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辉钦 段莹莹 +3 位作者 杨彦平 杨苗 崔晓文 崔一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4-2168,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靶点,分别借助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及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通过体内试验利用30只BALB/c小鼠制作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地锦草低(5 mg/mL)、高(15 mg/mL)剂量组、美沙拉嗪组(52 mg/m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DSS诱导UC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根据小鼠体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0.1 mL/10 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连续7 d,测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含量。【结果】地锦草主要活性成分有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对应的药物靶点256个,疾病靶点4265个,潜在靶点128个,核心靶点7个。GO功能富集涉及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炎症反应、膜筏、小窝、激酶调节剂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4’,5-二羟基黄酮和PPARG、鞣花酸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鞣花酸和IL6具有较强结合潜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严重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样血便,DAI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小溃疡的出现,表明小鼠UC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DAI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肠挛缩情况好转,TNF-α和IL6含量显著减少(P<0.05),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抑制炎症发生。【结论】地锦草中的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PPARG和IL6等核心靶点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功能,抑制炎症,减轻肠道损伤,从而发挥防治U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同时测定地锦草片中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晓英 原红霞 +2 位作者 赵云丽 李春怡 于治国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4-567,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锦草片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一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52:4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锦草片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一体积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52:4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0℃。结果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0-30.0mg·L^-1(r=0.9999)、2.24-44.8mg·L^-1(r=0.9998)和0.220-4.40mg·L^-1(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1%、100.5%和98.8%。结论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锦草片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片 槲皮素 木犀草素 山柰酚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地锦与地锦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刘硕 蒋道松 李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7-288,293,共3页
以5月营养生长期、7月开花前期、9月果期的斑地锦与地锦为材料,比较它们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斑地锦的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地锦;开花前期斑地锦总黄酮含量为20.28~22.23 mg/g,地锦的为34.67~37.50 mg/g;斑地锦提取... 以5月营养生长期、7月开花前期、9月果期的斑地锦与地锦为材料,比较它们的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别.结果表明,斑地锦的总黄酮含量均低于地锦;开花前期斑地锦总黄酮含量为20.28~22.23 mg/g,地锦的为34.67~37.50 mg/g;斑地锦提取液还原力明显弱于地锦,并与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两者在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上差别不大,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 mg/g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54%,地锦的为56%;斑地锦提取液含量为10 mg/g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9%,地锦的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 斑地锦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还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地锦草化学成分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地锦草指纹图谱 被引量:4
4
作者 冯光维 黄春丽 +3 位作者 许义红 龚元 魏学军 韩忠耀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4-720,共7页
以不同产地的12批地锦草样本为试验材料,采用8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超声处理45 min,在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的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结合多重质量亏损(MMDF)和动态背景扣除(DBS),... 以不同产地的12批地锦草样本为试验材料,采用8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超声处理45 min,在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的条件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技术,结合多重质量亏损(MMDF)和动态背景扣除(DBS),快速分析地锦草中化学成分。以鞣花酸峰作为参照峰,基于UHPLC技术与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建立不同产地的12批地锦草的UHPLC指纹图谱。结果表明,UHPLC-Q-TOF-MS快速鉴定出地锦草中37种化学成分;在建立的不同产地的12批地锦草UHPLC指纹图谱中,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6个共有峰中的6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峰1)、鞣花酸(峰4)、槲皮素(峰13)、木犀草素(峰14)、芹菜素(峰15)、山奈酚(峰16),12批地锦草U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为0.841~0.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PLC-Q-TOF-MS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地锦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江涛 周兵 +1 位作者 付丹 利园梦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2期1713-1716,1727,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AO/EB染色法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凋亡小体的形成,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FCM... 目的:探讨中药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地锦草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影响,AO/EB染色法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凋亡小体的形成,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变化情况。结果:地锦草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50μg·m L^(-1)升高到200μg·m L^(-1),抑制率也由30.4%增大到61.1%,显示了良好的浓度依存关系(P<0.05);AO/EB染色法显示药物作用后凋亡小体形成,FCM法结果显示随着药物作用质量浓度由0增高到200μg·m L^(-1),细胞凋亡率也由0.76%升高到57.17%(P<0.05)。结论:地锦草能够抑制Hela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和分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有效成分总黄酮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海红 丁红 +2 位作者 刘永红 赵志娟 王军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建立地锦草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及优化地锦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提取工艺考察了水回流提取、乙醇回流提取及超声提取不同的提取方法,优选出乙醇回流提取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 目的建立地锦草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及优化地锦草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提取工艺考察了水回流提取、乙醇回流提取及超声提取不同的提取方法,优选出乙醇回流提取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地锦草的乙醇回流提取工艺。结果该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2.82%,RSD=1.2%;地锦草总黄酮提取工艺考察,最终确定最佳工艺:75%乙醇,15倍量,提取2次,每次2 h;提取率高达到2.588%。结论优选的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总黄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鹤 赵宁 +3 位作者 古力娜.达吾提 李治建 斯拉甫.艾白 潘瑞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5期635-638,共4页
目的:研究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 GEL CHP 20P、制备液相等技术对地锦草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中分到11个化合物,其中... 目的:研究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MCI GEL CHP 20P、制备液相等技术对地锦草活性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用NMR、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中分到11个化合物,其中8个黄酮醇类化合物,3个酚酸类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6″-O-没食子酰基)-吡喃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α-D-吡喃阿拉伯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木糖苷(7),山柰酚-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8),没食子酸乙酯(9),反式阿魏酸(10),原儿茶酸乙酯(11)。结论:地锦草抗皮肤癣菌活性部位主要含黄酮醇及酚酸类化合物。化合物5、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活性部位 皮肤癣菌 黄酮醇类化合物 酚酸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mRNA表达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徐波 张建超 +2 位作者 付作明 聂厚湘 孙志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22-26,共5页
探讨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αmRNA表达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地锦草总黄酮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和纯水对照组(C组),连续灌胃9 d后,检测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 探讨地锦草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IL-2、IL-12、IFN-γ、TNF-αmRNA表达影响。将小鼠随机分成4组:地锦草总黄酮高剂量组(H组)、中剂量组(M组)、低剂量组(L组)和纯水对照组(C组),连续灌胃9 d后,检测其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2%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肝脏指数和脾脏指数,并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检测脾脏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地锦草总黄酮3个剂量组脾脏指数、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α)、24 h足跖增厚值均显著高于C组;M组和H组肝指数显著高于C组(P<0.01);3个剂量组均能提高IL-2、IL-12、IFN-γ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与C组相比,H组最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地锦草总黄酮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及IL-2、IL-12、IFN-γ和TNF-α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总黄酮 细胞因子 反转录-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不同组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3
9
作者 严晗光 张超颖 +1 位作者 王宏艳 吴媛 《中国动物保健》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为研制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方治疗临床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自拟中药处方6个,经水煮处理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20、O48和O161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组方Ⅲ抑菌作用最... 为研制以地锦草为主药,组方治疗临床大肠杆菌病,提供理论依据,自拟中药处方6个,经水煮处理制成浓度为1g/mL的受试溶液,采用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对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20、O48和O161进行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组方Ⅲ抑菌作用最强,对O48和O16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均为62.5mg/mL,对O20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2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大肠杆菌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对水产病原菌体外抗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田海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2,共3页
用95%的乙醇来提取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d)中的化合物,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地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极性段萃取,研究地锦草各极性段二甲基亚砜萃取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 用95%的乙醇来提取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 Wild)中的化合物,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对地锦草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极性段萃取,研究地锦草各极性段二甲基亚砜萃取溶液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鳗弧菌(Vibrisis angnillarumz)4种常见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地锦草各极性段的抑菌作用强度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乙酸乙酯、石油醚极性段的抑菌作用最为强烈,对温和气单胞菌的MIC均≥12.5mg/mL;乙酸乙酯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均≥50mg/mL;石油醚极性段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的MIC≥25mg/mL;正丁醇和水极性段对4种菌的MIC均≥50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嗜水气单胞菌 温和气单胞菌 柱状屈挠杆菌 鳗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洋 马静 +2 位作者 葛宁 徐娜 姜长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1期77-78,81,共3页
以生长旺盛的地锦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及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MS+BA 0.4~0.6mg/L+2,4-D 1.5~2.0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 0.8mg/L+B... 以生长旺盛的地锦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不定芽的分化及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MS+BA 0.4~0.6mg/L+2,4-D 1.5~2.0mg/L是诱导嫩茎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 0.8mg/L+BA 0.6mg/L+NAA 0.1mg/L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B5+BA 0.5mg/L+NAA 0.1mg/L是不定芽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B5+IAA0.2mg/L+NAA 0.1mg/L是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植的试管苗具有生长旺盛整齐、根系发达、开花结果时间推迟15d左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 愈伤组织 不定芽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超 陈小军 +3 位作者 徐波 刘伟 王慧 孙志良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粉碎地锦草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超声-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地锦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料液比为1∶20,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60℃超声提取35min,影响超声提... 运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粉碎地锦草细胞的最佳条件,采用超声-加热回流-大孔树脂吸附的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地锦草总黄酮。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地锦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以料液比为1∶20,70%的乙醇为提取溶剂,60℃超声提取35min,影响超声提取效果大小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100g地锦草干燥全草提取纯化得到黄褐色粉末3.679g,经多种化学试剂鉴定,均呈明显的黄酮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超声波提取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片和地锦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检查
13
作者 宋晓平 李引乾 +3 位作者 张为民 刘炳琪 陈福星 高建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1期39-41,共3页
采用地锦草水煎提取物和水醇提取物分别制备地锦片和地锦注射液并作相关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地锦草粉、水煎浸膏、淀粉以1∶2∶2的比例所制的地锦片崩解时限为4min,10片均重3.05g,麻面率在2%以下,片子表面有小花斑... 采用地锦草水煎提取物和水醇提取物分别制备地锦片和地锦注射液并作相关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地锦草粉、水煎浸膏、淀粉以1∶2∶2的比例所制的地锦片崩解时限为4min,10片均重3.05g,麻面率在2%以下,片子表面有小花斑;地锦草注射液的局部刺激指数<1.4级,试验兔体温升高值<0.5℃,3只体温升高总和为1.1℃,溶血试验、蛋白质和鞣质检查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地锦片 地锦注射液 制剂制备 质量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和HPLC法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江超 陈小军 +3 位作者 张建超 刘伟 王慧 孙志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2-575,共4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2.0~16.0μg(R=0.999)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2%;HPLC法测槲皮素在0.584~29.190μg(...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在2.0~16.0μg(R=0.999)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2%;HPLC法测槲皮素在0.584~29.190μg(R=0.999)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地锦草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全草、种子、茎、根,其中叶的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43.25mg/g和17.86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总黄酮 槲皮素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抗宫颈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玮罕 耿果霞 +2 位作者 李青旺 李健 田永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地锦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病毒性肝炎、咳血、尿血、便血等。本试验通过建立小鼠U14宫颈癌模型,利用水煎法得到水提物,根据抑瘤率和对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来研究地锦草水提物体内抗宫颈癌活性。结果表明,地锦草水提物能... 地锦草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病毒性肝炎、咳血、尿血、便血等。本试验通过建立小鼠U14宫颈癌模型,利用水煎法得到水提物,根据抑瘤率和对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来研究地锦草水提物体内抗宫颈癌活性。结果表明,地锦草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能使肿瘤组织的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这可能是地锦草水提物抗肿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U14宫颈癌 P5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水提物在IPEC-J2细胞中的抗炎与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瑾 谢景昊 +3 位作者 韩莹倩 杨彦宾 王月影 李和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4-712,共9页
【目的】为了揭示地锦草(EH)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EH水提物(0、5、10、50、125、200μg/mL)处理IPEC-J2细胞12 h,通过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确定EH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将IPEC-J... 【目的】为了揭示地锦草(EH)在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中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利用不同浓度EH水提物(0、5、10、50、125、200μg/mL)处理IPEC-J2细胞12 h,通过CCK-8法检测IPEC-J2细胞活力,确定EH处理细胞的最佳浓度。将IPEC-J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T)、脂多糖(LPS)组(LPS)、EH+LPS组(ELP),每组3个重复。CT组细胞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LPS组细胞用5μg/mL LPS处理,ELP组细胞用5μg/mL LPS和最佳浓度EH共处理,各组细胞均处理12 h后,收集细胞和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表达;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化学荧光法检测上清液中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0μg/mL EH组相比,5、50μg/mL EH组IPEC-J2细胞活力显著增加(P<0.05);10μg/mL EH组IPEC-J2细胞活力极显著增加(P<0.01),125μg/mL EH组IPEC-J2细胞活力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200μg/mL EH组IPEC-J2细胞活力极显著下降(P<0.01)。因此,后续选用10μg/mL EH处理IPEC-J2细胞。与CT组相比,LPS组IPEC-J2细胞中IL-6、TNF-α基因mRNA的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上清液中MDA含量和细胞ROS的荧光强度极显著增加(P<0.01),Keap 1、Nrf 2和HO-1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抗氧化酶SOD、GSH-Px的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LPS组相比,ELP组IPEC-J2细胞中IL-6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下降(P<0.01),TNF-α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上清液中MDA含量和细胞ROS的荧光强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Keap 1、Nrf 2、HO-1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GSH-Px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EH水提物在猪小肠上皮细胞中通过激活Keap1/Nrf2信号,提高抗氧化酶SOD和GSH-Px含量,启动下游靶基因HO-1表达,发挥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且10μg/mL EH水提物作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水提物 IPEC-J2细胞 LPS 氧化应激 Keap1/Nrf2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真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古力娜.达吾提 安惠霞 +1 位作者 斯拉甫.艾白 李治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34-35,38,共3页
目的初步研究维吾尔药材地锦草有效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地锦草醇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6个洗脱部位,分别为部位一、部位二、部位三、部位四、部位... 目的初步研究维吾尔药材地锦草有效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研究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地锦草醇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6个洗脱部位,分别为部位一、部位二、部位三、部位四、部位五及部位六;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各部位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确定其最有效部位和敏感菌株;药物干预毛癣菌后分离菌体,按试剂盒要求处理样品,利用硫酸甲酯吩嗪(PMS)反应法,测定地锦草有效部位对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的作用。结果地锦草各洗脱部位中,部位六的抗真菌活性最为显著,其对红色毛癣菌(T.rubrum)的平均MIC为149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T.mentagrophytes)的平均MIC为149μg/mL,对其他皮肤癣菌平均MIC为192μg/mL,对4种念珠菌的平均MIC均为416μg/mL。不同浓度的地锦草有效部位均可降低红色毛癣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P<0.01)。结论地锦草不同提取部位对试验菌株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部位六尤为显著,对浅部致病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定为有效部位。地锦草有效部位抗真菌机制可能与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有效部位 抗真菌 红色毛癣菌 琥珀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等中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耐药消除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迎春 魏秀丽 +4 位作者 张传津 苏梅 杨修镇 肖永霞 都业良 《中国兽药杂志》 2010年第11期12-16,共5页
对动物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其他药物进行了MIC的测定,结果显示对十种西药全部耐药。应用1/2MIC的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消除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用中药提取物作用24代以后,... 对动物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其他药物进行了MIC的测定,结果显示对十种西药全部耐药。应用1/2MIC的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消除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用中药提取物作用24代以后,地锦草提取物耐药消除最强,三黄汤提取物次之,对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明显下降。另外,对消除前后的细菌提取质粒,扩增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发现随着MIC的降低,耐药基因的数量也不同程度地减少和消失。由此可见地锦草等中药提取物对可移动的耐药基因元件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对耐药基因的扩散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 地锦草提取物 消除作用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中槲皮素的薄层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余琳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1996年第3期85-87,共3页
对地锦草中槲皮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以乙醇为溶剂进行索氏提取.提取液点于薄层板,在两酮-甲苯-氯仿(5:25:2.5)中展开.薄层分离结果满意.
关键词 地锦草 槲皮素 薄层分析 大戟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锦草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浩 刘湘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用超声波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对地锦草多糖提取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限定的范围内,对浸出率影响顺序为超声时间(B)>超声温度(C)>料水比(A)>提取次数(D)。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0),超声时间20 m in,... 用超声波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超声波对地锦草多糖提取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限定的范围内,对浸出率影响顺序为超声时间(B)>超声温度(C)>料水比(A)>提取次数(D)。其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30),超声时间20 m in,提取温度40℃,提取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多糖提取 超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