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制备聚酯
1
作者 宋昭峥 李思漩 +4 位作者 李晓双 李鹏 胡君航 戴鑫 蒋庆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0,共10页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 为解铁系配合物中心金属电子环境和空间结构对催化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胺基桥联垂臂结构和苯酚取代基,合成一系列以胺基双酚为骨架的FeⅢ配合物,同时考察以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为催化剂,双(三苯基膦)氯化胺等物质为助催化剂组成二元催化体系催化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反应,分析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胺基桥联垂臂结构为丁基时,胺基双酚FeⅢ配合物展现出较好的催化邻苯二甲酸酐和环氧环己烷聚合性能,在110℃无溶剂下,转化频率可达到750 h-1,聚酯单元物质的量分数为98%,且对于不同种类环状酸酐和环氧化物聚合展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速率和单体浓度呈一级动力学反应,E a为110.21 kJ/mol;二元催化体系为分子间链引发,由于羧酸阴离子存在,抑制了配合物分子内的链引发环节,聚合产物中n(poly)较高,PA活化插入速度较快,CHO开环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酸酐 环氧化物 聚合 胺基双酚 铁系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Ⅲ)-XG配合物选择性絮凝微细粒赤铁矿与石英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韩英棋 杨志超 +4 位作者 滕青 张郭阳 方淑华 张素红 刘生玉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24年第1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 基于金属离子配位理论,将FeCl_(3)·6H_(2)O与黄原胶(XG)按一定比例混合制备Fe(Ⅲ)-XG配合物,用于改善微细粒赤铁矿难沉降、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采用沉降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Fe(Ⅲ)-XG对微细粒赤铁矿和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行为,结合动电位、红外光谱和显微镜分析,揭示Fe(Ⅲ)-XG对赤铁矿的絮凝作用机理。矿物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以黄原胶和Fe(Ⅲ)为絮凝剂,无法实现赤铁矿与石英的选择性絮凝,而黄原胶与FeCl_(3)·6H_(2)O质量比为1︰9时生成的Fe(Ⅲ)-XG配位絮凝剂,对赤铁矿和石英表现出较强的选择性絮凝作用,pH值为6时两者沉降率差异最大,分别为91.50%和39.96%。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Fe(Ⅲ)-XG作用下,赤铁矿颗粒形成块状絮体,且絮体密实程度更大,而石英颗粒间未发生团聚作用,处于相对分散的状态。Zeta电位、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实验与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黄原胶主要通过羧酸基团的羰基C=O与Fe^(3+)发生配位作用形成Fe(Ⅲ)-XG配合物,Fe(Ⅲ)-XG在石英和赤铁矿表面吸附方式不同,因而在两种矿物表面吸附量不同。Fe(Ⅲ)-XG中的羟基氧和赤铁矿表面的铁元素发生化学键合特异性吸附在赤铁矿表面,而在石英表面只有微弱的氢键吸附。通过FeCl_(3)·6H_(2)O与黄原胶配位组装可显著提升微细粒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离效果,为赤铁矿选择性絮凝分选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XG配合物 赤铁矿 石英 絮凝剂 选择性絮凝 微细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多糖-Cr(Ⅲ)络合物的形成及其脱铬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宏瑞 杜佳怡 +2 位作者 党靖雯 郝永永 朱超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 选取海藻酸钠(SA)、牛血清白蛋白(BSA)模拟制革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多糖和蛋白,探讨了多糖、蛋白与Cr(Ⅲ)形成的不同络合物的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发现,SA和BSA与Cr(Ⅲ)结合后,所形成的络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单独的配体,且主要通过配体分子内配位形成Cr(Ⅲ)络合物,络合物的零电荷点向pH中性偏移,增加了中和沉淀、絮凝沉淀的效果,但总铬去除率最高为85.62%。通过超声预处理与重捕剂协同絮凝剂的作用,络合物铬去除率可提高至98%以上,且不受pH的影响。此研究结果为非中性条件下铬的深度去除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革废水 Cr()络合物 絮凝沉淀 超声预处理 海藻酸钠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氧桥三核铁(Ⅲ)配合物的便捷制备与表征
4
作者 楚进锋 王艺澄 +5 位作者 齐继 刘余霖 李言 靳兰 何蕾 宋宇飞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7期299-306,共8页
目前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配合物制备实验方面主要涵盖了单核配合物,而对配合物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多核配合物却很少涉及。基于此,我们依据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三核铁(Ⅲ)配合物的综合化学实验,以期通过该实验加深学生对配合物... 目前本科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在配合物制备实验方面主要涵盖了单核配合物,而对配合物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多核配合物却很少涉及。基于此,我们依据科研成果设计了一个关于三核铁(Ⅲ)配合物的综合化学实验,以期通过该实验加深学生对配合物有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设计以廉价易得的九水合硝酸铁与三水合乙酸钠为原料,通过水浴加热反应、冷却结晶等步骤制备了一种氧桥三核铁(Ⅲ)配合物[Fe_(3)O(CH_(3)COO)_(6)(H_(2)O)_(3)]NO_(3)·4H_(2)O,通过配位滴定法测定了其铁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了红外、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等表征测试。该实验制备方法简单快捷,易于操作,环保无污染。实验内容蕴含思政元素,目标配合物结构新颖,富有对称美,实验教学时亦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其领略化学之美。本设计科教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科生的综合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行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化学实验 氧桥三核铁()配合物 对称结构 电子顺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三角双锥分子笼配位组装
5
作者 田晴晴 吴金国 +2 位作者 史卓林 李学召 何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4,共6页
采用亚组分自组装方法,构建了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异核多金属Zn_(3)Ir_(2)构型配位超分子笼.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Zn_(3)Ir_(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Ir-Ir距离约为1.17nm,Zn-Zn距离约为0.78nm.Zn_(3)Ir_(2)... 采用亚组分自组装方法,构建了基于Ir(Ⅲ)有机金属模块的异核多金属Zn_(3)Ir_(2)构型配位超分子笼.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质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Zn_(3)Ir_(2)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Ir-Ir距离约为1.17nm,Zn-Zn距离约为0.78nm.Zn_(3)Ir_(2)分子笼结构中有一个较大且略微扭曲的矩形窗口,尺寸为0.79nm×0.75nm.所获得的Zn_(3)Ir_(2)分子笼具有优异的磷光发射能力和限域空腔微环境,在分子识别、光催化和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r()配合物 超分子组装 异核分子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载流子传输功能基团咔唑和噁二唑的有机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唐怀军 汤昊 +2 位作者 张志国 袁继兵 张克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1-875,共5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载流子传输功能基团咔唑和噁二唑的有机铕(Ⅲ)配合物.在研究了光致发光等性能的同时,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2.5%铕(Ⅲ)配合物:CBP(30 nm)/BCP(10 nm)/Alq3(30 nm)/LiF(1 nm)/Al(100 nm)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在612 n... 合成了一种含有载流子传输功能基团咔唑和噁二唑的有机铕(Ⅲ)配合物.在研究了光致发光等性能的同时,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2.5%铕(Ⅲ)配合物:CBP(30 nm)/BCP(10 nm)/Alq3(30 nm)/LiF(1 nm)/Al(100 nm)的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在612 nm处有半峰宽为4 nm的高纯度的明亮红光发射,起亮电压约为6 V,在17.3 V时达到最大亮度1778 cd/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铕(111)配合物 咔唑 噁二唑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三足体稀土铕(Ⅲ)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水兰 宋盼 +1 位作者 佘文洁 杨天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4-1263,共10页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 在p H=7.3的Tris-HCl缓冲溶液(模拟生理条件)中,采用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曲线和紫外光谱研究了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铕(Ⅲ)配合物[Eu(pic)3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可以形成1∶1结合型无荧光复合物Eu(pic)3L-BSA,Eu(pic)3L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回归方程计算出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及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参数得出配合物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根据Foster的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机理可知配合物与BSA之间可能以偶极-偶极无辐射能量转移方式进行能量传递.分别考察了Fe3+和Cu2+对配合物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推测Fe3+和Cu2+可能在配合物与BSA间起"离子架桥"作用,使Eu(pic)3L-BSA复合物的稳定性增强.循环伏安法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BSA相互作用形成无电活性的Eu(pic)3L-BSA复合物,使得溶液中游离的配合物浓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二(苯-二氨基甲酰基)甲基磷酸 铕()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Ⅲ)牛磺酸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模式 被引量:3
8
作者 杨立荣 邵彩云 +1 位作者 毕彩丰 范玉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13-917,共5页
合成了3种铕(Ⅲ)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Eu(TSal)L(NO3)].2H2O(TSal:席夫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氨基吡啶,L3: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 合成了3种铕(Ⅲ)与牛磺酸缩水杨醛席夫碱配合物[(Eu(TSal)L(NO3)].2H2O(TSal:席夫碱配体,L1:1,10-邻菲咯啉,L2:2-氨基吡啶,L3: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模式。实验结果表明,3种配合物对DNA均有不同强度的插入作用,其插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与配合物的浓度正相关,且与配合物分子适宜的平面性有关,3种配合物对DNA插入能力顺序为:[Eu(TSal)L1(NO3)]·2H2O>[Eu(TSal)L3(NO3)]·2H2O>[Eu(TSal)L2(NO3)]·2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牛磺酸席夫碱 荧光光谱 DNA 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铕(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电致发光 被引量:2
9
作者 袁继兵 李嘉航 +3 位作者 梁万里 苏树江 姚骏骅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87-1790,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 合成了一种含有空穴传导基团三苯胺、电子传导基团噁二唑的新型配体(EtPOTIP)及其铕(Ⅲ)的三元配合物Eu(DBM)3EtPOTIP,通过1H NMR、IR、元素分析及质谱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配体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及光致发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和配合物对近紫外光有强烈吸收,配合物在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出强的Eu3+特征红光,荧光量子效率为0.48;热分析显示配合物具有高的热稳定性,表明合成的配合物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红色发光材料.制作了相应的明亮电致发光器件,显示EtPOTIP同时具备空穴传导和电子传导性能,EtPOTIP在配合物中的存在显著改善了器件的电致发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 三元配合物 电子传导 空穴传导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Ⅲ)-β-二酮-4,4'-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惠文 朱文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1516-1518,共3页
铕(Ⅲ)-β-二酮-4,4'-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林惠文,朱文祥(海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海口,57115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5)关键词铕(Ⅲ),4,4'-联吡啶-N,N... 铕(Ⅲ)-β-二酮-4,4'-联吡啶-N,N'-二氧化物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林惠文,朱文祥(海南师范学院化学系,海口,571158)(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北京,100875)关键词铕(Ⅲ),4,4'-联吡啶-N,N'-二氧化物,β-二酮,三元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吡啶 二氧化物 二酮 三元配合物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酰基吡唑啉酮-邻菲咯啉合铕(Ⅲ)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卫国 苑同锁 +4 位作者 魏孝强 卢志云 黄艳 刘煜 谢明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527-1529,共3页
A novel chelate Eu(TTA) 2(PMTBBP)Phen, which contained ligand 1 pheny 3 methyl 4 (4 t butylbenzoyl) 5 pyrazolone(HPMTBBP), 4,4,4 trifluro 1 (2 thienyl) 1,3 butandione(HTTA) and phenanthroline(Phen), was synthesized.... A novel chelate Eu(TTA) 2(PMTBBP)Phen, which contained ligand 1 pheny 3 methyl 4 (4 t butylbenzoyl) 5 pyrazolone(HPMTBBP), 4,4,4 trifluro 1 (2 thienyl) 1,3 butandione(HTTA) and phenanthroline(Phen), was synthesized. Its chemical structure was elucidated by IR, UV, 1H NMR, MS, DSC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acylpyrazolone on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 the new chelat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u(TTA) 2(PMTBBP)Phen had more excellent PL properties and better film formation than that of Eu(TTA) 3Phen.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合成 荧光特性 HTTA HPMTBBP Ph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配位K[In^Ⅲ(Hdtpa)]·3.5H2O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君 马睿 +2 位作者 高敬群 刘建国 宋溪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68-1470,共3页
In this paper, the title complex K[In Ⅲ(Hdtpa)]·3.5H 2O(dtpa=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 In this paper, the title complex K[In Ⅲ(Hdtpa)]·3.5H 2O(dtpa=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P 2 1/ c (No.14) space group with a =0.978 1(2) nm, b =0.733 8(1) nm , c =2.962 9(6) nm, β =91.81(3)°, V =0.212 6(1) nm 3, Z =4, M =606.31, D x=1.895 g·cm -3 , μ =1.382 1 mm -1 , F (000)=1 228, R =0.035 and R w=0.041 for 2 802 unique reflections. The complex anion [In Ⅲ(Hdtpa)] - has a pseudo monocapped trigonal prismatic seven coordination structure in which the seven coordinate atoms, three N and four O atoms, are all from a ligand dtpa. In addi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plex anion [In Ⅲ(Hdtpa)] - can furnish a free carboxyl group(—CH 2COOH) being used for molecular embellishment to form the target diagnosis and treat drug of anticancer.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三胺五乙酸 配合物 结构 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Ⅲ)氨基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表征和循环伏安行为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吴惠霞 王则民 +1 位作者 杨海峰 章宗穰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06-411,共6页
合成了铈( Ⅲ)_色氨酸_咪唑和铈( Ⅲ)_苯丙氨酸_咪唑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试、热重_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铈( Ⅲ) 离子、铈(Ⅲ) 与氨... 合成了铈( Ⅲ)_色氨酸_咪唑和铈( Ⅲ)_苯丙氨酸_咪唑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测试、热重_差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成键特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铈( Ⅲ) 离子、铈(Ⅲ) 与氨基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铈( Ⅲ) 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 0-10 ~1-10 V(vs.SCE) 电位扫描范围内,两种铈(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咪唑 三元 配合物 电化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支化聚芳酰胺/稀土铕(Ⅲ)发光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万倩 杨小进 +3 位作者 曾少敏 王应席 易昌凤 徐祖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23,共4页
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以氮三乙酸(NT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高度支化聚芳酰胺(PNOA),并以PNOA为配体与EuCl3配位制备出Eu/PNOA高分子发光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PNOA和Eu/PNOA的结构,用热重(TG)分析了Eu/PNOA的热稳定性... 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以氮三乙酸(NT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为原料合成了高度支化聚芳酰胺(PNOA),并以PNOA为配体与EuCl3配位制备出Eu/PNOA高分子发光材料。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PNOA和Eu/PNOA的结构,用热重(TG)分析了Eu/PNOA的热稳定性,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表征了它们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PNOA与稀土离子Eu3+发生了配位作用,Eu/PNOA在被350nm的紫外光激发后发出616nm的红色荧光,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高分子功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状聚芳酰胺 稀土铕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合铕(Ⅲ)酸十六烷基吡啶LB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科志 黄春辉 +3 位作者 姚光庆 徐光宪 崔大付 樊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0-153,共4页
标题配合物(Ⅰ)和硬脂酸(Ⅱ)的CHCl_3溶液按不同摩尔比Ⅱ:Ⅱ=1:a(a=1,2,4,8,12)混合后,a≥2时,其π-A曲线比单一的标题配合物的有明显改善。Ⅰ:Ⅱ=1:4时,在亲水石英基片上制备了Z型LB膜,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铕配合物 LB膜 表征 光谱 四(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合铕()酸十六烷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2包覆铕(Ⅲ)配合物的荧光纳米粒子合成与性质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丽荣 周立群 +2 位作者 余国锋 唐子威 王芬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1-375,共5页
以前驱物pAB-DTPAA-APTEOS、正硅酸乙酯(TEOS)和三氯化铕(EuCl3)等为原料,采用油包水(W/O)的反相微乳液法,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的共同水解下,制备出新型的SiO2包覆铕配合物荧光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 以前驱物pAB-DTPAA-APTEOS、正硅酸乙酯(TEOS)和三氯化铕(EuCl3)等为原料,采用油包水(W/O)的反相微乳液法,在正硅酸乙酯(TEOS)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的共同水解下,制备出新型的SiO2包覆铕配合物荧光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iO2。运用TEM、IR、UV-Vis、荧光光谱等技术对荧光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TEM结果表明:包覆体呈球形,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40nm。纳米粒子与配体、前驱物的紫外吸收谱相比较,峰位发生了一定的红移,表明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得到的固体粉末与EuCl3反应后,已经生成配合物Eu-pAB-DTPAA-AP-SiO2。红外光谱研究表明,在801cm-1出现νSi—C的伸缩振动峰,471cm-1处出现νEu—O的伸缩振动峰。由此证实Eu-pAB-DTPAA-AP-SiO2配合物的存在。荧光光谱分析表明,纳米粒子Eu-pAB-DTPAA-AP-SiO2表现出较好的荧光性能,位于592,615,689nm的发射峰分别归属于Eu3+离子的5D0→7F1、5D0→7F2和5D0→7F4跃迁,其中最强峰615nm属于Eu3+的特征跃迁发射。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试剂,该纳米粒子具有粒径小,亲水性强,荧光强度大,且表面的氨基能方便地与生物分子偶联,故可作为优良的时间分辨荧光标记物用于各种高灵敏生物检测技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铕配合物 微乳液 荧光纳米粒子 包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聚(苯乙烯-丙烯酸)二苯酰基甲烷铕(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唐洁渊 章文贡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41-546,共6页
铕 ( )和二苯甲酰甲烷 (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 (PAA) (Mn=5 0 0 0 )、聚 (苯乙烯 -丙烯酸 ) (PSAA) (Mn=3 0 0 0 )发生配位反应 ,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 Eu( ) -DBM-PAA和 Na Eu( ) -DBM-PSAA,产率分别为 89.7%和 87.3 % .红外... 铕 ( )和二苯甲酰甲烷 (HDBM)形成的有机配合物与聚丙烯酸 (PAA) (Mn=5 0 0 0 )、聚 (苯乙烯 -丙烯酸 ) (PSAA) (Mn=3 0 0 0 )发生配位反应 ,分别得到配位聚合物 Eu( ) -DBM-PAA和 Na Eu( ) -DBM-PSAA,产率分别为 89.7%和 87.3 %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 ,Eu3+分别与 PAA,PSAA和 DBM-发生配位 ,元素分析和电导率测定结果证明 ,1个 Eu3+分别与 PAA中 2个链节或 PSAA中3个链节的羧基和 1个 DBM-发生配位 .Eu3+离子在配位聚合物 Eu( ) -DBM-PAA和 Eu( ) -DBM-PSAA中的含量分别为 2 8.4 6%和 1 2 .2 3 % .荧光光谱表明 ,常温下配位聚合物在紫外光下发出强的红光 ,主要是Eu3+离子的 5D0 → 7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 聚(苯乙烯-丙烯酸) 二苯酰基甲烷 合成 配合物 配位聚合物 荧光光谱 稀土 有机发光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的降血糖机理探讨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秀丽 刘安军 +2 位作者 李琨 高伟佳 刘景彬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126,48,共3页
观察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它降血糖的可能机理。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血糖、肝糖原、葡萄糖激酶等指标。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可以显著地降低血糖,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及葡萄糖激酶的活... 观察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的降血糖作用,探讨它降血糖的可能机理。通过腹腔注射四氧嘧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观察血糖、肝糖原、葡萄糖激酶等指标。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可以显著地降低血糖,增加肝糖原的合成及葡萄糖激酶的活性。胶原蛋白多肽-铬(Ⅲ)螯合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糖尿病小鼠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多肽-铬()螯合物 糖尿病 肝糖原 葡萄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铁(Ⅲ)配合物的电化学特征及其与DNA结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宏飞 杨频 +1 位作者 李青山 邬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71-675,共5页
采用示波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3公铁离子Fe(Ⅲ)与阿霉素(ADM)配合物的电化学特性.在生理pH条件下,Fe(Ⅲ)与ADM形成2:1的稳定配合物,Fe(Ⅲ)的配位使ADM在更负的电势下才能还原,这与其心脏毒性减轻密切相关.采用线性扫... 采用示波极谱法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3公铁离子Fe(Ⅲ)与阿霉素(ADM)配合物的电化学特性.在生理pH条件下,Fe(Ⅲ)与ADM形成2:1的稳定配合物,Fe(Ⅲ)的配位使ADM在更负的电势下才能还原,这与其心脏毒性减轻密切相关.采用线性扫描、吸收光谱和凝胶电泳法研究了ADM-Fe(Ⅲ)配合物与DNA的结合作用,ADM-Fe(Ⅲ)配合物仍保留了ADM插入结合的特征,并形成一种稳定的DNA-Fe(Ⅲ)-ADM的三元结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铁配合物 心脏毒性 DNA 结合反应 AD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Ⅲ)多核配合物的形成及其荧光增强效应 被引量:26
20
作者 刘德文 闫爱华 吴爱萍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4-199,共6页
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合成了铕(Ⅲ)异多核固体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增强离子Gd3+ 、La3+ 和Y3+ 离子的加入能显著的提高配... 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合成了铕(Ⅲ)异多核固体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 结果表明增强离子Gd3+ 、La3+ 和Y3+ 离子的加入能显著的提高配合物中Eu3+ 中心的发光强度, 这种荧光效应能减少较为昂贵的铕在配合物中的用量, 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多核配合物 敏化效应 稀土 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