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强CT扫描与FDG-SPECT/PET扫描诊断小肺癌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秦乃姗 蒋学祥 +2 位作者 王荣福 王仪生 唐光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35-337,共3页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与FDG SPECT/PET显像 (氟 18 脱氧葡萄糖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对小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的小肺癌 11例、炎性结节 5例、结核瘤 2例 ,术前行CT增强扫描 (10 0ml造影剂以 2 .5ml/s速度静脉注射 )和FDG SPECT/PET显像 (FDG 11.1~ 14.8MBq静脉注射 ) ,观察病灶CT图像强化程度及核素显像的FDG浓聚程度。将术前两种不同的扫描结果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分析两种方法对鉴别诊断小肺癌的意义。结果  11例小肺癌增强CT扫描及FDG显像均诊断正确 ,但增强CT将 1例炎性假瘤误诊为肺癌 ,FDG将一例结核误诊为肺癌。在 11例小肺癌中CT检出 6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 ,FDG检出 5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增强CT扫描与FOG SPECT/PET显像均能鉴别诊断小肺癌 ,两者各有优势 ,其正确率无显著差异。两种方法结合分析将更有利于小肺癌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增强CT扫描 fdg-spect/pet显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在淋巴瘤患者诊断及监测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要慧 岑溪南 +9 位作者 欧晋平 粱赜隐 邱志祥 王文生 许蔚林 李渊 尹玥 王茫桔 董玉君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23-1026,共4页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准确率100%,而CT准确率为81.7%。SPECT/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5.7%和53.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SPECT/PET和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1.3%和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7)。3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阶段共进行了43例次SPECT/PET检查。SPECT/PE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9%。6例患者为SPECT/PET先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复发。结论: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和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线路spect ^18F—fdg代谢显像 淋巴瘤 淋巴瘤诊断 淋巴瘤复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碘图与^(18)F-FDG PET评价肝泡球蚴病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王静 蒋奕 +3 位作者 刘文亚 肖虎 温浩 李婷婷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碘值以评价肝脏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情况,结果与PET-CT检查的^(18)F-FDG suv值对照,评价能谱CT在评价肝脏泡球蚴活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同期均行能谱CT双能量三期增强扫描及FDG-PET扫... 目的:基于能谱CT碘图测量碘值以评价肝脏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情况,结果与PET-CT检查的^(18)F-FDG suv值对照,评价能谱CT在评价肝脏泡球蚴活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例肝泡球蚴病患者,同期均行能谱CT双能量三期增强扫描及FDG-PET扫描,获得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VP)以及静脉期(venous phase,VP)的能谱CT双能量及PET-CT数据。利用AW4.6后处理工作站获得碘基图及最佳单能图像,分别测定病灶中心、病灶边缘区域、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采用秩和检验比较能谱CT双能增强扫描不同期相、不同组织间碘值差异,采用Sperarman法分析HAE病灶肝实质碘值、CT值,并与PET SUV值的相关性。结果:18例患者共发现18个病灶,18个病灶中经PET-CT证实有13个病灶为有活性的泡状棘球蚴病灶,占病灶总数的72.2%。门脉期及静脉期病灶边缘的碘浓聚程度明显高于病灶的实性成分及正常肝组织,PET-CT所显示的"热结节"在能谱CT上同样可显示为5~10mm厚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强化。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7.97±1.95mg/ml,5.37±4.28mg/ml,8.26±4.48mg/ml,6.28±2.77mg/ml,门脉期病灶实性成分、病灶边缘、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分别为:11.39±1.39mg/ml,13.40±4.70mg/ml,30.82±1.32mg/ml,26.16±1.43mg/ml,静脉期各组织碘值分别为:11.8±1.52mg/ml,12.29±3.76mg/ml,27.74±1.45mg/ml,24.16±1.44mg/ml,病灶实性成分各期碘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灶边缘区域、病灶邻近肝实质及正常肝实质的碘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CT值与SUV值无相关性;三期病灶邻近肝实质病灶边缘区碘值与suv值均存在相关性,其中门脉期碘值相关性最高(r=0.873,P<0.001)。结论:能谱CT碘图成像能通过评价泡球蚴内部碘值分布来评价病灶活性,其结果与PET-CT^(18)F-FDGSUV值高度相关,有望作为一种较为实用的常规技术推荐给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碘图成像 fdg-pet 肝泡状棘球蚴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SPECT/CT与^(99)Tc^m-MDP骨显像对肺癌骨转移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何洁 韩丽君 +1 位作者 屈婉莹 李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6期754-756,共3页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 目的 比较18F FDGSPECT/CT显像与99Tcm MDP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同期进行18F FDGSPECT/CT显像和常规99Tcm MDP骨显像。结果  19例患者 8例有骨转移 ,共发现 47个转移灶。18F FDGSPECT/CT发现 8例骨转移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7例骨转移 (P >0 .0 5 ) ;18F FDGSPECT/CT发现 45个转移灶 ,99Tcm MDP骨显像发现 2 6个转移灶 (P <0 .0 1)。18F FDGSPECT/CT探测骨转移的灵敏度 95 .74% ,特异度 89.47% ,准确度93 .94% ;99Tcm MDP探测骨转移灵敏度 5 5 .3 2 % (P <0 .0 1) ,特异度为 94.74% (P >0 .0 5 ) ,准确度 66.67% (P <0 .0 1)。结论 在探测肺癌骨转移方面 ,18F FDGSPECT/CT显像较常规99Tcm MDP骨显像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对99Tcm MDP骨显像阴性、单一病灶及可疑脊椎转移患者 ,应进一步行18F FDGSPECT/CT显像 ,可起到信息互补、明确诊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骨显像 MDP CT 肺癌骨转移 诊断 转移灶 灵敏度 探测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和MRI对鼻咽癌诊断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林秋玉 赵红光 +1 位作者 赵继红 林承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3-1166,共4页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阐明18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SUV)与鼻咽癌T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1例鼻咽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扫描,且于3周内行头颈部MRI检查。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癌症联...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在鼻咽癌TNM分期中的诊断价值,阐明18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SUV)与鼻咽癌T分期和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41例鼻咽癌患者行18F-FDGPET/CT全身扫描,且于3周内行头颈部MRI检查。按照国际通用的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鼻咽癌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MRI、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①原发肿瘤:PET/CT诊断鼻咽癌T分期的准确率为85.37%,MRI的准确率为60.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49,P<0.05);结合病理结果提示,PET/CT降低分期3例,提高分期7例;鼻咽癌患者原发灶SUV值与鼻咽癌T分期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s=0.706,P<0.05)。未分化癌患者SUV值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9,P<0.05)。②淋巴结转移:41例患者共切取淋巴结139枚,其中PET/CT正确判断阳性72枚,阴性56枚,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1%和90.32%;MRI正确判断阳性60枚,阴性51枚,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9.69%;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2.09%,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79.8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2.93,P<0.05)。③远处转移:41例患者18F-FDG PET/CT全身扫描结果中,2例患者出现肝脏和骨骼远处转移灶,而MRI因扫描部位的限制未能显示。结论:18F-FDG PET/CT对鼻咽癌的TNM分期较MRI更全面、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18F-fdg pet/CT 标准化摄取值 磁共振成像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 ^(18)F-FDG显像诊断结外淋巴瘤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秀梅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4期626-629,共4页
目的 探讨符合线路SPECT诊断结外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ADAC公司生产的VertexPlusEPICMCD/ACSPECT/PET ,对 18例术前或术后的NHL患者进行18F FDG代谢显像。对其中 9例原发和 /或继发结外NHL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 目的 探讨符合线路SPECT诊断结外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美国ADAC公司生产的VertexPlusEPICMCD/ACSPECT/PET ,对 18例术前或术后的NHL患者进行18F FDG代谢显像。对其中 9例原发和 /或继发结外NHL的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并与同期常规影像 (超声、CT)比较 ,结果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结果 符合线路SPECT 18F FDG代谢显像发现 9例结外NHL有 11个18F FDG摄取异常增高病灶 ,其对结外NHL病灶探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85 %(11/ 13 )、10 0 %(2 / 2 )、86.7%(13 / 15 )。CT发现 6个病灶 ,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 3 0 .8%(4 / 13 )、10 0 %(2 / 2 )、40 %(6/ 15 )。结论 符合线路SPECT 18F FDG代谢显像对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辅助检查方法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符合线路spect 代谢显像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CT、SPECT、PET在评估小鼠的骨成像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江涛 王捷 +2 位作者 詹纯列 尹吉林 王欣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 目的利用各种影像诊断设备对正常小鼠的骨进行成像,观察其在小鼠骨成像中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分别使用X线、CT、SPECT、PET对小鼠的骨进行拍摄成像。结果X线和CT均可以清楚地对小鼠的骨组织成像,而SPECT、PET由于其分辨率和特异性不高,成像较模糊。结论X线和CT检查对小鼠的骨成像明显,对小鼠疾病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而SPECT、PET对诊断小鼠的骨疾病意义不是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成像 X线 X线计算机断层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辨率GMI Demons算法的^(18)F-FDG PET-CT图像配准在食道癌病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金烁 李登旺 +1 位作者 王洪君 尹勇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2-670,共9页
18F-FDG PET和CT图像的精确配准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本研究采用全局刚性粗配准对食道癌病例中的PET和CT图像进行预处理,尽可能地减小摆位误差,然后使用基于互信息梯度的Demons算法(GMI Demons)进行局部形变配准,... 18F-FDG PET和CT图像的精确配准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本研究采用全局刚性粗配准对食道癌病例中的PET和CT图像进行预处理,尽可能地减小摆位误差,然后使用基于互信息梯度的Demons算法(GMI Demons)进行局部形变配准,有效弥补内部器官误差,另外为了加快配准过程,保持图像的鲁棒性的同时避免局部极值,在形变配准前使用多分辨率图像金字塔结构。通过对10例食道癌病例的定量分析,最大互信息值结果说明经GMI Demons算法配准之后的图像精度比基于MI算法要提高8.046%±0.041%,配准前后临床上肿瘤靶区(GTV)大小的变化,说明经GMI Demons算法配准之后的GTV大小比基于MI算法配准之后的精度提高8.022%±0.044%。两种定量结果的一致性和通过对图像的定性分析,说明该配准策略可以快速地精确肿瘤靶区位置,在制定精确的放疗计划和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具有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图像 GMI DEMONS算法 最大互信息 放射治疗 食道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密度改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一项基于^(18)F-FDG标记的PET-CT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思 李妍姣 +1 位作者 陈鼎伟 欧阳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与相应骨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的分析,推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与BMD和SUV的关系。方法以集群抽样的...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腰椎间盘退变分级与相应骨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平均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的分析,推断腰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与BMD和SUV的关系。方法以集群抽样的取样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行PET-CT检查的5013例病人中,纳入了224例符合标准的病人,年龄在30~87岁之间,其中男性148例,女性76例。两组性别间年龄无统计学差异。采用西门子PET-CT扫描仪行全身18FFDG显像,扫描范围:头顶到大腿中部。测量腰3、4、5椎体CT平扫骨质密度,分析在不同性别间L3-4,L4-5椎间盘相关BMD值和SUV值的差异,及其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 L3-4,L4-5椎间盘相关BMD值和SUV值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老年组(年龄在65~87)有显著性差异。老年女性BMD值和SUV值均低于老年男性。IDD组的骨密度值低于非IDD组(P<0.05),IDD组的SUV值高于非IDD组(P<0.05)。各个级别IDD的L3-4和L4-5BMD值不全相同,整体趋势是随着IDD分级越高,BMD值越低。结论 IDD引起骨质密度值降低,和相应椎体代谢的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骨质密度 18F-fdg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原发不明转移瘤患者原发灶检出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嘉旭 许璐 +2 位作者 李梦丹 张贝 敬兴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60-1369,共10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为不明原发灶转移瘤患者的检出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原发不明转移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不明原发灶转移瘤中的临床价值,为不明原发灶转移瘤患者的检出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筛选出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发表的关于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寻找原发不明转移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的原发病灶诊断价值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合并诊断性能的效应量和绘制森林图,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ummary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和漏斗图,检验异质性大小并探讨其来源。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合并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ecificity)、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s ratio,DOR)为0.88(95%CI:0.81~0.92)、0.76(95%CI:0.65~0.84)、3.61(95%CI:2.4~5.4)、0.16(95%CI:0.10~0.27)、22(95%CI:11~46)。SROC曲线下面积AUC=0.89(95%CI:0.86~0.92)。结论 18F-FDG PET/CT对于明确不明转移瘤的原发灶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应尽早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相关研究应注意明确CUP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原发不明转移瘤 META分析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显像药物18F-FDG化学合成模块工艺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亦紫 卢帅 +1 位作者 孙凌达 韩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PET是核医学领域先进的精准医学影像诊疗技术,PET放射性显像药物是实现其精准分子显像的关键,18F-FDG是中国药典唯一收载的PET放射性药物,而化学合成模块工艺又是PET放射性药物品质控制的最关键步骤.本文重点对18F-FDG的化学合成模块工... PET是核医学领域先进的精准医学影像诊疗技术,PET放射性显像药物是实现其精准分子显像的关键,18F-FDG是中国药典唯一收载的PET放射性药物,而化学合成模块工艺又是PET放射性药物品质控制的最关键步骤.本文重点对18F-FDG的化学合成模块工艺和产出药物的品质控制指标进行了荟萃分析,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3个方面鉴别,包括:外观、半衰期、放化纯度、放射性浓度、合成效率、细菌内毒素、溶剂残留等指标,对常用的多个合成模块进行了多因素对比解析,以期为临床标准操作规程的广泛应用和药物品质控制的技术普及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2-18F-2-脱氧-D-葡萄糖) pet显像药物 化学合成模块 品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特征相互学习的MRI与PET/SPECT图像融合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瑛 聂仁灿 +1 位作者 马朝振 余仕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2期382-387,共6页
在医学图像中,MRI图像提供包含细节的纹理结构信息和较好的分辨率,而PET/SPECT图像保留了分子活性信息以及颜色功能信息,因此,将它们进行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颜色失真、模糊和噪声等问题。为此,提... 在医学图像中,MRI图像提供包含细节的纹理结构信息和较好的分辨率,而PET/SPECT图像保留了分子活性信息以及颜色功能信息,因此,将它们进行融合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大部分现有的方法在融合过程中存在颜色失真、模糊和噪声等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子空间注意力孪生自编码网络(Subspace Attention-Siamese Auto-encoding Network,SSASAEN)来融合MRI和PET/SPECT图像中有意义的信息。在图像融合网络中提出SSA-SAEN,引入了子空间特征相互学习概念,利用子空间注意力模块,使MRI和PET/SPECT图像能够在学习自己特征的同时互相学习彼此的特征,同时减少信息冗余,保证高效、完整的特征提取。此外,通过条件概率模型对所提取的特征进行互补融合,同时将加权保真项、梯度损失项加入到训练网络中,以达到网络优化的目的。在公共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定性和定量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到一幅清晰的融合图像,表明了该方法与其他先进方法相比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空间注意力 互补学习 神经网络 MRI与pet/spect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检查注射^(18)F-FDG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赛娟 丁有玲 +3 位作者 吴佳佳 潘博 谢吉奎 展凤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PET/CT检查经留置针和头皮针注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差异,探讨预置留置针用于PET/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PET/CT检查患者按检查时间段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用头皮针... 目的比较PET/CT检查经留置针和头皮针注射^(18)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的差异,探讨预置留置针用于PET/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行PET/CT检查患者按检查时间段分为对照组、模型1组和模型2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采用头皮针注射18F-FDG,模型1组和模型2组采用留置针注射^(18)F-FDG,注射前生理盐水冲洗量均为3 mL,注射后分别为5 mL、5mL、10mL,比较三组残留放射性活度;同期选择45例已预置留置针的患者为实验组,采用留置针注射并不拔除留置针,注射前后生理盐水冲冼量分别为5mL、10mL,与对照组比较放射性浓聚、药物污染、受辐射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放射性浓聚及药物污染发生率、受辐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1组残留放射性活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T/CT检查可经预置留置针注射18F-FDG,使用时须增加冲洗管道的生理盐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检查 ^18F-fdg 留置针 头皮针 注射途径 放射性活度 药物污染 放射性浓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荷瘤裸鼠^(18)F⁃乙基胆碱、^(11)C⁃胆碱、^(18)F⁃FDG生物分布和PET肿瘤显像
14
作者 王新刚 孙晶晶 +2 位作者 桂一 杨桂芬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单一^(18)F⁃FDG PET显像对高分化HCC诊断敏感低,因而探讨荷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裸鼠中^(18)F⁃乙基胆碱、^(11)C⁃胆碱、^(18)F⁃FDG的活体生物学分布以及^(18)F⁃乙基胆碱(^(18)F⁃FECh)、^(11)C⁃胆碱、^(18)F⁃FDG microPET显像检测荷... 目的单一^(18)F⁃FDG PET显像对高分化HCC诊断敏感低,因而探讨荷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裸鼠中^(18)F⁃乙基胆碱、^(11)C⁃胆碱、^(18)F⁃FDG的活体生物学分布以及^(18)F⁃乙基胆碱(^(18)F⁃FECh)、^(11)C⁃胆碱、^(18)F⁃FDG microPET显像检测荷瘤鼠肿瘤的价值。方法荷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3只,行^(18)F⁃FECh、^(11)C⁃胆碱、^(18)F⁃FDG microPET动态扫描,分析不同时间点3种显像剂在脑、心腔、肝、肺、肾皮质、肌肉、肿瘤的组织摄取值(%ID/g)和瘤/肝比、瘤/肌比。结果^(18)F⁃FECh、11 C⁃胆碱与^(18)F⁃FDG的生物分布有差异,肝、肾的^(18)F⁃FECh、^(11)C⁃胆碱摄取高,在其他正常组织摄取低。肾、心、肝和脑组织^(18)F⁃FDG摄取高。不同时间点^(18)F⁃FECh、^(11)C⁃胆碱瘤/肝比和瘤/肌比平稳,而^(18)F⁃FDG变化大。不同时间点^(18)F⁃FDG瘤/肝比和20~60 min时间点^(18)F⁃FDG瘤/肌比明显高于^(18)F⁃FECh和^(11)C⁃胆碱。5、10、20、30 min ^(18)F⁃FECh瘤/肝比与11 C⁃胆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0、30 min ^(18)F⁃FECh瘤/肌比(3.70±1.27、3.85±1.44)显著高于11 C⁃胆碱(1.99±1.31、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瘤鼠中肾和肝是胆碱代谢的主要器官,^(18)F⁃FECh、^(11)C⁃胆碱的生物学分布理想。与^(11)C⁃胆碱相比,^(18)F⁃FECh更容易观察肿瘤,因此可选用^(18)F⁃FDG和^(18)F⁃FECh双探针PET显像模式,提高肝细胞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ECh ^(11)C⁃choline ^(18)F⁃fdg micropet显像 双探针pet显像模式 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 荷瘤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LT在小鼠肺癌和炎症模型中的生物分布及PET显像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柳曦 周乃康 +3 位作者 张锦明 梁朝阳 张竞 郑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98-800,共3页
目的研究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在肺癌模型和炎症模型的生物分布和PET显像,以评价18F-FLT作为一种新的PET示踪剂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6只荷肺腺癌T739小鼠和12只T739炎症模型小鼠均根据不同示踪剂[18F-FLT和1... 目的研究3’-脱氧-3’-18F-氟代胸苷(18F-FLT)在肺癌模型和炎症模型的生物分布和PET显像,以评价18F-FLT作为一种新的PET示踪剂在肺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6只荷肺腺癌T739小鼠和12只T739炎症模型小鼠均根据不同示踪剂[18F-FLT和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被随机分为两组,在经尾静脉注药后60min用井型探测仪测量小鼠18F-FLT和18F-FDG的生物分布,并行PET显像。结果在肺癌模型18F-FLT的生物分布研究中,发现肿瘤部位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肿瘤对血、肌肉及肺的T/NT比值均大于2。应用18F-FLT和18F-FDG的肿瘤PET显像均非常清晰。在炎症模型的研究中,18F-FDG组炎性组织对肌肉的放射性比值(2.25±0.39)明显高于18F-FLT组(1.26±0.19)(P<0.01)。炎性组织摄取18F-FDG而不摄取18F-FLT。结论肺部恶性肿瘤组织中18F-FLT摄取高于正常组织。炎性组织在18F-FLTPET扫描中未见显像,表明18F-FLT在两种疾病模型的鉴别中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LT ^18F-fdg pet显像 生物分布 肺部肿瘤 炎症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者脑PET异常、MRI正常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党亚萍 张雪林 +3 位作者 陈盛祖 王胜军 王琦 徐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42-1744,共3页
目的再认识原发性癫痫病灶脑18F-FDGPET异常、MRI正常图像。方法仪器为GE Discovery LS PET/CT和Philips1.5T磁共振。选取PET提示代谢异常而MRI显示正常的癫痫患者共87例,男60例,女27例,平均年龄20岁。结果87例PET提示18F-FDG代谢异常在... 目的再认识原发性癫痫病灶脑18F-FDGPET异常、MRI正常图像。方法仪器为GE Discovery LS PET/CT和Philips1.5T磁共振。选取PET提示代谢异常而MRI显示正常的癫痫患者共87例,男60例,女27例,平均年龄20岁。结果87例PET提示18F-FDG代谢异常在MRI相应区域出现脑沟裂轻度增宽者39例,占44.8%。39例均为FDG低代谢,其中5例注射显像剂前一小时癫痫发作。结论原发性癫痫PET出现低代谢改变者已有44.8%的患者在MRI图像上存在肉眼可见的局部脑沟裂轻度增宽表现,这一病理基础也可能是导致癫痫发作期仍表现为低代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18F-fdg pet/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
17
作者 王荣福 邵武国 张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分别在注药后3.5和4.5h,结果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计算2次显像每个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或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率之比(T/NT)及滞留指数(R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早期显像、延迟显像和RI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29个病灶为真阳性,15个病灶为真阴性,3个假阳性和1个假阴性。定性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7%,特异性83.3%,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PPV)90.6%,阴性预测值(NPV)93.8%。SPECT/PET早期显像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PPV、NPV分别为93.3%、72.2%、85.4%、84.8%、86.7%与76.9%、57.1%、70%、76.9%、57.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071,P<0.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无显著性差异(t=0.398,P=0.695)。ROC曲线结果表明,RI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和CT相比,双时相显像结合RI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6.7%、88.9%、93.8%、93.5%、94.1%。结论18F-FDGSPECT/PET双时相显像结果分析判断结合半定量和ROC曲线法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 双时相显像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模块化微流控PET显像剂合成仪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裘佳萍 杜培臻 +5 位作者 雷鸣 田梅 方群 张宏 徐光明 潘建章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3-578,共6页
通过集成微流控流体操控、反应控制和电子控制3个系统,成功研制了模块化微流控芯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剂合成仪。将不同结构的微流控芯片进行组合,实现富集、控温合成、分离、纯化等功能... 通过集成微流控流体操控、反应控制和电子控制3个系统,成功研制了模块化微流控芯片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显像剂合成仪。将不同结构的微流控芯片进行组合,实现富集、控温合成、分离、纯化等功能的模块化,以满足不同PET显像剂的合成制备要求。实验结果表明,用该仪器自动化合成^(18)F-FDG显像剂仅需25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48%~56%(未衰减校正,n>20),放射化学纯度高于98%,单次合成剂量为10~50 mCi,达到临床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显像剂合成仪 微流控芯片 自动化合成 模块化 ^(18)F-f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脑结构及脑血流灌注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南霞 李汶玲 王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0-584,共5页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 双相情感障碍(BD)是一类常见精神心理疾病,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引起广泛关注。在临床实践中,BD的初次准确诊断率较低,容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BD患者部分脑区的皮层厚度、灰质、白质以及功能活动发生改变,但其特异的神经影像学指标尚未明确,对于BD发病的特殊病理生理机制也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关于BD患者研究脑皮层结构及血流灌注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望后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MRI 基于体素形态学 基于表面形态学 扩散张量成像 动脉自选标记 spect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核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环境和开发平台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石 王忠 +3 位作者 刘亚强 马天予 吴朝霞 金永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8年第10期63-65,80,共4页
核医学成像设备是目前各国临床广泛使用的高档仪器设备。让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接触当代的基础和前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工程... 核医学成像设备是目前各国临床广泛使用的高档仪器设备。让一流大学的本科生、研究生接触当代的基础和前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种情况,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建设了“现代核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环境和开发平台”,为清华大学工程硕士课程、SRT、本科综合论文训练、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论文等工作课题提供了实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成像 spect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