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层图卷积的EEG情绪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奇 常立娜 +1 位作者 武岩 闫旭荣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2,共5页
针对浅层图卷积提取的局部脑区空间关联信息对情感脑电表征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层图卷积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层图卷积学习情绪脑电全局通道间的内在关系,在卷积传播过程中应用残差连接和权重自映射解决深层图卷积网络面临的... 针对浅层图卷积提取的局部脑区空间关联信息对情感脑电表征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层图卷积网络模型。该模型利用深层图卷积学习情绪脑电全局通道间的内在关系,在卷积传播过程中应用残差连接和权重自映射解决深层图卷积网络面临的节点特征收敛到固定空间无法学习到有效特征的问题,并在卷积层后加入PN正则化扩大不同情绪特征间的距离,提高情绪识别的性能。在SEE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与浅层图卷积网络相比准确率提高了0.7%,标准差下降了3.15。结果表明该模型提取的全局脑区空间关联信息对情绪识别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绪识别 深度图卷积神经网络 全局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变分图自编码器与局部-全局图网络的认知负荷脑电识别模型
2
作者 周天彤 郑妍琪 +2 位作者 魏韬 戴亚康 邹凌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9-1857,共9页
针对认知负荷识别模型存在过于依赖手动特征提取、忽视脑电图(EEG)信号的空间信息和无法有效学习图结构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变分图自编码器(VGAE)与局部-全局图网络(VLGGNet)的认知负荷EEG识别模型。该模型由时间学习模块和图形学... 针对认知负荷识别模型存在过于依赖手动特征提取、忽视脑电图(EEG)信号的空间信息和无法有效学习图结构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变分图自编码器(VGAE)与局部-全局图网络(VLGGNet)的认知负荷EEG识别模型。该模型由时间学习模块和图形学习模块这2个部分组成。首先,使用时间学习模块通过多尺度时间卷积捕捉EEG信号的动态频率表示,并通过空间与通道重建卷积(SCConv)和1×1卷积核级联模块融合多尺度卷积提取的特征;其次,使用图形学习模块将EEG数据定义为局部-全局图,其中,局部图特征提取层将节点属性聚合到一个低维向量,全局图特征提取层通过VGAE重构图结构;最后,对全局图和节点特征向量执行轻量化图卷积操作,由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通过嵌套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心算任务(MAT)数据集上,相较于次优的局部-全局图网络(LGGNet),VLGGNet的平均准确率(mAcc)和平均F1分数(mF1)分别提升了4.07和3.86个百分点;在同时任务EEG工作量(STEW)数据集上,相较于表现最好的多尺度时空卷积神经网络(TSception),VLGGNet的mAcc与TSception相同,mF1仅降低了0.01个百分点。可见VLGGNet提高了认知负荷分类的性能,也验证了前额叶和额叶区域与认知负荷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 脑电信号 多尺度时间卷积 变分图自编码器 局部-全局图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监督图网络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研究
3
作者 张嘉翔 潘敏 张瑞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27,共6页
脑电情绪识别是指通过分析人类脑电信号来识别相应情绪状态的技术,其在医疗健康、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脑电情绪识别往往借助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对标签脑电数据进行充分训练从而能够辨别不同情绪状态。然而,以往方... 脑电情绪识别是指通过分析人类脑电信号来识别相应情绪状态的技术,其在医疗健康、人机交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脑电情绪识别往往借助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方法对标签脑电数据进行充分训练从而能够辨别不同情绪状态。然而,以往方法严重依赖于大量标签数据,而数据标注耗时耗力,并且脑电信号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传统方法表现不佳。同时,研究表明,脑电信号的空间结构信息能够反映不同情绪状态下蕴含的脑区相互作用,有助于提高情绪的辨识度。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监督图网络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减数分裂方法预处理脑电信号;其次,利用图卷积网络提取脑电信号的空间结构信息,并设计自监督辅助任务对图卷积网络进行训练;最后,在公开数据集SEED和SEED-IV上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其情绪识别准确率为95.16%和80.23%,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情绪识别 减数分裂 自监督学习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源空间功能连通性分析的虚拟现实晕动症检测研究
4
作者 化成城 周占峰 +1 位作者 柴立宁 刘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7-278,共12页
虚拟现实晕动症(VRMS)是掣肘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的因素,为解决VRMS引发的不友好体验和健康安全风险,检测用户是否出现VRMS是前提。本研究基于源空间功能连通性分析,从大脑皮层各区域协同作用的角度解释VRMS相关神经活动机制,并提供检... 虚拟现实晕动症(VRMS)是掣肘虚拟现实(VR)产业发展的因素,为解决VRMS引发的不友好体验和健康安全风险,检测用户是否出现VRMS是前提。本研究基于源空间功能连通性分析,从大脑皮层各区域协同作用的角度解释VRMS相关神经活动机制,并提供检测VRMS的有效指标。使用频域溯源、相位滞后指数(PLI)计算和图论量化脑功能网络的方法,提取20位受试者的VRMS脑电特征。PLI结果表明VRMS发生时受试者theta、alpha频段连通性强度较正常状态有显著差异(P<0.05);图论量化的结果表明VRMS发生时受试者在theta频段节点效率和传递性显著增大(P<0.01),在alpha频段聚类系数和节点效率显著增大(P<0.01)。本研究将所有受试者两种状态采集的每组数据均分为10段,使用支持向量机(SVM)在样本数为400的数据集上验证上述特征的有效性,平均AUC为0.97,平均准确率为94.40%。基于源空间功能连通性分析有望成为检测VRMS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晕动症 脑电信号 溯源分析 功能连通性分析 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层次图池化的脑电情绪识别
5
作者 刘董理 崔恒 +1 位作者 刘爱萍 陈勋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4-552,共9页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因其出色的空间拓扑能力,在脑电情绪识别领域表现突出。然而许多方法只考虑了脑电通道间的连接,忽略了大脑区域间的功能性联系。图神经网络通常依赖线性变换来更新节点,如果直接将原始脑电信号作为输入,容易导致模型...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因其出色的空间拓扑能力,在脑电情绪识别领域表现突出。然而许多方法只考虑了脑电通道间的连接,忽略了大脑区域间的功能性联系。图神经网络通常依赖线性变换来更新节点,如果直接将原始脑电信号作为输入,容易导致模型过拟合。虽然使用手工提取的特征可以减轻这一问题,但这也限制了对信息的全面提取。针对当前图相关算法在脑电情绪识别领域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层次图池化技术的端到端脑电情绪识别算法。首先,设计一个自适应图生成模块,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能够自动生成与情绪识别任务密切相关的图邻接矩阵,对脑电信号的空间信息进行有效建模。随后,为了更准确地提取关键通道或脑区的时域脑电信号特征,本文进一步提出时域层次图池化模块,在识别时域信号特征的同时,融合图节点的相关特征。最后,该模块通过对脑电通道的层层池化,提炼出更有代表性的区域特征,并动态更新各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从而实现对脑电信号的深度特征提取和有效表示。为了验证所提出的自适应层次图池化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在两个广泛使用的公共脑电情绪数据集DEAP和MAHNOB-HCI上开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自适应层次图池化模型在性能上显著优于其他最先进的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处理 情绪识别 图神经网络 图池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演化图的多标记事件预测模型
6
作者 王华珍 许泽 +3 位作者 孙悦 丘斌 陈坚 邱强斌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140,共9页
多标记事件预测是指预测多个相关联的事件是否会在未来发生,相比传统单标记事件预测,需要同时预测多个目标事件。现有的事件预测研究忽略各领域存在的多标记事件情境,且对多标记事件预测研究较少。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演化图的多标记事件... 多标记事件预测是指预测多个相关联的事件是否会在未来发生,相比传统单标记事件预测,需要同时预测多个目标事件。现有的事件预测研究忽略各领域存在的多标记事件情境,且对多标记事件预测研究较少。提出一种基于事件演化图的多标记事件预测模型(MLEP),以实现基于事件演化图(EEG)的多标记事件预测研究模式。首先基于事件链构建事件演化图;然后对多标记事件预测问题进行问题转换,将多标记问题转化为单标记问题,利用事件表示学习方法获取所有事件的向量表示,对多标记事件进行编码;最后采用门控图神经网络(GGNN)框架构建多标记事件预测模型,根据相似度匹配出最优的后续事件,实现多标记事件的预测。在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MLEP模型可以有效地预测出多标记事件,预测准确率达到了65.58%,性能优于大多现有的基准模型,提升幅度达到了4.94%以上。通过消融实验也证明了更好的事件表示学习方法对事件具有较好的表示效果,提升多标记事件预测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标记 事件演化图 事件表示学习 门控图神经网络 事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局部图结构的再认记忆脑电特征提取
7
作者 王凯 顾翔 +2 位作者 李文杰 王苏弘 邹凌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为了研究再认记忆脑电的纹理特征,以及解决垂直对称局部图结构和对称局部图结构在提取脑电纹理特征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基于新旧范式设计了再认记忆实验,采集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均为35名)相关脑电,并且将这些脑电分为学习医学图片阶段... 为了研究再认记忆脑电的纹理特征,以及解决垂直对称局部图结构和对称局部图结构在提取脑电纹理特征时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基于新旧范式设计了再认记忆实验,采集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均为35名)相关脑电,并且将这些脑电分为学习医学图片阶段、学习非医学图片阶段、再认旧医学图片阶段、再认旧非医学图片阶段、再认新医学图片阶段和再认新非医学图片阶段。首先,利用二维小波变换得到每位被试脑电的三个子频带,并提出改进集成局部图结构方法对原数据和3个子频带进行特征提取,改进算法纳入了具有稳定结构的扩展对称局部图结构和复合局部图结构;然后对特征进行归一化,避免结果过拟合,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筛选出相关系数在0.8~1之间的特征矩阵列。在支持向量机等分类器上验证改进前后的算法,并使用正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评分这四个指标对模型进行评估。与改进前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在支持向量机上的分类正确率分别提升3.8%,0.4%,0.3%,1.6%,5.1%和4.2%。分类结果说明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在医学图片学习再认阶段存在明显差异,新加入扩展对称局部图结构和复合局部图结构比原算法中垂直对称局部图结构和对称局部图结构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再认记忆 集成局部图结构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任务特征融合的脑电情绪识别方法
8
作者 刘柯 黄玉柱 +1 位作者 邓欣 于洪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618,共9页
特征选择与融合是提升脑电信号情绪解码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脑电情绪解码中的特征选择方法常忽略了脑电信号内在数据结构的隐含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近邻传播聚类的多任务特征融合方法,通过L_(2,1)范数约束实现稀疏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与融合是提升脑电信号情绪解码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当前脑电情绪解码中的特征选择方法常忽略了脑电信号内在数据结构的隐含信息。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近邻传播聚类的多任务特征融合方法,通过L_(2,1)范数约束实现稀疏特征选择,同时利用图拉普拉斯正则化保持不同子类间的潜在关系。该算法在不揭示真实样本标签的情况下,在子任务空间有效融合脑网络空间拓扑结构信息和微分熵信息,为高精度脑电信号情绪解码提供具有更高情绪表征能力的特征。DEAP和SEED数据集以及本实验室数据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能显著提高脑电情绪解码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脑机接口 脑电情绪识别 脑网络 微分熵 近邻传播聚类 图拉普拉斯正则 多任务特征融合 稀疏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神经网络在脑网络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9
作者 李文杰 韩秋蕾 +2 位作者 孙大文 赵剑 匡哲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4-132,共9页
图神经网络(GNN)针对的数据是图结构数据,能对复杂网络数据建模,是近年来神经网络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网络模型。脑网络指大脑空间位置不同的皮质区域通过结构或功能联系整合起来形成的网络模式。脑网络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图,其中节点... 图神经网络(GNN)针对的数据是图结构数据,能对复杂网络数据建模,是近年来神经网络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网络模型。脑网络指大脑空间位置不同的皮质区域通过结构或功能联系整合起来形成的网络模式。脑网络可以被视为一种特殊的图,其中节点代表神经元或神经元集群,边代表它们之间的连接。因此,将GNN用于脑网络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此外,研究人员通过脑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学能够揭示脑网络的特征和运作原理,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首先,描述了脑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其构建方式;其次,介绍GNN在脑网络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GNN在脑网络中的主要发展方向,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脑网络、推动脑机接口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网络 图神经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控技术的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小栋 李睿 李耀楠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机交互方式,为机电设备的脑意念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生物传感和信号处理等技术的进步及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突破,脑-机接口技术逐渐地由原有的大脑-计算机接口技术发展为大脑-...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机交互方式,为机电设备的脑意念控制提供了新思路,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生物传感和信号处理等技术的进步及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突破,脑-机接口技术逐渐地由原有的大脑-计算机接口技术发展为大脑-机电设备接口技术,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技术理论体系——脑控技术。笔者在论述了国内外脑-机接口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脑控技术的概念及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讨论了典型的脑控假肢和脑控残疾轮椅的现有研究成果以及脑控技术在外骨骼机器人中的应用前景,并对这项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 控制 检测 机器人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微弱脑电检测数模混合控制芯片系统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建辉 刘军涛 +2 位作者 徐声伟 盖淑萍 蔡新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针对脑电检测的研究需要,研发了微弱EEG脑电信号采集专用芯片系统。该芯片使用斩波稳定去噪声技术,首先利用2 k Hz的斩波频率对100 Hz以下的EEG信号进行频域隔离,然后利用RRL纹波抑制环路反馈进行调制后位于chopper频率处的主要由失调... 针对脑电检测的研究需要,研发了微弱EEG脑电信号采集专用芯片系统。该芯片使用斩波稳定去噪声技术,首先利用2 k Hz的斩波频率对100 Hz以下的EEG信号进行频域隔离,然后利用RRL纹波抑制环路反馈进行调制后位于chopper频率处的主要由失调与低频1/f闪烁噪声引起的纹波电压的抑制;单级斩波放大使用电流复用、亚阈值跨导增强技术对来自EEG传感器的低频(〈100 Hz)小信号(5~100μV)进行40 d B增益的稳定中频放大;级联S/H电路进行去累积毛刺滤波,配合前面斩波技术,达到整体低噪声性能;VGA/LPF通过改变输入、反馈/负载电容,分别进行增益/带宽的数字调整。EEG-DSP加速芯片实现对多通道采集的控制以及信号处理编码。设计使用SMICRF 180 nm混合工艺,使用Cadence的Spectre软件进行功能前/后仿真,使用Caliber工具进行DRC/LVS的版图验收。最后,对设计芯片进行实际测试,结果表明放大芯片关键性能为:8.1μW/通道、面积6.3 mm2/8通道、0.8μVrms(BW=100 Hz)等效输入噪声;该款自主研发的脑电斩波放大芯片性能达到国内外前列的水平,可进行正确的脑电EEG采集,可应用于可穿戴领域、对后续脑电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 微弱小信号检测 斩波调制/解调去噪 纹波抑制环路 eeg-DSP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序列连通度的睡眠分期算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志勇 孙金玮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5-231,共7页
准确的睡眠分期有利于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连通度分析的特征参数提取算法,提取了连通度分布斜率,连通距离均值,平均连通距离均值以及改进的加权连通度均值等特征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训练和学习... 准确的睡眠分期有利于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序列连通度分析的特征参数提取算法,提取了连通度分布斜率,连通距离均值,平均连通距离均值以及改进的加权连通度均值等特征参数,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其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了睡眠脑电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于目前已有的序列加权连通度算法,本文算法对于不同睡眠状态的分期正确率提高了约5.72%,特别是对于浅睡眠状态的分类正确率提高约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序列连通度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图技术的教育研究图景与趋势--基于2000-2019年国际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郑旭东 马云飞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47,共12页
脑电波能反映个体在知觉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技能上的变化,因而用于对其进行监测和记录的脑电图技术在教育研究中极具价值。分析1154篇国际研究文献的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图谱后发现,除用以实现脑机接口外,脑电图技术主要被用于识别学生... 脑电波能反映个体在知觉认知、情绪情感、行为技能上的变化,因而用于对其进行监测和记录的脑电图技术在教育研究中极具价值。分析1154篇国际研究文献的共被引聚类时间线图谱后发现,除用以实现脑机接口外,脑电图技术主要被用于识别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情绪,辅助学生自主调节大脑活动,监测动作技能的习得过程及状态,预测和干预学生的学习状况,评估学习专注程度和学习深度,监控注意力以促进联想学习。国家(地区)分布图谱显示,美中两国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相对较大,其余国家(地区)的文献分布较为分散。突现词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脑电图技术的教育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运用该技术对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投入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和预测,二是对教育实验中自发性脑电波和事件相关电位等脑电波信号的采集精度进行优化,三是将脑电图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眼动追踪等技术结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面向未来,学界还需继续探究如何将相关研究发现转化为教学应用,消减伦理障碍对脑电图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掣肘,进而完善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技术 脑电波 脑机接口 教育研究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表征和双重注意力机制的跨被试ERP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相晓嘉 兰珍 +3 位作者 闫超 李子杏 唐邓清 周晗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167,共8页
针对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跨被试场景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表征和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不依赖于被试和任务的图来表征脑电信号中的空间信息,并级联卷积神经网络(c... 针对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在跨被试场景下检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表征和双重注意力机制的卷积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采用不依赖于被试和任务的图来表征脑电信号中的空间信息,并级联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形成CNN-LSTM基础框架,同时嵌入双重注意力机制(即选择性内核卷积和自注意力机制)以充分提取不同被试脑电信号的时空特征,从而提高跨被试场景下的ERP检测精度。在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范式的大规模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7种ERP检测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在跨被试场景下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图(eeg) 相关电位(ERP)检测 图表征 注意力机制 卷积循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意识任务的机器人脑控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松云 段绪 +2 位作者 冯怀北 孟雅 陈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基本需要双手遥控,对残疾人等无法提供便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控制机器人方法。采用无需外界刺激的意识任务诱发特征EEG,通过便携式脑电设备采集EEG,经过特征提取与指令分类,... 目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基本需要双手遥控,对残疾人等无法提供便利,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控制机器人方法。采用无需外界刺激的意识任务诱发特征EEG,通过便携式脑电设备采集EEG,经过特征提取与指令分类,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针对意识任务需要被试进行大量的训练,设计了离线训练系统。针对EEG信噪比较低的问题,研究了意识任务下EEG处理方法。最后设计了在线机器人脑控系统,利用想象左手运动、想象右手运动、想象单词生成分别控制机器人左转、右转与前进,利用眨眼信号控制机器人停止。实验结果表明,从准确率、舒适度两方面来看,基于意识任务的机器人脑控系统有效实现了机器人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控系统 机器人控制 Emotiv EPOC 意识任务 LTCFB-CSP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增广和模型集成策略的图神经网络在抑郁症识别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炳新 郭艳蓉 +1 位作者 郝世杰 洪日昌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63,共7页
目前对抑郁症的主流诊断方式是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填写相关的问卷量表,这需要相应的临床知识并且诊断结果存在主观性,给抑郁症诊断带来了很多挑战。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生理信号进行分析,构建精准客观的辅助诊断模型具有重... 目前对抑郁症的主流诊断方式是通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填写相关的问卷量表,这需要相应的临床知识并且诊断结果存在主观性,给抑郁症诊断带来了很多挑战。利用信息处理技术对生理信号进行分析,构建精准客观的辅助诊断模型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抑郁症辅助诊断的公共数据集普遍存在样本偏少的情况,使得辅助诊断的精度普遍偏低。基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增广和模型集成策略的图神经网络的抑郁症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53位受试者的128通道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数据切分并将其用于数据增广后,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不同通道之间的相关度,从而构造脑网络,并利用图神经网络学习脑网络的特征,然后将得到的预测结果利用模型集成策略进行多数投票,得到受试者最终的预测结果。经过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提高了网络的分类能力,解决了因样本小而带来的分类能力差的问题,在兰州大学普适感知与智能系统实验室提供的MODMA数据集(包含24名抑郁症患者和29名正常对照组)上取得了77%的分类准确率,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的分类准确率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识别 分类 图神经网络 脑电信号 数据增广 模型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神经网络和注意力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路宝 陈田 +1 位作者 任福继 罗蓓蓓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0-705,共6页
针对生理信号情感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NN)和注意力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方法。首先,使用GNN对脑电(EEG)信号进行分类;然后,使用基于注意力的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对心电(ECG)信号进行分类;最后,通过Dempster-Shafer证... 针对生理信号情感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GNN)和注意力的双模态情感识别方法。首先,使用GNN对脑电(EEG)信号进行分类;然后,使用基于注意力的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对心电(ECG)信号进行分类;最后,通过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融合EGG和ECG分类结果,从而提高情感识别任务的综合性能。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邀请20名受试者参与情感激发实验,并收集了受试者的EGG、ECG信号。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二分类准确率在valence维度和arousal维度分别为91.82%和88.24%,相较于单模态EEG方法分别提高2.65%和0.40%,相较于单模态ECG方法分别提高19.79%和24.90%。可见,所提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情感识别的准确率,为医疗诊断等领域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多模态 脑电 心电 图神经网络 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电网络图特征的情绪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存波 杨蕾 +5 位作者 陈昭瑾 汪义锋 李沛洋 李发礼 尧德中 徐鹏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5-823,共9页
针对情绪脑电信号提出一种网络图特征学习与情绪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情绪脑电数据构建对应的情绪脑电网络;其次,在由情绪脑电网络尺度定义的高维空间构建脑电网络样本间的局部邻接关系图以挖掘样本集的分布特性,进而得到样本集的图拉普... 针对情绪脑电信号提出一种网络图特征学习与情绪识别算法。首先,利用情绪脑电数据构建对应的情绪脑电网络;其次,在由情绪脑电网络尺度定义的高维空间构建脑电网络样本间的局部邻接关系图以挖掘样本集的分布特性,进而得到样本集的图拉普拉斯矩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谱图理论对情绪脑电网络的最优低维空间映射进行求解,在保留原始样本局部邻接关系的前提下实现对情绪脑电网络的降维与重新表达,并将每个情绪脑电网络样本表示成1组脑电网络特征集;最后利用提取到的情绪脑电网络特征集,结合支持向量机分类学习算法,针对情绪识别任务进行识别模型的训练和学习,实现对情绪状态的准确解码与识别。在国际公开情绪脑电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情绪识别算法,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提升情绪识别准确率,在基于公开数据集的多类情绪识别任务中分别达到91.85%(SEED数据集,3类)、79.36%(MAHNOB-HCI数据集,3类)和79%(DEAP数据集,4类)的稳健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识别 脑电图 脑电网络 特征提取 图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注意力的多维特征图卷积运动想象分类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珍琦 王晶 +1 位作者 贾子钰 林友芳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50-2060,共11页
运动想象(MI)作为脑机接口(BCI)的重要应用,是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支撑。由于脑电的电极分布并非天然的欧式空间,对运动想象进行准确分类具有很大的挑战。而且现有方法仅仅考虑了脑电信号(EEG)中某一维度或者某两维度的信息,无法全面捕... 运动想象(MI)作为脑机接口(BCI)的重要应用,是运动康复训练的重要支撑。由于脑电的电极分布并非天然的欧式空间,对运动想象进行准确分类具有很大的挑战。而且现有方法仅仅考虑了脑电信号(EEG)中某一维度或者某两维度的信息,无法全面捕获脑电信号在时、频、空三个维度存在的内在特征。同时,脑电信号各维度上的动态关联强度影响了分类的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融合注意力的多维特征图卷积网络(AMFGCN)。首先,根据电极节点分布的非欧空间特性设计出图结构,充分表示电极间的空间相关性。其次,提出时-空、频-空的双分支框架,同时表示脑电信号在时域、频域和空间域上的信息。最后,通过融合注意力机制、图卷积和时间/频谱卷积从图表示中学习脑电信号的空间表示、时间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并自适应捕获各维度上的动态关联强度。在四个公开脑机接口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AMFGCN模型提高了分类性能,优于其他现有的运动想象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MI) 注意力机制 图卷积网络 多维特征 脑电信号(e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图模型的微弱脑电信号异常检测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光硕 卢国梁 尚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638-10645,共8页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在癫痫发作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癫痫发作的早期预警,充分利用δ、θ、α、β和γ波这5个频段中脑电的微弱变化信息和图模型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基于多频段图模型的脑电信号微弱异常变化... 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在癫痫发作检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对癫痫发作的早期预警,充分利用δ、θ、α、β和γ波这5个频段中脑电的微弱变化信息和图模型的独特优势,提出了基于多频段图模型的脑电信号微弱异常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滤波后脑电信号的5个频段分别进行图模型动态建模,利用距离函数得到量化图模型之间关系的相似性分数,并用自适应权重融合算法融合所有的相似性分数得到综合性指标,最终通过假设检验来判断脑电信号是否发生异常。利用公开的波士顿儿童医院-麻省理工学院(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B-MIT)头皮EEG数据库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EEG数据库分别进行了实验,并最终用查准率、查全率和F分数来评价所提方法的检测性能。通过与基准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查准率和F分数方面优于基准方法,且查全率结果可达100%,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检测所有潜在的微弱脑电信号异常变化,实现了对所有癫痫发作时刻的变化检测,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模型 频段 脑电信号(eeg) 微弱变化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