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b^(3+)/Sm^(3+)掺杂KY_3F_(10)纳米晶的调制发光和能量转移
1
作者 崔庆芝 徐家跃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828-3832,共5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未掺杂和一系列Tb^(3+)/Sm^(3+)掺杂KY_3F_(10)粉体。发射光谱表明,在300 nm激发下,Sm^(3+):KY_3F_(10)中Sm^(3+)发光随其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弱;而在Tb^(3+)单掺和Tb^(3+)/Sm^(3+)共掺样品中,Tb^(3+)发光在1mol%~20mol%...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未掺杂和一系列Tb^(3+)/Sm^(3+)掺杂KY_3F_(10)粉体。发射光谱表明,在300 nm激发下,Sm^(3+):KY_3F_(10)中Sm^(3+)发光随其掺杂量的增加而减弱;而在Tb^(3+)单掺和Tb^(3+)/Sm^(3+)共掺样品中,Tb^(3+)发光在1mol%~20mol%区间内随其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Tb^(3+)/Sm^(3+)共掺样品中存在Tb^(3+)→Sm^(3+)能量转移,最高能量转移效率可达93.70%。由于缺陷发光、交叉弛豫、能量转移的协同效应,无论对于单掺抑或共掺样品,皆可获得暖白光发射。且通过改变掺杂成份或激发波长,可实现基于该KY3F10粉体的蓝、绿、黄绿、黄橙、红橙、粉红等多色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Y3f10纳米晶 水热法 发光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结构理论的能量转移速率计算
2
作者 韩娟 申林 方维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75-2281,共7页
以高精度的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CASPT2//CASSCF)电子结构计算为基础,利用Frster和Dexter 2种模型,建立了能量转移速率的数值模拟方案,并将其用于2种典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分子——Pt-4和FPt的光物理过程的计算,... 以高精度的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CASPT2//CASSCF)电子结构计算为基础,利用Frster和Dexter 2种模型,建立了能量转移速率的数值模拟方案,并将其用于2种典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分子——Pt-4和FPt的光物理过程的计算,结果发现,蓝光态到红光态的能量转移和蓝光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之间的竞争决定了发光颜色的浓度依赖性,阐明了2个配合物溶液体系发射白光的微观机制.通过比较2个配合物单体和双体不同电子态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异,对发光颜色与溶液浓度依赖性的微观本质给出了新的理论.此外,本文建立的能量转移速率模拟方案,同时适用于其它激发态电子结构方法,因此具有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掺杂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完全活化空间自洽场及二级微扰能量校正 金属-配体电荷迁移 frster和Dexter能量转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磷光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能量传递
3
作者 杨少鹏 赵方超 +3 位作者 邱晓丽 秦向东 王利顺 居秀琴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0-224,共5页
将高量子效率的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e iri dium(Ⅲ)(Ir(ppy)_3)按不同的比例掺杂到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的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PVK)中作为发光层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器件发光机制的研究,发现光致发光... 将高量子效率的磷光材料fac-tris-2-phenylpyridine iri dium(Ⅲ)(Ir(ppy)_3)按不同的比例掺杂到具有载流子传输能力的主体材料poly(N-vinylcarbazole)(PVK)中作为发光层制备磷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对器件发光机制的研究,发现光致发光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Foster能量转移机制;而在电致发光过程中,器件的发光性能受Dexter能量转移和电荷陷获2种能量传递形式的影响。器件的I-V-L特性表明:Ir(ppy)_3的掺杂比例为5%时,器件的光功率效率最大,能量转移最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发光机制 fster能量转移 Dexter能量转移 电荷陷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活延迟荧光敏化荧光薄膜激发态弛豫:受体跃迁偶极矩的关键作用
4
作者 杜敏 郭子龙 +1 位作者 马骁楠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5-96,共12页
在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敏化荧光(TSF)体系中,受体跃迁偶极矩(TDM)对激发态弛豫路径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构建受体TDM差异显著的TSF薄膜—双[4-(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苯基]硫砜/1,3,5,7-四甲基-8-苯基-氟硼二吡咯(DMAC-DPS/TMeP... 在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敏化荧光(TSF)体系中,受体跃迁偶极矩(TDM)对激发态弛豫路径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通过构建受体TDM差异显著的TSF薄膜—双[4-(9,9-二甲基-9,10-二氢吖啶)苯基]硫砜/1,3,5,7-四甲基-8-苯基-氟硼二吡咯(DMAC-DPS/TMePh-BDP)与双二苯胺基苯基蒽醌/2,4-双[4-(二乙氨基)-2-羟基苯基]方酸[AQ(PhDPA)_(2)/DiEA-SQ],利用稳态/瞬态荧光技术探究了模型体系的激发态弛豫路径.结果表明,TDM较大的DiEA-SQ通过增强光谱重叠积分扩大Förster半径(R_(0)),从而有效抑制了Dexter能量转移(DET).值得注意的是,高TDM受体虽可抑制DET导致的无辐射弛豫,但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因自吸收(SA)效应而显著降低.研究发现,提升受体TDM是增强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FRET)效率并抑制DET的有效策略,但需设计具有更大斯托克斯位移的受体分子或结合光学结构以抑制SA效应.这种机理层面的理解为TSF发光器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活延迟荧光敏化荧光 跃迁偶极矩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 Dexter能量转移 自吸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聚合物基质材料的热激活延迟荧光及其敏化器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雪峰 雷勇 +3 位作者 刘振 吉霞霞 范昌君 杨晓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369-2376,共8页
报道了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聚合物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小分子材料2,2′-(1,3-苯基)二[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OXD-7)为共主体材料的发光器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达到13%;进一步研... 报道了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2,4,5,6-四(9-咔唑基)-间苯二腈(4CzIPN),聚合物聚(9-乙烯基咔唑)(PVK)和小分子材料2,2′-(1,3-苯基)二[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OXD-7)为共主体材料的发光器件,器件的外量子效率达到13%;进一步研究4CzIPN敏化5,6,11,12-四苯基并四苯(Rubrene)的器件,外量子效率达到9.2%,为未掺杂4CzIPN器件的5.4倍。通过瞬态光谱测量证实敏化器件的发光机制为F?rster能量转移,并探讨了Rubrene浓度和载流子平衡对器件发光特性的影响,推测Rubrene自聚集是限制敏化器件效率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发光器件 热激活延迟荧光 敏化 f?rster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体异构化对主客体型有机掺杂晶体余辉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毛嘉懿 冯文慧 汪天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3-171,共9页
通过磁力搅拌分别使客体材料苯并蒽(BA)与苯并菲(BPT)两种同分异构体均匀地混合在熔融的主体材料4,4′-二甲基二苯甲酮(2MBP)中,构建了两种主客体掺杂型晶体材料2MBP:BA及2MBP:BPT.研究发现,由于主客体之间的Förster能量转移性能差... 通过磁力搅拌分别使客体材料苯并蒽(BA)与苯并菲(BPT)两种同分异构体均匀地混合在熔融的主体材料4,4′-二甲基二苯甲酮(2MBP)中,构建了两种主客体掺杂型晶体材料2MBP:BA及2MBP:BPT.研究发现,由于主客体之间的Förster能量转移性能差异,两种晶体呈现出明显的余辉颜色不同.通过客体分子结构的改变,实现了从绿色余辉向红色余辉的转变,并获得了时间长达2 s的深红色余辉(2MBP:BA).利用余辉颜色的差异,构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ASCII二进制码的双色微阵列用于信息加密,体现出此类长余辉材料的独特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有机长余辉 同分异构体 主客体掺杂 förster共振能量转移 信息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