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 initio study offree radical underthe Si (CH3) 2O doubleexternal electric field
1
作者 CHENXiao-jun LUOSun-zhong +4 位作者 JIANGShu-bing HUANGWei GAOXiao-ling MAMei-zhong ZHUZheng-he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Infrared spectrum and NMR chemical shifts of Si (CH3)2O double free radical were calculatedemploy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the basis sets 6 - 311 + G(2d, p). Excited states, dipole momentand energy of Si... Infrared spectrum and NMR chemical shifts of Si (CH3)2O double free radical were calculatedemploy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 with the basis sets 6 - 311 + G(2d, p). Excited states, dipole momentand energy of Si(CH3 )2O double free radical were also calculated using 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 theory(TD-DFT) with the same basis sets.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along the X,Y and Z axis affectdifferently on the excited states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Si(CH3)2O double free rad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DFT Si(CH3)2O EXCITED STATES DIPOLE MOMENT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极性基团对聚丙烯单分子链沿面放电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亚莎 曾跃凯 +3 位作者 赵光辉 田泽 王璐敏 吴雕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52-259,共8页
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在高压电缆绝缘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老化后绝缘性能会大幅下降,加之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常发生。为从微观层面探讨材料老化后产生的极性基团对聚丙烯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 聚丙烯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在高压电缆绝缘领域受到广泛关注,但其老化后绝缘性能会大幅下降,加之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常发生。为从微观层面探讨材料老化后产生的极性基团对聚丙烯沿面放电特性的影响,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电场下不同聚丙烯分子链的几何结构、轨道能级、态密度、陷阱深度、激发态等微观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性基团的引入会造成分子链卷曲程度增大、偶极矩上升,易在材料表面形成极化电荷;电场作用下分子陷阱深度不断增大,含极性基团的分子陷阱深度更小,有利于电子脱陷,增加放电次数;极性基团区域的亲电活性使陷阱捕获的电子相对活泼,在沿面放电过程中,该区域积聚的电子由于活性较强会促进电子崩的发展;分子含极性基团后激发能显著降低,极性基团区域成为电子激励与反激励的主要场所,在反激励过程中电子与空穴复合发射光子,形成发光中心,加速材料老化,并在材料表面气隙形成空间光电离,提高沿面放电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聚丙烯 外电场 沿面放电 陷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1,5-二硝基萘的分子结构和光谱研究
3
作者 李译铎 冯志芳 +6 位作者 陈东明 张倩 姚宁 张平 陶亚萍 赵文来 杜建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760-2766,共7页
1,5-二硝基萘(DN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在多个领域被广泛采用,但其分子结构和光谱的外场效应还未见报道。因此,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def2-TZVP基组水平上,对不同外电场下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计算... 1,5-二硝基萘(DNN)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在多个领域被广泛采用,但其分子结构和光谱的外场效应还未见报道。因此,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def2-TZVP基组水平上,对不同外电场下分子的基态几何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计算了其红外(IR)光谱。在此基础上,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研究了外电场对DNN分子紫外-可见(UV-Vis)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2 a.u.外电场作用下,DNN分子的几何构型改变明显;诱导偶极矩与永久偶极矩的方向相同,总偶极矩随着外电场的增强而增大;分子总能量随着外电场的增强而降低;1348和1579 cm^(-1)处的红外吸收峰分别归属于N17-O18和N17-O19、N20-O21和N20-O22的对称、非对称伸缩振动,两者在外电场作用下都发生了能级劈裂,振动斯塔克效应明显;分子在200、235和353 nm附近出现3个紫外吸收峰,200和235 nm的吸收峰分别归属于E1和E2带,是由苯型体系中的π—π^(*)跃迁所产生,353 nm的吸收峰归属于B带,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中的π—π^(*)跃迁引起的;在外电场作用下,UV-Vis吸收峰出现红移,摩尔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分子的二维UV-Vis光谱中,同步图对角线上200 nm处形成一个较强自相关峰,证明该峰对外电场变化非常敏感。总之,外电场对DNN分子的影响十分显著。这项工作为DNN的各种潜在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萘的其他硝化产物的研究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二硝基萘 外电场 DFT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外电场对硅橡胶绝缘微观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董曼玲 詹振宇 +5 位作者 李毅 张朝峰 夏玉婷 杨知非 王琪林 郑含博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4,共9页
为了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外电场对硅橡胶绝缘材料内部分子结构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方法探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硅橡胶的微观结构和空间电荷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硅橡胶分子的体系总能量减少、偶极矩... 为了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外电场对硅橡胶绝缘材料内部分子结构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方法探究了外加电场作用下硅橡胶的微观结构和空间电荷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硅橡胶分子的体系总能量减少、偶极矩和极化率增大,加之分子内的C-Si键在受到外电场的拉伸作用时变长,导致硅橡胶结构稳定性下降,从而影响硅橡胶的力学和电学性能。在电场强度较大时,前线轨道的能隙变小,硅橡胶分子链的反应活性位点发生变化,引起分子链前线轨道的电子陷阱和空穴陷阱形成不同程度的陷阱能级分布,增强了硅橡胶对绝缘材料自由电子或注入电荷的俘获能力。当电场达到12.75×103kV/mm的临界值时,硅橡胶分子结构被破坏,并引起红外光谱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外部电场 红外光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乙烯在外电场中的解离性质研究
5
作者 周华森 韩博元 +3 位作者 努尔比耶·艾则孜 章吴熠 朱奕虹 刘玉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26,共7页
溴乙烯具有极高的毒性,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它的分子结构及其解离方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B3LYP/6-31G++(d,p)基组,深入探索溴乙烯分子在0 V... 溴乙烯具有极高的毒性,它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它的分子结构及其解离方式,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以B3LYP/6-31G++(d,p)基组,深入探索溴乙烯分子在0 V·nm^(-1)~80 V·nm^(-1)外电场的影响下,其分子结构和解离特性.通过计算,随着外电场的增强:分子总能量和碳碳双键(C=C)的键长减小,碳溴键(C-Br)的键长和偶极矩增大.能隙E_(G)先增大后减小,分子结构稳定性降低.红外光谱主要产生了6个特征吸收峰,且普遍存在红移现象.分子解离特性表现为:当外部电场强度升高时,势垒会显著减弱,直至达到154.26 V·nm^(-1)时,势垒就会完全消除,溴乙烯分子的解离能相应减弱,这表明,当外部电场强度升高时,溴乙烯分子会发生逐步的分解.因此,这一结论可以为进一步探讨溴乙烯分子和其相关的化合物的解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乙烯 红外光谱 外电场 解离势能面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分子模拟
6
作者 杨珊珊 宁正福 吕方涛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针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电动现象认识不清、界面双电层微观特性通过宏观实验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外电场下双电层电动现象对润湿性以及原油渗流的影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 针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电动现象认识不清、界面双电层微观特性通过宏观实验难以准确表征的问题,从微观角度出发,探究外电场下双电层电动现象对润湿性以及原油渗流的影响,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了外电场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模型,探究313 K、20 MPa下致密储层表面双电层在电场作用下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施加电场后,溶液离子扩散程度减弱,双电层发生膨胀,作用在带电表面的静电相互作用使水膜更厚更稳定,这有利于岩石表面的水润湿性;电场强度越大,双电层离子密度越大,电黏度效应增强,受界面黏性阻力影响,油相渗流速度增加,但增幅有限;地层水溶液内部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更强的离子水化作用,改变电场强度后,不同离子水化程度变化不同。研究成果对外电场下致密储层微观理论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电层 外电场 电动效应 分子动力学 致密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对MIG焊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影响
7
作者 韩琦 江淑园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7-152,160,共7页
为了有效控制MIG焊接电弧和溶滴过渡,提高焊接质量,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励磁参数下进行磁控MIG焊滴状过渡试验。在外加磁场的不同方向下,使用高速摄影仪,收集MIG焊接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励磁电流下,随着外加磁场... 为了有效控制MIG焊接电弧和溶滴过渡,提高焊接质量,在合理的焊接工艺和励磁参数下进行磁控MIG焊滴状过渡试验。在外加磁场的不同方向下,使用高速摄影仪,收集MIG焊接电弧及熔滴过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励磁电流下,随着外加磁场方向的改变,电弧和溶滴形态和运动都发生了改变。相比于无外加磁场时,电弧形态均变为“钟罩形”,熔滴由球形变为椭球形。当磁场向下时,电弧绕焊丝轴线顺时针旋转,熔滴绕焊丝轴线逆时针旋转;磁场向上时,电弧绕焊丝轴线逆时针旋转,熔滴则绕焊丝轴线做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加磁场方向 MIG焊 电弧 熔滴 顺时针旋转 逆时针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5-溴-2-氟硝基苯分子的解离及激发特性
8
作者 张敏 秦晨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探究了强度范围为0~0.040 arb. units的外加电场对5-溴-2-氟硝基苯(5Br2FNB)分子的结构参数、自然键轨道电荷布局、电偶极矩、能隙及势能曲线等的影响。还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中的B3LYP/6-311+G(d,p)方法,对该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下的激发能和空穴-电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电场强度的增加, 5Br2FNB分子中的C(5)-Br(10)键增长, Br(10)原子电负性增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量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量、能隙、激发能和势垒均呈现整体下降趋势,表明分子稳定性在逐渐减弱。并且当外电场强度超过0.030 arb. units时,各项分析均显示C(5)-Br(10)键已经发生解离。通过对5Br2FNB分子空穴-电子分析可知,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010 arb. units时,分子的S_(0)→S_(1)为局域激发;当外电场强度范围为0.020~0.030 arb. units时, S_(0)→S_(1)为电荷转移激发;当外电场强度为0.040 arb. units时, S_(0)→S_(1)又重新转变成局域激发,这意味着C(5)-Br(10)键断裂后分子的电荷开始重新分配,进一步证实了外电场强度达到0.030 arb. units时C(5)-Br(10)键已经开始解离。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5Br2FNB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解离机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5-溴-2-氟硝基苯 密度泛函理论 外电场 解离 空穴-电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电场下W_(6)C_(6)团簇的超卤素调制及非线性光学特性
9
作者 蔡璧钧 段宇静 魏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6,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定向外电场(OEEF)对W_(6)C_(6)团簇几何结构、电子性质以及非线性光学响应(NLO)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W_(6)C_(6)的结构在一定OEEF强度下可以保持稳定.OEEF可以增大W_(6)C_(6)团簇的电子亲和能(EA值),且...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DFT)方法研究了定向外电场(OEEF)对W_(6)C_(6)团簇几何结构、电子性质以及非线性光学响应(NLO)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W_(6)C_(6)的结构在一定OEEF强度下可以保持稳定.OEEF可以增大W_(6)C_(6)团簇的电子亲和能(EA值),且在特定强度下,OEEF可以将W_(6)C_(6)团簇转变为超卤素.通过对EA值的非线性拟合可以实现对W_(6)C_(6)团簇的连续调制.进一步对不同外电场下W_(6)C_(6)团簇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进行分析,发现OEEF降低了W_(6)C_(6)团簇LUMO能级是其EA值增大的主因.此外,OEEF可以显著增大W_(6)C_(6)团簇的平均极化率和第一超极化率,尤其是第一超极化率,改变其非线性光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外电场 超原子 密度泛函理论 NLO W_(6)C_(6)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下三元乙丙橡胶微观特性及其对沿面放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亚莎 郭玉杰 +3 位作者 夏宇 王佳敏 晏欣悦 陈俊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5-262,共8页
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在中高压电缆绝缘领域颇受关注,但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从微观层面探讨三元乙丙橡胶沿面放电特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分子几何结构、轨道能级、陷阱深度、态密度、静... 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在中高压电缆绝缘领域颇受关注,但实际运行环境恶劣,沿面放电现象时有发生。为了从微观层面探讨三元乙丙橡胶沿面放电特性,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分析了分子几何结构、轨道能级、陷阱深度、态密度、静电势、激发态等微观性质。结果表明,电场增加,EPDM分子链逐渐延展伸直,偶极矩渐渐增大至8.164 D;第三单体附近区域逐渐演变为电子陷阱,陷阱深度随电场增大由0.740 eV减小至0.043 eV,数量增加;碳碳双键亲电性使第三单体区域电子更加活泼,容易加剧电子崩的发展。外电场的增大使得EPDM分子链的激发能逐渐减小,且吸收峰发生红移,电子在此时易被激发,第三单体区域为主要激发区域,被激发后的电子返回基态轨道时会释放出光子,容易在表面气体中形成空间光电离,诱导沿面放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三元乙丙橡胶 外电场 沿面放电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作用下吡咯分子的物理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祥 刘珂珂 +5 位作者 赵思宇 庄玉伟 李果果 庞海岩 李玉江 刘清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5,共7页
吡咯分子是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适用于微电子和光电等多个领域,成功地引领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6-311++g(d,p)方法研究了在0-0.03 a.u.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吡咯分子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电场的增... 吡咯分子是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适用于微电子和光电等多个领域,成功地引领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使用B3LYP/6-311++g(d,p)方法研究了在0-0.03 a.u.的电场强度作用下,吡咯分子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发现随着电场的增大,分子逐渐沿x轴方向被压缩,分子的偶极矩在减小,总能量在减小.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基本保持不变,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量在不断地下降,致使分子的能带隙不断减小,无法保证能带隙的稳定性,从而降低了半导体材料的使用寿命.通过含时密度泛函计算可以发现:在不同的电场下,吡咯分子均出现两个紫外吸收峰,其中两个C=C双键的π-π*跃迁占主要贡献.但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其在跃迁中的占比越来越小.考察在0.02 a.u.的电场下,紫外吸收峰主要由第6、11、13、15等激发态决定.这为更好地研究和设计半导体材料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外电场 密度泛函理论 前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对ZnSe/石墨烯异质结肖特基调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卫来 庞国旺 +2 位作者 张文 张丽丽 黄以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4-2130,共7页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ZnSe/石墨烯异质结结构的稳定性、界面相互作用、层间电荷转移情况、肖特基接触类型及外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ZnSe/石墨烯异质结晶的格失配率小于5%,易于形成,其接触类型... 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ZnSe/石墨烯异质结结构的稳定性、界面相互作用、层间电荷转移情况、肖特基接触类型及外电场的影响。结果表明,ZnSe/石墨烯异质结晶的格失配率小于5%,易于形成,其接触类型为n型肖特基接触。当施加正方向电场时,肖特基接触类型从n型转变成p型肖特基接触;当施加负方向电场时,肖特基势垒明显降低,并由n型肖特基势垒接触转变为欧姆接触。本文研究结果将为设计并制造场效应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等电子光学器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特基势垒 第一性原理 外电场 n型肖特基接触 p型肖特基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静电场对O_(2)分子高次谐波的调制机制(特邀)
13
作者 迟晨阳 郭迎春 王兵兵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60,共13页
采用了Lewenstein强场近似方法,计算了外加静电场对O_(2)分子在线偏振激光场中高次谐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静电场方向平行激光偏振方向时,谐波谱出现双平台结构,截止频率增大,偶次和奇次谐波幅度相当;2)当静电场方向垂直时,谐波... 采用了Lewenstein强场近似方法,计算了外加静电场对O_(2)分子在线偏振激光场中高次谐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静电场方向平行激光偏振方向时,谐波谱出现双平台结构,截止频率增大,偶次和奇次谐波幅度相当;2)当静电场方向垂直时,谐波谱呈现单平台结构,偶次谐波比奇次谐波的幅度小两个量级左右;3)外加静电场对双心干涉极小值的位置基本没有影响。利用Lewenstein理论,可以将分子谐波谱视为分子两端电离通道产生谐波的叠加,对外加静电场控制高次谐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2)高次谐波 外加静电场 谐波相位分析 双平台 奇偶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外电场对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黄寒梅 魏世勇 +3 位作者 陈晓龙 谢中奎 向文军 王锐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1-372,共12页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3种典型的铁氧体(Fe_(2)O_(3)、Fe_(3)O_(4)和α-FeOOH)受外电场作用下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外电场对不同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DFT模拟结果显示:外电场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Fe_(2)O_(3)、Fe_(3)O_(4)和α-FeOO...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了3种典型的铁氧体(Fe_(2)O_(3)、Fe_(3)O_(4)和α-FeOOH)受外电场作用下的电子结构,研究了外电场对不同铁氧体电子结构的影响。DFT模拟结果显示:外电场的存在能够有效提高Fe_(2)O_(3)、Fe_(3)O_(4)和α-FeOOH晶体结构的价带位置,从而导致3种铁氧体的带隙出现明显的降低;当外电场强度为0.01 V·nm^(-1)时,Fe_(2)O_(3)、Fe_(3)O_(4)和α-FeOOH的带隙分别降低了0.36、0.12和0.34 eV;当电场增大至0.1 V·nm^(-1)时,Fe_(2)O_(3)晶体出现击穿现象,Fe—O化学键断裂导致Fe原子的电子沿外电场方向高度离域至相邻Fe原子,而Fe_(3)O_(4)和α-FeOOH则仅出现不同价带能级电子局域性增强且能量同质化,因而显示出相对稳定的物理化学结构。此外,外电场的存在可导致3种铁氧体价带电子均出现简并现象,且随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强。3种铁氧体中,外电场的存在导致Fe_(2)O_(3)晶体中Fe原子的电荷密度增大而降低O原子的电荷密度;Fe_(3)O_(4)晶体结构中不同配位结构的Fe原子以及配位O原子的Hirshfeld电荷几乎不受外电场的影响;α-FeOOH晶体中共边FeO_(6)配位结构的Hirshfeld电荷受外电场影响较小,而共角Fe06配位结构的Hirshfeld电荷受外电场影响较大,且H原子的电荷在强外电场作用下发生歧化响应。随着外电场强度逐渐增大,Fe_(3)O_(4)晶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逐渐增大,而α-FeOOH晶体的电子自旋态密度则显示出降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电场 铁氧体 电子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龙1301分子在外电场中的光谱特征和解离特性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玉柱 李相鸿 +3 位作者 王俊锋 管跃 金峰 秦朝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9-684,共6页
哈龙1301(三氟溴甲烷)在太阳光辐射下解离生成破坏臭氧的溴自由基,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哈龙1301排放前进行降解很有必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0~0.03 a.u.)作用下哈龙130... 哈龙1301(三氟溴甲烷)在太阳光辐射下解离生成破坏臭氧的溴自由基,严重破坏大气臭氧层,采用有效的措施对哈龙1301排放前进行降解很有必要。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0~0.03 a.u.)作用下哈龙1301分子的解离特性和光谱特征,包括总能量,键长,电偶极矩,LUMO-HOMO能隙,红外光谱以及解离势能面等。计算结果表明,在C——Br键连线Z方向上,外电场从0逐渐增加到0.03 a.u.时,分子体系能量逐渐减小,偶极矩在刚开始表现为减小然后单调增大,HOMO-LUMO能隙E_G呈现单调递减的趋势,C——Br键键长逐渐增大,C——F键键长逐渐减小。外电场对CF_3Br分子不同振动模式的红外光谱影响不同。在外电场作用逐渐增强下,解离特性表现为:CF_3Br分子的C——Br键方向扫描得到的势能曲线的束缚状态逐渐被消除,势垒逐渐变小最后消失。计算发现强度为0.03 a.u.的外电场足够使得CF_3Br分子发生C——Br键断裂而降解,该结果为保护环境而对哈龙进行电场降解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龙1301 DFT 降解 外电场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乙炔分子的激发态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陈晓军 马美仲 +1 位作者 罗顺忠 朱正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2,26,共5页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 (B3LYP)和组态相互作用原理 (CIS)在 6 - 311++G 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对乙炔分子的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外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对乙炔分子的激发态都有明显的影响 ,沿分子方向的外加电场对分子偶极矩的影响...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 (B3LYP)和组态相互作用原理 (CIS)在 6 - 311++G 水平上研究了外电场对乙炔分子的激发态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外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对乙炔分子的激发态都有明显的影响 ,沿分子方向的外加电场对分子偶极矩的影响比垂直于分子方向的外加电场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 密度泛函 组态相互作用 外场 激发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励磁绕组结构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宇 邓智泉 王晓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97-104,共8页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电磁特性影响很大。对所提出的2种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磁通切换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电机的电磁特性:定子磁链、反电势、气隙磁密、定位力矩、电...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电磁特性影响很大。对所提出的2种新型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分析了其工作模式和"磁通切换原理",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了2种电机的电磁特性:定子磁链、反电势、气隙磁密、定位力矩、电磁转矩、转矩密度。重点比较了励磁绕组连接方式对电机漏磁和功率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具有较高正弦度的双极性磁链和全周期工作模式,适合运行在无刷交流场合。拓扑2具有更小的漏磁和更高的励磁电流利用率,其转矩密度为拓扑1的2倍。分析结果为所提出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在航空起动/发电机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励磁磁通切换电机 双极性磁链 励磁绕组连接方式 转矩密度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场作用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钱觉时 张琳 +1 位作者 贾兴文 党玉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24-128,共5页
渗透性是反映混凝土耐久性最为直接的指标,基于外加电场的作用可快速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基于外加电场作用下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的测试手段,总结了不同方法的实验条件差异。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外加电场的作用和混凝土的... 渗透性是反映混凝土耐久性最为直接的指标,基于外加电场的作用可快速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通过对比分析现有基于外加电场作用下的混凝土渗透性评价的测试手段,总结了不同方法的实验条件差异。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外加电场的作用和混凝土的材料组成所引起的误差,加强评价方法的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了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和引入混凝土电学性质变化率的定量评价方法的设想,以及重点开展在役混凝土结构评价方法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渗透性 电场 氯离子 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自由基在外电场中的分子结构和势能函数 被引量:8
19
作者 伍冬兰 涂娟 +3 位作者 万慧军 谢安东 阮文 张新琴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结合Dunning的相关一致五重基cc-PV5Z,获得了CH自由基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中的键长、偶极矩和振动频率等物理性质参数.通过分析物理性质参数的变化,判断离解电场所处的范围,设置合适的参数扫描该范围的单点能获得势... 运用密度泛函B3P86方法,结合Dunning的相关一致五重基cc-PV5Z,获得了CH自由基分子在不同外电场中的键长、偶极矩和振动频率等物理性质参数.通过分析物理性质参数的变化,判断离解电场所处的范围,设置合适的参数扫描该范围的单点能获得势能曲线.结果表明物理性质参数和势能值随外电场的变化而变化,且反向电场中变化幅度较大.利用Morse势模型拟合无外场下势能函数,得到的拟合参数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采用偶极近似构建外电场下的势能函数模型,编制程序拟合对应的势能函数,得出拟合参数,进而计算临界离解电场参量,结果与数值计算值较为一致,说明构建的模型是可靠和准确的.这为分析外场下分子光谱、动力学特性和分子Stark效应冷却囚禁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分子 势能函数模型 外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间距下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分布特性 被引量:33
20
作者 姜慧 邵涛 +1 位作者 章程 严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2,共10页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 电极间距是表面介质阻挡放电(SDBD)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通过实验研究和仿真计算,研究电极间距对纳秒脉冲SDBD等离子体分布特性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类弥散和离散通道两种等离子体分布的形成机制。实验研究表明,电极间距是造成两种典型特性及不同等离子体分布的关键结构参数。通过对放电区域外电场的仿真计算发现,不同电极间距下外电场分布形态和数值的差异,是形成两种不同等离子体分布模式的直接原因。结合气体放电基本理论,分析认为:等离子体类弥散分布是由于流注前向发展和横向激发电离同时在起作用,而离散通道分布是因为流注通道以前向发展为主、横向电离作用较弱;两种等离子体分布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电场随时间的增大率和随空间的减小率以及流注通道的发展速度之间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 表面介质阻挡放电 电极间距 等离子体分布特性 外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