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25
1
作者 安树伟 肖金成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3,共9页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区域经济空间接力规律的客观存在与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基本构想是,轴带引领,构建"三纵-四横-一沿边"的空间格局;城市群支撑,形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主体形态;陆海统筹,全方位拓展潜在发展新空间;梯次推进,形成"第一代空间-发展新空间-潜在发展新空间"的接力机制。为此,必须培育经济集聚、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群区耦合、"承上启下"等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新兴城区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趋势——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邢海峰 柴彦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2期21-25,共5页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文章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地域功能、空间布局、空间联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城市边缘新兴发展城区地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历史过程、现状格局,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以定性的宏观分析研究,为我国其他大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比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结构 滨海新区 天津市 区位条件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新空间及其现实驱动:观察远郊工业区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德起 钟顺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47,共15页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生产功能的空间垄断导致的"功能残缺",破坏了边缘城市形成机理,制约了空间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进而成为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把产城融合作为推进远郊工业区空间组织结构柔性化的总体方向,进行园区存量空间治理,实现工业区内部功能的空间整合重组,使其更好地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空间 产城融合 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识别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国力 滕飞 李天健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6,共10页
积极培育发展势头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环,对维持全国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 积极培育发展势头较好、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塑造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环,对维持全国经济发展动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在剖析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识别出跨省连片地区、省内连片地区、省会及周边地区3类11个区域共54个城市作为我国潜在发展新空间,明确了不同类型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加快软硬件建设、发挥科技创新、加强人才保障、促进区域合作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潜在新空间 空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先登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5年第1期133-140,共8页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 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发展规律,推动着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优化的主导方向是促使中国加快建设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构建与完善"多极多圈多带多区"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新的重大调整中,构建与完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需要遵循"多极多圈多带多区"的区域发展规律,以大中小城市为纽带,以成熟型经济中心城市为"顶梁柱",以现代化城镇为骨架,形成科学合理的区域生产力布局,使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展现一体化、融合化、特色化的鲜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 区域 经济发展空间 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发挥新型消费拓展内需新空间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蕴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2-79,共8页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平台型和共享型、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型消费具有深度融合性、配置高效性、发展持续性和循环畅通性等突出特征,对保障民生、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就业和稳定经... 近年来,以网络购物、互联网+服务、平台型和共享型、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新型消费具有深度融合性、配置高效性、发展持续性和循环畅通性等突出特征,对保障民生、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扩大内需新空间的新动能。但由于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体系不完善以及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不成熟等因素,新型消费促进内需扩大面临着监管规范滞后、交易秩序失序、数据保护机制不健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充分等问题的制约。下一步,应积极营造促进新型消费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持续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增强新型消费的稳就业支撑能力,协同推进新型消费与新基建、数字化改造投资,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消费 扩大内需 内需新空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空间的格局演变与新拓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常瑞祥 安树伟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 经济集聚与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密切相关,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演变本质是不同区域的经济集聚程度发生了变化,是经济集聚与经济扩散的统一。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形成就是地理区位和政策影响下的经济集聚与扩散过程的统一,经济集聚在该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地理区位和政策通过经济集聚间接发挥作用,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引起区域的经济集聚与扩散现象。促进经济集聚(扩散)发展是一种内涵式的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方式,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经济集聚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和经济集聚基础上,加强城市群与发展轴的相互耦合,形成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轴为引导"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拓展模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经济集聚(扩散) 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区域发展新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新空间识别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常瑞祥 安树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2-82,共11页
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识别研究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要基础。基于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涵与特征,按照识别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区域、识别经济增长动力足的区域、确定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发展新空间、分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 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识别研究是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重要基础。基于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内涵与特征,按照识别经济增长速度快的区域、识别经济增长动力足的区域、确定以地级市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发展新空间、分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确定以城市群或都市圈等为基本单元的区域发展新空间等步骤,最终识别出3种类型的区域发展新空间。未来发展中,第一代区域发展空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第二代以空间结构优化和产业功能提升为主,第三代以培育发展能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新空间 新空间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空间治理的现代化 被引量:6
9
作者 刘莉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0,共7页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这指出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布局、统筹设计、科学分工等现代化的空间治理活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空间治理现代...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这指出需要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布局、统筹设计、科学分工等现代化的空间治理活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中空间治理现代化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国土空间结构进行“再塑”治理,党和国家对国土空间进行蓝图设计和统筹布局,搭建了“牵动”生产力在区域间分散集聚的宏观空间框架;二是对区域空间关系进行“缝合”治理,在宏观空间框架下各级地方政府还应“缝合”区域空间单元的关系,以创新行政体制和完善空间治理制度为保障、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空间联通为依托、以产业体系的空间分工和功能互补为动力,调动起区域空间联动协同机制,推动区域板块之间和区域内各空间单元之间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治理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燕坤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93,共14页
京津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治理京津严重“大城市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现实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要重点考虑经济增长潜力、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国家政策四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比较和... 京津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是治理京津严重“大城市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现实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要重点考虑经济增长潜力、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和国家政策四个方面的因素。通过比较和遴选,识别出京津冀发展新空间包括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和沧州五市,潜在发展新空间包括邯郸、邢台、衡水和秦皇岛四市,各市都应立足自身优势,利用好条件和机遇,找准发展方向和重点。推动京津冀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应提升京津两大都市对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辐射带动功能,以雄安新区建设为引领促进区域发展新空间快速成长,促进京津科技成果率先在区域发展新空间和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转化,根本改善区域发展新空间和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的营商环境,严格治理区域发展新空间和潜在区域发展新空间的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