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72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amper
1
作者 YANG Zhi−rong YE Zhong−min +2 位作者 LIU Jin−liang RAO Zhu−shi XIAO Wang−qiang 《船舶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0-1012,共13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ddress the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dampers,such as insufficient damping force after power failure and susceptibility to settlement.In order to achieve this,a bidirectional adjustable MRF damper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Magnetic field simulat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damper,along with simulation analysis on it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were ultimately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al testing on the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thereby corroborating the theoretical simulation results.Concurrently,this process generated valuable test data for subsequ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mi-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integrated permanent magnet effectively accomplishes bidirectional regulation.The magnetic induction intensity of the damping channel is 0.2 T in the absence of current,increases to 0.5 T when a maximum forward current of 4 A is applied,and becomes 0 T when a maximum reverse current of 3.8 A is applied.When the excitation amplitude is 8 mm and the frequency is 2 Hz,with the applied currents varying,the maximum damping force reaches 8 kN,while the minimum damping force measures at 511 N.Additionally,at zero current,the damping force stands at 2 kN,which aligns closely with simulation results.The present paper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semi-active MRF damp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MRF) damper permanent magn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tes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mper的方向盘抖动问题优化设计
2
作者 葛峰 高中扩 +1 位作者 钱勇 王小飞 《汽车维修技师》 2024年第18期115-115,共1页
方向盘是顾客使用频次较高的零部件,受发动机等振源影响,在某些工况下方向盘会出现抖动等让顾客感到不适的问题,本文浅析了某车型方向盘高速抖动的原因,在现有方向盘结构上优化设计,增加Damper吸振器,有效解决了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了... 方向盘是顾客使用频次较高的零部件,受发动机等振源影响,在某些工况下方向盘会出现抖动等让顾客感到不适的问题,本文浅析了某车型方向盘高速抖动的原因,在现有方向盘结构上优化设计,增加Damper吸振器,有效解决了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了顾客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向盘 抖动 damper吸振器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3
作者 管涛 王善库 +1 位作者 葛新广 王昌盛 《计算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 研究串联型惯容系统多自由度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简明封闭解,分析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首先,根据串联型惯容系统力学构造图,建立多自由度结构-惯容系统耦合地震动方程。其次,运用二次式分解法推导出建筑结构节点相对于地面的绝对位移、层间节点位移及串联型惯容系统阻尼力等系列响应的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并研究了惯容系统参数及设置位置对结构减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串联型惯容系统对结构层间位移和顶层绝对位移的减震性能具有非一致性特点;在层间位移较大的楼层设置惯容系统的布置策略是经济可行的。本文可为惯容系统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惯容系统 简明封闭解 二次式分解法 参数分析 阻尼器布置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仿真与试验研究
4
作者 王晓伟 田泽辉 +3 位作者 邓旺群 聂卫健 刘文魁 张广辉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作用下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冲击仿真和冲击试验研究。该方法基于短轴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考虑冲击载荷,构建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作用下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动力学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冲击仿真和冲击试验研究。该方法基于短轴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考虑冲击载荷,构建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冲击载荷脉宽影响,采用时域方法进行冲击动力学仿真计算。进一步设计了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冲击试验台,采用电动激振器模拟三角波进行冲击试验,分别在阻尼器供油、不供油以及不同冲击载荷脉宽条件下开展了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冲击仿真与冲击试验的最大响应变化规律一致、误差小于15%,验证了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冲击动力学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发现阻尼器在冲击过程能起到降低最大冲击响应约30%的效果,为冲击载荷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旋转机械的鼠笼弹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抗冲击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笼 挤压油膜阻尼器 冲击动力学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的平面阻尼特性研究
5
作者 陈政清 刘昕伯 +3 位作者 黄智文 郭文超 曹益文 张弘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5,共9页
研究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planar eddy current damper,PECD)的阻尼特性随平面振动方向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了PECD发生相对平移运动时电涡流阻尼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发现PECD相对平移运动产生的电涡流阻尼力并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完全相反... 研究了板式电涡流阻尼单元(planar eddy current damper,PECD)的阻尼特性随平面振动方向的变化规律。首先,推导了PECD发生相对平移运动时电涡流阻尼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发现PECD相对平移运动产生的电涡流阻尼力并不一定与速度方向完全相反,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2个分量可由一个2×2的平面阻尼系数矩阵与相对速度向量的乘积唯一确定。其次,分别选取4种典型永磁阵列的PECD,采用电磁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平面阻尼系数矩阵和阻尼力随速度方向的变化,验证了上述阻尼力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并提出了PECD的等效阻尼系数概念。然后,针对等效阻尼系数各向同性的PECD,在保证永磁体高度和投影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了其阻尼系数随永磁体数量和永磁体行、列间距的变化规律。最后,开展了阻尼系数各向同性PECD的阻尼系数测试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质量阻尼器 电涡流阻尼 振动控制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动态性能分析
6
作者 沈钰杰 季凯 +2 位作者 黄荣楠 杨晓峰 刘雁玲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 以提升车辆乘坐舒适性为目标,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提出分数阶天棚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分数阶天棚车辆悬架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分数阶天棚阻尼力和分数阶天棚惯性力的解析表达式,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求解悬架的关键参数;针对分数阶力无法物理实现的问题,以应用机电惯容器的车辆ISD(inerter-spring-damper)悬架为被控模型,设计了基于分数阶天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跟踪分数阶悬架的力学性能输出。分别从频域与时域的角度对分数阶天棚惯容和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进行了动态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在降低乘坐舒适性方面相比于整数阶天棚惯容悬架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在随机路面输入下,分数阶天棚阻尼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18.3%,而分数阶天棚惯容悬架降低20.6%,台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分数阶天棚的车辆ISD悬架进一步提升了乘坐舒适性,为车辆ISD悬架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ISD悬架 分数阶微积分 天棚控制 机电惯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的性能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方法
7
作者 张志强 张隽怡 +3 位作者 谢文博 卢艺静 唐自晶 刘欢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25,共8页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智能材料刚度可变的优异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当该阻尼器不处于中位时,SMA丝均处于受拉状态,从而提供较大的阻尼力。介绍了阻尼器的结构与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对应的力学模型。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了SMA... 基于形状记忆合金(SMA)智能材料刚度可变的优异特性,设计了一种新型SMA阻尼器。当该阻尼器不处于中位时,SMA丝均处于受拉状态,从而提供较大的阻尼力。介绍了阻尼器的结构与组成、工作原理,给出了对应的力学模型。通过拉伸试验得到了SMA丝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变形关系,将阻尼器进行性能试验,得到了对应的阻尼系数,发现了阻尼器滞回曲线形状与SMA丝刚度有关。同时,随着温度升高,SMA丝的刚度逐渐增加,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逐渐倾斜,且出力逐渐增大。最后,提出了SMA⁃VFD数值模拟算法,在Matlab中建立了数值模型,给出了SMA丝加卸载的判断规则,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记忆合金(SMA) 阻尼器 性能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形钢板阻尼器力学性能与几何参数优化研究
8
作者 徐略勤 刘杰 +2 位作者 岳克锋 潘锐华 范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80,共12页
为了提升新型蝶形钢板阻尼器的耗能效率并优化其几何参数,首先推导了新型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和屈服力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拟静力试验对8个阻尼器试件的失效模式、力学参数和滞回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通过67个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 为了提升新型蝶形钢板阻尼器的耗能效率并优化其几何参数,首先推导了新型阻尼器的初始刚度和屈服力计算公式,然后采用拟静力试验对8个阻尼器试件的失效模式、力学参数和滞回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最后通过67个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探讨了耗能肋宽度比a/b、高厚比H/t、耗能肋条数n、钢板片数N等参数对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新型阻尼器力学性能稳定,滞回曲线饱满,极限位移角大于10%,最大等效黏滞阻尼比超过0.4,其力学性能与耗能肋条数n和钢板片数N成比例,便于标准化设计,且初始刚度、屈服力和等效屈服位移均具有良好的理论解析性,理论公式的平均计算误差分别为14.0%、8.4%、-10.9%;通过合理设计耗能肋的尺寸,可实现其全截面屈服的变形状态,使得钢材单位体积耗能量最大达0.217 J/mm^(3),当耗能肋几何参数满足a/b=0.25~0.50、H/t=20~30时,新型阻尼器可实现最优的耗能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钢板阻尼器 耗能效率 几何参数 拟静力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荷载变速对斜拉桥纵向共振响应影响研究
9
作者 吕龙 余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6,共9页
以一座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为背景,建立桥梁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随移动荷载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变速效应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移动荷载数量对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讨论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纵向动力响... 以一座大跨度铁路斜拉桥为背景,建立桥梁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桥梁结构动力响应随移动荷载速度的变化规律,得到变速效应对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影响规律。研究移动荷载数量对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的影响,讨论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纵向动力响应及减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移动竖向荷载导致的斜拉桥纵向振动响应不能忽视,不同加速度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斜拉桥均出现纵向共振现象,移动荷载变速过桥对共振速度影响显著;移动荷载数量对主梁位移随速度变化规律的影响不显著;设置黏滞阻尼器的斜拉桥纵向共振现象受到抑制,黏滞阻尼器对主梁纵向位移减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纵向共振 数值计算 移动荷载 黏滞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涡流-磁力混合装置的仿真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朱前坤 姜浩文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5,共8页
为提高电涡流阻尼器(TMD)的阻尼性能并节约材料成本,将电涡流TMD和磁力TMD结合提出一种电涡流-磁力TMD(EMTMD).介绍EMTMD的工作原理,并以某一人行桥结构模型为例设计EMTMD,利用试验方式计算出衡量其阻尼性能的电涡流阻尼系数和磁力阻尼... 为提高电涡流阻尼器(TMD)的阻尼性能并节约材料成本,将电涡流TMD和磁力TMD结合提出一种电涡流-磁力TMD(EMTMD).介绍EMTMD的工作原理,并以某一人行桥结构模型为例设计EMTMD,利用试验方式计算出衡量其阻尼性能的电涡流阻尼系数和磁力阻尼系数,并验证三维电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稳态和瞬态方法的准确性.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影响两种阻尼系数对的三种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得出影响规律.依据其影响规律对EMTMD进行优化,将优化后的EMTMD放置于人行桥结构模型上进行振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MTMD对人行桥结构模型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且减振效果优于传统电涡流T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控制 电涡流-磁力阻尼器 有限元法 阻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改进LuGre摩擦的斜楔减振器斜碰撞动力学分析
11
作者 张艳龙 张睿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
针对货车转向架用斜楔摩擦减振器,引入改进LuGre动摩擦,通过简化得到一类含动摩擦及间隙的3自由度斜碰撞振动系统,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状态及其条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外激励频率变化时系统运动的... 针对货车转向架用斜楔摩擦减振器,引入改进LuGre动摩擦,通过简化得到一类含动摩擦及间隙的3自由度斜碰撞振动系统,建立系统的力学模型,得到系统的运动方程,并分析系统的运动状态及其条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外激励频率变化时系统运动的转迁过程以及黏滞、颤振现象。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下,随着激振频率的变化,系统发生周期倍化分岔、逆周期倍化分岔以及Neimark-Sacher分岔,系统运动存在“周期泡”现象。当系统激振频率在4.4至4.6之间时,系统运动中存在颤振和黏滞现象;当系统激振频率在4.6至5.9之间时,黏滞现象消失,只存在颤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斜楔减振器 斜碰撞 动摩擦 分岔 黏滞 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 kV八分裂输电线路负刚度阻尼器防舞的风洞试验研究
12
作者 楼文娟 吴蕙蕙 +1 位作者 黄赐荣 王强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7,81,共8页
利用磁体相互作用力设计了一种负刚度装置,并与电涡流阻尼器并联制得负刚度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NSD)。在导线大比例缩尺模型近端部安装阻尼器进行自振试验,发现阻尼器可以提升系统一阶等效阻尼比,其中NSD的减振性能更佳... 利用磁体相互作用力设计了一种负刚度装置,并与电涡流阻尼器并联制得负刚度阻尼器(negative stiffness damper,NSD)。在导线大比例缩尺模型近端部安装阻尼器进行自振试验,发现阻尼器可以提升系统一阶等效阻尼比,其中NSD的减振性能更佳。以某1000 kV八分裂输电线路为工程原型,基于模态分解法与动力相似关系,设计了导线-阻尼器系统的舞动风洞试验装置,在典型易舞风攻角下,进行了安装不同阻尼器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果表明:端部阻尼器对导线的竖向舞动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能够有效提高导线起舞风速、降低导线竖向舞动幅值,且NSD的抑舞性能优于黏滞阻尼器;但在以扭转向舞动为主的工况下,安装在分裂导线近中心的单阻尼器防舞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给出了双阻尼器并联连接导线的方案,试验验证了这种方案可以有效抑制扭转向舞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负刚度阻尼器(NSD) 风洞试验 防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液体阻尼器-高层结构的实用抗震分析方法
13
作者 邹万杰 梁敏容 +2 位作者 李创第 葛新广 经承贵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2-294,共13页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 针对设置调谐液体阻尼器(TLD)的高层结构在随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响应求解方法复杂的问题,基于有限元动力分析技术和功率谱的二次式分解法,研究了顶层设置TLD的高层建筑结构在胡聿贤地震激励谱下动力响应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法。首先,根据TLD线性力学模型,建立TLD-高层建筑结构耦合地震动方程,再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获得高层建筑结构动力特性,重构以实模态表示的TLD-高层建筑结构等效动力学方程,解决了复杂受控结构动力特性不易获取的问题。其次,基于复模态法和二次式分解法推导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绝对位移、层间位移、方差和0~2阶谱矩的简明封闭解。最后,以一实际结构作为算例分析,通过本文方法所得楼层和节点谱矩与虚拟激励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得响应谱矩的正确性;并探讨了结构振型数和TLD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前三阶振型能保证响应结果的精度,且适当增大TLD长度、高度和选取合适阻尼比可有效提高高层结构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谐液体阻尼器(TLD) 胡聿贤随机激励谱 二次式分解法 实用分析法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器用铁氧体-碳化硅混合型高次模阻尼器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欣 李晨 +6 位作者 赵伟 黄刚 向军 李天涛 杨洁 刘平 秦臻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大电流加速器束管中,当带电粒子流通过束管时,会在束管中激励起高频场,为了降低对束流的影响,束管中产生的高次模需要利用阻尼器将高频场能量转换成热量并通过冷却装置导走。介绍了某混合型高次模阻尼器的研制及主要性能。阻尼器采用的... 大电流加速器束管中,当带电粒子流通过束管时,会在束管中激励起高频场,为了降低对束流的影响,束管中产生的高次模需要利用阻尼器将高频场能量转换成热量并通过冷却装置导走。介绍了某混合型高次模阻尼器的研制及主要性能。阻尼器采用的吸收材料为铁氧体和碳化硅,吸收材料通过金属化和钎焊实现与金属基板的焊接。通过CST和COMSOL软件分别开展了微波性能仿真和热仿真,对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阻尼器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混合型阻尼器的吸收效率与计算结果在1.7 GHz以下频段相接近,在1.7 GHz以上高频段后,仿真吸收效率高于实测结果,相差较大;真空漏率、极限真空、水路耐压均满足超导高频腔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模 阻尼器 铁氧体 碳化硅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浮式风机纵摇及其抑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继生 王军磊 +1 位作者 李浩然 王芳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梳理了风浪荷载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的纵摇响应规律,总结了调谐质量阻尼器、波浪能利用装置以及船用减摇设备等外加阻尼装置对浮式风机的减摇效果,揭示了不同减摇措施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各装置未来在控制策略、布置形式以及应... 梳理了风浪荷载单独作用与联合作用下浮式风机的纵摇响应规律,总结了调谐质量阻尼器、波浪能利用装置以及船用减摇设备等外加阻尼装置对浮式风机的减摇效果,揭示了不同减摇措施的作用机理,指出了各装置未来在控制策略、布置形式以及应用对象等研究中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式风机 纵摇 减摇 调谐质量阻尼器 波浪能利用装置 船用减摇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的斜拉管桥结构压电阻尼减震控制研究
16
作者 代建波 马祥祥 +1 位作者 汪浩 刘冬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7-15,共9页
为减小流固耦合的斜拉管桥结构的地震响应,基于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等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并以某单塔双跨多索双管道斜拉管桥为例,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斜拉管桥结构有限元模型,探讨阻尼器在斜拉管桥结构中的最优安装位... 为减小流固耦合的斜拉管桥结构的地震响应,基于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等特点,设计了一种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并以某单塔双跨多索双管道斜拉管桥为例,建立考虑流固耦合的斜拉管桥结构有限元模型,探讨阻尼器在斜拉管桥结构中的最优安装位置及减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设计的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阻尼力与驱动电压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阻尼力-驱动电压本构模型可以用于管桥结构的压电减震控制;阻尼索在算例斜拉管桥上的最佳减震效果安装位置L为42.875 m,对应的阻尼器最佳倾斜角为41.4°;压电阻尼器在最佳安装位置,阻尼系数为50 kN·s/m时,管桥结构的位移控制效果为13.5%,加速度控制效果为33.9%。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大,明显提高了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管桥结构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流固耦合 减震率 减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浮置板轨道低频隔振性能
17
作者 程志宝 张佳硕 石志飞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将浮置板置于隔振器之上形成质量-弹簧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隔离1.4倍其特征频率以上的振动,但对低频振动具有放大作用。为改善传统浮置板轨道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引入浮置板轨道并研究其低频减隔... 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将浮置板置于隔振器之上形成质量-弹簧系统,该系统可有效隔离1.4倍其特征频率以上的振动,但对低频振动具有放大作用。为改善传统浮置板轨道系统的低频隔振性能,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引入浮置板轨道并研究其低频减隔振性能。经理论推导给出浮置板轨道结构传递函数,考虑工程实际中轨道谱的随机性,应用H_(2)优化理论推导了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的最优参数解析解;搭建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瞬态响应仿真系统并验证其正确性,进一步应用其研究移动车辆荷载下的车轨动力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附加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的浮置板轨道,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得到有效抑制,浮置板加速度峰值衰减率达到78%;浮置板轨道结构在低频区段(小于30 Hz)的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传往基础的弹簧支反力有所降低;且不会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该技术可有效解决传统浮置板轨道结构低频隔振性能差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调谐黏滞质量阻尼器 H_(2)优化 车轨耦合 低频隔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西岸传媒港特种钢结构展望台分析与设计
18
作者 顾绍义 齐曼亦 李淑君 《建筑技术》 2025年第4期399-403,共5页
上海西岸传媒港展望台为大跨度螺旋钢楼梯,采用空间悬挑钢桁架结构体系。以三角形管桁架为横断面沿梯段形成螺旋悬挑空间桁架。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该体系的结构受力特性,并对关键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提... 上海西岸传媒港展望台为大跨度螺旋钢楼梯,采用空间悬挑钢桁架结构体系。以三角形管桁架为横断面沿梯段形成螺旋悬挑空间桁架。采用两种不同的计算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了解该体系的结构受力特性,并对关键构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采取了有效措施,如局部设置斜撑和调谐质量阻尼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钢结构 线性屈曲分析 调谐质量阻尼器 舒适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用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的研制
19
作者 陈欣 李晨 +6 位作者 赵伟 向军 李天涛 黄刚 杨洁 刘平 秦臻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大电流加速器束管中,当带电粒子流通过束管时,会在束管中激励起高频场影响束流大小和稳定性,还会在超导腔运行中带来额外的热损耗,影响超导腔本身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高次模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铁氧体为吸波材料吸收高次模,通过金属... 大电流加速器束管中,当带电粒子流通过束管时,会在束管中激励起高频场影响束流大小和稳定性,还会在超导腔运行中带来额外的热损耗,影响超导腔本身运行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高次模进行有效控制。采用铁氧体为吸波材料吸收高次模,通过金属化和钎焊实现铁氧体与铜基板的焊接,然后与铜束管、冷却系统焊接获得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使用CST软件仿真了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微波性能,并与实测结果对比,发现在测试频段内可以有效抑制高次模,但是一定频段内两者的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使用COMSOL软件仿真了铁氧体高次模阻尼器工作时的温度分布状态,并与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热测结果表明,吸收功率10.14 kW时,吸收效率达到77.4%。真空漏率、极限真空、水路耐压测试结果均满足超导高频腔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次模 阻尼器 铁氧体 焊接 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的阻尼及响应特征分析
20
作者 陈晟 王文熙 +1 位作者 张静 王修勇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1,共6页
基于双线性软钢阻尼器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系统运动方程,分段求解了自由振动下的结构响应,推导了首个振动循环的位移解析解、振动幅值及周期,建立了振动循环间振动幅值的递推表达式和任意循环的周期表达式,得到了... 基于双线性软钢阻尼器模型,建立了单自由度结构-位移型软钢阻尼器系统运动方程,分段求解了自由振动下的结构响应,推导了首个振动循环的位移解析解、振动幅值及周期,建立了振动循环间振动幅值的递推表达式和任意循环的周期表达式,得到了各振动循环的幅值与周期的近似解,并通过仿真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初始位移大于软钢阻尼器屈服位移时,两振动循环间的幅值衰减量近似相同,各振动循环的周期也近似相等,近似解与解析解基本一致;仅当幅值逐渐减小接近屈服位移时,幅值和周期的近似解和解析解出现一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钢阻尼器 双线性模型 自由振动 线性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