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莪术药对文献剂量配比与抗肿瘤“异病同治”机理探讨
1
作者 赵一鸣 徐曼曼 李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42-48,I0014-I0016,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文献规律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并进行在线可视化分析与剂量配比研究。利用TCMSP和Uniprot网站筛选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多种肿瘤及炎症相关基因...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药对文献规律及其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并进行在线可视化分析与剂量配比研究。利用TCMSP和Uniprot网站筛选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多种肿瘤及炎症相关基因集交集,进而利用String数据库对“药对-肿瘤-炎症”三者交集靶点的富集通路进行分析。结果黄芪-莪术药对相关文献量成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是文献量增长的重要拐点。肿瘤学领域是该药对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中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肠癌和卵巢癌研究均有报导。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和作者分别是南京中医药大学(64篇)与唐德才(31篇)。黄芪-莪术药对抗肿瘤文献中剂量配比主要分布在1∶1(34.9%)、2∶1(30.2%)、3∶1(9.3%)这三种比例。黄芪-莪术药对作用靶点与上述6种肿瘤以及炎症基因集共有240个交集作用靶点。这些靶点在Pathways in cancer(70个)、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40个)、MAPK signaling pathway(36个)和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35个)为代表的KEGG通路是富集。结论黄芪-莪术药对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并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的方式截断“炎癌转变”和发挥“异病同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药对 剂量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利莉 王钢 +5 位作者 梁研 赵凡 应佳辉 尹刚 唐德才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刺激THP-1细胞建立M2型巨噬细胞极化模型。实验分为M0组(PMA处理)、M2组(PMA+IL-4处理)、M2+黄芪-莪术-重楼组(PMA+IL-4+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处理)。CCK-8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冻干粉对巨噬细胞活力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谷氨酰胺酶(Glutaminase,GLS)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干预巨噬细胞的培养上清,即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和迁移能力影响。结果与M0组相比,M2组IL-10、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CD206)、精氨酸酶1(Arginase 1,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01),巨噬细胞分泌IL-10、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与M2组相比,M2+黄芪-莪术-重楼配伍组IL-10、CD206、ARG1、GLS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0.00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细胞上清中IL-10、TGF-β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1)。CCK-8和Transwell结果显示,与M0-CM组相比,M2-CM组促进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P<0.01,P<0.001),M2+黄芪-莪术-重楼-CM组较M2-CM组显著抑制HCT116细胞增殖并使细胞迁移数显著减少(P<0.01,P<0.001)。结论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其机制可能与谷氨酰胺代谢关键酶GLS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 结直肠癌 迁移 巨噬细胞极化 G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配伍在卵巢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李鸿博 石丹宁 +2 位作者 张杜娟 张璐 李翡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2期69-76,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药对在辅助治疗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收集自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卵巢癌相关靶点收集自Genecard数据库。上述靶点取交集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三棱-莪术药对在辅助治疗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收集自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卵巢癌相关靶点收集自Genecard数据库。上述靶点取交集后,结合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PPI网络。应用R及Cytoscape软件整合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同时,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并通过Cytoscape/CluGO进行KEGG通路聚类分析。综合分析各网络,获取关键靶点及其对应活性成分后应用Autodock vina及Pymol等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及可视化研究。结果:本研究在三棱-莪术药对中,共获得8个活性成分,164个作用靶点,Genecards数据库获得1540个符合条件的卵巢癌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27个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潜在靶点。分析PPI网络并获取关键靶点为CASP3、ESR1、JUN、PTGS2、AR、MAPK14、PGR、CASP8、CASP9、CAS及PPARG。GO及KEGG分析表明相关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凋亡、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信号通路、乙肝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卵巢类固醇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芒柄花黄素、β-谷甾醇、常春藤皂苷元与关键靶点结合性良好,其中各活性成分与PTGS2结合最佳,结合能均小于-9.0 kcal/mol。结论: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三棱-莪术药对治疗卵巢癌的药理机制,这为后期探究该药对及其所在复方治疗卵巢癌提供了较为系统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三棱 莪术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莪术散治疗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郝家鹏 杨天明 +3 位作者 杜平 陈燕 郭茂新 李艳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2196-2200,共5页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散改善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恶性肿瘤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剩余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莪术散,以... 目的:观察复方莪术散改善恶性肿瘤高凝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恶性肿瘤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脱落1例),剩余29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莪术散,以两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外周血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复方莪术散可以降低恶性肿瘤并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的DD,改善FIB、PT、APTT,提高生活质量,说明复方莪术散治疗恶性肿瘤并血液高凝状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莪术散 恶性肿瘤 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棱、莪术对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和岚 毛腾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35-37,共3页
目的:比较破血药三棱、莪术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异同。方法:随机将动物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三棱组(S组)、莪术组(R组)。前两组灌胃白开水,S组、R组分别灌胃100 g/m l三棱、莪术水煎剂,连续10 d。模型组、S组、R组于第10天复制模型... 目的:比较破血药三棱、莪术对血液流变性影响的异同。方法:随机将动物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三棱组(S组)、莪术组(R组)。前两组灌胃白开水,S组、R组分别灌胃100 g/m l三棱、莪术水煎剂,连续10 d。模型组、S组、R组于第10天复制模型。于第11天处死取血测定。结果:与模型组比较,S组不同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a1、ηa5、ηa30、ηa200均降低,R组只有ηa5、ηa30、ηa200降低,ηa1无变化。S组、R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明显提高,S组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S组与R组比较,ηα1、ηa5、ηa30明显降低,MPV显著改变(P<0.05)。结论:三棱、莪术均可影响血液流变学指标,三棱作用优于莪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血 三棱 莪术 血液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三棱-醋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囊肿组织中IL-1β、TNF-α、C_3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秋霞 沈东成 +2 位作者 余舒鹏 倪章 余成浩 《现代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71-72,76,共3页
目的研究"醋三棱-醋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囊肿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芥子油单侧卵巢注射法复制大鼠卵巢囊肿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三棱-醋莪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卵... 目的研究"醋三棱-醋莪术"组分配伍对大鼠卵巢囊肿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芥子油单侧卵巢注射法复制大鼠卵巢囊肿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白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醋三棱-醋莪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卵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补体C_3的浓度。结果醋三棱-醋莪术高、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卵巢中IL-1β、TNF-α的浓度,C_3浓度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醋三棱-醋莪术"组分配伍对卵巢囊肿大鼠具有治疗作用,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与卵巢中IL-1β、TNF-α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囊肿 三棱 莪术 组分配伍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黄连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贾庆玲 王煜姣 +2 位作者 丛军 凌江红 蔡淦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期18-21,共4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黄连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莪术、黄连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CAG疾病靶点;将莪...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莪术—黄连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分别检索莪术、黄连化学成分及靶点基因,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成分—靶点基因网络;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获得CAG疾病靶点;将莪术—黄连药对有效成分靶点基因和CAG相关靶点基因同时录入VENNY2.1软件,构建维恩图以获取交集基因,获得药对与CAG疾病的共同靶点。挑选共同靶点基因中度值前25位的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网络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度值预测各节点的重要性;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对—成分—靶点基因—信号通路与疾病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根据度值预测治疗节点。结果莪术—黄连药对共筛选出12个化学成分药动学特征良好的活性成分,得到靶点基因180个;CAG靶点基因639个;二者交集基因78个,度值排名前3位的基因为AKT1、IL-6、PTGS2;78个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酶结合、相同蛋白结合等,以及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结论莪术—黄连药对可能是通过调节AKT1、IL-6等靶点基因和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CAG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黄连 中药药对 慢性萎缩性胃炎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降低血管内皮通透性抑制结肠癌转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甜甜 卞勇 +4 位作者 关汉卿 梁研 郭文晖 余倩慧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观察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通透性与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血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对照血清和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含药血清。构建HUVEC-HCT116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共... 目的观察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通透性与细胞紧密连接的影响及其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血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对照血清和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含药血清。构建HUVEC-HCT116共培养体系,实验分为共培养模型组,黄芪-莪术-重楼配伍低、中、高剂量(2.1、4.2、8.4 g·kg^(-1))组。另设HUVEC单培养对照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FITC-dextran法、Transwell法检测HUVEC通透性与HCT116跨内皮迁移数量;免疫荧光法检测ZO-1蛋白的分布;Western blot法检测RhoA、ROCK及ZO-1蛋白表达量。结果黄芪-莪术-重楼配伍不同剂量含药血清处理48 h后,HUVEC增殖均显著减少(P<0.01)。与单培养对照组相比,共培养模型组FITC-dextran渗透量、跨越内皮迁移的HCT116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ZO-1蛋白表达下调(P<0.01),RhoA、ROCK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共培养模型组相比,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各剂量组FITC-Dextran渗透量、跨越内皮迁移的HCT116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ZO-1蛋白表达上调(P<0.05),RhoA、ROCK蛋白表达下调(P<0.05),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芪-莪术-重楼配伍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调控HUVEC紧密连接相关蛋白ZO-1的表达,降低血管内皮通透性,进而抑制结肠癌血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莪术-重楼配伍 结肠癌 血管通透 共培养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淑寒 曹保利 +1 位作者 刘霞 谭桂兰 《西部中医药》 2018年第9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公元1983—2016年间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筛选出口服中药方、灌肠中药方文献370余篇,共涉及方剂380余首,对其中涉及的中药出现的频次、药...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公元1983—2016年间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筛选出口服中药方、灌肠中药方文献370余篇,共涉及方剂380余首,对其中涉及的中药出现的频次、药性进行录入、统计,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用药规律。结果: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主要以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理气药次之;2)方剂以复方莪术散、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为主。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实质是瘀血,病因以瘀、虚为主,病机以气血失调为主,包括气滞血瘀、血虚、气虚、阳虚,病性属虚实夹杂;2)中医药治疗以活血化瘀、补虚为法;3)方剂以复方莪术散、桃红四物汤、失笑散为基础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用药规律 复方莪术散 桃红四物汤 失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莪术对人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樱 唐润伟 +3 位作者 卫菊 乐枫 刘云龙 钱耀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55-263,共9页
目的探索黄芪-莪术配伍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浸泡法、水煎法提取黄芪、莪术的有效成分,并制备灌胃液。采用裸鼠皮下注射1.8×10^(6)个MDA-MB-231细胞的方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裸鼠成瘤80 mm 3左右... 目的探索黄芪-莪术配伍对乳腺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浸泡法、水煎法提取黄芪、莪术的有效成分,并制备灌胃液。采用裸鼠皮下注射1.8×10^(6)个MDA-MB-231细胞的方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系裸鼠移植瘤模型。待裸鼠成瘤80 mm 3左右,开始分为6组:模型组(生理盐水)、黄芪组(黄芪0.4 g/ml)、莪术组(莪术0.4 g/ml)、黄芪莪术2∶1组、黄芪莪术1∶1组、黄芪莪术1∶2组。然后用灌胃针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处理,每日给药一次,连续给药4周。处死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的大小,用HE染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排列情况和病理学特征,用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用RT-PCR检测PI3K、Akt1、Akt2、PTE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Akt、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黄芪莪术2∶1组的乳腺肿瘤明显小于模型组和药物单独作用组(P<0.05),并且肿瘤细胞排列更疏松、坏死更严重,肿瘤细胞凋亡数目最多。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芪莪术2∶1组PI3K、Akt1、Akt2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和药物单独作用组,PTE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和药物单独作用组(P<0.05)。结论黄芪-莪术配伍对乳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1、Akt2基因的表达并促进PTEN基因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莪术 乳腺癌 PI3K PT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三棱-生莪术”配伍对卵巢囊肿大鼠C_3、IGG、FSH、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东成 徐秋霞 +3 位作者 余舒鹏 倪章 杜洁 余成浩 《现代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研究"生三棱-生莪术"组分配伍对实验性卵巢囊肿大鼠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芥子油单侧卵巢注射法制备大鼠卵巢囊肿模型,阳性对照组(0.9 g生药/kg)、高剂量组(3.33+3.33 g生药/kg)、低剂量组(0.83+0.83 g生药/kg)、生三... 目的研究"生三棱-生莪术"组分配伍对实验性卵巢囊肿大鼠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芥子油单侧卵巢注射法制备大鼠卵巢囊肿模型,阳性对照组(0.9 g生药/kg)、高剂量组(3.33+3.33 g生药/kg)、低剂量组(0.83+0.83 g生药/kg)、生三棱组(3.33 g生药/kg)、生莪术组(3.33 g生药/kg)分别给药,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试补体蛋白3(Protein C,C3)、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促卵泡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子宫、卵巢含量,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子宫、卵巢组织病理生态改变。结果配伍高剂量组、配伍低剂量组、生三棱组、生莪术组能降低大鼠卵巢组织中TNF-α含量,生莪术能降低血清中TNF-α、IGG的含量,并具有统计学意义;配伍高剂量组、配伍低剂量组、生三棱组、生莪术组能降低血清及卵巢组织中C3、FSH含量,但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卵巢的病理学未见特殊改变。结论 "三棱-莪术"组分配伍对实验性大鼠卵巢囊肿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卵巢组织内的IGG、TNF-α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棱 莪术 卵巢囊肿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复方莪术散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葛慧娟 曹保利 《西部中医药》 2014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方莪术散组(32例)术后7天开始服用复方莪术散,开水冲药液200 mL,1次/d,口服,经期不停药;米非司酮治疗组(30例)于术后7天开始服用米...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复方莪术散组(32例)术后7天开始服用复方莪术散,开水冲药液200 mL,1次/d,口服,经期不停药;米非司酮治疗组(30例)于术后7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10 mg/次,1次/d;孕三烯酮治疗组(30例)于术后7天开始服用孕三烯酮,2.5 mg/次,每周2次。3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3组临床疗效、妊娠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复方莪术散组总有效率为96.9%,复发率为3.1%;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总有效率均为96.67%,复发率均为3.33%。术后妊娠率复方莪术散组为60%,米非司酮组为28.6%,孕三烯酮组为25%。复方莪术散不良反应少且症状轻微。结论:复方莪术散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及受孕率,且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复方莪术散 米非司酮 孕三烯酮 辅助治疗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