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治通鉴与政府统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鲜祖德 雷奇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共14页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包含丰富的统计数据,涵盖户籍人口、赋税徭役、军情战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政府统计演变历程极为宝贵的史料基础。为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本文基于对《资治通鉴》中统计活... 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包含丰富的统计数据,涵盖户籍人口、赋税徭役、军情战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我国古代政府统计演变历程极为宝贵的史料基础。为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本文基于对《资治通鉴》中统计活动、统计数据、统计思想和统计方法的细致钩沉与深入解读,聚焦典型案例,突出数据治理,从政府统计工作组织开展情况、政府统计的主要内容,以及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等三个部分对五代及以前时期我国政府统计的状况加以刻画与总结。研究发现:我国古代政府统计起步时间早,渐趋成熟和稳定;统计工作历来备受重视,日益成为国家治理的有效工具和相关决策的重要基础;统计造假问题时有发生,防范和惩处力度较大;统计数据的收集利用程度与经济社会状况高度相关;统计与其他领域深度融合,专门的统计问题研究较为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政府统计 数据治理 统计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与正史在史实上的差异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勤福 张静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与正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差异、地名差异、官职差异、人名差异、数量差异等几个方面。时间差异包括同年月不同日、同年不同月、年份差异;地名差异有形近字异、形近而讹、方位差异;官职与人名的差异既有司马光... 《资治通鉴》(三国部分)与正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差异、地名差异、官职差异、人名差异、数量差异等几个方面。时间差异包括同年月不同日、同年不同月、年份差异;地名差异有形近字异、形近而讹、方位差异;官职与人名的差异既有司马光纠正正史者、难以判断者,也有《资治通鉴》失误者;数量差异则有形近而异、错漏衍文,也有难以判断的差异。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司马光改正不少正史错误,但确实也有疏漏失误之处。当然,由于年代久远,史料湮灭,有相当一部分差异至今已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了。因此,无论在引用正史资料,还是引用《资治通鉴》资料之时,都有必要加以仔细甄别,以防以讹传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三国部分 史实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政治伦理的价值诉求、工具理性及现代启示——以《读通鉴论》为文本 被引量:4
3
作者 谢芳 肖剑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4,共6页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 《读通鉴论》集中体现了船山对国家政治治理的伦理思考。"生民之生死"是其基本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严以治吏"之吏治论、"德法并举"之治国论是其实现政治伦理诉求之工具理性选择。王船山的政治伦理思想,对当前我国政治改革实践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读通鉴论》 政治伦理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与宋代四川方音 被引量:17
4
作者 李文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5-79,共5页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 本文通过对史炤反切与《广韵》、胡三省音切异同的比较研究,讨论了宋代四川方言语音演变的四个方面:浊上变去、浊音清化、平上作去、韵尾混并。这些音变现象反映了宋代四川方音在历时演变过程中的一些特征,从中可以看到宋代四川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共同语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但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治通鉴释文》 宋代 四川方言 语音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治通鉴》取材《三国志》杂论——《资治通鉴》(三国部分)史源研究之一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静 汤勤福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8-104,共7页
本文着重研讨了《资治通鉴》(三国部分)的史源问题。《资治通鉴》在抄录、删削、改编《三国志》史料过程中,基本忠实于原始史料,其中不乏极其精到的概括,然而也存在不少错失。
关键词 《资治通鉴》 《三国志》 史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郭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90,共7页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指出 :《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 ;朱熹确定凡例以后 ,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 ,自己担任主编 ,负责统稿 ,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 ;至迟在... 本文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 ,对朱熹编修《资治通鉴纲目》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指出 :《纲目》从未以《通鉴节》作为书名 ;朱熹确定凡例以后 ,即将纲与目交门人分头编撰 ,自己担任主编 ,负责统稿 ,并承担部分撰写工作 ;至迟在乾道五年 ,《纲目》已进入编撰 ,初稿成于淳熙二年 ;修订工作主要集中在淳熙四、五两年 ,此后仅作过少量的零星修改 ;朱熹去世前 ,曾托门人赵师渊再度修订《纲目》 ,但没有完成 ;现存凡例和朱熹八书不宜轻易否定 ;《纲目》系出于众手的未定之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书名 修订 凡例 评价 《通鉴节》 成书时间 编撰步骤 编撰分工 赵师渊 八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和《资治通鉴纲目》 被引量:13
7
作者 仓修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4,共7页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产生以后,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史体——纲目体,而且到明代又催生出纲鉴热,为史学走向社会、走向通俗化无形中走出了一条道路。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却一直不加理会,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引起人们的... 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产生以后,不仅形成了一种新史体——纲目体,而且到明代又催生出纲鉴热,为史学走向社会、走向通俗化无形中走出了一条道路。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却一直不加理会,本文拟就这些方面作些初步探索,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资治通鉴纲目》 纲目体 纲鉴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叙事的编码与布局——《资治通鉴》对三国历史的叙述 被引量:4
8
作者 涂秀虹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8-85,共8页
在对于三国历史的叙述中,《资治通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为三国历史厘定了时间顺序和叙事框架,编织了三国历史的叙事脉络,确定了三国历史的叙事焦点,它直接提供了长篇叙述三国历史的叙事经验,对《三国志演义》的成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三国历史 历史叙事 文学叙事 《资治通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史学家胡三省及其《资治通鉴音注》版本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4,F0002,F0003,共5页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学家、训诂学家和藏书家。由于《宋史》、《元史》无传,《宋元学案》也仅有百余字的小传,他的生平事迹和重要贡献长期被湮没,直至20世纪中期陈援庵先生作《通鉴胡注表微》,才使人们注意到胡三省的学术地位和胡注的学术价值。文章介绍了胡三省的生平,并对其《资治通鉴音注》的成书、版本和内容价值作一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三省 《资治通鉴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