在FLAC3D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对基坑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进行模拟监测,将数值模拟监测结果与实际过程监测数据进行对比,模拟最大水平位值-15.3 mm,模拟最大沉降值11.3 mm,实际监测最大水平位移值-12.6 mm,实际监测最大沉降值-8.47 mm,其变形位移趋势十分相似,吻合度较好,验证FLAC3D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在深基坑支护设计运用是可行的,为本地区或相类似的深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变形 数值模拟 本构模型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软化模型在FLAC^(3D)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胡军 朱巨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基于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C++语言在FLAC3D中成功实现了模拟土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的开发,通过算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验证了开发模型的正确性。以UserMohr模型为例,阐述了在FLAC3D中开发用户自定义模型应具备的... 基于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isual C++语言在FLAC3D中成功实现了模拟土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的开发,通过算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比较验证了开发模型的正确性。以UserMohr模型为例,阐述了在FLAC3D中开发用户自定义模型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开发步骤,为其他用户进行FLAC3D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应变软化模型 UserMohr 二次开发 土体 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形模量劣化的应变软化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28
7
作者 李英杰 张顶立 刘保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647-652,659,共7页
FLAC3D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是通过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来实现的,没有考虑变形模量劣化造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变形模量劣化的损伤本构模型,详细推导了劣化损伤本构模型的差分格式,研究该模型在FLAC3D中二次开发的流程,在VC+... FLAC3D软件中的应变软化本构模型是通过抗剪强度参数劣化来实现的,没有考虑变形模量劣化造成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了变形模量劣化的损伤本构模型,详细推导了劣化损伤本构模型的差分格式,研究该模型在FLAC3D中二次开发的流程,在VC++环境下实现了劣化损伤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二次开发;通过与深埋圆形洞室应变软化数值解算例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弹塑性和损伤的力学性质,分析了变形模量劣化对围岩变形特性的影响。由于该模型能够反映围岩的劣化损伤特性和大变形特点,因此在工程应用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模量劣化 应变软化 flac3d二次开发 深部圆形隧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肯-张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实现 被引量:56
8
作者 陈育民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123-2126,共4页
根据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C++环境在FLAC3D软件中实现了邓肯-张本构模型的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三轴试验的模拟算例对模型开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在FLAC3D中开发本构模型的基本步骤和编程要点,为其他用户进行本构模... 根据FLAC3D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利用VC++环境在FLAC3D软件中实现了邓肯-张本构模型的开发,设计了一系列三轴试验的模拟算例对模型开发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给出了在FLAC3D中开发本构模型的基本步骤和编程要点,为其他用户进行本构模型的修改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由于FLAC3D开发环境的特点,用户编写的本构模型和软件自带的本构模型的执行效率处在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肯-张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FLAC^(3D)开发与数值验证 被引量:4
9
作者 杨云浩 陈鸿杰 王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8-53,59,共7页
探讨适用于硬岩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方法。首先,基于不可逆热力学框架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基本理论,结合弹塑性力学塑性势与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导出了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增量形式及损伤演化速率的计算公式,在... 探讨适用于硬岩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方法。首先,基于不可逆热力学框架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基本理论,结合弹塑性力学塑性势与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导出了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增量形式及损伤演化速率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M-C准则并考虑黏聚力随损伤的逐步弱化,详细给出了该损伤模型在FLAC3D中的实现流程并探讨了相关细节处理方法,编写了相应的DLL文件以供调用。进而,通过圆柱试样的压缩数值试验验证其正确性与合理性,结果表明该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材料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以一个概化的地下洞室分层开挖实例初步检验了模型的应用效果,计算所得洞周损伤较大部位与实际工程中直接或间接观测到的围岩损伤情况较为一致,由此表明以拉应变度量的损伤及其演化方程能够合理地反映硬岩的损伤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热力学 弹塑性 各向异性损伤 flac3d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多级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效果研究——以云南某滑坡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海娜 吴润富 +2 位作者 郑允 王润清 魏井申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8,共11页
为探明公路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机理,以云南邓家村某路堑边坡的滑坡处治为例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多元数据分析,查明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成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无支护下高边坡的稳定性,对比分析了挡土墙和桩锚... 为探明公路路堑高边坡桩锚支护机理,以云南邓家村某路堑边坡的滑坡处治为例展开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多元数据分析,查明了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成因;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了无支护下高边坡的稳定性,对比分析了挡土墙和桩锚支护2种方案;以预应力为400 kN、桩间距为4 m、桩直径为1 m为基本方案,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路堑高边坡中桩锚参数对桩锚受力性能和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挡土墙虽然可以有效阻止边坡底部的滑移,但其对坡体中部和上部的稳固效果不佳;桩锚支护结构对整个滑坡体都有一个良好的加固作用,桩的位移呈现“上部大而下部趋于0”的特点,其受到的剪力、弯矩存在多个极值点,并且大多数存在于滑动面上方;随着桩直径的增大或者桩间距的减小,边坡安全系数增加,而锚索预应力对安全系数的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 桩锚支护机理 flac3d 路堑高边坡 支护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与无人机航测的全部垮落法采煤塌陷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民 秦越强 +3 位作者 柴晨晖 孙宇飞 李朋伟 岳喜能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4-215,共12页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 内蒙古串草圪旦煤矿位于黄河中游上段,其全部垮落法采煤导致大面积塌陷,地表生态和环境问题频发。为研究采空区地表裂缝发育规律及塌陷应力与位移场演化特征以串草圪旦煤矿6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航测查清了地表裂缝分布范围及规律,构建了FLAC3D数值模型并计算分析了采空区围岩应力及位移变化,将分析结果与无人机航测结果进行了相互验证。结果表明:(1)塌陷主要以地裂缝为表现形式,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及中西部。工作面发育2类地裂缝,一类为弧形阶梯式裂缝群,呈平行分布且以间隔5~20 m出现,大部分形成阶梯式高度为15~130 cm的错台,裂缝以3°~5°的偏角垂直工作面推进方向发育;另一类为直线型边缘裂缝带,拉张破坏严重,平行工作面外围呈带状发育,少数可展布于工作面内部,最外围裂缝至工作面的距离分别为38,53 m。(2)由于地下煤层开挖,采空区顶板出现明显的“马鞍状”拉应力集中区,且随着开挖的推进地表集中区拉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为0.181 MPa;(3)采空区顶部完全垮塌,地表垂直位移最大值在采空区正中间,最大值约5.5 m;地表水平位移最大值位于采空区煤柱正上方,最大值1.93 m。(4)数值模拟计算的沉降量、裂缝角与无人机航测数据基本一致。研究成果可为煤层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部垮落法 采煤塌陷 flac3d 数值模拟 无人机 串草圪旦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堆石料三维边界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惠 陈育民 +1 位作者 肖杨 刘汉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01-1808,共8页
堆石料三维边界面模型结合了统一非线性强度准则,可以反映三维应力空间堆石料的应变硬化、软化以及体积收缩和剪胀等传统本构模型难以反映的力学特性。基于三维边界面模型的基本理论,通过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 堆石料三维边界面模型结合了统一非线性强度准则,可以反映三维应力空间堆石料的应变硬化、软化以及体积收缩和剪胀等传统本构模型难以反映的力学特性。基于三维边界面模型的基本理论,通过FLAC3D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并给出基于FLAC3D程序的边界面本构模型开发的关键步骤、编程要点和调试方法。利用开发的本构模型,开展了三轴压缩试验的数值模拟计算,并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嵌入在FLAC3D中的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设定试验条件下的材料性能,而且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模型参数简单,都可从常规三轴试验获得,从而验证了三维边界面模型二次开发程序的优越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三维边界面本构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及验证 被引量:9
13
作者 雷小芹 杨果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5-640,共6页
利用FLAC3D程序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UDM在VC++编译环境下实现了一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简化边界面模型的开发。介绍了边界面模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开发关键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三轴加卸载试验、不排水静三轴试验、不排水动三轴试验... 利用FLAC3D程序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UDM在VC++编译环境下实现了一基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简化边界面模型的开发。介绍了边界面模型的基本原理,并给出了开发关键技术和具体实施方法。通过三轴加卸载试验、不排水静三轴试验、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等几种数值试验与修正剑桥模型进行了对比研究。计算结果验证了所开发的边界面模型的正确性及相对修正剑桥模型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面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三轴数值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大变形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邹佑学 王睿 张建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5-1534,共10页
通过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制的变动映射中心边界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基于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该模型符合三维应力空间边界面映射规则,并引入临界状态变量,可实现对不同密度和围... 通过FLAC^(3D)二次开发平台,在VC++环境下实现了基于砂土液化大变形机制的变动映射中心边界面弹塑性模型的二次开发。基于饱和砂土液化大变形本构理论,该模型符合三维应力空间边界面映射规则,并引入临界状态变量,可实现对不同密度和围压状态下砂土液化大变形分析。针对FLAC^(3D)程序混合离散技术与数据调用模式和模型的体积相容性条件,测试分析了将模型采用不同植入方案的计算稳定性,开发了在FLAC^(3D)混合离散技术下不同子区共享映射中心,进入与离开液化状态保持同步的开发方案,并给出模型开发的关键技术与实施方法。利用开发的模型,对饱和砂土开展了不排水/排水/循环三轴试验与不排水循环扭剪试验模拟,及三维地基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及所开发程序具有很好的模拟与分析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变形 弹塑性本构模型 flac^3d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考虑实测主应力与计算模型边界斜交的模型初始应力场生成
15
作者 刘建宇 卞涛 姬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3-169,共7页
进行地下采矿FLAC3D数值模拟时,正确地在模型中生成初始应力场尤为重要。考虑到实际工况,常需在计算模型中进行多次开挖和分组,而为了方便多次开挖和分组,建模时可能会出现实测主应力与模型边界斜交的情况。为研究实测主应力与模型边界... 进行地下采矿FLAC3D数值模拟时,正确地在模型中生成初始应力场尤为重要。考虑到实际工况,常需在计算模型中进行多次开挖和分组,而为了方便多次开挖和分组,建模时可能会出现实测主应力与模型边界斜交的情况。为研究实测主应力与模型边界斜交情况下的初始应力场生成方法,应用弹性力学空间问题基本理论求解了作用于模型边界的应力值,运用莫尔圆极点法和力的平衡法确定了作用于模型边界应力的方向,并最终采用以应力边界控制为主、以位移边界控制为辅的准应力边界控制法在模型中生成了初始应力场。将计算平衡后模型中的各主应力值和方向与实际情况对比,模型中各标高位置上的主应力值与实际值几乎相同,各主应力的方位也与实际情况相符,从而证实了准应力边界控制法正确合理,可为类似情况下的初始应力场生成方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主应力 模型边界 初始应力场 准应力边界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va3D二次开发在物流设备三维造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冰 程国全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6-190,193,共6页
面向物流设备三维造型对Java3D API进行二次开发,丰富了几何元素库以满足物流设备特殊形状构件的造型;对图形变换方法进行了重写,解决了传统建模坐标系与计算机显示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并实现构件模型位置的任意控制;编写了模型节点的... 面向物流设备三维造型对Java3D API进行二次开发,丰富了几何元素库以满足物流设备特殊形状构件的造型;对图形变换方法进行了重写,解决了传统建模坐标系与计算机显示坐标系不统一的问题,并实现构件模型位置的任意控制;编写了模型节点的三维阵列方法,方便了具有阵列结构的设备造型;将运动参数与Java3D的插值器行为类进行参数换算,实现了物流设备的空间运动。二次开发结果得到的造型模块用于各类物流设备的三维造型,进而可得到设备的参数化造型类,简化了造型过程,极大地提高了造型效率。同时由于Java语言良好的跨平台性,三维模型可通过多平台进行呈现,提高了物流系统规划过程中的交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VA3d 二次开发 参数化建模 物流设备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应变硬化土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汤道飞 王长虹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9-561,共13页
为了准确模拟岩土介质的加/卸载力学特征,引入了硬化土及小应变本构模型.从屈服函数、硬化规律、塑性势函数、流动法则及小应变刚度方面介绍了程序的开发流程,利用VC++语言编译了动态链接库,实现了在FLAC3D 3.0中的加载和调用.通过与小... 为了准确模拟岩土介质的加/卸载力学特征,引入了硬化土及小应变本构模型.从屈服函数、硬化规律、塑性势函数、流动法则及小应变刚度方面介绍了程序的开发流程,利用VC++语言编译了动态链接库,实现了在FLAC3D 3.0中的加载和调用.通过与小应变模型开发经典案例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小应变硬化土模型的合理性.以上海绿洲中环中心深基坑工程为例,分别采用硬化土本构模型、小应变模型和Mohr-Coulomb理想弹塑性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硬化土及小应变模型的应力、变形分析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更为接近.研究结果可以为变形控制为主的大型地下工程开发提供可靠的岩土力学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应变 硬化土 本构模型 flac3d 基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VSP技术在辽河东部凹陷二次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艳华 孙岩 +3 位作者 朴永红 王光明 陈沅忠 张晓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83-89,10,共8页
在油田进入储层描述和开发、二次开发阶段,地面地震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参数求取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结合3D VSP的技术特点,确定了综合解释工作流程。首先利用准确的零井源距VSP时—深关系标定各种资料(测井、钻... 在油田进入储层描述和开发、二次开发阶段,地面地震已不能满足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参数求取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为此,结合3D VSP的技术特点,确定了综合解释工作流程。首先利用准确的零井源距VSP时—深关系标定各种资料(测井、钻井、三维地面地震、3D VSP等)、确定储层参数,利用零井源距VSP资料筛选对储层敏感的属性。其次,利用3D VSP资料进行储层精细解释,识别研究区低幅度构造及小断层;通过波阻抗反演和属性分析等技术预测砂体展布及剩余油气分布。最后,结合前期分析结果综合评价储层,指出有利油气分布区,为开发评价部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在经过一次开发后剩余油整体呈零散分布的状态,在构造高部位含油气性较差,剩余油主要分布在北东部斜坡的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VSP 二次开发 地震波形反演 属性分析 剩余油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粒子群优化反演及在FLAC^(3D)中的实现 被引量:21
19
作者 罗润林 阮怀宁 +1 位作者 黄亚哲 朱昌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76,80,共5页
岩体初始地应力对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仿真计算都十分重要,了解工程区域中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通常采用现场测量和反演计算相结合来实现。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反演方法,具有算法简单、收敛较快、容易实现等特点;... 岩体初始地应力对于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仿真计算都十分重要,了解工程区域中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通常采用现场测量和反演计算相结合来实现。粒子群优化算法是一种很好的优化反演方法,具有算法简单、收敛较快、容易实现等特点;而FLAC3D适用于大多数工程力学问题,并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和应用,而且内嵌有FISH语言,容易进行二次开发。因此,在研究粒子群算法原理以及地应力反演方法的基础上,利用FISH语言研制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岩体初始地应力反演程序,并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岩体初始地应力进行反演研究。工程实例表明,在FLAC3D中运用粒子群算法对岩体地应力反演简单易行而且精度较高,反演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粒子群算法 初始地应力 反演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渗流分析在FLAC3D中的实现和应用 被引量:24
20
作者 周跃峰 谭国焕 +1 位作者 甄伟文 樊少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1,共5页
基于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对其渗流模型进行了扩展。将实验室测得的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利用MATLAB实现了参数拟合。将拟合参数编写为子程序,在每步渗流分析中加以调用,从而实现非饱和土的渗流模拟。利用该方法与有限元法分别模拟3... 基于FLAC3D内置的FISH语言,对其渗流模型进行了扩展。将实验室测得的原状黄土土水特征曲线,利用MATLAB实现了参数拟合。将拟合参数编写为子程序,在每步渗流分析中加以调用,从而实现非饱和土的渗流模拟。利用该方法与有限元法分别模拟3种边界条件下的一维入渗问题,并比较模拟结果。经验证,结果吻合。其结果对研究非饱和土理论及扩展FLAC3D在非饱和土数值计算方面的应用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渗流 土水特征曲线 flac3d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