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optimal control law generation: an MoE based method
1
作者 ZHANG Tengfei SU Hua +2 位作者 GONG Chunlin YANG Sizhi BAI Shaob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2025年第1期280-291,共12页
To better complete various mis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 optimal trajectory or provide the optimal control law for the multirole missi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cluding launch conditions and target... To better complete various mis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 optimal trajectory or provide the optimal control law for the multirole missil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cluding launch conditions and target location. Sinc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struggles to meet real-time requirements, the emergence of data-based generation methods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focus in contemporary research. However, due to the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ptimal control laws caused by the diversity of tasks,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good prediction results by modeling all data with one single model.Therefore, the modeling idea of the mixture of experts(MoE) is adopted. Firstly, the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partition the sample data set, and the corresponding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s the gate switch of MoE. Then, the expert models, i.e., the mappings from the generation conditions to the optimal control law represented by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are represented by Kriging models. Finally, multiple rounds of accuracy evaluation, sample supplementation, and model updating are conducted to improve the generation accuracy.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odel reaches 96% and the generation efficiency meets the real-time requir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mal control mixture of experts(MoE) K-MEANS Kriging model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ediction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for moving tank based on adaptive robust 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 and interval uncertainty analysis 被引量:1
2
作者 Cong Li Xiuye Wang +2 位作者 Yuze Ma Fengjie Xu Guolai Yang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51-363,共13页
To improve the hit probability of tank at high speed,a predic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based on adaptive robust 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 and interval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proposed.The method... To improve the hit probability of tank at high speed,a predic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based on adaptive robust 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 and interval uncertainty analysis is proposed.The method proposed provides a novel way to predict the impact point of projectile for moving tank.First,bidirectional stability constraints and stability constraint-following error are constructed using the Udwadia-Kalaba theory,and an adaptive robust 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ler is designed considering uncertainties.Second,the exterior ballistic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uncertainties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ontroller,and the pointing control of stability system is extended to the impact-point control of projectile.Third,based on the interval uncertainty analysis method combining Chebyshev polynomial expansion and affine arithmetic,a predic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is proposed.Finally,the co-simulation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by establishing the multi-body system dynamic model of tank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ntrol system.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diction method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based on uncertainty analysi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uncertainties of system,improve the prediction accuracy,and increase the hit probability.The adaptive robust constraint-following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road excitation and model err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nk stability control Constraint-following Adaptive robust control Uncertainty analysis Prediction of projectile-target interse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 ANALYSIS AND μ SYNTHESIS FOR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SYSTEMS 被引量:2
3
作者 Wu Min Peng Zhihong Tang Chaohui Gui Weihua(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83, Chin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1998年第1期69-74,共6页
A μ analysis and μ synthesis method for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systems was presented. The nonlinear robust contrl problem using μ method was described. By means of the nonlinear state feedback and state coordin... A μ analysis and μ synthesis method for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systems was presented. The nonlinear robust contrl problem using μ method was described. By means of the nonlinear state feedback and state coordinates transformation, many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s can be transformed as a linear fractional transformation (LFT) on the generalized plant and the uncertainty. Based on the LFT, a linear robust controller can be obtained by the DK iteration and then a corresponding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law is constructed. An example was given in the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INEAR SYSTEMS uncertainty ROBUST control μ analysis μ synthesis linear FRACTIONAL transformation DK IT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rturbation and robust controllability of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s in Hilbert space 被引量:1
4
作者 Zhaoqiang Ge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1年第4期647-653,共7页
Perturbation and robust controllability of the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are discussed via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GE-semigroup in Hilbert space. The perturbation principle of GE-semi... Perturbation and robust controllability of the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are discussed via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GE-semigroup in Hilbert space. The perturbation principle of GE-semigroup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concerning the robust controllability of the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are obtained, in which the controllability for singular distributed parameter control system is not destroyed, if we perturb the equation by small bounded linear oper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TURBATION robust controllability singular distributedparameter system functional analysis Hilbert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f a New Method of Tracking Control with Zero Steady-State Error on Very-Low Frequency
5
作者 肖卫国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1年第4期66-70,共5页
A servo control system is prone to low speed and unsteadiness during very-low-frequency follow-up. A design method of feedforward control based o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is put foward.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show... A servo control system is prone to low speed and unsteadiness during very-low-frequency follow-up. A design method of feedforward control based on intelligent controller is put foward.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has excellent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nd strong robustness, which meets the servo control needs with very-low frequ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er simulation Error analysis Intelligent control robustness (control syste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电机护环胀形新工艺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6
作者 倪洪启 吴宝胜 +1 位作者 杨兵 邵敏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3-230,共8页
【目的】为生产母线平直、加工余量少、残余应力低的高质量发电机护环,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压机与超高压泵联动强化护环的新工艺。【方法】利用水压机压下模具,通过模具向下挤压护环,同时使用超高压泵向护环内部注入超高压液体,促使护环产... 【目的】为生产母线平直、加工余量少、残余应力低的高质量发电机护环,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压机与超高压泵联动强化护环的新工艺。【方法】利用水压机压下模具,通过模具向下挤压护环,同时使用超高压泵向护环内部注入超高压液体,促使护环产生塑性变形。通过精确控制水压机的压力与超高压泵注液压力,调节护环的变形形状。当护环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变形阻力增大,需更换模具继续胀形,直至护环达到预期成形尺寸。相比传统液压胀形工艺,该新工艺设备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以50Mn18Cr5材料作为发电机护环制造基材,采用ANSYS Workbench对胀形过程中的护环外径尺寸变化及受力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的要求完成自动控制程序及HMI组态界面的设计,利用PLC控制发动机护环的生产过程,并通过HMI组态界面显示胀形过程中护环的直径变化、变形速度、系统压力及温度等参数。通过监测护环直径变化,精准调控水压机与超高压泵的压力,确保液压胀形顺利进行。若水压机和超高压泵发生故障,控制系统会自动报警,既保护操作人员安全,又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结果】有限元分析显示,护环液压胀形过程中护环外径变化与实际生产结果的最大误差仅为2.312 mm,验证了新工艺的可行性。通过HMI组态界面直观呈现设备工作状态和参数,不仅保证了发电机护环的生产质量和效率,也使操作更加便捷。【结论】水压机与超高压泵联动的新工艺可有效生产母线平直、加工余量少、残余应力低的高质量发电机护环,为护环制造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电机护环 水压机与超高压泵联动 护环强化装置 自动控制系统 有限元分析 组态界面 冷变形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床制粒过程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的构建与性能评估
7
作者 闫豪洁 陈杭 +2 位作者 邱林钧 卢立明 瞿海斌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9-1175,共7页
流化床制粒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制粒过程依赖操作人员对流化床内物料状态进行观察,并依据经验手动调节风量与喷液速度,存在耗时耗力、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态值反馈控制... 流化床制粒在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中应用广泛,但传统的制粒过程依赖操作人员对流化床内物料状态进行观察,并依据经验手动调节风量与喷液速度,存在耗时耗力、智能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为此,该文构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并对其控制性能进行了评估。该系统通过实时采集流化床制粒过程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物料运动状态并计算流化态值指标;随后,系统根据流化态值指标,按照预设的控制规则,自动调节喷雾系统中蠕动泵转速,从而实现喷液速度的动态控制,达成流化态值实时反馈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反馈控制系统能在流化状态恶化时有效预防流化床失稳现象的发生;在流化态值良好时加快喷液,节省制粒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与手动控制方式相比,自动控制系统的喷液时间减少了20%以上;在流化态值控制方面,该系统与手动控制相当。其在喷液时间优化方面则展现出显著优势。此外,该控制系统在进风温度、进风量、雾化压力等工艺条件发生改变的干扰工况下,均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因此,所建立的基于近红外光谱的流化床制粒过程流化态值反馈控制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为流化床制粒的智能制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流化床制粒 流化态值分析 反馈控制 自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巡检车辆侧向行驶稳定性的鲁棒性分析与控制
8
作者 倪利伟 吴量 +1 位作者 姜宏生 邢彪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0-178,共9页
传统车辆在面对不确定干扰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易偏离理想值,导致整车侧向行驶稳定性恶化。为提高车辆在不确定干扰下的侧向行驶稳定性与鲁棒性。首先基于一体化动力学模型、序列二次规划法以及自适应滑膜控制算法(ASMC)搭建... 传统车辆在面对不确定干扰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易偏离理想值,导致整车侧向行驶稳定性恶化。为提高车辆在不确定干扰下的侧向行驶稳定性与鲁棒性。首先基于一体化动力学模型、序列二次规划法以及自适应滑膜控制算法(ASMC)搭建了整车行驶稳定性分层协同控制策略(HCC)。其次基于线控转向、线控驱动以及线控制动设计了一款新型四轮转向-分布式驱动巡检车辆(FSDDIV)。最后基于Simulink与Carsim进行不确定干扰下的车辆侧向行驶稳定性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平均分配法(ADM),该HCC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表现更佳,在面对不确定行驶工况、不确定行驶车速以及系统参数不确定性时,车辆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的最大偏离误差改善比例分别达到了75.5%与84.8%,72.8%与86.0%,71.0%与83.8%,且整体上优于同类的分层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HLQR)。该控制策略对不确定干扰表现不敏感,呈现较好的鲁棒性与稳定的控制效果,能够适应多工况的巡检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检车辆 四轮转向-分布式驱动 侧向稳定性 分层协同控制策略 鲁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量化量子激光通信跟踪系统
9
作者 于帅北 曹艳波 +2 位作者 徐彩前 王芳 孙景旭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6,共5页
为了提升自由空间卫星量子激光通信地面终端的跟踪精度并实现轻量化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探测器复合轴跟踪技术的轻量化量子激光通信跟踪系统。该系统采用T型铝合金跟踪架和碳化硅主镜结构,结合粗-精跟踪分级控制策略,通过压电陶瓷快... 为了提升自由空间卫星量子激光通信地面终端的跟踪精度并实现轻量化设计,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探测器复合轴跟踪技术的轻量化量子激光通信跟踪系统。该系统采用T型铝合金跟踪架和碳化硅主镜结构,结合粗-精跟踪分级控制策略,通过压电陶瓷快反镜补偿残余误差,并引入智能调参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优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星地外场测试中,粗跟踪精度标准差为4 arcsec(方位轴)和6.3 arcsec(俯仰轴),精跟踪闭环后综合误差标准差降至1.4 arcsec(方位轴)和1.2 arcsec(俯仰轴),同时系统重量较传统设计减轻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激光通信 复合轴控制 自动调参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主元分析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况条件下舰载无人机着舰安全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子军 张山 王衍洋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3,共8页
针对无人机上舰的使用需求,本文对舰载无人机着舰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机-舰-环境综合模型和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引导控制系统;基于建立的舰载无人机着舰综合模型对不同海况下的着舰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海况条件以及航母不... 针对无人机上舰的使用需求,本文对舰载无人机着舰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机-舰-环境综合模型和舰载无人机全自动着舰引导控制系统;基于建立的舰载无人机着舰综合模型对不同海况下的着舰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海况条件以及航母不同航速和遭遇角对着舰安全的影响。仿真研究表明:在复杂海况下,航母可通过适当提高航速以获得更高的着舰成功率,但过高的航速会导致舰尾流扰动加剧,使得着舰成功率显著下降;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了不同海况下的着舰安全范围,为无人机着舰辅助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全自动着舰系统 安全分析 机舰适配性 着舰控制技术 无人机 航母 甲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未知时变参数城轨列车的精准停车鲁棒控制
11
作者 李茂青 朱胜杰 +2 位作者 林俊亭 高云波 岳丽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2,共8页
列车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使得列车质量、基本运行阻力及线路状况等参数难以精确获得且随着列车运行存在明显的时变特性。列车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时变特性会对列车的精准停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动车组多质点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L... 列车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使得列车质量、基本运行阻力及线路状况等参数难以精确获得且随着列车运行存在明显的时变特性。列车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和时变特性会对列车的精准停车性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动车组多质点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Lyapunov再设计方法设计了一种非线性列车鲁棒控制器。该控制器将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视为等价干扰,并设计相应的鲁棒补偿项。根据参数的先验区间,设计的鲁棒补偿项能够抑制模型估计误差,使得列车的位置和速度跟踪误差快速收敛,最终实现精准停车的控制目标;同时,也证明了系统的最终一致有界稳定性。最后,选取城市轨道交通场景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方法在列车模型参数未知且时变情景下也能实现对期望停车曲线的快速、精确追踪,表现出较强的鲁棒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自动运行 多质点模型 精准停车 鲁棒控制 未知时变参数 最终一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符合性证据链的航电系统工程试验方法
12
作者 钟伦珑 张卓轩 陈永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0-1511,共12页
为形成逻辑严密、可追溯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资料,提出一种基于符合性证据链的航电系统工程试验方法,并对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工程试验为例,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适航验证需求的验证平台。在... 为形成逻辑严密、可追溯的适航符合性验证资料,提出一种基于符合性证据链的航电系统工程试验方法,并对实现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工程试验为例,设计与实现了基于自动飞行控制系统适航验证需求的验证平台。在验证方案设计中,针对复杂验证环境中部分参数不确定性描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类概率多场景分析的验证方案设计方法,基于适航验证需求,对飞行数据进行筛选,通过对筛选后的飞行数据进行统计特性分析、随机抽样与合并缩减,生成包含发生概率的确定性场景,描述验证环境中部分参数的不确定性。在验证数据分析中,针对多场景多参数条件下的适航符合性判断问题,提出基于加权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适航符合性评估方法,以确定性场景发生概率为权重,进行证据融合,避免部分小概率场景对融合结果的干扰。基于实际飞行数据,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自动飞行模式工程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性证据链 工程试验 分类概率多场景分析 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无级调节的振动抑制自动平衡测控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仪翔 陈立芳 +1 位作者 周博 张洪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3-848,1032,1033,共8页
针对旋转机械转子系统在实际运转中不停机的情况下振动值超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电式自动平衡综合测控系统,可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精稳靶向抑制。首先,自主设计自动平衡执行器并开发了机电式自动平衡执行器无错调驱动控制算法,该... 针对旋转机械转子系统在实际运转中不停机的情况下振动值超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电式自动平衡综合测控系统,可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主动精稳靶向抑制。首先,自主设计自动平衡执行器并开发了机电式自动平衡执行器无错调驱动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编程实现;其次,通过安装于转子轴端的自动平衡执行机构,结合上位机程序测控系统,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实时监测转子不平衡振动并进行主动自动平衡,具备更大的配重占比和更优的电磁兼容性,可实现配重的无级调节;最后,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及现场不同转速下的自动平衡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机电式自动平衡执行器降振仿真能达到很好的平衡效果,现场试验不同转速下均具备90%以上的降振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平衡 控制算法 振动抑制 仿真分析 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自由度结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减震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振洲 安子凡 +1 位作者 曹黎媛 李春祥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8-325,共8页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 针对提出的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TTMD)减震系统,采用粒子群算法,在频域内对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建立多自由度结构⁃TTMD系统减震控制仿真分析模型,分别考虑不同类型实际地震记录,在时域内研究了TTMD对结构地震响应的控制效率,并与相同总质量比的调谐质量阻尼器(TMD)进行比较。进一步考虑了结构刚度发生10%和30%退化的情况,分析了TTMD系统对刚度退化结构的减震效果。数值结果表明,TTMD系统减震性能和鲁棒性能优于TMD系统,且具有阻尼需求小、安装简单、易于实现等优势,是一种增强型减震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振动控制 串并联调谐质量阻尼器 刚度退化 动力时程分析 减震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抗扰开关磁阻电机转速控制器的快速参数整定方法
15
作者 李怡蒨 马齐爽 徐萍 《电机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器设计简单且性能优秀,但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过程比较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LADRC的快速参数整定方法,以实现控制器参数的快速优化设计。首先,建立并化简一阶模型辅助LADRC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频域特... 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器设计简单且性能优秀,但控制器参数的优化设计过程比较复杂。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LADRC的快速参数整定方法,以实现控制器参数的快速优化设计。首先,建立并化简一阶模型辅助LADRC系统的数学模型;其次,利用频域特性分析方法详细地分析控制器参数和控制系统关键性能的定性及定量关系,如系统的稳定性、跟随性能、抗干扰能力、噪声抑制能力和对象参数鲁棒性,并提出基于控制器性能优化的快速参数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开关磁阻电机转速控制器为研究对象,利用所提出的快速参数整定方法快速获取控制器参数。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该方法对于LADRC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自抗扰控制 参数整定 频域分析 鲁棒性 转速控制 开关磁阻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纵向舰载机直接升力全自动着舰控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启龙 朱齐丹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舰载机的最终着舰过程受到强烈的舰尾流的干扰,为了抑制舰尾流扰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s neural network,RBFNN)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创新... 舰载机的最终着舰过程受到强烈的舰尾流的干扰,为了抑制舰尾流扰动,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s neural network,RBFNN)结合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创新设计方法,确保舰载机直接升力控制自动着舰系统的鲁棒性。LADRC将阵风扰动和系统不确定项作为总扰动,通过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liner extended state observer,LESO)对总扰动进行估计,并通过线性反馈控制律进行补偿,然后根据系统状态利用RBFNN在线调整LADRC控制器的参数,并构建Lyapunov函数以证明闭环系统的稳定性。舰载机跟踪理想下滑道的仿真结果表明,RBF-LADRC的抗干扰性、鲁棒性和跟踪精度均优于与之对比的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直接升力控制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线性自抗扰控制 自动着舰 姿态控制 舰尾流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
17
作者 徐振华 王林 +3 位作者 石涛 姚晔 程功 林济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9-129,共11页
针对新型系统下需要快速提升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及参数优化设置的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在概述火电机组完整控制系统及AGC指令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 针对新型系统下需要快速提升火电机组自动发电控制AGC(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性能的问题,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及参数优化设置的火电机组AGC性能提升新方法。在概述火电机组完整控制系统及AGC指令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全域灵敏度分析的影响机组AGC性能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比较其灵敏度的综合影响大小而确定关键参数;进而,提出基于关键参数优化设置的AGC性能提升新模型,并把模型转换为易解形式,采用进化算法结合仿真法进行求解。算例表明,相较于Z-N法和遗传算法,所提方法使机组AGC综合性能指标分别提升了14%和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发电控制 全域灵敏度分析 关键参数 优化设置 火电机组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机械臂电动静液作动器的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朋飞 朱建阳 赵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7-176,共10页
电动静液作动器(EHA)作为水下液压机械臂的作动系统具有诸多优势。为提高EHA的控制性能,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为提高预测效率,MPC的预测模型采用线性化的EHA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中实现水下机械臂EHA的MPC控制,并... 电动静液作动器(EHA)作为水下液压机械臂的作动系统具有诸多优势。为提高EHA的控制性能,采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为提高预测效率,MPC的预测模型采用线性化的EHA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中实现水下机械臂EHA的MPC控制,并与PID和滑模控制(SMC)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MPC的位置跟踪稳态误差约为SMC的10%~24%,为PID的3%~37%;出现负载扰动之后,MPC的平均受扰偏差仅为SMC的31%~66%,为PID的3%~48%;随着油液弹性模量的降低,3种控制方法下的受扰偏差均呈上升趋势,但MPC的上升趋势更加平缓,平均偏差值也较低。这表明MPC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位置跟踪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机械臂 模型预测控制 电动静液作动器 鲁棒性分析 卡尔曼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用机器人控制器的色谱试验机器人设计
19
作者 黄青丹 吴培伟 +2 位作者 魏晓东 王婷延 李助亚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8-135,共8页
针对绝缘油色谱分析快速响应、全自动化控制的需求,提出以某公司通用机器人控制器为核心的色谱试验机器人控制方案。通过EtherCAT工业总线实现控制器与伺服的控制与数据交互,基于AtMega2560的外部工控板扩展系统输入输出实现多外部设备... 针对绝缘油色谱分析快速响应、全自动化控制的需求,提出以某公司通用机器人控制器为核心的色谱试验机器人控制方案。通过EtherCAT工业总线实现控制器与伺服的控制与数据交互,基于AtMega2560的外部工控板扩展系统输入输出实现多外部设备的控制;上位机通过网络通信的方式实现控制器与色谱仪、震荡仪的控制与交互,进而实现绝缘油色谱分析流程的全自动化控制;只需将待分析的瓶装油样放入油样放置区,通过上位机选择油样数量与类型,启动色谱分析控制系统就可自动完成油样制备、震荡分离、油气分离、色谱分析全过程,此控制方案操作简单且便于后期维护。通过实际油样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性能稳定且高效,绝缘油组分分析的重复性与准确性均达到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控制器 自动控制 网络通信 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
20
作者 董微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提升舰船的回转性能和稳定性,研究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方法。计算回转舰船横摇力矩,通过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的鲁棒PID控制器。以计算的横摇力矩与期望横摇力矩间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 为提升舰船的回转性能和稳定性,研究高速大舵角下回转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方法。计算回转舰船横摇力矩,通过闭环增益成形算法设计舰船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的鲁棒PID控制器。以计算的横摇力矩与期望横摇力矩间的误差,以及误差变化率为鲁棒PID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律,并作用于舰船上实现横摇力矩波动自动控制。实验证明:在高速大舵角下回转工况下,该方法可有效自动控制舰船横摇力矩波动,降低横摇力矩的振动幅度;应用该方法后,可将舰船横摇角自动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且舰船回转轨迹与期望轨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大舵角 回转 舰船横摇 力矩波动 自动控制 鲁棒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