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免疫表型
1
作者 曾慧兰 朱康儿 +4 位作者 王随照 张建军 周茂华 张涛 许敏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 (A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CD4 5设门直接免疫三标记法 ,检测 4 9例AL及MDS患者免疫表型。结果 :ALL双克隆型 9例 ,其中髓系伴T -ALL 3例 ,髓系伴B -ALL 4例 ,1例... 目的 :检测急性白血病 (AL)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CD4 5设门直接免疫三标记法 ,检测 4 9例AL及MDS患者免疫表型。结果 :ALL双克隆型 9例 ,其中髓系伴T -ALL 3例 ,髓系伴B -ALL 4例 ,1例为髓系伴T、B标记 (CD13 +CD7+CD19+ ) ,1例同时CD7+CD19+ ;ALL同时表达CD3 4 及HLA -DR最高 (6 0 .0 1%) ,明显高于AML、MDS(P <0 .0 0 5 )。AML双克隆型 2 0例 ,7例为髓系伴CD7+ ,2例髓系伴CD19+ ,11例为同时表达CD3 4 +HLA -DR +。MDS患者骨髓细胞表达髓系成熟抗原CD13 +及CD3 3 +增高 ,未发现淋系抗原的表达。MDS -RAEB、RAEBT及转为白血病病例均高表达CD3 4 及HLA -DR抗原。结论 :用三标记法简便易行 ,提高诊断准确性 ;单抗组合应兼顾髓、淋系同时表达 ;应加胞浆抗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表型 直接免疫荧光 标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通过分析试剂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贺广彩 陈杞 +1 位作者 陈克明 张丽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0-84,共5页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通过分析试剂的研究贺广彩,陈杞,陈克明,张丽民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1,2]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标记物稳定,试剂盒货架寿命长,无放射性危害和灵敏度高等...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通过分析试剂的研究贺广彩,陈杞,陈克明,张丽民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1,2]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免疫分析技术,具有标记物稳定,试剂盒货架寿命长,无放射性危害和灵敏度高等特点。基于第二抗体如羊抗兔抗血清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分辨 免疫荧光 标记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荧光技术在猪弓形体病早期及快速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晨生 周秀玲 高蕴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1981年第7期35-38,共4页
免疫荧光技术(或称荧光抗体技术)自1941Coos等创立以后,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历史。这种技术只有在近十年来才有较大的发展,广泛应用于医学及生物学研究中,国外在动物疾病的诊断研究中,如细菌、病毒。
关键词 猪弓形体病 快速诊断 标本 特异性 虫体 人畜共患病 荧光抗体技术 荧光抗体 免疫技术 荧光抗体染色 免疫荧光 标记抗体 高免血清 免疫血清 病原分离 触片 免疫 全抗原 股内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样品的直标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秀敏 齐法莲 杨道理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外周血样品 直标 fcm免疫荧光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切片法在植物微管骨架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新成 李志刚 +3 位作者 李素丽 林丽 杨丽涛 李杨瑞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4-166,178,共4页
介绍了冰冻切片法研究植物微管骨架的一般程序和技术上的一些改进,结果证明,改进的冰冻切片技术,可以对植物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很好的标记。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正在迅速伸长的幼叶分布的微管类型主要是与细胞伸长轴方向垂直的周质微管,... 介绍了冰冻切片法研究植物微管骨架的一般程序和技术上的一些改进,结果证明,改进的冰冻切片技术,可以对植物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很好的标记。实验结果表明,甘蔗正在迅速伸长的幼叶分布的微管类型主要是与细胞伸长轴方向垂直的周质微管,幼叶基部尤其是第三幼叶基部分布的主要是与细胞伸长轴方向平行的周质微管。表明冰冻切片法在植物微管骨架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冻切片 植物微管骨架 荧光显微镜 免疫荧光标记 甘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金兰 刘艳荣 +2 位作者 常艳 付家瑜 陈珊珊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6-228,共3页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 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 ,MM)细胞的免疫表型特点 ,采用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法和流式细胞术对 2 0例MM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了免疫分型检测。研究结果发现 ,每例病人骨髓细胞中均可见一群异常的细胞 ;CD4 5 /SSC值较有核红细胞大 ;CD4 5阴性或弱阳性 ;CD38强阳性 ;CD19均为阴性 ;多数标本CD5 6阳性 ;少数标本胞浆κ(cκ)或胞浆λ(cλ)阳性及CD2 0阳性。检测的所有标本除三分之一为CD5 6 -外 ,均无正常浆细胞的表型 (CD19阳性 ,CD5 6阴性 )。结论 :流式细胞术是确定MM细胞的有用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MM 三色免疫荧光直接标记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在内科临床的应用
7
作者 张景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68-16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 免疫组织化学的最基本技术是应用荧光素或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病理研究,主要原理是用标记的抗体定位抗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结构的性质,从而使组织的功能与形态联系起来。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免疫组织化学这一融免疫学、病理学为一体的新技术进展神速。除了应用最为广泛的免疫荧光、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外,各种新的免疫酶技术不断涌现,如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葡萄糖氧化酶抗葡萄糖氧化酶法(GAG),硷性磷酸酶抗硷性磷酸酶法(APAAP);各种单克隆抗体及其片段(Fab,F(ab′)2)被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临床 葡萄糖氧化酶 免疫酶技术 免疫荧光 标记抗体 磷酸酶 免疫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单克隆抗体 细胞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郭长梅 惠延年 +4 位作者 王雨生 阎峰 韩泉洪 崔志利 马吉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增生膜中的表达,并鉴别增生膜中阳性细胞来源。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玻璃体切割手术获得的43例PVR增生膜进行CTGF蛋白的检测,并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在阳性表达的增生膜和正常人眼球标本中判定CTGF阳性细胞来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PVR增生膜中阳性细胞形态多是一类胞体为长圆形或多角形,胞浆丰富的上皮样细胞。17例C2-C3级膜中12例阳性,26例D1-D3级膜中19例阳性,其染色反应为阴性"-"、弱阳性"+"、阳性"2+"和强阳性"3+"的分别有5、3、6、3例和7、5、8、6例,总阳性率分别为70.6%和73.1%。统计学分析CTGF阳性表达与膜分级问无相关性(P>0.1)。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显示PVR增生膜中有RPE、巨噬细胞、神经胶质细胞,CTGF阳性细胞来源于RPE细胞;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结论正常眼球RPE层不表达CTGF,PVR形成过程中RPE细胞在TGF-β1等生长因子的刺激下,CTGF表达上调,表明CTGF参与了PVR增生膜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增生膜 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 免疫荧光标记 CTGF 玻璃体切割手术 RPE细胞 细胞来源 神经胶质细胞 TGF-β1 阳性表达 PVR 标记技术 上皮样细胞 统计学分析 眼球标本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受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罗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59-1061,共3页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基因表达 基因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wis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大我 刘娟娟 +6 位作者 林蓓 胡珍华 高健 侯锐 刘川 郝莹莹 张淑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6-339,350,共5页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 目的探讨Lewis y抗原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1R)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浆液囊腺癌(恶性组)、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组)、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良性组)和正常卵巢组织(正常组)中Lewis y抗原与IGF-1R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2者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Lewis y抗原和IGF-1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及正常组(P<0.05);低分化组IGF-1R的表达水平与中、高分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中、高分化3组间Lewis y抗原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wis y和IGF-1R在恶性组中的表达水平增高,具有正相关性(P<0.05),且2者存在共定位关系。结论 Lewis y抗原及IGF-1R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肿瘤由良性向恶性的转化与发展,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Y抗原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 卵巢浆液性肿瘤 临床意义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 IGF-1R 免疫荧光标记 免疫组化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t3和c-kit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中功能性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艳萍 邹萍 +1 位作者 肖娟 黄世昂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77-280,共4页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Flt3和c-kit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Flt3和c-kit的mRNA水平表达,并在体外对受体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68.8±15.4)%为Flt3^+,(50.6±12.7)%为c-kit^+,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Flt3和c-kit阳性表达可维持2-3周,其配体FL和SCF在培养的第1周内对细胞扩增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CD34^+细胞 造血干/祖细胞 FLT3 C-KIT 细胞分子 受体-配体网络系统 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患者环杓后肌GDNF及其受体GDNFR-α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贤 郑宏良 陈世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后.人环杓后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及其受体GDNFR-α1的变化规律。方法38例不同时限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神经损伤时限归入0.5~年、1~年... 目的探讨长期失喉返神经支配后.人环杓后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e factor,GDNF)及其受体GDNFR-α1的变化规律。方法38例不同时限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按神经损伤时限归入0.5~年、1~年、2~年、≥3年组,对照组12例,为因喉癌行喉全切除术且肿瘤未侵及环杓后肌者。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分别标记GDNF和GDNFRα1,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变化进行评估。结果失神经0.5~年组、1~年组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和阳性区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01),失神经0.5~年组明显高于失神经1~年组(P〈0.001)。对照组、失神经2~年组,失神经≥3年组之间无疆著性差异(P〉0.05)。结论失神经支配1年内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表达较高。失神经支配1~2年内环杓后肌GDNF和GDNFR-α1仍有表达,说明失神经支配2年以内喉肌GDNF的功能状态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α1 环杓后肌 免疫荧光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与SF、CA199水平相关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跃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AFP、SF、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所有病人于入院后空腹抽血并于手术后1个月再进行空腹抽血检测。结果:AFP与SF联检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7.9%,SF与CA199联检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 目的:探讨AFP、SF、CA199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所有病人于入院后空腹抽血并于手术后1个月再进行空腹抽血检测。结果:AFP与SF联检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7.9%,SF与CA199联检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1.8%,AFP、SF、CA199联检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提高到93.9%。结论:AFP、SF、CA199联检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实验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学检查 CA199 实验诊断 免疫荧光 肿瘤标记 甲胎蛋白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水解预处理对杨木聚木糖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耿星月 刘苇 +1 位作者 侯庆喜 陈威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CLSM)研究了自水解强度对杨木聚木糖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木糖荧光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杨木纤维细胞壁中,随强度因子的增大细胞壁中心部位荧光信号下降逐渐增多,细胞壁边缘荧光信号下降较少,有些...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CLSM)研究了自水解强度对杨木聚木糖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聚木糖荧光信号较均匀地分布于杨木纤维细胞壁中,随强度因子的增大细胞壁中心部位荧光信号下降逐渐增多,细胞壁边缘荧光信号下降较少,有些部位甚至会稍许增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法测得强度因子增强到3.72时,聚木糖含量从原料的14.64%下降到7.33%;对聚木糖荧光图谱进行区域强度统计,可得出与HPLC检测法结果相同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水解预处理 杨木聚木糖 免疫荧光标记 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鹏 雷德林 +2 位作者 刘冰 郭涛 商洪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1期1153-1154,共2页
目的 :探讨顺铂处理人舌癌Tca8113细胞前后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以及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进一步揭示顺铂的抗癌机制并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以 1/2血药峰值浓度的顺铂处理... 目的 :探讨顺铂处理人舌癌Tca8113细胞前后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以及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蛋白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 ,进一步揭示顺铂的抗癌机制并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以 1/2血药峰值浓度的顺铂处理人舌癌Tca8113细胞 12~ 72h ,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光镜观察细胞凋亡变化特征并计算调亡指数 ,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含量 ,同时行TRAP PCR 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Tca8113细胞在顺铂作用后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 ;出现明显的凋亡 ;hTERT蛋白表达下降的同时端粒酶活性也相应下降 ,而且四者都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顺铂可使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下降 ,诱导凋亡产生 ,下调hTERT蛋白表达及抑制端粒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舌肿瘤 抗癌机制 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端粒酶逆转录酶 蛋白表达 端粒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克隆抗体与原位杂交检测早期培养细胞中巨细胞病毒的比较(文摘)
16
作者 J.T.McCLintock 赵洪礼 汪美先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61-61,共1页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人群(如AIDS病人,化疗患者和新生儿等)日益增多.追切需要一种快速敏感检测诊断CMV的方法。目前,检验诊断CMV的方法有: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早期抗原和分离培养病毒,观察CPE的出现等。本文详细地比较了4种检测早期培养细胞CMV诊断方法。这4种方法是(1)直接McAb荧光染色法(DFA);(2)间接McAb荧光染色法(IFA);(3)生物素标记DNA探针的原位杂交及(4)辣根过氧化物酶直接标记DNA(HRP—DNA)探针的原位杂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细胞 原位杂交检测 单克隆抗体 巨细胞病毒(CMV) 辣根过氧化物酶 荧光染色 文摘 AIDS病人 McAb 免疫荧光 DNA探针 生物素标记 感染人群 化疗患者 分离培养 早期抗原 检验诊断 诊断方 直接标记 新生儿 C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