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EM-SPH耦合算法的子弹侵彻复合装甲数值模拟
1
作者 李福强 史彦飞 +2 位作者 黄敬如 刘润华 赵亮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78,共5页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 为研究7.62 mm穿甲子弹对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PE-UHMW)复合装甲的毁伤效应,对子弹侵彻复合装甲问题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分析毁伤效应中陶瓷锥的形成、裂纹扩展和破碎飞溅过程,分析弹体对芳纶和PE-UHMW的破坏模式,并研究不同的弹速对复合装甲毁伤效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M-SPH耦合算法可很好地模拟弹体侵彻陶瓷/芳纶/PE-UHMW复合装甲的过程;在弹速小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和背板最大变形值都随着弹速的增大而增大;当弹速大于弹道极限时,复合装甲吸能增加的速率开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装甲 fem-sph耦合算法 陶瓷锥 毁伤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FEM-SPH耦合算法的飞机典型部位破片冲击战伤的数值研究
2
作者 叶纪元 杨扬 +2 位作者 徐绯 王逸韬 何宇廷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3,共12页
针对飞机典型部位在遭到高速破片攻击后结构整体的战伤状态及破片的剩余行为开展数值模拟。应用LS-DYNA软件,结合有限单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两者的优势,建立... 针对飞机典型部位在遭到高速破片攻击后结构整体的战伤状态及破片的剩余行为开展数值模拟。应用LS-DYNA软件,结合有限单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和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两者的优势,建立自适应的FEM-SPH耦合模拟方法,并构建2种飞机典型部位的计算模型,采用六面体网格局部细化方法实现了核心位置的精确模拟,并进行试验来验证数值模型;开展了一系列高速冲击战伤模拟,对比了不同工况下破片高速冲击结构后形成的碎片云和破口形貌,并对破片的剩余速度和质量进行分析,确定了破片在结构蒙皮上的临界跳飞角。结果表明:自适应FEM-SPH耦合算法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够对破片高速冲击战伤进行有效准确模拟;碎片云分布形状随破片速度增加变得狭长,冲击角度会改变碎片云和结构破口形状朝向;碎片云高度和扩散速度随破片速度或角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都呈线性关系;破片的速度减少量不随初始速度变化,质量减少量则与冲击速度正相关,两者与冲击角度都负相关;破片临界跳飞角与冲击速度大小基本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fem-sph耦合算法 高速冲击 碎片云 破片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换矩阵的FEM/MLPG耦合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柳军 严波 +1 位作者 赵莉 刘成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600,共5页
首次基于有限元的转换矩阵(TMF)和无网格的转换矩阵(TMM),提出有限单元法(FEM)和无网格局部彼得罗夫-伽辽金法(MLPG)的耦合算法。编制了相应算法的三维程序,计算分析了三维柱体的拉伸和弯曲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ABAQUS软件计算结果以及... 首次基于有限元的转换矩阵(TMF)和无网格的转换矩阵(TMM),提出有限单元法(FEM)和无网格局部彼得罗夫-伽辽金法(MLPG)的耦合算法。编制了相应算法的三维程序,计算分析了三维柱体的拉伸和弯曲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ABAQUS软件计算结果以及理论解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耦合算法计算精度高,收敛性好,可以用以模拟裂纹扩展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矩阵 有限元法 MLPG法 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FEM-SPH转换算法的截齿冲击结核体仿真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耀东 周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568-575,共8页
采用基于转换算法的FEM-SPH耦合方法,通过建立截齿冲击煤层及其内部结核体的三维模型,分析了截齿冲击位置对截齿载荷的影响,探讨了结核体尺寸与截齿载荷极值的关系,最后研究了结核体剥落的机理,结果表明:结核体尺寸和截齿冲击点是决定... 采用基于转换算法的FEM-SPH耦合方法,通过建立截齿冲击煤层及其内部结核体的三维模型,分析了截齿冲击位置对截齿载荷的影响,探讨了结核体尺寸与截齿载荷极值的关系,最后研究了结核体剥落的机理,结果表明:结核体尺寸和截齿冲击点是决定结核体剥落机理的主要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旋转、压入、松动、截断、切削5种,且剥落载荷极值的大小顺序为截断>切削>压入>旋转>松动;当结核体几何中心点处于截齿截道上时,截齿的截割阻力极值最大,切向载荷最大,当截齿冲击点位于中心点两侧时,侧向载荷极值最大,当结核体几何中心位于截道外侧时法向载荷最大;截齿载荷极值与结核体长轴长度呈指数关系,并拟合出了关系式;3个方向的载荷极值与长轴尺寸也为指数关系,并给出了拟合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体 fem-sph转换算法 剥落机理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M破岩机理的三维FEM-SPH耦合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肖南 周小平 +1 位作者 程浩 翟淑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3-1269,共7页
采用改进的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FEM-SPH)的方法,建立了TBM单滚刀和双滚刀破岩的三维数值耦合模型,研究了TBM破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碎区形成阶段,在单滚刀推力的作用下,微裂纹向下扩展形成扇形破坏区;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微... 采用改进的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FEM-SPH)的方法,建立了TBM单滚刀和双滚刀破岩的三维数值耦合模型,研究了TBM破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压碎区形成阶段,在单滚刀推力的作用下,微裂纹向下扩展形成扇形破坏区;在切向力的作用下,微裂纹向前扩展形成另一个扇形破坏区,两个扇形破坏区组成了锥形破坏区;在微裂纹形成阶段,侧向裂纹的扩展速度大于中央裂纹的扩展速度;在微裂纹扩展阶段,中央裂纹的扩展速度大于侧向裂纹的扩展速度;当滚刀向岩体的边缘滚动时,边缘部位的岩石以扇形失效;压碎区形成阶段,每个滚刀单独作用在岩石上,在每滚刀的下方形成一个锥形破坏区;在微裂纹形成阶段,由于滚刀之间的相互作用,赫兹裂纹改变扩展方向;在微裂纹扩展阶段,赫兹裂纹连接和贯通,形成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M破岩 fem-sph耦合算法 岩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预制孔容器内爆问题的FEM-SPH耦合算法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廷勋 胡德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0-216,共7页
考虑带预制孔容器内空气的影响,采用三维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程序对含预制孔容器在内爆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实验所得到的破坏特征参量吻合。同时也用LS-DYNA软件中ALE算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得... 考虑带预制孔容器内空气的影响,采用三维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程序对含预制孔容器在内爆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实验所得到的破坏特征参量吻合。同时也用LS-DYNA软件中ALE算法得到的计算结果与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了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的有效性。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能够稳定再现内爆载荷作用下含预制孔容器的爆炸鼓包过程、预制孔毁伤破坏过程以及容器内空气运动过程,可以为容器内爆问题的数值模拟研究提供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容器 爆炸 预制孔 fem-sph耦合算法 ALE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CSD耦合算法的机翼颤振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宪昂 徐敏 +1 位作者 安效民 陈士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2,共4页
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算法对标准气动弹性模型AGARD445.6机翼作了颤振分析,主要研究机翼的跨音速颤振求解问题。采用常体积转换法(CVT)进行流体与结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并运用松耦合方法对气动弹性方程进行时... 用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算法对标准气动弹性模型AGARD445.6机翼作了颤振分析,主要研究机翼的跨音速颤振求解问题。采用常体积转换法(CVT)进行流体与结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并运用松耦合方法对气动弹性方程进行时域推进仿真。计算机翼在Ma=0.499~1.072的颤振边界,并将计算结果同偶极子格网法(DLM)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结果显示CFD/CSD耦合计算结果较DLM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值,尤其是在非线性强的跨音速区域。可见,CFD/CSD耦合计算比DLM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力学(CFD/CSD)耦合算法 AGARD 445.6机翼 颤振分析 常体积转换(CVT) 偶极子格网法(D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磁致微致动器能量耦合转换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志彤 蔡炯炯 +1 位作者 陈宏平 何国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39-942,1055,共5页
根据超磁致材料(giantmagnetostrictivematerial,GMM)磁-机耦合能量转换的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FEM)耦合迭代方法,设计了超磁致微致动器,研究了超磁致介质的力学特性(应力、应变)与磁学特性(磁场强度、磁感应).对算法的考察分析表明,不... 根据超磁致材料(giantmagnetostrictivematerial,GMM)磁-机耦合能量转换的本构关系,采用有限元(FEM)耦合迭代方法,设计了超磁致微致动器,研究了超磁致介质的力学特性(应力、应变)与磁学特性(磁场强度、磁感应).对算法的考察分析表明,不同类型负载下FEM耦合迭代算法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将FEM耦合迭代计算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两者比较吻合.对不同预压力下器件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MPa预压力下,致动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和较大的应变量,二者取得较好的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磁致材料 耦合能量转换 FEM耦合迭代算法 微致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随机载荷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与功率响应分析
9
作者 王德莉 杨雯 +2 位作者 韦玮 裴海清 徐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15-1529,共15页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是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一类核心做功单元,它的研建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供电瓶颈技术推进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其机械构型、参数设计、俘能机制,该文建立了多自由度波能转换结构耦合运动模型...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是波浪能发电系统的一类核心做功单元,它的研建对于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供电瓶颈技术推进上具有重大意义.为研究其机械构型、参数设计、俘能机制,该文建立了多自由度波能转换结构耦合运动模型.通过对粒子群等智能算法进行优化,克服了多自由度迭代规模过大以及局部最优解困境等问题,丰富了算法功能,定性及定量测算了波能转换结构在二/四自由度、线性/非线性阻尼、两场景结构尺寸参数调控下的振荡及俘能效果.验证了多自由度、非线性阻尼等振控条件的俘能优势,同步探寻此类结构的动力学行为规律、参数优化设计及俘能机制高效路径.引入随机载荷以优化模型精度并做进一步探索,总结了噪声差异引致结构俘能效果的作用规律.为实际工程中波浪能转换结构的有效应用模式发展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荡浮子式波能转换结构 耦合模式 算法优化 动力学响应 参数设计 随机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区水位循环条件下斜坡桩基长期性能预测模型研究
10
作者 张高峰 姚国文 +3 位作者 宋安祥 蒋欣健 冯梓航 王北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28-940,共13页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强度参数逐年劣化,岸坡不断变形、下滑,对桩基产生长期侧向作用,造成桩基损伤积累,甚至破坏。为探究库区斜坡桩基的长期性能,构建了库水位循环作用下考虑岩土体劣化效应的斜坡桩-土耦合体系理论模型;提出采用FEM-SPH(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转换耦合算法建立三维斜坡桩-土有限元模型。结合工程案例,将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能对桩基的长期性能作出预测评估,二者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墩桩偏位预测平均误差在14%左右,承载力预测误差不超过12%;理论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桩基弹塑性阶段性能,而对于桩基破坏阶段适用性较差;有限元模型能较直观准确地揭示库岸边坡失稳演化过程、桩基损伤破坏机制以及桩-土长期相互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循环作用 斜坡桩 长期性能 预测模型 有限元模型 fem-sph转换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CSD耦合计算研究 被引量:41
11
作者 徐敏 陈士橹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3-36,共4页
基于流体———结构干扰计算中流体和结构网格之间的数据交换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常体积转换法 (CVT) ,即引入面积限制值来保证网格插值的质量。运用该方法对两种常规外形 :机翼和弹体圆柱段进行了插值计算 ,并与无限平板样条... 基于流体———结构干扰计算中流体和结构网格之间的数据交换方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常体积转换法 (CVT) ,即引入面积限制值来保证网格插值的质量。运用该方法对两种常规外形 :机翼和弹体圆柱段进行了插值计算 ,并与无限平板样条法 (IPS)进行了比较和误差评估。认为改进的CVT插值方法能避免原CVT方法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且大大提高了插值精度 ,是一种适合用于CFD CSD耦合计算接口界面的插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CFD/CSD界面算法 无限平板样条法 常体积转换 气动弹性 流固耦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算法模拟炸药撞击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章猛华 阮文俊 余永刚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7-242,共6页
为了更有效地模拟炸药的撞击响应特性,为炸药的安全性预测提供可靠数据,采用有限元法(FEM)及FEM与光滑粒子(FEM-SPH)耦合算法分别对炸药的跌落试验及Steven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EM-SP... 为了更有效地模拟炸药的撞击响应特性,为炸药的安全性预测提供可靠数据,采用有限元法(FEM)及FEM与光滑粒子(FEM-SPH)耦合算法分别对炸药的跌落试验及Steven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FEM-SPH耦合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模拟粘性炸药受撞后的力学响应问题,且精度更高。在跌落试验的模拟中,FEM-SPH耦合算法得到的压力及过载曲线的上升速率与实测值更接近,最大压力误差约4%,而FEM的误差为16%;在Steven试验的模拟中,FEMSPH耦合算法得到的压力时程曲线与试验值更吻合,压力积分值与试验值偏差约10.7%,而FEM的偏差为29%,炸药受撞击后的现象也与试验较相似。FEM-SPH耦合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粘性及颗粒材料在撞击加载过程中的相对滑移及流动特性,对于模拟粘性炸药在受撞击后产生大变形的问题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炸药 撞击响应 数值模拟 fem-sph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3全球海气耦合预报模式的并行计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天刚 徐金秀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5期193-195,共3页
介绍了基于T63全球海气耦合业务预报模式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在分析了它的基本流程及串行运行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其巨大的计算量以及数据流特点,提出了基于纬圈并行的并行方案,并对I/O作了比较有效的优化,在神威并行机上实现后,在8处理器... 介绍了基于T63全球海气耦合业务预报模式的特点及基本原理,在分析了它的基本流程及串行运行时间的基础上,针对其巨大的计算量以及数据流特点,提出了基于纬圈并行的并行方案,并对I/O作了比较有效的优化,在神威并行机上实现后,在8处理器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最大可扩展至48处理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模式 海洋模式 海气耦合模式 空间转换 并行算法 数据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荡浮子式波能装置的功率计算分析及参数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德莉 李霁 +4 位作者 杨雯 任志聪 张晓燕 史加荣 姚继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6-414,共9页
波浪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提高波浪能装置的能量捕获率是波浪能规模化利用的关键。本文对波浪能的能量转换装置进行了研究,针对装置于不同摇荡条件下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最优阻尼系数及相关参数进行演化分析及求解。利用牛顿定律... 波浪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之一,提高波浪能装置的能量捕获率是波浪能规模化利用的关键。本文对波浪能的能量转换装置进行了研究,针对装置于不同摇荡条件下的最大平均输出功率、最优阻尼系数及相关参数进行演化分析及求解。利用牛顿定律及质心系、转动惯量等建立二自由度、四自由度波浪能转换装置耦合运动模型,基于时间离散化的差分原理求解,同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降低时间复杂度,提出了改良的粒子群算法,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为实际工程中波浪能的高效采集提供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能转换装置 纵摇 垂荡 耦合模式 振动力学原理 最大平均输出功率 参数设计 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水位循环下岸坡-桥梁桩基相互作用致损机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高峰 姚国文 +3 位作者 孔国英 刘佳伟 吴树杭 周干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17-2325,共9页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劣化,引起岸坡变形、滑移,将对桥梁基础、桥墩及上部结构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甚至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落梁、垮塌。针对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库岸边坡失稳致灾问题,采用FEM-SPH(finite element met... 库水位循环作用下,库岸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劣化,引起岸坡变形、滑移,将对桥梁基础、桥墩及上部结构产生不同程度损伤,甚至会导致桥梁上部结构落梁、垮塌。针对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库岸边坡失稳致灾问题,采用FEM-SPH(finite element method-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转换耦合算法建立了岸坡-桥梁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桥位处地质勘测数据模拟了变动水位条件下岸坡变形、滑移、失稳全过程,揭示了岸坡滑移与桥梁桩基相互作用机理,研究了桥墩偏位规律及下部结构失效模式。结果表明:以滑动带有限元网格悉数转换为SPH(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粒子作为岸坡失稳判据,FEM-SPH转换耦合算法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模拟库岸边坡从变形、滑移至失稳全过程;桥位处岸坡将在第16、20次水位升降循环过程中发生失稳破坏;随着岸坡变形、滑移、失稳演化,桥墩偏位呈“缓增-激增”的变化趋势;岸坡发生第2次失稳时,桩基础在土-岩交界面上部发生剪切破坏,破坏面与水平面夹角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水位循环作用 岸坡滑移 桥梁桩基础 桥墩偏位 失效模式 fem-sph转换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埋头弹高速冲击挤进入膛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师军飞 钱林方 +1 位作者 陈红彬 付佳维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6-669,共14页
为研究埋头弹高速冲击挤进入膛过程的力学机理和运动规律,将某40 mm口径埋头弹火炮作为对象,分析建立其内弹道过程的数理模型,并通过实弹射击试验验证内弹道模型的准确性。考虑界面间的摩擦和接触特性,采用FEM-SPH耦合算法建立了高速冲... 为研究埋头弹高速冲击挤进入膛过程的力学机理和运动规律,将某40 mm口径埋头弹火炮作为对象,分析建立其内弹道过程的数理模型,并通过实弹射击试验验证内弹道模型的准确性。考虑界面间的摩擦和接触特性,采用FEM-SPH耦合算法建立了高速冲击挤进模型,将内弹道数值解作为边界条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弹带变形、弹丸运动、弹丸姿态和挤进阻力等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道模型准确合理,弹丸的初始上膛速度为78.2 m/s;整个挤进过程分为减速挤进和加速挤进阶段,两阶段之间弹丸处于准静止状态,减速挤进过程中弹丸姿态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摆动角幅值不断下降,加速挤进过程,摆动角迅速增大,随着挤进完成摆动角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完成挤进用时2.65 ms,完成挤进时弹丸速度为73.92 m/s;挤进过程弹带表面温度接近材料熔点;动态挤进阻力呈现两次“上升-下降”过程,最大挤进阻力为95.288 kN,完全挤进时阻力降低并稳定到10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头弹 内弹道 冲击挤进 fem-sph耦合算法 弹丸姿态 挤进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静态耦合分析与解耦研究
17
作者 康海亮 李敏 +1 位作者 邓剑翔 刘俊 《压电与声光》 2025年第4期762-768,共7页
为实现八输出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复杂静态载荷环境下高精度及稳定测量,开展了传感器的静态维间耦合特性分析与解耦研究。首先分析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加速度在传感器内部的传递规律推导了传感器标定矩阵与灵敏度矩... 为实现八输出压电式六维加速度传感器在复杂静态载荷环境下高精度及稳定测量,开展了传感器的静态维间耦合特性分析与解耦研究。首先分析了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根据加速度在传感器内部的传递规律推导了传感器标定矩阵与灵敏度矩阵解析数学模型;然后对传感器结构、测量原理和灵敏度矩阵进行分析,揭示了由结构设计、敏感元件灵敏度差异以及制造与安装误差引发的静态耦合机理,同时制定了基于线性矩阵的静态解耦算法;最后基于团队自主研制的多维加速度传感器标定系统进行静态标定实验,对静态耦合机理与解耦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次实验中所有维度加速度的标准值与解耦值均较接近,解耦误差均控制在0.15%~3.47%,且A_(y),A_(z),α_(x),α_(y),α_(z)5个维度的误差均低于2.5%;在高负载条件下,解耦误差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解耦算法在复杂环境下依然保持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维加速度传感器 静态耦合机理 转换矩阵 静态解耦算法 标定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Whipple防护结构与相关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莹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55,共27页
基于弹丸在超高速撞击薄板时破碎形成碎片云的机理,Whipple防护结构能够对航天器所面临的空间碎片及微流星体等威胁形成有效防护。通过回顾Whipple防护结构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对多层板结构、填充式防护结构、夹芯板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 基于弹丸在超高速撞击薄板时破碎形成碎片云的机理,Whipple防护结构能够对航天器所面临的空间碎片及微流星体等威胁形成有效防护。通过回顾Whipple防护结构的研究和发展历程,对多层板结构、填充式防护结构、夹芯板结构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力学效应和防护性能;总结可应用于含泡沫、蜂窝、梯度和编织等材料的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的数值模拟方法及其改进方法;结合相关材料的超高速撞击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为防护结构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速碰撞 WHIPPLE防护结构 碎片云 多层板结构 填充/夹芯板结构 fem-sph自适应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破岩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海利 孙鹏昌 +1 位作者 薛里 康永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建立了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的力学模型,采用FEM-SPH(Finite Element Method-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耦合算法对破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直观展示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破岩全过程,爆破破岩过... 建立了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的力学模型,采用FEM-SPH(Finite Element Method-Smooth Particle Hydrodynamics)耦合算法对破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能够直观展示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破岩全过程,爆破破岩过程分为端部爆破漏斗形成和槽腔岩体抛掷两个阶段;理论计算所得端部爆破漏斗边界与数值模拟所得漏斗边界基本一致,而理论计算所得最终槽腔边界与数值模拟所得槽腔边界存在差异,数值模拟所得最终槽腔边界呈倒立钟形,更符合最终槽腔边界的实际观测情况。研究结果为合理确定大直径中空直孔掏槽爆破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掏槽爆破 破岩过程 数值模拟 大直径中空直孔 fem-sph耦合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