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Windcube的风参数观测与验证 被引量:24
1
作者 夏俊荣 王普才 闵敏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3-741,共9页
2007年12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法国Leosphere公司在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325m气象塔试验场内联合开展了一次测风激光雷达Windcube的外场演示试验。Wind-cube观测数据随后与325m气象塔上的风杯风速... 2007年12月11~14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法国Leosphere公司在该研究所位于北京市北三环和北四环之间的325m气象塔试验场内联合开展了一次测风激光雷达Windcube的外场演示试验。Wind-cube观测数据随后与325m气象塔上的风杯风速仪测得的风速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是:由两种手段获得的所有6层匹配高度(63m、80m、100m、120m、160m和200m)上的10min风速平均值一致性很好,相关系数都达到或超过0.98。使用矢量法对6层高度上的风向资料进行平均,得到风向的10min平均值,两者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与国产测量低层大气风廓线的高精度多普勒激光雷达相比,Windcube的风速测量精度稍优,风向表现相当。验证结果表明,该型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是一款观测结果可靠、机动性能良好的低层大气风廓线测量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cube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ndSim软件在复杂地形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美琳 罗勇 周荣卫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对于风电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软件WindSim对我国复杂地形新疆托克逊县境内某风电场2007年的风资源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观... 复杂地形的风能资源评估研究对于风电事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作者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的风能资源评估系统软件WindSim对我国复杂地形新疆托克逊县境内某风电场2007年的风资源情况进行了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测风塔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WindSim软件对我国复杂地形地区平均风速的模拟能力比较好,10m、40 m、50 m、70 m高度的月平均风速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12.91%、10.21%、9.68%、12.91%。同时,WindSim软件不仅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出该区域2007年的主导风向,而且对该年的有效风速频率的模拟效果也很好。此风电场风能资源模拟试验说明,该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进一步说明WindSim软件对我国复杂地形地区的风能资源评估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Sim 风速风向模拟 风能资源评估 复杂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舱式激光雷达的合成风速风向处理研究
4
作者 张鹏 胡永钊 +3 位作者 董光焰 沈静 魏龙超 张鹏飞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9-647,共9页
使用新型卡尔曼滤波对风速、风向测量结果进行数据校正。借助一组样本点发挥非线性函数作用,使风速、风向垂直分布状态的估计结果更准确,经过若干次迭代,逐步降低合成风速、风向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距离范围内,该方法能保... 使用新型卡尔曼滤波对风速、风向测量结果进行数据校正。借助一组样本点发挥非线性函数作用,使风速、风向垂直分布状态的估计结果更准确,经过若干次迭代,逐步降低合成风速、风向的测量误差。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距离范围内,该方法能保证风速、风向测量误差的均值不变且近似于0,误差的标准差降低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激光雷达 卡尔曼滤波 风速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滑动滤波的激光雷达测风数据处理
5
作者 魏龙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李明洋 张意乾 张鹏飞 张云飞 张一伟 宋城虎 岳慧锋 李聪聪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2-679,共8页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 在风力机工作过程中引入风速、风向信息实现姿态校正和变桨控制是实现节能增效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激光雷达被广泛应用于重建风力机前方风场。然而,激光雷达安装位置决定了风力机前方风速、风向算法的差异性和准确性。对于机舱式激光雷达而言,雷达前方测量的风速、风向并非轮毂处风速、风向,而且系统噪声和异常值的存在会增大测量误差。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提出了线性化垂直风切变模型,建立了上平面风速、下平面风速和轮毂处风速之间的关系,采用加权滑动滤波对轮毂处风速、风向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从而提高了轮毂处风速、风向的测量精度。通过切实可行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将风速测量误差降低至0.5 m/s以内,风向测量误差降低至10°以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R^(2)接近于1。该项研究为机舱式激光雷达在风电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干探测 风切变 滤波 风速 风向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方法
6
作者 刘小松 任玮 +1 位作者 单泽彪 刘云清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4-41,共8页
为解决强脉冲噪声背景下超声波测风系统性能衰退、受环境噪声影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三阵元超声波风矢量测量方法。三阵元超声波阵列结构由3个收发一体式的超声波换能器构成,依托该系统结构并结合二次... 为解决强脉冲噪声背景下超声波测风系统性能衰退、受环境噪声影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三阵元超声波风矢量测量方法。三阵元超声波阵列结构由3个收发一体式的超声波换能器构成,依托该系统结构并结合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算法求得超声波传播时间,进而得到风矢量估测值。通过搭建的实际测风系统以及对比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在实际测量中风速风向角的最大测量误差分别为2.2%和2.4°,测量精度满足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风向测量 超声波测量 时延测量 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 脉冲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双阵元接收阵列超声波风矢量测量
7
作者 刘小松 任玮 +2 位作者 单泽彪 张旭 柳鹏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7-111,共5页
针对强脉冲噪声背景下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性能下降、抗噪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双阵元接收阵列超声波风矢量测量方法。所提方法采用一种双阵元接收阵列结构,该结构由单个发射传感器搭配2个接收传感器组成... 针对强脉冲噪声背景下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性能下降、抗噪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的双阵元接收阵列超声波风矢量测量方法。所提方法采用一种双阵元接收阵列结构,该结构由单个发射传感器搭配2个接收传感器组成,在此结构基础上应用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算法对超声波传播时间进行估测,并计算得出实际的风速风向。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脉冲噪声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风速测量误差为0.27 m/s,风向角测量误差为2.7°,达到了超声波测风方法的测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风向测量 脉冲噪声 二次分数低阶协方差 双阵元阵列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共振风速风向传感器共振态温度补偿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豹 袁宇鹏 +2 位作者 廖崧琳 王露 余华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0,共10页
风能发电、航空航天、气象等重点行业对风速风向的高精度、高可靠检测具有迫切需求。与传统机械式、超声对射式、超声反射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相比,提出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解决方案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的显著优势。针对... 风能发电、航空航天、气象等重点行业对风速风向的高精度、高可靠检测具有迫切需求。与传统机械式、超声对射式、超声反射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相比,提出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解决方案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无机械磨损的显著优势。针对复杂工况环境条件下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精度偏移难题,建立了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的误差来源理论模型,开展了不同温度环境传感器测试实验,分析了相应传感器的输出性能,构建了工作环境温度与传感器共振频率点的关联关系,实现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传感器基于共振点频率的温度补偿。搭建了传感器风洞试验系统,开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感器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共振态温度补偿后的超声共振式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测量精度显著提升,补偿后在<15 m/s的风速范围内风速测量精度时可达±0.3 m/s、在15~50 m/s风速范围内精度可到±2.3%。传感器测量精度随温度漂移显著降低,在环境温度17.1℃时测量误差降低至2.30%,环境温度29.2℃时测量误差降低至2.09%,与传统超声对射/反射式相比精度提升40%以上。综上所述,该研究为风电场风机的发电效率提升、气象领域的要素测量精度提升等重点领域提供更有效的风速风向测量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风向传感器 共振态温度补偿 风速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库的江苏省龙卷风极值风速预测
9
作者 赵恒浩 操金鑫 +1 位作者 方根深 曹曙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1-1151,1164,共12页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04—2019的数据、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中国龙卷数据集2007—2016的数据、媒体报道的龙卷风个例以及有关我国龙卷风的研究文献,初步构建了我国2004—2019年的龙卷风数据库,包括龙卷风发生的时间、地点... 基于《中国气象灾害年鉴》2004—2019的数据、北京大学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的中国龙卷数据集2007—2016的数据、媒体报道的龙卷风个例以及有关我国龙卷风的研究文献,初步构建了我国2004—2019年的龙卷风数据库,包括龙卷风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信息,并对其时空分布特性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基于构建的龙卷风数据库,采用蒙特卡洛法开展了10万年的龙卷风随机模拟,通过生成模型模拟了龙卷风的年频次和空间位置,通过路径模型模拟了龙卷风的强度等级、路径方向、长度和宽度等参数,通过风场模型模拟了龙卷风的风速分布,最终预测了江苏省各区、县的龙卷风极值风速。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区、县的龙卷风极值风速分布呈现出东大西小、北大南小的特点;南京市主城区的龙卷风极值风速显著小于江苏省其余区域,而盐城市的射阳县、响水县的龙卷风极值风速显著大于江苏省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风 数据库 随机模拟 极值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模型的非平衡风速预报订正
10
作者 曹阳 翟俊海 韩玲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针对风速预报订正中的数据非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回归层次结构的订正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分治策略,逐步解决风速数据中的非平衡问题.在分类层中,使用了重加权策略来初步解决数据中的非平衡问题.在回归层中,提出了一种... 针对风速预报订正中的数据非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类/回归层次结构的订正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采用分治策略,逐步解决风速数据中的非平衡问题.在分类层中,使用了重加权策略来初步解决数据中的非平衡问题.在回归层中,提出了一种分组扩展的训练策略,有效纠正了受非平衡影响而被错误分类的样本,从而进一步解决数据非平衡问题.此外,还基于贪心策略设计了一种概率加权方法,目的是对有把握的样本输出更加准确的预测.该模型在山东沿海14个地区的风速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并与相关方法进行了比较.订正后的风速预报整体和极端风速事件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4.4%和69.0%,表明该模型在提高极端风速事件预测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对稳定事件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预报订正 层次模型 数据非平衡 极端风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风“山竹”的Yan Meng风场模型数值模拟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孙建鹏 阴照滨 +2 位作者 尹鹏 马萧岗 黄文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近年来珠海地区风致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需要对该地区进行科学的极值风速预测,然而珠海地区的风场模型适用性尚不明确.为解决此问题,以台风“山竹”作为典型台风案例,探究Yan Meng风场数值模型在珠海地区风场数值模拟工作中的适用性,并... 近年来珠海地区风致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需要对该地区进行科学的极值风速预测,然而珠海地区的风场模型适用性尚不明确.为解决此问题,以台风“山竹”作为典型台风案例,探究Yan Meng风场数值模型在珠海地区风场数值模拟工作中的适用性,并对模型当中的两个关键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等效粗糙长度z_(0)和压力分布常数B与风场模型解析风速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Yan Meng风场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当地气象站观测数据相符,该模型适用于珠海地区风场数值模拟工作,并建议珠海地区在风场数值模拟中等效粗糙长度取值0.3m、压力分布常数B取值1.0~1.2.通过研究,希望为珠海地区的工程抗风设计和台风危险性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场模型 敏感性分析 等效粗糙长度 极值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阈值法在沿海混合风气候极值风速预测中的对比与应用
12
作者 朱超 赵林 +2 位作者 方根深 代希华 鲜荣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6-735,共10页
台风等极端强风条件下,风速实测数据不足且分布不均匀,传统用于估算重现期极值风速的基于极值分布概率函数的阶段极值法难以应用。系统回顾了在小样本极值风速预测中常用的两种阈值法-越界峰值法(POT)和独立风暴法(MIS),结合Monte-Carl... 台风等极端强风条件下,风速实测数据不足且分布不均匀,传统用于估算重现期极值风速的基于极值分布概率函数的阶段极值法难以应用。系统回顾了在小样本极值风速预测中常用的两种阈值法-越界峰值法(POT)和独立风暴法(MIS),结合Monte-Carlo随机模拟理论,随机生成了服从六种常用风速概率分布的母体伪风速样本,事先可以获得预期的特定重现期风速极值,由此对比了POT和MIS法对阈值选取的敏感性以及在重现期极值风速预测中的差异。通过整理崇明岛气象站提供的1971年至2007年的日最大和台风条件逐时间隔的10 min风速数据,分别对混合气候(不区分良态风和台风数据类型)、良态气候和台风气候三种气候条件的风速分布概型进行比较,并采用阶段极值法和两种阈值法预测了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重现期极值风速,在比较不同方法预测结果差异基础上,阐明了不同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台风气候条件下基于实测数据的重现期极值风速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良态风 越界峰值法 独立风暴法 重现期 极值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高铁沿线风速风向联合预测研究
13
作者 肖图刚 王涵玉 +2 位作者 文旭光 洪彧 蒲黔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8,94,共7页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高铁沿线的大风风速和风向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及时地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目前高铁大风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的预测,尚未考虑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 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对高铁沿线的大风风速和风向进行有效预测有助于及时地对列车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和预警。目前高铁大风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速的预测,尚未考虑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基于深度循环神经网络—长短记忆(LSTM)模型,提出独立预测法、分量预测法和多变量预测法等3种风速与风向联合预测方法,并利用兰新高铁大风监测实测数据对沿线多个基站的短期风速和风向进行同步联合预测。首先,通过归一化预处理原始风向和风速序列,并运用控制变量法确定最优时间步长和模型参数。其次,采用BPTT(Backpropagation Through Time)和Adam算法进行迭代训练,并结合早停法控制收敛,得到优化后的网络结构。最后,利用训练好的LSTM网络,采用3种方法对风速和风向进行联合预测。4个基站的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LSTM模型可以有效提取风速风向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特征,结合联合预测方法能够实现对风速和风向的高精度同步预测;3种联合预测方法都能在较小范围内准确预测风速和风向,除5520基站外,风速预测误差在15%以内,风向预测误差在20%以内,其中多变量预测法表现出最优的整体预测精度,独立预测法次之。本研究为风速风向的联合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保障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风速风向联合预测 大风监测 控制变量法 深度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标海面风资料的质量控制及中国近海风的基本特征分析
14
作者 孔莉莎 吴焕萍 李玉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6-36,共11页
对中国近海74个浮标海面风资料进行整合、质量控制,形成了一套高度统一、准确可靠的浮标海面风数据集。结果表明:约80%的浮标风速数据的可疑率在5%以下,浮标海面风资料整体质量较好。基于该数据集对中国近海各浮标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和... 对中国近海74个浮标海面风资料进行整合、质量控制,形成了一套高度统一、准确可靠的浮标海面风数据集。结果表明:约80%的浮标风速数据的可疑率在5%以下,浮标海面风资料整体质量较好。基于该数据集对中国近海各浮标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和盛行风向分布、不同海域各风向频率及各级风速频率进行分析发现:中国近海1月、4月、7月、10月的平均风速、盛行风向分布有明显差别;8个不同海域的浮标1月偏北风频率较高,7月偏南风频率较高;渤海—台湾海峡北部的风速峰值逐渐增大,台湾海峡南部浮标的风速频率呈现“双峰型”特征,南海南部浮标比南海西北部浮标的风速频率分布稍陡峭,北部湾浮标的风速在4~5 m/s、8~9 m/s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 海面风 质量控制 平均风速 风向频率 风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管道泄漏扩散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琦 何春宏 +4 位作者 辛保泉 仉志 张新琪 刘毅 于安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30-2340,共11页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 为了形成CO_(2)管道风险评估技术,基于中国石化高危介质泄漏扩散风洞试验平台开展CO_(2)扩散试验,模拟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扩散过程。研究了风速分别为1 m/s和2 m/s,风向分别为东向、西向、南向和北向条件下介质体积分数分布,分别对比并分析了风速和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的影响。风向对体积分数分布较为显著,1 m/s风速条件下泄漏区易形成体积分数较高区域。将风洞试验结果转化至工业尺度,划定了工业尺度超临界CO_(2)管道在100 mm口径泄漏时的CO_(2)危险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CO_(2)扩散 风洞试验 风速风向 危险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SD-WTSSA-DELM模型的铁路沿线短期风速预测方法
16
作者 尼比江·艾力 张林鍹 +5 位作者 李奕超 景雨啸 高金山 王渊 谢明浩 罗晓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3-556,共14页
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风速较强且存在非平稳性和波动性,导致风速预测精确度不高、模型泛化性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AMSD-WTSSA-DELM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高度非平稳的原始风速序列、分量的长期相关表现、分量所包含的潜在模式及... 我国西北地区铁路沿线风速较强且存在非平稳性和波动性,导致风速预测精确度不高、模型泛化性差。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AMSD-WTSSA-DELM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利用高度非平稳的原始风速序列、分量的长期相关表现、分量所包含的潜在模式及趋势和周期性等内在信息,进行每步分解处理,分别建立分解条件以及自适应更新阈值;为避免过度分解加入自适应重构方法,分解至无高复杂度分量为止,从而实现适应性较强的自适应多步分解。其次,提出WTSSA算法,即通过在麻雀搜索算法(SSA)中融入混沌映射、自适应权重和自适应t分布扰动策略,提升SSA全局搜索和局部探索能力,加快收敛速度,并通过测试函数验证WTSSA算法的卓越性。然后针对AMSD输出的各分量,分别建立由WTSSA优化权重和偏置的深度极限学习机(DELM)模型。最后汇总所有分量的预测数据,合成最终的预测输出。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在2组实际铁路沿线风速数据预测性能上提升效果明显,以第1组实验数据为例,本文方法与DELM相比,平均绝对误差(E_(mae))和均方根误差(E_(rmse))分别降低90.32%和82.25%,决定系数(R^(2))提升43.00%。综上所述,研究成果有效克服了风速的非线性特征导致的时迟问题,具有高泛化性能,能够预测短期风速变化,从而帮助铁路系统做出更有效的安全决策,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风速预测 自适应多步分解 深度极限学习机 改进麻雀搜索算法 铁路沿线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dek-Simiu法非平稳非高斯风速的极值研究
17
作者 龚明 李芳华 +1 位作者 朱沙 李锦华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6-652,共7页
为了保证工程结构在长周期风速作用下安全稳定运营,非平稳非高斯风速极值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本研究以现场实测风速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速样本是否剔除时变均值或者时变均方根情况,设置4种风速工况,并结合平稳转化法和Sade... 为了保证工程结构在长周期风速作用下安全稳定运营,非平稳非高斯风速极值对工程结构的影响是不可以被忽略的。本研究以现场实测风速为研究对象,根据风速样本是否剔除时变均值或者时变均方根情况,设置4种风速工况,并结合平稳转化法和Sadek-Simiu法分别得到4种风速工况的非平稳非高斯风速极值。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剔除时变均值方式得到的风速极值与原风速基本保持一致,而剔除时变均方根得到的风速极值比原风速极值普遍增长30%以上。综上所述,现场实测风速的时变均方根能够提升非平稳非高斯风速极值的计算结果,该方法为工程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 非高斯 风速极值 平稳转化 Sadek-Simiu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估计研究
18
作者 廖振焜 董胜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8,共8页
巴伦支海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环境条件复杂,常发生以极地低压为代表的极端天气过程。为了研究受极地低压影响的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给在此作业的海洋工程结构提供参考,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识别影响巴伦支海的极地低压过... 巴伦支海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环境条件复杂,常发生以极地低压为代表的极端天气过程。为了研究受极地低压影响的巴伦支海西南海域风浪设计参数,给在此作业的海洋工程结构提供参考,本文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识别影响巴伦支海的极地低压过程,选取代表点提取其过程极值序列,基于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建立考虑多种过程的风速、波浪环境设计参数估计模型,推算设计重现值,与年极值法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通过考虑极地低压过程,抽取过程极值序列,包含了更多的情况,适当降低环境设计参数值,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海 极地低压 风速 波高 过程极值 复合极值分布 统计分析 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风向效应的极值风速分析
19
作者 洪旭 陈天乐 许晋嘉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6-1415,共10页
风向作为风荷载变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极端风速预测中不容忽视。基于安徽省67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间的历史日极值风速和风向数据,分别对风速和风向进行了概率分布建模分析。结合最优边际分布,采用3种常用的阿基米德Copula函数建立... 风向作为风荷载变异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极端风速预测中不容忽视。基于安徽省67个气象站点1980—2020年间的历史日极值风速和风向数据,分别对风速和风向进行了概率分布建模分析。结合最优边际分布,采用3种常用的阿基米德Copula函数建立了风速和风向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最后结合Copula函数的条件概率理论,给出了全省范围内16个风向上50年重现期下的设计风速区划。研究结果表明,Gumbel分布和三阶von Mises分布适用于全省绝大多数站点风速和风向的边际分布。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可以发现,对于大多数气象站点的二维联合分布,Frank-Copula函数拟合误差最小。各风向下的极值风速大小存在显著差异,忽略风向的极值风速预测,将会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值风速 联合分布 风速和风向 COPULA函数 条件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地区风电场风速特性及尾流效应计算
20
作者 贾晓红 石岚 郝玉珠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1-433,共13页
为研究风电场尾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某风电场33台风电机组,统计分析了2021—2023年平均风速、风向、风频分布等风资源评估参数。基于Jensen尾流模型,计算不同风向及精细化主导风向尾流区风速,探讨考虑尾流效应... 为研究风电场尾流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某风电场33台风电机组,统计分析了2021—2023年平均风速、风向、风频分布等风资源评估参数。基于Jensen尾流模型,计算不同风向及精细化主导风向尾流区风速,探讨考虑尾流效应后的风速与其他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021—2023年内蒙古中部地区风电场以西南(SW)风为主,高频风向年内变化由偏西向偏南转变,月内风向集中且风速差较小。主导风向下平均风速最大,风速频率曲线呈现正偏态分布。(2)各风向平均风速下,受尾流影响最大的风电机组风速损失率超过10%,其中西北(NW)、东南(SE)风向超过50%风电机组受尾流影响,风速损失集中分布在风电场东北(NE)向偏后位置,偏西风向风速减小更明显。(3)气压、气温和湿度对不同风向风速日变化的影响程度不同,上述气象因子对风速的影响下,SW风向在4~5 m·s^(-1)风速区间内尾流模型计算效果相对好于其他风速段,风速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NW风向在9~10 m·s^(-1)风速区间内尾流模型计算风速与实测更接近,误差与气压和气温都呈正相关。SE、NE风向分别在9~10 m·s^(-1)、7~8 m·s^(-1)风速区间尾流模型计算效果较好。研究结果可为风电机组尾流效应分析及风电场风速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风速 风向 尾流效应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