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花机选针模组用高稳定-强耐磨Ni-P镀层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
1
作者 宋怡佳 崔高熙 +1 位作者 李家柱 乔竹辉 《应用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18-826,共9页
目前,针对提花机选针模组工况对于高磁导性、耐腐蚀性和高耐磨性的需求,化学镀Ni-P镀层已经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国内成品药水配方所得镀层在耐磨性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提花机选针模组用的高... 目前,针对提花机选针模组工况对于高磁导性、耐腐蚀性和高耐磨性的需求,化学镀Ni-P镀层已经被认为是最适合的表面处理技术之一。然而,国内成品药水配方所得镀层在耐磨性方面仍有明显不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提花机选针模组用的高稳定-强耐磨Ni-P镀层制备方法。在主盐硫酸镍和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基础上,仅需加入柠檬酸钠和乳酸即可得到质量良好的镀层,并分别研究了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维氏硬度和磨损率。当络合剂调整至最佳用量时,镀层的沉积速率约为10μm/h,施镀后磨损量较基体降低了400%。镀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力约为15 N,镀层的维氏硬度约为1084.3 HV。同时,通过对磨痕显微组织和化学组分的观察,发现磨痕中生成了氧化镍,通过固体润滑的方式有效降低了磨损量。此外,通过对镀液循环性的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工业生产能力。本文为工业化制备强耐磨Ni-P镀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很具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镀层 络合剂 结合力 摩擦学性能 工业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元素对GH4738合金高温性能影响的机理
2
作者 刘慧鑫 马亚芬 +3 位作者 荣义 罗志强 曲敬龙 张麦仓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4,共8页
以不同P元素含量的GH4738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BSD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高温持久载荷下不同P含量对GH4738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机理。持久实验表明,P添加量从0.004%(质量分数,下同)增加至0.0091%时,合金的持久... 以不同P元素含量的GH4738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EBSD技术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高温持久载荷下不同P含量对GH4738合金持久性能的影响机理。持久实验表明,P添加量从0.004%(质量分数,下同)增加至0.0091%时,合金的持久寿命增加;继续添加P元素,合金持久性能下降。微观分析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P倾向偏聚于晶界,可以增加晶界的内聚力及结合能,同时与晶界碳化物共同影响GH4738合金的持久性能。P元素含量从0.004%增加至0.0091%时,晶界析出的M_(23)C_(6)碳化物由少量且离散分布的状态逐渐增加并呈不连续链状分布,持久变形时晶界碳化物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增强,能有效地抑制位错运动,此时合金的持久性能较高。但当P含量进一步增加至0.019%时,晶界M_(23)C_(6)碳化物有连接成片的趋势,合金持久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元素 GH4738合金 持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共聚改性PBO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3
作者 梁晨 张殿波 +10 位作者 钟蔚华 刘薇 刘群 孟昭瑞 肖作旭 刘宗法 郭程 彭宪宇 代勇 白金旺 陈湘栋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64,共8页
在紫外辐照作用下,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结构中的噁唑环易开环,致使纤维力学性能大幅损失,且PBO分子链上缺乏极性基团,不易与树脂有效结合黏附。为解决PBO纤维耐紫外老化性能差和界面结合性能低的问题,使用原位化学共聚的方式合... 在紫外辐照作用下,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纤维结构中的噁唑环易开环,致使纤维力学性能大幅损失,且PBO分子链上缺乏极性基团,不易与树脂有效结合黏附。为解决PBO纤维耐紫外老化性能差和界面结合性能低的问题,使用原位化学共聚的方式合成含氯改性PBO聚合物,并采用干喷湿纺工艺纺制2,5-二氯对苯二甲酸(TACl)-PBO改性纤维。研究了含氯单体TACl对PBO纤维分子结构、耐紫外老化性能以及与环氧树脂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O纤维的拉伸强度为34.5 cN/dtex,添加物质的量分数为10%,15%和20%的TACl后,改性纤维的拉伸强度分别为30.8,32.0,28.7 cN/dtex。经过紫外辐照老化240 h后,PBO纤维结晶度下降10.1%,拉伸强度保留率仅为31.4%,而TACl物质的量分数为20%的TACl-PBO(20%TACl-PBO)纤维结晶度仅下降1.5%,拉伸强度保留率仍为72.7%。在PBO大分子链上引入氯基团以后,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明显提高,PBO纤维的IFSS仅为14.4 MPa,而20%TACl-PBO纤维的IFSS达到25.2 MPa,与PBO纤维相比提升了75%。以上结果表明,制备的TACl-PBO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 化学共聚 耐紫外老化性能 界面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改性DOPO对环氧树脂阻燃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王婧煊 芦悦 +1 位作者 何亮潮 孔庆红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0,189,共7页
为了设计和开发具有绿色、环保高阻燃效率的EP阻燃剂,以SAPO及Fe(NO_(3))_(3)·9H_(2)O、Bi(NO_(3))_(3)·5H_(2)O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种水杨醛基席夫碱金属化合物SAPO-Fe、SAPO-Bi。研究了它们对E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 为了设计和开发具有绿色、环保高阻燃效率的EP阻燃剂,以SAPO及Fe(NO_(3))_(3)·9H_(2)O、Bi(NO_(3))_(3)·5H_(2)O为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种水杨醛基席夫碱金属化合物SAPO-Fe、SAPO-Bi。研究了它们对EP复合材料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探究相关阻燃机理。结果显示,EP/6%SAPO-Fe、EP/6%SAPO-Bi的垂直燃烧测试通过UL 94 V-1等级;LOI值分别提升20.6%和16.2%;p HRR值降低28.6%和34.8%;THR值降低30.8%和14.2%;与EP相比,残炭量分别增加了74.1%和112.9%;TSP值降低了40.4%和38.9%;PCOP值降低44.4%和50%。阻燃性能的显著提升主要得益于P、N元素与金属离子Fe^(3+)、Bi^(3+)的协同效应;残炭量的显著增加以及烟气释放的有效降低,归因于这些金属离子卓越的催化成炭能力,形成致密的炭层增强物理阻隔效果,从而有效阻止烟气的产生、可燃气体的逸出、氧气的进入以及热量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DOpO 阻燃性能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 p/N协同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r(p-tBu-ppy)_(3)的晶体结构及溶剂对光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知微 姚默鎏昕 +2 位作者 黄光英 李天赐 晏彩芬 《贵金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 以2-(4-叔丁基苯基)吡啶(p-tBu-ppy)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为原料,在乙二醇单乙醚溶剂中反应得到氯桥二聚体,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再与p-tBu-ppy成功合成了一种铱磷光配合物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fac-Ir(p-tBu-ppy)_(3)]。通过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质谱、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等确定了分子结构。进一步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测试,考察不同溶剂对其光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c-Ir(p-tBu-ppy)_(3)常温下在二氯甲烷溶剂中最大发射位于519 nm处,显示发射绿光,可适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2-(4-叔丁基苯基)吡啶)合铱(Ir(p-tBu-ppy)3) 晶体 光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算法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力学性能预测
6
作者 张宪雷 刘建群 张文慧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1-115,共5页
面膜堆石坝上游坝面膜防渗结构因施工操作不当或多孔隙介质垫层界面特性易造成PVC-P土工膜物理性划痕损伤,为判别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能否满足工程安全运行要求,以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断裂强度/延伸率试验数据为依托,构建了基于极端梯... 面膜堆石坝上游坝面膜防渗结构因施工操作不当或多孔隙介质垫层界面特性易造成PVC-P土工膜物理性划痕损伤,为判别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能否满足工程安全运行要求,以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断裂强度/延伸率试验数据为依托,构建了基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的预测模型,将该模型预测结果与随机森林(RF)算法预测结果进行比较,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 MA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_(MAPE))、均方根误差(R_(RMSE))和决定系数(R^(2))作为评价指标评估了预测精度,并运用SHAP算法获得影响作用较大的划痕损伤阈值。结果表明,基于XGBoost算法的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SHAP法能够合理解释模型的预测结果,划痕角度是影响损伤后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工程技术人员准确预判划痕损伤PVC-P土工膜力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梯度提升树(XGBoost)算法 随机森林(RF)算法 力学性能预测 pVC-p土工膜 断裂强度 断裂延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生长及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
7
作者 杨帆 张思媛 +3 位作者 董武佩 王希正 周铭 居佃兴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9-1296,共8页
有机金属卤化物在X射线成像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多晶薄膜闪烁体屏幕的均匀性差、透射率低和光散射等问题严重降低了X射线成像分辨率。本文使用空间限域法生长制备了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并对其进行... 有机金属卤化物在X射线成像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多晶薄膜闪烁体屏幕的均匀性差、透射率低和光散射等问题严重降低了X射线成像分辨率。本文使用空间限域法生长制备了英寸级(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并对其进行了物相、光学和闪烁性能的研究。该晶体表现出90%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PLQY)及优异的光稳定性,在365 nm紫外光下连续照射24 h,其光谱仍保持稳定。基于该晶体优异的光学性质,在X射线下产生83 000 photons/MeV(估算值)的高光产额,是商用LYSO闪烁体的2.5倍。此外,该晶体展现出优异的耐辐射稳定性,即使在504 mGy·s^(-1)的高剂量率下暴露60 min后仍保持其性能的稳定性。基于上述优势,将(C_(24)H_(20)P)_(2)MnBr_(4)单晶薄膜应用于X射线成像,实现了约23 lp/mm的空间分辨率,在该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24)H_(20)p)_(2)MnBr_(4) 有机金属卤化物 空间限域 单晶薄膜 闪烁性能 X射线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粒尺寸对SiC_(p)增强纯Mg材料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
8
作者 史权新 李翔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8-62,共5页
研究晶粒尺寸对微量SiC_(p)/Mg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材料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C_(p)/Mg材料分别在170、200和230℃下以0.1 mm/s速率进行挤压变形后,均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其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9、7.3和9.5μm。通... 研究晶粒尺寸对微量SiC_(p)/Mg室温拉伸变形过程中材料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SiC_(p)/Mg材料分别在170、200和230℃下以0.1 mm/s速率进行挤压变形后,均发生完全动态再结晶,其动态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9、7.3和9.5μm。通过对挤压变形后SiC_(p)/Mg材料加工硬化行为研究发现,随着晶粒尺寸的增大,SiC_(p)/Mg材料加工硬化作用增大,其主要是由于随着晶粒尺寸增大,晶界对位错的吸收时间较长,导致材料中位错密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Mg材料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韧性PGA/TPEE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梓冲 吴亮 +3 位作者 朱丽莎 徐鼐 庞素娟 潘莉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2,共8页
聚乙醇酸(PGA)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阻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针对其韧性差、加工成型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进行改性,能进一步增强PGA材料的应用潜力。为此,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多元环氧扩链剂(ADR)和PGA进行熔融共混,制... 聚乙醇酸(PGA)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良好的阻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针对其韧性差、加工成型稳定性不佳等问题进行改性,能进一步增强PGA材料的应用潜力。为此,将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PEE)、多元环氧扩链剂(ADR)和PG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得到PGA/TPEE/ADR共混材料。其中,TPEE作为增韧组分,而ADR则作为反应性相容剂和扩链剂使用。通过转矩流变仪、熔体流动速率(MFR)仪、旋转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广角X射线衍射仪研究ADR的加入对PGA/TPEE(75/25)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微观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DR的加入,PGA/TPEE/ADR共混物的黏度和熔体强度上升、加工成型稳定性得到较大改善。当ADR添加量增大至0.9份时,PGA/TPEE/ADR(75/25/0.9)共混物的MFR值由PGA/TPEE(75/25)共混物的32.5 g/10 min降低至13.2 g/10 min。此外,ADR作为反应性相容剂,可明显改善PGA/TPEE界面相容性,共混物的韧性得到显著提升。PGA/TPEE/ADR(75/25/0.9)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可由PGA/TPEE(75/25)共混物的54.6%和4.5 kJ/m^(2)分别增大至329.3%和16.1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醇酸 扩链 增容 流变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热温度对激光选区熔化成形30%SiC_(p)/AlSi10Mg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耀旗 唐敏 +4 位作者 马红林 魏文猴 王林志 范树迁 张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基板常温工况下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存在孔洞、裂纹等冶金缺陷,从而导致成形零件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首先研究了固定优化成形工艺参数时,基板预热温度(200~400℃)对45μm的30%(质量分数,下同)SiC_(... 基板常温工况下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存在孔洞、裂纹等冶金缺陷,从而导致成形零件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等问题。首先研究了固定优化成形工艺参数时,基板预热温度(200~400℃)对45μm的30%(质量分数,下同)SiC_(p)/AlSi10Mg成形零件表观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提高SiC_(p)质量分数至50%,再次评价了上述基板预热温度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C_(p)质量分数为30%时,升高基板预热温度可以减少成形零件的孔洞和裂纹,成形零件的表观致密度及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当基板预热至400℃时,成形零件表观致密度最高达到97.98%,与此同时极限抗压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578 MPa和56 MPa;随着SiC_(p)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加至50%,基板预热温度对成形零件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强化效果逐步减弱。本研究证明高温预热基板能够有效抑制激光选区熔化成形中等体积分数SiC_(p)/Al复合材料的冶金缺陷,为增材制造SiC_(p)/Al复合材料提供了工程应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体积分数 SiC_(p)/Al复合材料 激光选区熔化 基板预热 致密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弧脉冲对6005A-T6铝合金CMT-P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轩 杨晓益 +1 位作者 陆鑫 杨书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19-225,共7页
6005A-T6铝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焊接制造,良好的焊接质量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本工作研究了不同电弧脉冲个数下冷金属过渡-脉冲(CMT-P)焊接工艺对6005A-T6铝合金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金属过渡(CMT)和... 6005A-T6铝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焊接制造,良好的焊接质量是其工业应用的关键。本工作研究了不同电弧脉冲个数下冷金属过渡-脉冲(CMT-P)焊接工艺对6005A-T6铝合金焊接接头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金属过渡(CMT)和CMT-P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接近,接头硬度分布基本相同。在CMT-P中,随着脉冲个数的增加,焊缝宽度增加,焊缝中心晶粒尺寸增大。当脉冲个数为6时,CMT-P焊接接头的气孔率接近于0%,极限抗拉强度为158 MPa,达到了母材的61.2%,接头延伸率为6.74%。接头拉伸断裂位置均在热影响区,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T-p 电弧脉冲 焊缝成形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i/n-Ga_(2)O_(3)异质结制备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沛然 焦腾 +6 位作者 陈威 党新明 刁肇悌 李政达 韩宇 于含 董鑫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本实验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工艺,在p(111)型Si衬底上制备了p-Si/n-Ga_(2)O_(3)结构的PN结。通过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等的表征分析;通过磁控溅射与蒸镀方法在样品上生长T... 本实验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工艺,在p(111)型Si衬底上制备了p-Si/n-Ga_(2)O_(3)结构的PN结。通过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样品进行了晶体结构、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等的表征分析;通过磁控溅射与蒸镀方法在样品上生长Ti/Au电极并进行I-V特性曲线、开启电压、开关电流比、反向饱和电流、理想因子、零偏压下的势垒高度等结特性测试,研究了掺杂浓度与薄膜厚度对PN结特性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二步生长法和缓冲层温度优化实验,减少了Si衬底与β-Ga_(2)O_(3)之间的晶格失配与热失配带来的影响,对薄膜与器件特性进行了优化。最终获得了表面粗糙度最低可达到4.21 nm的高质量n型β-Ga_(2)O_(3)薄膜,以及具有较低理想因子(42.1)的PN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Ga_(2)O_(3)薄膜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p-Si/n-Ga_(2)O_(3) pN结 晶体质量 电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宇称时间对称的P-SP拓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分析
13
作者 何禧煜 郭锋 徐兴鹏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4,共9页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 宇称时间(PT)对称原理已经被验证可以作为提高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自由度的有力工具,但基于PT对称的并联-并联(P-P)拓扑结构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的工作范围仍然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T对称原理的并联-串并联(P-SP)补偿WPT系统。通过等效电路法化简系统电路模型,并利用耦合模理论(CMT)分析电容分配比对振荡频率、临界耦合系数、满足系统进入PT对称区域的耦合系数和负载电阻值范围以及传输效率等工作性能的影响。构建样机开展实验,以检验所提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可以在仅损失2%系统传输效率的情况下,将传输距离由110 mm扩大到210 mm,该操作可为扩大应用范围、增加应用场景、优化激光无线充电系统中发送模块单元和接收模块单元的工作性能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宇称时间对称 耦合模理论 p-Sp拓扑 距离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含量对SiC_(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达 王惠梅 +5 位作者 杨磊 范玉虎 余申卫 王成辉 汪勇 曹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90,共5页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_(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界面结合情况,探讨了几种体积分数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SiC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界面清晰平滑,界面结合良好,但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SiC_(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均匀性和界面结合情况,探讨了几种体积分数该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SiC颗粒和基体之间的界面清晰平滑,界面结合良好,但随着热压温度的增加,SiC与基体间的微观缩孔和析出相逐渐增多。随着SiC颗粒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弹性模量、热导率显著提高,弯曲强度先升高后下降,而热膨胀系数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 组织和性能 SiC_(p)/Al-1.2Mg-0.6Si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张金玉 陈体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5,共5页
采用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心-壳结构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显微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初生α-Al相颗粒粗化长大;共晶Si相不断溶解,晶界上残... 采用粉末触变成形技术制备了原位自生心-壳结构增强A356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固溶时间对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显微其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时间增加,初生α-Al相颗粒粗化长大;共晶Si相不断溶解,晶界上残余的共晶Si粗化、球状化;Al基体、Ti心部继续反应,增强体颗粒壳层发生相转变。复合材料在545℃固溶处理1 h时,力学性能达到峰值,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263.9 MPa、175.1 MPa、20%,比制备态复合材料分别提高了7.3%、21.4%和12.4%,维氏硬度也从59.3 HV提高到72.8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触变成形 Ti@(Al-Si-Ti)_(p)/A356复合材料 固溶时间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压静力触探的大直径单桩p-y曲线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雨露 欧阳仲坤 郑向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151,共11页
【目的】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法已广泛用于描述桩-土相互作用并预测桩在水平荷载下的行为,特别是在海上风电机大直径单桩的理论分析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作为一种效率高、精确度好的原位测试手段... 【目的】水平受荷桩的p-y曲线法已广泛用于描述桩-土相互作用并预测桩在水平荷载下的行为,特别是在海上风电机大直径单桩的理论分析中。孔压静力触探试验(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作为一种效率高、精确度好的原位测试手段,克服了传统室内试验获得土工参数的过程中土样存在扰动、结果准确性较差的缺点。该试验可以通过测量三个基本参数(修正锥尖阻力qt、侧壁摩阻力fs以及孔隙水压力u2)随深度变化的连续剖面来解译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从而在p-y曲线模型的建立中提供关键数据。【方法】利用渤海海域某场区的CPTu数据,完成了以下研究任务:(1)基于CPTu触探响应结果,对该场区海洋土体进行分类,以及物理与力学参数的反演,包括土体密度、弹性模量、有效内摩擦角及有效黏聚力;(2)将CPTu反演参数代入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中,模拟直径为5 m的钢管桩在最大荷载为20 MN时的水平受荷响应;(3)基于CPTu测试数据,提出一套土抗力计算公式;(4)将现有p-y曲线模型中相关参数通过CPTu触探响应结果进行反演,之后对比分析上述p-y曲线模型。【结果】形成了一套基于CPTu且适用于土体分层情况较为复杂的p-y曲线公式,该公式与有限元方法对比结果良好。【结论】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CPTu的土抗力公式经过有限元模拟检验后能快速、准确地反映大直径单桩的水平受荷响应。该公式不仅为渤海海域内大直径单桩的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还为相似海洋环境的工程设计与分析提供了完全基于CPTu研究大直径单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曲线 静力触探试验 有限元方法 水平受荷桩 大直径单桩 土抗力 土体有效应力参数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浓度对电沉积Ni-P-MoS_(2)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帅 赵志浩 +2 位作者 李天乐 李春玲 孙霜青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39,共7页
针对工业生产中腐蚀与磨损的问题,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P-Mo S_(2)复合镀层,研究了Mo S_(2)纳米颗粒的浓度对复合镀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纳米颗粒后复合镀层表面的胞状结构增大,耐蚀性能增强,当Mo S_(2)... 针对工业生产中腐蚀与磨损的问题,采用电沉积的方法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Ni-P-Mo S_(2)复合镀层,研究了Mo S_(2)纳米颗粒的浓度对复合镀层形貌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入纳米颗粒后复合镀层表面的胞状结构增大,耐蚀性能增强,当Mo S_(2)浓度为4 g/L时阻抗值最大,为32 000Ω·cm^(2),并在盐雾试验20 d后升高至58 800Ω·cm2。随着Mo S_(2)浓度的升高,复合镀层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浓度为4 g/L时硬度达到最高,为690.2HV,同时Mo S_(2)的加入可以改善镀层的摩擦学性能,相较于Ni-P镀层,复合镀层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降低了39%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Ni-p复合镀层 耐蚀性能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对SiC_(p)/2024Al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刘振华 李普博 +2 位作者 徐广胜 王一龙 张战英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56,61,共5页
以高纯度碳化硅(SiC)颗粒和2024铝合金粉末为原材料,采用高速球磨+热压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时该材料孔隙率较高,孔... 以高纯度碳化硅(SiC)颗粒和2024铝合金粉末为原材料,采用高速球磨+热压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不同烧结温度下的SiC_(p)/2024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该材料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较低时该材料孔隙率较高,孔隙在断裂失效中起主导作用;随烧结温度升高,该材料孔隙率降低;材料断裂失效呈SiC颗粒脆性断裂、基体合金撕裂、界面结合失效开裂三种失效方式共存特点;当烧结温度为590℃时,该材料组织致密,抗拉强度、硬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364 MPa、106 HV和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p)/2024Al复合材料 烧结温度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3—2022年间黑潮延伸体及黑潮与亲潮交汇区水文特性年代际至长期变化
19
作者 张俊 程灵巧 +1 位作者 魏永亮 刘必林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92,共17页
大尺度大气强迫驱动了黑潮延伸体(Kuroshio Extension,KE)系统的年代际至长期变化。其中,研究长期变化趋势对认识KE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3—2022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KE系... 大尺度大气强迫驱动了黑潮延伸体(Kuroshio Extension,KE)系统的年代际至长期变化。其中,研究长期变化趋势对认识KE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3—2022年期间的卫星遥感数据,对比分析了2010年前后两个时期KE系统和黑潮-亲潮交汇区(Kuroshi-Oyashio Confluence,KOC)区域的热、动力特征及中尺度涡旋变化,同时结合横跨北太平洋的海面风场及海表面异常信号讨论了北太平洋大尺度海表动力异常与KE-KOC区域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2010年之前,KE系统主要由两个时间跨度长、强度较强的不稳定态主导。不稳定时期,更多的反气旋式涡旋向北分离,将KE区域的海表信号传递给KOC区域。在2010年之后,KE系统的长期变化特征占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KE流轴整体北移,对应海表面温度异常(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SSTA)和海表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整体升高,KE上游两个曲流附近的海表地转流东向分量变平缓、南向分量减弱。这期间KOC区域的SSTA和SLA也存在类似变化。2010年之后在北太平洋中纬度负的风应力旋度异常驱使下,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的负相位开始占主导,对应北太平洋中部海表面高度和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出现显著正异常。该海洋信号传递到西北太平洋,主导KE-KOC区域的水文特性变化。2010年往后的差异性长期变化仍需在更长时间尺度上进行验证,这也为未来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模型预测提供了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黑潮-亲潮交汇区 水文特性 年代际变化 长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安全韧性评价
20
作者 樊燕燕 王伟宇 冯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15-1827,共13页
随着我国铁路线路在风沙灾害区的建设,其运营系统的安全问题也不断突出。为保障我国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的安全,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模型。首先,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铁路运营系统和韧性属性... 随着我国铁路线路在风沙灾害区的建设,其运营系统的安全问题也不断突出。为保障我国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的安全,提出一种安全韧性评价模型。首先,结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从铁路运营系统和韧性属性的维度出发,通过文献检索与指标筛选,构建了包括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和响应韧性等2级指标以及风蚀气候侵蚀力、沙丘活化指数、输沙势等3级指标在内的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安全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灰色关联分析法改进序关系分析法,结合熵权法和最小信息熵原理得到组合权重,并用可拓云模型理论进行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最后,选取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和青藏铁路的实际运营线路,通过计算得到5段待评价段的综合云隶属度分别为Ⅱ级、Ⅲ级、Ⅲ级、Ⅳ级和Ⅲ级,并结合压力、状态和响应维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韧性提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依据P-S-R模型能构建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安全韧性评估体系;影响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安全韧性的2级指标主要是响应韧性,应当给予重视;基于可拓云模型理论的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安全韧性评价模型,解决了评估过程缺乏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研究中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为进一步研究风沙灾害区铁路运营系统的安全韧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灾害区 铁路运营系统 安全韧性评价 p-S-R模型 可拓云模型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