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的红碱淖流域实际蒸散发量估算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梅焕 童海涛 +5 位作者 苏立红 闫伟伟 王涛 王添晴 李卓阳 李雅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10563-10570,共8页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干旱情况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化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选取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结合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地表能量平衡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干旱情况的监测以及农业生产的优化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选取红碱淖流域为研究区,基于Landsat8遥感数据,结合地表能量平衡系统(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SEBS)模型,估算了流域内2019年的6个日期的日蒸散发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获得结果表明:通过SEBS模型估算的日实际蒸散发量与通过Penman-Monteith(P-M)公式估算的潜在蒸散发量,以及气象站蒸发皿实际观测的蒸散发量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84(P<0.01)、0.602(P<0.05),验证了SEBS模型在红碱淖流域的蒸散发量估算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红碱淖流域日蒸散发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再次,而冬季最低。流域东部红碱淖水体和流域西部查干淖尔及其周边区域的蒸散发量相对较高。流域中部蒸散发量相对较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水体的蒸散发量最高,其次是林地、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最低的是未利用地。气象因素中,气温、气压和日照时数是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与蒸散发量呈显著正相关(r=0.847,P<0.05)、负相关(r=-0.840,P<0.05)和正相关(r=0.801,P<0.05),而相对湿度和风速与蒸散发量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量 SEBS模型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红碱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2
作者 任化准 吴光东 束龙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3,共8页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揭示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长江源生态功能和保护河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了长江源区... 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揭示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维持长江源生态功能和保护河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应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了长江源区水文过程,结合统计及地统计方法,定量识别了长江源区水源涵养能力多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63~2020年长江源区年降水量、实际蒸散发量、径流量和产水量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1.35,1.00,0.12 mm/a和0.36 mm/a;年水源涵养能力呈现不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24 mm/a,但年内、年际变化却极为明显,水源涵养能力主要集中在秋季和暖季。(2)水源涵养能力空间上呈现从上游到下游增加的趋势;通天河水源涵养能力最高,当曲河其次,楚玛尔河和沱沱河水源涵养能力较小。(3)水源涵养能力主要受降水量、产水量、地下径流量、干旱指数、蒸散发能力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能力 降水量 蒸散发量 径流量 产水量 时空特征 SWAT模型 长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遥感数据尺度转换的夏玉米蒸散发融合模型研究
3
作者 胡笑涛 刘畅 +3 位作者 王亚昆 李高良 代秦 陈洪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31,共11页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作物需水量的核心组分,也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依据。本文以陕西关中宝鸡峡灌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作物需水量的核心组分,也是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依据。本文以陕西关中宝鸡峡灌区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和极致梯度提升树(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XGBoost)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无人机-卫星多源遥感数据协同校正模型,并以最优算法建立的模型校正卫星多光谱数据,实现无人机和卫星数据的尺度转换。利用校正后高精度卫星数据反演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与株高(Crop height,hc)为蒸散发模型提供数据输入。分别采用双作物系数法、METRIC模型及Penman-Monteith(P-M)冠层阻力模型进行夏玉米蒸散发估算,引入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实现不同生育阶段各方法/模型权重的动态分配,最终得到玉米拔节-完熟期性能稳健的蒸散发BMA融合模型。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在夏玉米拔节-完熟期的B/G/R/NIR波段建模精度均为最高,四波段建模结果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较算法ELM高出8.43%、8.67%、6.79%和10.41%;校正后的卫星多光谱数据LAI与hc反演结果R^(2)较原始卫星数据分别平均提高97%和67.5%;BMA融合模型在夏玉米拔节-抽雄期和蜡熟-完熟期较单一最优方法/模型(METRIC模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降低39.3%~58.5%。本研究利用“协同校正-动态融合”显著提升了蒸散发遥感监测精度,可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无人机 卫星遥感 尺度转换 协同校正模型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流流域实际蒸散发变化趋势及多源蒸散产品评估
4
作者 魏玲娜 孙小淞 +4 位作者 董建志 高满 潘继旺 单顾天 刘松岩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3-396,共14页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 实际蒸散发的变化会影响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态系统健康,准确估算实际蒸散发并掌握其变化趋势,不仅是陆地水循环研究长期面临的挑战,也是应对全球变化的核心议题之一。本文针对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利用72个水文站点观测数据,借助4种主流降水数据集,基于GRACE卫星的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和水量平衡法计算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了包括GLDAS_NOAH、GLDAS_CLSM、GLDAS_VIC、ERA5、MERRA2、GLEAM、PML_V2和FLUXCOM在内的8种主流的蒸散发估算产品在中国八大外流流域内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八大流域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在415.1~1 001.4 mm之间,平均值为626.6 mm,由西北至东南递增,不确定性较小,平均值为46.7 mm;蒸散发产品表现地区差异显著,北方流域优于南方;八大流域整体最佳的陆面模式产品为GLDAS_NOAH、再分析产品为ERA5、遥感微气象产品为GLEAM,推荐的产品松花江为MERRA2、辽河和淮河为GLDAS_CLSM、海河为GLDAS_NOAH、黄河为ERA5、长江及东南诸河和珠江为GLEAM;2003—2020年的年均实际蒸散发量以5.8 mm/a速度增加,松辽、海河北部、东南诸河、珠江西部和长江上游上升趋势显著,陆面模式的选择对产品的蒸散发变化趋势结果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蒸散发 变化趋势 遥感蒸散发估算产品 GRACE 中国外流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蒸散组分研究进展
5
作者 谭大明 陈吉龙 +4 位作者 高雪 侯亚红 杨素涛 秦基伟 索朗措姆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8-12,共5页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var. nudum)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作物,其蒸散过程对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形成至关重要。综述了青稞蒸散组分的研究进展,涵盖了蒸散的概念、研究方法,重点阐述了青稞蒸散各组分(土壤蒸发和作物蒸腾)的影响因素及定量研究成果,讨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深入了解青稞水分利用规律,优化青稞种植灌溉管理及高原节水农业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蒸散组分 模型 冠层截留 遥感 环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宁夏盐池县蒸散发时空特征分析与灌溉用水估算 被引量:1
6
作者 崔香蕊 庞治国 +1 位作者 段天池 覃湘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4,共11页
精准获取灌区农灌水量有利于掌握农业用水的时空动态,促进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本研究比选了多种蒸散发遥感数据产品,基于区域-灌区两级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灌区农业用水量;并通过Mann-Kendall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盐池县灌区2... 精准获取灌区农灌水量有利于掌握农业用水的时空动态,促进灌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本研究比选了多种蒸散发遥感数据产品,基于区域-灌区两级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灌区农业用水量;并通过Mann-Kendall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盐池县灌区2014—2023年的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识别了年际、年内不同尺度下影响蒸散发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表明:(1)PML-V2数据产品在研究区表现出较好的精度和数据的稳定性,2014—2020年期间蒸散发未发生明显突变,平均以0.88 mm/a的速率缓慢增加;在年内分布上,蒸散发主要集中在7—9月份,在空间分布上,蒸散发总体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2)年际上,温度是影响蒸散发的主要气象因素;年内,蒸散发在1月份和5—10月份由温度主导,2—4月份由净辐射主导,11—12月份由水汽压主导;(3)在灌水期,本文估算的灌溉用水量与灌溉制度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花马池灌区节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在进行高效节水管理时应优先考虑该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水量平衡 灌溉用水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渭干河流域蒸散发量演变特征与灌溉效率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宫宇 杨鹏年 +4 位作者 杨一飞 单劲松 王永平 王永鹏 周龙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监测站点稀疏、实测资料不足,导致区域尺度的蒸散耗水及农业用水效率难以精确评估。利用HTEM模型计算了近20 a渭干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降水量与引水量数据评价了2000-2020年膜下滴灌实施前后流... 我国西北干旱区监测站点稀疏、实测资料不足,导致区域尺度的蒸散耗水及农业用水效率难以精确评估。利用HTEM模型计算了近20 a渭干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合降水量与引水量数据评价了2000-2020年膜下滴灌实施前后流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果表明:①蒸散发存在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受植被分布等影响,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呈现显著的互补效应。②灌区蒸散发量总体随时间呈现增加趋势,多年平均农田蒸散发量为563.6 mm。其中,多年平均植被蒸腾为400.2 mm,占总蒸散发的71%;多年平均土壤蒸发为163.5 mm,占总蒸散发量的29%。③2000-2020年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现增加趋势,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分别为0.342、0.365、0.437、0.503、0.561。随着膜下滴灌的推广,渭干河流域灌区节水效果已逐渐显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与节水灌溉面积同步扩大的趋势是确定近远期灌区规模、优化节水灌溉制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 HTEM模型 渭干河流域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吸收水分溯源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雨欣 毛舒月 +4 位作者 马国荣 马永成 庄淏然 许德浩 冯克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0,共12页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 研究干旱区作物水分供应与利用效率问题对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提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宁夏青铜峡引黄灌区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定量化追踪大气降水、土壤水和玉米木质部水的同位素特征,综合运用直接对比法、MixSIAR模型和蒸散分离技术,深入剖析了玉米在其生育期内的主要吸水深度、各阶段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及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主要吸收0~30 cm的浅层土壤水分,其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4.10%(出苗期)、35.44%(拔节期)、41.54%(抽穗期)、41.66%(灌浆期)和48.10%(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WUE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受到饱和水汽压差、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等环境因素的显著影响。结果揭示了该地区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浅层土壤水分的高度依赖性和随着生育期发展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稳定同位素 蒸散分离 TG模型 总初级生产力 作物蒸腾 根系水分来源 吸水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陆建涛 郑江华 +5 位作者 彭建 肖向华 李刚勇 刘亮 王仁军 张建立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4,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干旱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成了巨大威胁,剖析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干旱的响应,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ecological sensitivity-ecological recovery-ecological pressure,SRP)模型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局部空间自相关、变异系数、Slope趋势分析和Hurst指数等方法,评价2000—2020年生态系统脆弱性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探究干旱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地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脆弱性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及空间聚集性特征;SPEI值以年均0.0939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区域干旱化加重趋势明显;(2)干旱与生态脆弱性呈负相关的面积占比54.1%,即随着区域水分条件改善,大部分地区生态脆弱性降低;(3)生态脆弱性的稳定分布区域面积占比77.8%,以重度和极度脆弱区为主,未来新疆大部分地区(61.3%)生态脆弱性呈降低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化对新疆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提高区域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相关性分析 未来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和SEBS模型的呼图壁县蒸散量时空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圆 郑江华 +1 位作者 刘志辉 姚俊强 《生态科学》 CSCD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利用Landsat8影像,采用SEBS模型,结合呼图壁县气象站观测的温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2013年4月22日、6月9日、8月28日10月15日的蒸散发量进行了估算。从时间上看,估算结果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 利用Landsat8影像,采用SEBS模型,结合呼图壁县气象站观测的温度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对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2013年4月22日、6月9日、8月28日10月15日的蒸散发量进行了估算。从时间上看,估算结果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最小,以耕地为例四天蒸散发量分别为:1.938,3.136,2.641和1.314 mm·day^(–1)。从空间上看,县域蒸散发量整体变化趋势为:北部荒漠区<中部平原区<南部山区。四天当中最大值出现在南部山区6月9日达到了4.128mm·day^(–1)。对SEBS的估算结果与呼图壁县气象站的观测结果和利用彭曼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SBES模型的结果是合理的,可以在实践中用来反映天山北坡典型县域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S 蒸散发 Landsat8 天山北坡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室外气象信息的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估算模型
11
作者 龚雪文 李雨 +4 位作者 葛建坤 刘浩 李欢欢 强小嫚 张磊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9-659,共11页
为实现温室作物灌溉管理的便利化,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_(o))模型。于2020、2021年5—6月在塑料大棚牧草栽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研究,利用Penman-Monteith(PM)方程... 为实现温室作物灌溉管理的便利化,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温室通风期室内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ET_(o))模型。于2020、2021年5—6月在塑料大棚牧草栽培条件下开展试验研究,利用Penman-Monteith(PM)方程计算了温室内部和外部ET_(o),并分析了温室内外ET_(o)的辐射分量(Radiative component of ET_(o),ET_(o),rad)和平流分量(Advective component of ET_(o),ET_(o),adv)变化特征,通过引入辐射透射率τ和风速衰减率ω分别对方程中的辐射分项方程和平流分项方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室内ET_(o)简易模型。结果表明:温室内平均ET_(o)、ET_(o),rad和ET_(o),adv较室外分别减少45.6%、17.1%和94.0%;试验期间辐射分量衰减因子ζ_(rad)、平流分量衰减因子ζ_(adv)和总通量衰减因子ζ_(o)总体上表现为ζ_(rad)>ζ_(o)>ζ_(adv),2年平均ζ_(rad)较ζ_(o)和ζ_(adv)分别高23.1%~33.3%和90.1%~93.3%。ζ_(rad)与τ以及ζ_(adv)与ω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4和0.90,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为0.07和0.04,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09和0.05。构建的基于室外气象信息估算室内ET_(o)简易模型方程包括室外净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差和风速4个气象因子以及τ、ω2个温室特征因子,通过与实测结果比较发现模型精度稳健,R^(2)为0.96,MAE和RMSE分别为0.17、0.22 mm/d。该模型精度高、参数少、易获取,为温室群灌溉管理便利化提供了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信息 温室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 辐射和平流分量 模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共天气预报的湖北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方法比较与分析
12
作者 杨怡汀 吴光星 +5 位作者 胡旭铧 吴争光 刘路广 陈祖梅 崔远来 罗玉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寻求比较准确的湖北省未来短期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预报方法,分析了HS模型与PMF模型在ET0预报中的表现。以FAO56-PM公式和18个气象站点的历史气象数据计算的ET0为对照,率定并验证HS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天气预报资料,在湖北省各站点进... 为寻求比较准确的湖北省未来短期参考作物腾发量(ET0)预报方法,分析了HS模型与PMF模型在ET0预报中的表现。以FAO56-PM公式和18个气象站点的历史气象数据计算的ET0为对照,率定并验证HS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天气预报资料,在湖北省各站点进行两种ET0预报模型的适用性评价。结果显示:在不同预见期内,ET0预报值与基准值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经过参数率定后,HS模型和PMF模型在18个站点的ET0预报中,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85、0.84,平均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87、0.87 mm,平均绝对误差的均值分别为0.65、0.64 mm,通过TOPSIS法分析,推荐11个站点采用HS模型进行ET0预报。总体而言,率定后的HS模型在湖北省各站点预报精度较高,建议采用该模型进行湖北省ET0预报为灌溉预报和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 公共天气预报 HS模型 PMF模型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的冬小麦蒸散量模拟
13
作者 李尧 刘江舟 +3 位作者 刘轩昂 赵政鑫 彭雄标 蔡焕杰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4-542,共9页
为探究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的模拟效果以及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对于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优势,将SIF与气象、作物... 为探究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机器学习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实际蒸散量(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ETa)的模拟效果以及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olar-induce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SIF)对于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优势,将SIF与气象、作物生理指标、土壤水热条件等因素相结合,构建梯度上升(Gradient boosting,GB)、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3种经典机器学习模型和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LR)模型模拟冬小麦生育期ETa,并与Penman-Monteith(P-M)模型计算得到的蒸散量ET_p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IF与ETa显著相关,但仅通过SIF作为特征参数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拟合精度较低;根据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参数重要度排序以及各情景下的模型模拟精度可知,SIF对机器学习模型模拟ETa的精度有提升效果。机器学习模型在有足够的特征参数时拟合效果明显优于P-M模型,且在平均温度、SIF、日照时数、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和土壤含水率的基础上继续添加特征参数对模拟精度提升不大,因此推荐使用上述5个特征参数组成的特征集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进行ETa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0.91和0.91,其中GB模型对冬小麦全生育期ETa的拟合效果最好。该研究可在气象数据缺失情况下为当地蒸散量的精准模拟和合理灌溉制度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蒸散量 涡度相关系统 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 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陆面模式的中国陆地蒸散发模拟及变化分析
14
作者 候沂辰 王卫光 刘国帅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926-5940,共15页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气间水热交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蒸散发的模拟及归因研究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中国区域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些变化对蒸散发...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陆气间水热交互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蒸散发的模拟及归因研究对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农业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中国区域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这些变化对蒸散发的耦合影响及相对贡献仍缺乏清晰的认识。本研究基于陆面模式CLM5.0模型,利用长序列气候强迫数据和连续的土地利用数据集,构建了多情景控制试验,独立分离出气候变化与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趋势变化的影响,分析了1983—2018年中国陆地蒸散发的时空变化格局,量化了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趋势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多年平均蒸散发为350.62 mm,变化趋势为1.59 mm/a,空间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气候变化对蒸散发趋势的贡献超过70%,达到1.13 mm/a,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趋势的贡献为0.44 mm/a。同时,气候变化在全国67.6%的区域主导蒸散发增加趋势,在16.1%的区域主导减少趋势,而土地利用变化在15.6%的区域主导蒸散发增加趋势,几乎没有地区由土地利用变化主导蒸散发减少趋势。(3)全国83.7%的区域蒸散发趋势变化由气候变化主导,主要包括湿润区和西北干旱区,而华北平原蒸散发的剧烈增加由土地利用变化主导,该地区下垫面类型由草地向农田和森林转化。本研究揭示了中国陆地蒸散发的时空演变特征,明确了不同流域蒸散发趋势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变化环境下中国水资源的差异化管理和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社会陆面模式第五版(CLM5) 蒸散发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归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流域地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王奇 张润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38,共5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陆地蓄水量显著下降、水文循环加剧、温度及植被覆盖变化进一步影响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时空动态。为此,基于Shuttleworth-Wallace Hu(SWH)模型估算了2003~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散发(ET)及其组分土壤蒸... 气候变化背景下,雅鲁藏布江流域年陆地蓄水量显著下降、水文循环加剧、温度及植被覆盖变化进一步影响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时空动态。为此,基于Shuttleworth-Wallace Hu(SWH)模型估算了2003~2015年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蒸散发(ET)及其组分土壤蒸发(ES)与植被蒸腾(EC),利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评估了流域年平均蒸散发及其组分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SOBOL敏感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流域不同区间年蒸散发及其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分别有34.2%、34.4%的区域年蒸散发与土壤蒸发显著上升(P=0.05),主要集中于流域上游、中游东部、下游北部地区;分别有5.6%、4.2%的区域年蒸散发与土壤蒸发显著下降,主要集中于中游中部地区;分别有26.7%、18.7%的区域年植被蒸腾与植被蒸腾/蒸散发显著上升,主要集中于流域上游、中游西部地区。流域下游南部地区,植被蒸腾占比高,年蒸散发、植被蒸腾、植被蒸腾/蒸散发均显著下降。降水(PRE)、相对湿度(RH)、植被动态指数(NDVI)分别是上、中、下游地区影响蒸散发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蒸散发各组分中,在流域上游地区,土壤蒸发起主导作用,PRE是影响土壤蒸发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在流域中游地区,土壤蒸发起主导作用,RH是影响土壤蒸发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在流域下游地区,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共同影响蒸散发变化,NDVI是影响植被蒸腾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RH是影响土壤蒸发变化最为敏感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H双源蒸散模型 雅鲁藏布江流域 蒸散发 SOBOL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冠层发展阶段冠层阻力对森林蒸散发估算的影响
16
作者 周晨冉 程磊 +2 位作者 秦淑静 张橹 付琛昊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为系统评估不同冠层发展阶段下冠层阻力模型在估算森林蒸散发中的适用性,比较不同模型对冠层阻力的模拟效果,并深入分析冠层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蒸散发估算结果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选取常用的9种冠层阻力模型,基于汉江流域典型森林... 为系统评估不同冠层发展阶段下冠层阻力模型在估算森林蒸散发中的适用性,比较不同模型对冠层阻力的模拟效果,并深入分析冠层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蒸散发估算结果的影响机制。该研究选取常用的9种冠层阻力模型,基于汉江流域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武当通量观测站(武当站)2021—2023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计算冠层阻力并代入Penman-Monteith(P-M)模型估算蒸散发,分析在不同冠层发展阶段,不同冠层阻力模型模拟的冠层阻力及估算出的森林蒸散发,并进一步分析冠层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生长季,Stannard模型(ST)的全球性能评价指标(G_(PI))分数最高,综合表现最好。9种模型模拟效果排序为Stannard (ST)>Katerji-Perrier(KP)>Jarvis(JA)>Leuning (RL)>Massman(MA)>García-Santos(GA)>Farias(FA)>Ball-Berry-Leuning(BBL)>Todorovic(TD);2)在低覆盖度阶段,JA模型综合表现最好,其原因在于该模型考虑该阶段影响冠层阻力的最主要因素叶面积指数(LAI)和温度(T_(a))。3)高覆盖度阶段,KP模型精确地集成了该阶段冠层阻力的主导影响因素饱和水汽压差(VPD),模拟的冠层阻力与实际冠层阻力最为接近,估算的蒸散发效果最好。因此在高冠层覆盖度时推荐使用KP模型,低冠层覆盖度时优先选用JA模型估算的冠层阻力嵌入Penman-Monteith(P-M),以准确估算森林潜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阻力 模型 蒸散发 不同覆盖度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恢复背景下延河流域蒸散发时空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17
作者 臧振峰 刘素华 +3 位作者 李向东 黄旭东 王春颖 王维真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31-139,共9页
环境要素通过改变冠层导度、能量分配等影响蒸散发动态,厘清环境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机制是生态水文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考虑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提出动态最优冠层导度方案,实现蒸散发模型的改... 环境要素通过改变冠层导度、能量分配等影响蒸散发动态,厘清环境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机制是生态水文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该研究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考虑土地覆盖类型的动态变化,提出动态最优冠层导度方案,实现蒸散发模型的改进。在剖析2000—2023年生态恢复背景下的蒸散发时空格局基础上,利用地理探测器阐明多种环境要素对蒸散发形成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蒸散发模型在站点和流域尺度上均显著地降低了模拟误差;2)ET时间变化分析显示,年际蒸散发在2000—2023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而空间演变格局表明,大部分区域的蒸散发呈现显著性增长趋势,小部分地区如村镇等的蒸散发受植被稀疏、地表硬化等的影响呈现减少趋势;3)驱动机制分析显示,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降水(precipitation,P)、空气水汽压亏缺(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4个因素是影响延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FVC的解释力最大。比湿(specific humidity,SH)和人口数(population,POP)在2010年后也成为关键驱动因素(解释力大于0.1)。交互作用探测的解释力均大于单因素,且形式均表现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FVC与其他因子的交互效应更明显。FVC与VPD、VPD与P、P与空气温度(air temperature,AT)之间的交互作用主导了2000—2023年延河流域蒸散发的形成及异质性。研究成果对于全面理解生态恢复背景下的蒸散发及其驱动机制具有科学意义,并可为黄土高原生态修复、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模型改进 驱动机制 生态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适用性研究
18
作者 张开琴 陈国坤 +3 位作者 赵海娟 郭乾坤 黄燕 冯俊鑫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1-212,共12页
[目的]面向缺乏实测数据的异质景观区域,开展不同潜在蒸散发(PET)估算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为干热河谷地区PET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监测精度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4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采用FAO 56Penman-Monteith,Hargreaves-Saman... [目的]面向缺乏实测数据的异质景观区域,开展不同潜在蒸散发(PET)估算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评价研究,为干热河谷地区PET估算方法的选择及监测精度提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4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采用FAO 56Penman-Monteith,Hargreaves-Samani(HS),Priestley-Taylor(PT)等6种方法,估算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2000—2020年的PET,并使用M-K检验法及精度评价指标评估各算法的适用性。[结果](1)经过参数修正后的Blaney-Criddle(BC)公式在月、季、年尺度上的R^(2)均超过0.90,估算精度高,且泛化性较好;PT法在月蒸发量小于100 mm的站点存在高估现象,而在蒸发量大于250 mm的站点则表现为严重低估。(2)Penman法在春夏季表现最佳,PT法在秋季表现较好,冬季推荐使用BC法。(3)在河谷上游高海拔相对湿润地区,PT法的R^(2)达到0.96,显示出更高的适用性;而在中游高温极端干旱地区,Penman法效果最优;在高海拔及负温情况下,Thornthwaite法和HS法的准确性较低。[结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不同PET方法的估算结果差异显著。Penman法是全区简化算法的最佳选择;在缺乏辐射和风速数据的中部河床区,HS法可替代FAO法;当蒸发皿实测数据完备时,经过系数率定和验证的BC法具有最佳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定量估算 适用性评价 干热河谷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月平均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非线性效应的分析
19
作者 王曼靖 曾新民 +2 位作者 刘思洁 王宁 Irfan Ullah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09,117,共8页
为探究月平均潜在蒸散发(ET_(p))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常用的7种估算方法进行非线性研究,即以使用日尺度气象数据计算的ET_(p)为标准,分析使用月尺度数据所产生偏差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Hargreaves法在7月产生最大绝对... 为探究月平均潜在蒸散发(ET_(p))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常用的7种估算方法进行非线性研究,即以使用日尺度气象数据计算的ET_(p)为标准,分析使用月尺度数据所产生偏差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Hargreaves法在7月产生最大绝对偏差ΔET_(p)为0.89 mm/d(相对偏差RE为7.78%),Blaney-Criddle法在7月产生最小ΔET_(p)为-0.51 mm/d(RE为-10.58%);Penman-Monteith法、Hargreaves法和Makkink法在春、夏易高估ET_(p),在秋、冬易低估;Hargreaves法和Priestley-Taylor法的年ΔET_(p)较大。11个温度带代表站点中,大多方法在敦煌站的ΔET_(p)最大。影响Hargreaves法、Priestley-Taylor法、Blaney-Criddle法ΔET_(p)的主要因子分别为最高温度、日照时数和平均温度、风速和最小相对湿度。研究表明,在计算ET_(p)时,直接使用月尺度气象数据进行估算会产生较大偏差,必须适当考虑估算方法的非线性导致的时空特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 估算方法 非线性效应 日尺度 月尺度 偏差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高精度估算模型构建
20
作者 刘洪伟 李鹏程 +1 位作者 张敏 孙燕飞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共9页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 为构建区域干旱的高精度简化估算模型,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选择该区域12个气象站点,计算不同站点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SPEI-3、SPEI-6、SPEI-12),以表征区域干旱,使用时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TCN)来提取序列数据的特征,同时输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BiLSTM)中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构建组合模型(BT),采用麻雀搜索算法(SSA)和Attention机制对组合模型进行优化,构建SSA-BiLSTM-TCN-Attention模型(SBTA),同时计算了SBTA模型精度,基于均方误差(MSE)、决定系数(R^(2))和效率系数(E_(NS))以及GPI指数的模型精度评价体系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SBTA模型MSE值仅为0.041~0.200,R^(2)和E_(NS)在全区取值均在0.9以上,在全区的误差最低、一致性最高,在所有模型中精度排名第1,可推荐SBTA模型用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估算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估算模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 标准化降雨蒸散指数 组合模型 麻雀搜索算法 Attention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