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爆破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动态响应的FLAC^(3D)模拟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陈占军 朱传云 周小恒 《爆破》 CSCD 2005年第4期8-13,共6页
已有的岩石边坡爆破动力响应分析多用有限单元法。作者尝试运用FLAC3D的动力分析模块进行岩石边坡爆破动力响应分析。建立了能够反映主要地质构造的三维岩石边坡数值模型。介绍了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边界条... 已有的岩石边坡爆破动力响应分析多用有限单元法。作者尝试运用FLAC3D的动力分析模块进行岩石边坡爆破动力响应分析。建立了能够反映主要地质构造的三维岩石边坡数值模型。介绍了三维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包括边界条件的设定、动力荷载的输入、阻尼的选取以及岩体本构模型的选择。采用FLAC3D模拟了该岩石边坡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了爆破结束后边坡体内位移场、应力场、速度场以及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并与爆破前进行对比。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FLAC3D用于爆破荷载作用下岩石边坡动态响应的数值模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荷载 岩石边坡 动态响应 FLAC^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段煤柱留设合理宽度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平 庞新坤 刘宏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8-81,86,共5页
本文以河北某矿6#煤实际开采情况为背景,通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留设不同宽度区段煤柱时,煤柱内应力和位移分布、煤柱宽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工作面间需留设合理煤柱宽度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 本文以河北某矿6#煤实际开采情况为背景,通过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留设不同宽度区段煤柱时,煤柱内应力和位移分布、煤柱宽度与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工作面间需留设合理煤柱宽度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留设6m区段煤柱方案,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通过观测发现随着工作面的不断回采,巷道围岩先后经历无采动影响阶段、采动影响阶段以及采动影响剧烈三个阶段,巷道围岩处于可控范围之内,满足生产要求,这与按经验需留设15m区段煤柱相比,减少了煤炭损失,提高了采出率,同时本文的研究对类似条件下区段护巷煤柱的留设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柱 FLAC^3d数值模拟 巷道围岩 采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瑞瑞 任建慧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241-247,共7页
针对神东矿区在浅埋厚煤层地质条件下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破坏、地表沉降进而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等问题,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软件建立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模拟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围岩及地... 针对神东矿区在浅埋厚煤层地质条件下高强度开采引起覆岩破坏、地表沉降进而影响工作面安全回采等问题,以神东矿区布尔台煤矿42108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软件建立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模拟浅埋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围岩及地表破坏场、围岩位移场分布特征及地表形变数据。通过对比观测站在回采过程中实测的地表沉降数据,分析该区覆岩运移破坏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回采后上覆岩层的破坏形态总体为“马鞍型”,在工作面巷道两侧和开切眼处的破坏高度最大,而在工作面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深度相对较小;采空区上方地表以剪切破坏为主,工作面和开切眼上部附近区域以拉伸破坏和剪切破坏为主,初采位置沉降时间久、位移量较大,停采位置位移量较小;停采后地表实测最大下沉值达到了5706 mm,相应位置的数值模拟地表最大下沉值为5498 mm,两者结果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厚煤层 综放开采 覆岩破坏 FLAC^(3d)数值模拟 地表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车站站后折返区间浅埋暗挖开挖过程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夏国志 宋卫东 王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34,共3页
运用FLAC3D软件,结合北京天坛东门地铁车站站后折返区间具体工程条件,折返区间在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局部开挖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先同时开挖双侧洞,待支护、建筑完后,再开挖中洞的方法,对地表沉降影响及... 运用FLAC3D软件,结合北京天坛东门地铁车站站后折返区间具体工程条件,折返区间在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局部开挖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先同时开挖双侧洞,待支护、建筑完后,再开挖中洞的方法,对地表沉降影响及周围土体扰动均比较小为最优方案,为此类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 双侧壁导坑法 开挖顺序 FLAC^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水压下含中空裂隙新型材料的压裂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付金伟 朱维申 +2 位作者 张新中 石路杨 谢富东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8-85,共8页
研制出一种完全透明、–15~–10℃下拉压强度比达1/6.6的树脂材料,其与岩石特性的相似程度比前人研究成果有大幅提高。制作了内置单裂隙试件,所含裂隙为中空张开型。采用自主设计的注水设备和低温加载装置,在固定水压作用下,分别开展水... 研制出一种完全透明、–15~–10℃下拉压强度比达1/6.6的树脂材料,其与岩石特性的相似程度比前人研究成果有大幅提高。制作了内置单裂隙试件,所含裂隙为中空张开型。采用自主设计的注水设备和低温加载装置,在固定水压作用下,分别开展水压为2、4 MPa时的单轴压缩试验和水压为2 MPa时的双轴压缩试验。详细描述了试件的次生裂纹形态和裂隙扩展过程,分析其产生的条件与机制,对比了有水与无水条件下试件破裂规律的异同。采用FLAC^(3D)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FLAC^(3D)自带均质流体模型基础上,引入改进的弹脆性本构模型,对损伤单元的力学参数和渗透系数进行二次定义,计算结果与文中试验结果相符合,表明了新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可以很好地反映水压作用下裂隙岩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水压 压裂试验 FLAC^(3d)数值模拟 二次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10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开采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闫少宏 许红杰 樊运策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借鉴我国急倾斜煤层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与巷道放顶煤开采技术,提出了3.5~10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采煤法。对该采煤方法的巷道布置、阶段顶煤高度以及回采工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巷柱式放顶煤开采技术。
关键词 大倾角煤层 巷柱式放顶煤 水平分段放顶煤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围岩破坏数值模拟及水害防治 被引量:3
7
作者 潘国营 马亚芬 赵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21,共7页
为研究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是否达到释放己_(16-17)煤层瓦斯的目的以及是否会诱发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问题,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十矿24130首采面为例,模拟采动条件下顶底板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显示:开采下保护层所引起... 为研究平顶山十矿下保护层开采是否达到释放己_(16-17)煤层瓦斯的目的以及是否会诱发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问题,基于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以十矿24130首采面为例,模拟采动条件下顶底板围岩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显示:开采下保护层所引起的顶板冒裂带发育高度能够达到己_(16-17)煤层,满足释放己组煤层瓦斯的裂隙要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最大为24.5 m,破坏裂隙会成为灰岩承压水进入矿井的导水通道,突水系数超过临界值。为确保24130首采面的安全生产,设计并实施了水害综合探查、疏水降压、完善排水系统、安全带压开采等综合防治水措施。该首采面成为平顶山矿区以开采下保护层释放己组煤层瓦斯和成功防治灰岩承压水的示范性工作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十矿 FLAC^(3d)数值模拟 下保护层开采 水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10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阶段高度的确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许红杰 闫少宏 《煤矿开采》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根据3.5~10m大倾角煤层巷柱式放顶煤开采巷道布置方式,建立顶煤体力学模型。采用弹塑性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确定了该采煤方法合理的阶段高度。
关键词 巷柱式放顶煤 阶段高度 应力极限平衡区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液化地层中盾构施工诱发振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9
作者 王菁悦 葛忻声 +5 位作者 吴平 甄正 王智强 田茂国 李沛轩 张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以太原市地铁2号线人民南路站~化章街站区间可液化地层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表沉降超限问题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在开挖面水平方向模拟盾构施工振动的正弦速度边界,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分析孔压比、超... 以太原市地铁2号线人民南路站~化章街站区间可液化地层盾构施工过程中遇到地表沉降超限问题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盾构隧道施工过程模拟,在开挖面水平方向模拟盾构施工振动的正弦速度边界,进行动力响应分析,分析孔压比、超静孔隙水压力、加速度时程曲线。分析结果表明:盾构机掘进太原市复合地层在隧道上覆黏质粉土及粉细砂层中形成一定液化区域,上覆土层中开挖面前方液化区域面积明显大于开挖面后方液化面积;盾构隧道轴线对应地表沉降最大值达60mm,与现场实测值相同,最大沉降发生在开挖面前方1m处;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液化土层中形成一旋涡区,漩涡中心靠近液化层底部,位于开挖面前方,超静孔隙水压力在漩涡区中心最大,向四周扩散逐渐减小。本文的研究成果对盾构在可液化地层中的施工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盾构隧道 可液化地层 FLAC^(3d)数值模拟 超孔压比 超静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连建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21,共12页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 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斜坡后缘边界的挤压变形带是斜坡整体沿其底界面(T1j3—T2b1)之间岩层界面向长江发生重力蠕滑作用的结果,不存在“巴东断裂”问题。斜坡系统内部未发现成规模的褶皱,也不存在数量众多的内动力成因的断裂带。巴东斜坡区浅表生变形破坏类型可概括为侧向拉裂、“雪崩式”垮塌、表层风化、侧向滑移张剪破裂、岩层折断变位、软岩膝折剪破裂和压扭破裂又重胶结7种重力卸荷破坏力学模式。斜坡系统内部发育分期分区(块)滑动(滑坡)现象,但不存在构造地质意义上的“断层”形迹。在地貌形态上,巴东大斜坡被4条冲沟分割成5个斜坡单元。在斜坡地质结构、成因类型与空间分布上,巴东大斜坡可划分为3个层次,即表层崩塌滑坡成因为主的堆积层(第一层次),冲沟分割且浅表生地质形迹发育的层状顺倾的中间基岩层(第二层次)和整体连续顺倾的深层基岩层(第三层次)。分形几何计算证明,巴东大斜坡的地貌形态尚处于侵蚀发育的青(幼)年期。FLAC3D数值模拟发现,在长江侵蚀下切的不同阶段,巴东斜坡体前缘和后缘接近底界面位置塑性变形区分布集中,但不具备沿深层界面发生整体滑动剪出的可能性。基本认识是,“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官渡口—东氵襄口向斜南翼(单斜山)的地质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外动力作用,河谷岸坡快速临空导致其自身重力产生强烈的侧向卸荷与滑移等浅表生地质改造作用过程而形成的,可简单地概括为“重力成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浅表生地质改造 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 变形破坏模式 分形几何FLAC^3d模拟 巴东复杂斜坡系统 重力成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割缝钻孔对煤体卸压增透效应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振敏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79,84,共6页
采用数学方法对煤层割缝钻孔的卸压增透机理进行分析,针对平宝煤矿地质条件模拟得到该煤矿最优的水力割缝高度和间距分别为0.02 m和4 m。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比分析了割缝钻孔和普通钻孔的瓦斯抽采情况,结果表明:30 d内割缝钻孔抽采... 采用数学方法对煤层割缝钻孔的卸压增透机理进行分析,针对平宝煤矿地质条件模拟得到该煤矿最优的水力割缝高度和间距分别为0.02 m和4 m。通过现场工业性试验,对比分析了割缝钻孔和普通钻孔的瓦斯抽采情况,结果表明:30 d内割缝钻孔抽采瓦斯流量是普通钻孔的3倍,抽采瓦斯浓度为普通钻孔的2~3倍,并且割缝钻孔的瓦斯浓度能够长时间保持在80%左右;后续巷道掘进月进度也由原来的60~80 m提高至100~120 m,掘进效率提高30%~50%。该项技术能够较好解决煤层瓦斯突出难题,促进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瓦斯抽采 卸压增透 水力割缝 割缝钻孔 FLAC^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在金川矿山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光 马凤山 +3 位作者 郭捷 卢蓉 陈仲杰 寇永渊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7年第5期57-66,共10页
为解决金川矿区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引入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以金川二矿区1 000 m试验巷道为原型,在充分分析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原支护条件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后,设计安装了现场监测设备,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 为解决金川矿区深部软岩巷道支护问题,引入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以金川二矿区1 000 m试验巷道为原型,在充分分析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原支护条件下围岩的变形特征后,设计安装了现场监测设备,并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了3种支护条件下的巷道围岩变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无支护条件下开挖巷道,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可达400 mm,围岩的顶底和两帮位移较大,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为一个长轴半径为15 m、短轴半径为9 m的椭圆;(2)"锚网喷+U型钢拱架"联合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最大位移量约为35 mm,较大位移出现在两帮处,顶、底位移受到较好的控制,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较无支护条件下小很多;(3)"锚网喷+钢管混凝土支架"联合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最大位移量为28.5 mm,相比于U型钢支护条件下减小约20%,围岩发生位移和塑性变形的范围也相对减小,巷道围岩更稳定;(4)通过对比数值模拟计算与现场监测结果可知,2种方法所得结果变化趋势相似,皆表现为钢管混凝土支架顶拱处的变形较稳定,数值上较两帮小,左、右两帮变形值较大,说明在1 000 m巷道所处地质条件下,钢管混凝土支架能有效地控制巷道位移,减小塑性区,但两帮处变形相对严重,应给予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支架 巷道支护 金川矿山 深井巷道 FLAC^3d模拟 巷道围岩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蠕变变形的顺煤层钻孔筛管封孔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起 魏国营 +2 位作者 秦宾宾 刘威 王俊铭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3-138,共6页
针对顺煤层抽采钻孔在抽采过程中由于钻孔断面变形缩小导致抽采流量和浓度低下的问题,采用FLAC^3D软件构建基于蠕变规律的钻孔煤体形变模型,对比分析常规和预置筛管钻孔周围煤体的蠕变位移和塑形区变化情况;提出预置筛管抽采封孔技术以... 针对顺煤层抽采钻孔在抽采过程中由于钻孔断面变形缩小导致抽采流量和浓度低下的问题,采用FLAC^3D软件构建基于蠕变规律的钻孔煤体形变模型,对比分析常规和预置筛管钻孔周围煤体的蠕变位移和塑形区变化情况;提出预置筛管抽采封孔技术以提高孔壁支护力、改善钻孔抽采断面,并进行工业验证。研究表明:顺层抽采钻孔完孔后,孔壁受环向压力的影响,钻孔周围煤体呈现出向钻孔方向蠕变挤压特性,而且筛管钻孔相较常规钻孔形变量明显变小;现场采用预置筛管抽采封孔技术后,相较常规封孔技术,抽采65天时钻孔抽采量提高191%,抽采浓度提高137%,抽采效率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蠕变规律 预置筛管 钻孔 FLAC^3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稳定控制技术 被引量:46
14
作者 孟庆彬 孔令辉 +4 位作者 韩立军 李云 聂军委 李浩 高杰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54-2564,共11页
针对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矩形断面煤巷易冒顶、大变形、难支护等特点,基于锚杆和锚索支护理论,提出了兼具组合梁和组合拱承载效应的梁-拱锚固承载结构,分析了梁-拱锚固结构的几何特征,揭示了不同锚固参数条件下梁-拱锚固结构的形成过... 针对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矩形断面煤巷易冒顶、大变形、难支护等特点,基于锚杆和锚索支护理论,提出了兼具组合梁和组合拱承载效应的梁-拱锚固承载结构,分析了梁-拱锚固结构的几何特征,揭示了不同锚固参数条件下梁-拱锚固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支护形式下煤巷顶板的锚固结构效应。采用FLAC^(3D)模拟研究了4种支护技术方案条件下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位移与塑性区损伤扩展演化规律,揭示了不同支护技术方案对矩形断面煤巷围岩的控制效果,验证了采用基于梁-拱锚固结构的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矩形断面煤巷支护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并进行了井下工业性试验。监测结果表明,采用"梁-拱锚固结构"支护技术方案有效地控制了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离层与大变形,维持了深部软弱破碎复合顶板煤巷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及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软弱破碎煤巷 复合顶板 梁-拱锚固结构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塌岸预测评价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35
15
作者 刘天翔 许强 +2 位作者 黄润秋 汤明高 范宣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3,共7页
水库塌岸是影响三峡水库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作者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类型和传统塌岸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塌岸预测应根据不同的塌岸类型,建立适合的塌岸预测模型。冲(磨)蚀型和坍(崩)塌型的塌岸预测可以用本文提出的岸坡结构法;滑移... 水库塌岸是影响三峡水库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作者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类型和传统塌岸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塌岸预测应根据不同的塌岸类型,建立适合的塌岸预测模型。冲(磨)蚀型和坍(崩)塌型的塌岸预测可以用本文提出的岸坡结构法;滑移型的塌岸预测,应以本文提出的极限平衡搜索预测法和FLAC3D数值模拟预测法的预测结果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三峡库区重庆段的两个典型塌岸地段及代表性地质剖面的预测,验证了这种思路的正确性;并总结了适合三峡库区这种山区型水库的塌岸预测的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塌岸 岸坡结构法 极限平衡搜索预测法 FLAC^3d数值模拟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筋间距对加筋挡土墙工作性态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常倩倩 束一鸣 +2 位作者 黄松 刘军 周维垣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7-562,共6页
在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工程实例挡土墙成功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加筋间距,分析其对挡土墙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挡土墙面板侧向位移及加筋层拉应力随着加筋间距的减小而减小.与极限平衡原理分析的结果比较表明,采用FLAC3D数... 在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某工程实例挡土墙成功模拟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加筋间距,分析其对挡土墙工作性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挡土墙面板侧向位移及加筋层拉应力随着加筋间距的减小而减小.与极限平衡原理分析的结果比较表明,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能更加精确合理地分析不同的加筋间距对挡土墙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挡土墙 工作性态 加筋间距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向东 霍金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7,共5页
为解决同煤集团王坪矿8#煤层松软、厚度大的巷道支护问题,采用FLAC3D对巷道支护形式进行模拟,分析了围岩应力、位移分布以及塑性区变化,设计出了锚网索+锚注+特殊段封闭式金属支架的联合支护方法,结合两帮2种锚杆的位移对比和实时监测.... 为解决同煤集团王坪矿8#煤层松软、厚度大的巷道支护问题,采用FLAC3D对巷道支护形式进行模拟,分析了围岩应力、位移分布以及塑性区变化,设计出了锚网索+锚注+特殊段封闭式金属支架的联合支护方法,结合两帮2种锚杆的位移对比和实时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支护形式有利于控制特厚松软煤层巷道的变形,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对类似具有松软、厚度大特性的巷道支护和深部煤层的开采提供了可行的支护方式,拓展了联合支护在煤矿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松软煤层巷道 稳定性控制 联合支护 FLAC^3d数值模拟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的确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东强 燕鹏 +1 位作者 李彦奇 王可意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3-1089,共7页
为计算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霍克布朗屈服准则,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采用短台阶的开挖方式,对各级围岩不同埋深下3车道公路山岭隧道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相... 为计算公路山岭隧道初期支护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霍克布朗屈服准则,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和实际工程经验选取断面形式、支护方式以及材料参数,采用短台阶的开挖方式,对各级围岩不同埋深下3车道公路山岭隧道拱顶、拱腰和拱脚的极限相对位移值采用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依据突变理论确定。根据对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提出可将洞周变形控制点位明确,细化埋深范围,通过分析上下开台阶开挖对不同点位变形值的影响,且与实际施工相结合,确定出开挖步的变化对洞周位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突变理论 围岩稳定 极限相对位移 初期支护 FLAC^3d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段空区稳定性分析及间柱回采顺序优选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德镛 高聪 +3 位作者 贾子月 吕世玮 刘孙政 郭琦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以甘肃某铅锌矿为工程背景,针对矿山复杂条件下多中段采空区中遗留大量高品位的矿柱,如何安全高效回采残矿已成为提高矿山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回采方案及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最佳矿柱回采方案和回采顺序。根据... 以甘肃某铅锌矿为工程背景,针对矿山复杂条件下多中段采空区中遗留大量高品位的矿柱,如何安全高效回采残矿已成为提高矿山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回采方案及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究最佳矿柱回采方案和回采顺序。根据研究区域的矿柱数量,对中段间、中段内开采顺序及方向进行组合,最终得出14个方案,并通过选取矿山的矿岩样品和尾砂,进行岩石室内力学参数试验,得出相应力学参数,并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建立FLAC^(3D)模型。将折减后的岩体力学参数带入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中,从应力、位移和塑性区等方面分析采区的稳定性,从而优选出中段自下而上、中段内采取隔一采一、由中间向两翼回采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柱回采 多中段采空区 采空区稳定 回采顺序 FLAC^(3d)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岩石破裂应力场动态反演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飞跃 杨天鸿 +4 位作者 张鹏海 周靖人 邓文学 侯宪港 赵永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7-1524,共8页
为获取岩石在破裂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首先进行室内物理试验获取声发射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能量耗散原理,利用实测声发射信息建立起岩石细观损伤表征方程,并通过FLAC^(3D)内嵌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自动搜索声发射损伤影响范围内岩石单... 为获取岩石在破裂过程中的动态应力场,首先进行室内物理试验获取声发射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能量耗散原理,利用实测声发射信息建立起岩石细观损伤表征方程,并通过FLAC^(3D)内嵌FISH语言进行二次开发,自动搜索声发射损伤影响范围内岩石单元并对其力学参数进行弱化,计算得到较为真实的岩石破裂动态应力场。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岩石破裂应力场与实测结果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验证了岩石细观损伤表征方法的合理性。同时,获得的岩石动态破裂应力场不仅可以从岩石力学的角度解释破坏产生的原因,也对预测岩石下一步破坏具有指导意义。但这种方法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应力场 FLAC^3d数值模拟 动态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