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害草入侵扩张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1
作者 牛琼梅 段青松 +5 位作者 陈正发 刘洋 谢勇 刘佳 初晓辉 单贵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1,共7页
【目的】研究毒害草入侵扩张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市国家级亚高山草甸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样地内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和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 【目的】研究毒害草入侵扩张对亚高山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性状的影响。【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市国家级亚高山草甸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以样地内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大狼毒(Euphorbia jolkinii)和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3个斑块为取样单元,分析毒害草入侵扩张草甸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土壤化学性状、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结果】大狼毒和网脉橐吾入侵扩张一方面导致植被密度及优良牧草生物量显著降低,毒害草生物量及其占比显著增加;另一方面又能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含量以及微生物量碳、氮、磷,提高土壤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结论】大狼毒和网脉槖吾通过改变入侵地的植被和土壤环境,形成适合自身生长的环境条件,实现其在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扩张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狼毒 网脉橐吾 入侵扩张 植物群落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漆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及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甘露珍 姜琼 +3 位作者 饶志威 张聪子 杜光 章登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0-336,共7页
为了探究泽漆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其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分别以25%、50%、75%甲醇和乙醇对泽漆粉末进行提取,评估不同泽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建立HepG2细胞脂肪... 为了探究泽漆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作用及其对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堆积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分别以25%、50%、75%甲醇和乙醇对泽漆粉末进行提取,评估不同泽漆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建立HepG2细胞脂肪堆积模型,不同浓度(20、40、60μg/mL)泽漆50%乙醇提取物处理24 h,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测定细胞中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含量、总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结果表明,泽漆醇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有浓度依赖性,其中50%乙醇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抗氧化效果最佳(P<0.05),且总酚(8.813%±1.344%)和总黄酮(17.938%±0.819%)含量也较高。与模型组比较,泽漆50%乙醇提取物能够降低HepG2细胞内脂滴和TG值,提高细胞GSH、T-AOC含量和SOD活性(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综上可知,50%乙醇提取物可以抑制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堆积,并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 醇提取物 抗氧化作用 HEPG2细胞 脂肪堆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侵染云南西番莲的两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
3
作者 钟静 李婷婷 +4 位作者 赵丽玲 侯跃 叶素珍 谢勉 丁铭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55,共14页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 西番莲Passiflora caerulea是我国南部省区广泛种植的一种热带果树。本研究于2020年6月从云南省德宏州西番莲种植区采集到4份疑似感染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的西番莲样品,利用PCR扩增、克隆、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明确了西番莲样品受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侵染。对4份西番莲样品进行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扩增,从中共获得5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YN7292-6、YN7293-12、YN7293-4、YN7294-16和YN7295-25,均具有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单组分病毒的典型结构,编码7个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中YN7292-6、YN7293-12、YN7294-16及YN7295-25与一品红曲叶病毒(Euphorbia leaf curl virus,EuLCuV)的不同分离物的核苷酸相似性均高于99.05%,为EuLCuV的不同分离物;而YN7293-4则与分离自江西西番莲样品的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papaya leaf curl Guangdong virus,PaLCuGdV)分离物GNPF1(GenBank登录号:MK673114.1)的核苷酸相似性最高,为99.70%,为PaLCuGdV的一个分离物;重组分析发现,2个分离物EuLCuV-YN7293-12和PaLCuGdV-YN7293-4均为重组病毒。本研究首次在云南省发现EuLCuV和PaLCuGdV这2种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复合侵染西番莲,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西番莲病毒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番木瓜曲叶病毒 一品红曲叶病毒 西番莲 复合侵染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毒性的研究
4
作者 邵霞 曹睿贞 +2 位作者 姚芳 张丽 曹雨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306-1312,共7页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 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正常大鼠肝、胃、肠、肾毒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和醋京大戟低、中、高剂量组。给药组大鼠分别灌胃0.253 g/kg、0.506 g/kg、1.012 g/kg京大戟、醋京大戟粉末,空白组灌胃等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连续7天。考察给药后各组大鼠各脏器的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血清中的肝肾功能指标及血清和组织中的氧化损伤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胃、肠病理切片可见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京大戟各剂量组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与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P<0.05),肌酐(creatinine,CRE)与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活性略有升高;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明显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与京大戟组比较,醋京大戟组的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较轻,血清中AST、ALT活性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胃、肠组织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和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京大戟对正常大鼠肝、胃、肠毒性明显,对肾无明显损伤,醋制后毒性均下降,其毒性作用与氧化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醋制 正常大鼠 毒性 病理变化 肝肾功能 氧化损伤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辉钦 段莹莹 +3 位作者 杨彦平 杨苗 崔晓文 崔一喆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4-2168,共1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地锦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活性成分和靶点,探究其潜在机制,进而保护动物肠道。【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地锦草的活性成分及对应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DisGeNET、TTD、PharmGKB和DrugBank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靶点,分别借助STRING和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PI)分析及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 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通过体内试验利用30只BALB/c小鼠制作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UC模型,设置对照组、模型组、地锦草低(5 mg/mL)、高(15 mg/mL)剂量组、美沙拉嗪组(52 mg/m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连续7 d自由饮用3%DSS诱导UC模型,各给药组小鼠每天灌胃1次,根据小鼠体重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0.1 mL/10 g,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连续7 d,测其体重变化、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和结肠长度,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含量。【结果】地锦草主要活性成分有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对应的药物靶点256个,疾病靶点4265个,潜在靶点128个,核心靶点7个。GO功能富集涉及对活性氧的反应、对氧化应激的反应、炎症反应、膜筏、小窝、激酶调节剂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涉及PI3K-Akt和TN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4’,5-二羟基黄酮和PPARG、鞣花酸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鞣花酸和IL6具有较强结合潜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严重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样血便,DAI评分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甚至有小溃疡的出现,表明小鼠UC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层炎症细胞浸润减少,DAI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结肠挛缩情况好转,TNF-α和IL6含量显著减少(P<0.05),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抑制炎症发生。【结论】地锦草中的山柰酚、4’-5二羟基黄酮和鞣花酸等主要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PPARG和IL6等核心靶点参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及生物功能,抑制炎症,减轻肠道损伤,从而发挥防治UC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锦草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及成分分析
6
作者 刘璐 郁红礼 +6 位作者 吴皓 王欣之 崔小兵 曹玉 林伟豪 沈昌丽 曹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8,共11页
目的探究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生品京大戟、牛奶浸泡京大戟(奶制)及水浸泡京大戟(水制)的95%乙醇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小鼠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为指标,考察京大戟奶... 目的探究蒙药京大戟奶制前后肠道毒性变化与成分组成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小鼠灌胃给予生品京大戟、牛奶浸泡京大戟(奶制)及水浸泡京大戟(水制)的95%乙醇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小鼠各肠段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水平为指标,考察京大戟奶制前后的泻下作用及肠道致炎毒性变化;采用LC-MS/MS分析京大戟奶制前后95%醇提取物的成分组成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京大戟生品、水制品可导致小鼠粪便含水量及各肠段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生品组相比,奶制品组各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水制品组则无显著差异,表明水制不能起到减毒作用,辅料牛奶是降低京大戟毒性的关键辅料。质谱分析结果显示,京大戟中共鉴定出50个成分,其中萜类成分38个,酚酸类成分6个,其它成分6个,奶制后各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生、制品京大戟质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发现,生、制品成分可明显聚为2类,通过t检验筛选出生、制品的13个差异性成分,其中11个是萜类成分,表明京大戟奶制后萜类成分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炮制后牛奶辅料残液中检测出来源于京大戟的17个成分,其中16个为萜类成分,表明京大戟萜类成分在炮制浸泡过程中转移至辅料牛奶中。结论京大戟奶制后毒性降低、泻下作用缓和,其减毒机制可能与牛奶浸泡炮制过程中,萜类成分转移至牛奶中,饮片中毒性成分含量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奶制 肠道毒性 萜类成分 差异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和模拟炮制的诃子汤制狼毒大戟减毒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巧 陈富贵 +5 位作者 曹杰 郁红礼 陈忆菁 段煜 蔡皓 吴皓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74-692,共19页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LC-MS)和模拟炮制初探诃子汤制狼毒大戟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LC-MS分析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前后和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狼毒大戟生品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水制品乙... 目的基于液质联用(LC-MS)和模拟炮制初探诃子汤制狼毒大戟的减毒机制。方法采用LC-MS分析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前后和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小鼠分别灌胃给予狼毒大戟生品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水制品乙醇提取物、诃子汤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乙醇提取物、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提取物、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提取物、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提取物,以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以及肠道病理损伤情况评价诃子汤制狼毒大戟和诃子汤模拟炮制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的毒性变化。结果狼毒大戟中共鉴定出115种化合物,诃子汤中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狼毒大戟经诃子汤炮制后有58种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降低,12种化合物的含量显著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组及其水制品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损伤明显。与狼毒大戟生品组相比,诃子汤组和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得到修复。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经诃子汤模拟炮制后,二萜类化合物和鞣质酚酸类化合物的离子强度变化率分别为-6.75%~8.09%和66.06%~100.00%。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部位二萜类化合物的离子强度变化率为-9.92%~54.72%,无鞣质酚酸类化合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和狼毒大戟诃子汤制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肠道损伤严重。与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组相比,狼毒大戟生品二氯甲烷部位诃子汤模拟炮制组的粪便含水量、TNF-α和IL-1β的释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肠道未见明显损伤。结论诃子汤制能缓和狼毒大戟肠道毒性,其减毒机制可能是狼毒大戟在炮制过程中引入的诃子汤中大量的鞣质酚酸类化合物在动物体内起到了药理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 诃子汤 液质联用 模拟炮制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千金子总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8
作者 魏晓彤 马思媛 +5 位作者 胡宇峰 朱海婷 张俊丽 姜明瑞 王慧楠 王英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5期34-40,共7页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优选千金子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千金子总蛋白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碱提酸沉法、硫酸铵盐析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确定千金子总蛋白提取方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 目的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与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优选千金子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千金子总蛋白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碱提酸沉法、硫酸铵盐析法和超声提取法进行比较,确定千金子总蛋白提取方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结合BP神经网络优化千金子总蛋白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利用硫酸铵盐析法沉淀千金子总蛋白以确定不同硫酸铵饱和度盐析时对总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 硫酸铵盐析法提取千金子总蛋白效果较好。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的总蛋白提取率较高,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为1∶23(g/ml),提取时间为3.2 h,磷酸盐缓冲液浓度为0.02 mol/L,总蛋白提取率为19.87%,RSD值为0.30%。盐析用硫酸铵饱和度为90%时,总蛋白已基本沉淀完全。结论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为千金子总蛋白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总蛋白 响应面法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及癌性腹水模型小鼠泻下逐水效应与毒性研究
9
作者 马思媛 胡宇峰 +6 位作者 魏晓彤 王梦琳 石双慧 姜明瑞 王慧楠 张婧秋 王英姿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645-652,共8页
目的:筛选千金子泻下逐水药效部位,探究其制霜前后泻下逐水效应及结肠、肾脏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等生物效应指标筛选千金子药效部位;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灌胃千金子生品、霜品石... 目的:筛选千金子泻下逐水药效部位,探究其制霜前后泻下逐水效应及结肠、肾脏毒性的变化。方法: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以腹水量、粪便含水量、尿量等生物效应指标筛选千金子药效部位;采用H22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灌胃千金子生品、霜品石油醚部位,结合生物效应指标、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及水通道蛋白表达考察千金子的泻下逐水效应;采用正常小鼠,以脏器指数、肾脏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含量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的毒性差异。结果:千金子制霜前后石油醚部位能够提高癌性腹水模型小鼠粪便含水量、尿量,降低小鼠腹水量(P<0.05,P<0.01),非石油醚部位无显著作用。药效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组织损伤显著减轻,在灌胃石油醚部位后小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含量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升高,丙二醛(MDA)含量下降,结肠、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显著降低,且能抑制结肠、肾脏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蛋白表达水平。毒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小鼠给药后可见不同程度的结肠、肾脏组织损伤,TNF-α、IL-1β分泌增加,肾功能指标呈上升趋势,SOD含量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制霜后该损伤降低。结论:石油醚部位是千金子制霜前后泻下逐水的药效部位,千金子制霜后毒性显著降低的同时,其泻下逐水功效得以保留,表现为减毒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金子 制霜 泻下逐水 药效部位 减毒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大戟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体外杀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甄占萱 邓淑华 +3 位作者 李娜 宋永学 霍妍明 杨贵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561-18562,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试验,研究有毒植物狼毒大戟的杀菌效果。[方法]取多年生狼毒大戟的根制成水浸液,用24孔板和平坂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药效试验。[结果]狼毒大戟对全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 [目的]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试验,研究有毒植物狼毒大戟的杀菌效果。[方法]取多年生狼毒大戟的根制成水浸液,用24孔板和平坂培养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药效试验。[结果]狼毒大戟对全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 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17 g/ml。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17 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75 g/ml。[结论]狼毒大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水浸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海棠药学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笑宇 陈恩慧 +6 位作者 李瑞 闫佳旭 邓颖娇 涂安安 王佩媛 巩江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期383-384,386,共3页
该文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铁海棠的成分、药理、临床应用、栽培技术等进行概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 铁海棠(euphorbia splendens Bojer) 成分 药理 临床应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腺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4
12
作者 浮光苗 余伯阳 朱丹妮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目的 :对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其结构经与标准品对照及波谱法鉴定为阿魏酸二十八酯 (Octacosylferulate ,I)、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 (2 4 met... 目的 :对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色谱和光谱方法分离和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 ,其结构经与标准品对照及波谱法鉴定为阿魏酸二十八酯 (Octacosylferulate ,I)、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 (2 4 methylenecycoartanol,II)、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III)、β 香树脂醇乙酸酯 (β amyrinac etate ,IV)、β 香树脂醇 (β amyrin ,V)、二十八烷醇 (1 octacosanol,VI)和蔗糖 (sucrose ,VII)。 结论 :I、IV、V、VI和V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腺大戟 大戟科 化学成分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霸王鞭和麒麟掌叶片的表面微结构及超疏水性 被引量:15
13
作者 张诗妍 高常锐 +1 位作者 狄桓宇 冯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4-568,共5页
霸王鞭(Euphorbia antiquorum)和麒麟掌(Euphorbia neriifolia var.cristata)是2种特殊的叶片,正面不疏水而叶片背面超疏水的沙漠植物.本文通过接触角测试仪、电子显微镜和表面张力测试仪分别对叶片的超疏水性、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黏附... 霸王鞭(Euphorbia antiquorum)和麒麟掌(Euphorbia neriifolia var.cristata)是2种特殊的叶片,正面不疏水而叶片背面超疏水的沙漠植物.本文通过接触角测试仪、电子显微镜和表面张力测试仪分别对叶片的超疏水性、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黏附力进行了测试和表征.采用模板法,以聚乙烯醇为模板、以聚苯乙烯为基底制备仿叶片背面结构的聚苯乙烯薄膜,并对薄膜表面的超疏水性、表面微观形貌和表面黏附力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发现这2种叶片背面的平均间距为1~3μm的层片状微观结构可以构建出具有超疏水高黏附力特性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鞭 麒麟掌 超疏水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尹海燕 初晓辉 +4 位作者 单贵莲 谢勇 梅文君 陈功 袁福锦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3-478,共6页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特征、大狼毒种群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随着群落中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大,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物种由华扁穗草+三穗苔草+草地早熟禾+西南委陵菜逐渐演变成大狼毒+西南委陵菜+绶草;群落的植株密度、优良牧草比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下降,毒害草比例以及大狼毒种群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论】随着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加,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逐渐失去其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大狼毒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种群数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毒类生药Jolkinolide B的HPLC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奎君 徐国钧 +2 位作者 金蓉鸾 徐珞珊 丛晓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用HPLC法对大戟属的8种狼毒中的Jolkinolide B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只分布于狼毒大戟(0.017%~0.17%)、大狼毒(0.0046%)和鸡肠狼毒(0.0004%)中... 用HPLC法对大戟属的8种狼毒中的Jolkinolide B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只分布于狼毒大戟(0.017%~0.17%)、大狼毒(0.0046%)和鸡肠狼毒(0.0004%)中。同时,对狼毒大戟不同产地及不同商品来源的药材亦做了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毒类 生药 狼毒大戟 Jolkinolidel 二萜内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叶大戟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维库 张晓琦 叶文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Euphorbia soror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C18 柱等层析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对叶大戟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目的:研究对叶大戟(Euphorbia sorori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5%乙醇提取,硅胶、Sephadex LH-20及C18 柱等层析方法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对叶大戟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kaempferol 3-0-(2^”-0-E-p-coumaroyl)-β—glucopyranoside(1),kaempfer-ol 3-0-(6^”-0-E-p-coumaroyl)-β—glucopyranoside(2),apigenin 7-0-(3^”0-E—coumaroyl)-β—glucopyranoside(3),山柰酚3-0-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 3-O-β-D—galactopyranoside,4),麦黄酮(triein,5),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quercetin 3-O-β-D—galactopyranoside,7),7a.羟基谷甾醇(7α—hydmsitosterol,8),(22E,24R)-24-methyl-5α—cholesta-7,22-diene-3β,5,6β-triol(9),β-吲哚酸(β-indole carboxylie acid,10),胸腺嘧啶(thymine,11),腺苷(adenosine,12),尿嘧啶(uracil,13),尿苷(uridine,14)和丁香苷(syringin,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叶大戟 化学成分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漆乳浆及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程志平 苏智先 +3 位作者 王劲 代其林 杨爽 肖开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49,共4页
使用浸渍法测定了泽漆乳浆及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室内杀虫作用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其乳浆物浓度在9.77g/L对桃蚜24h后校正致死率为75.39%,48h后校正致死率为86.08%;其乙醇提取物浓度20g/L24h的校正致死率为60.29%,48h后桃蚜校正致死率为... 使用浸渍法测定了泽漆乳浆及乙醇提取物对桃蚜的室内杀虫作用和拒食作用。结果表明其乳浆物浓度在9.77g/L对桃蚜24h后校正致死率为75.39%,48h后校正致死率为86.08%;其乙醇提取物浓度20g/L24h的校正致死率为60.29%,48h后桃蚜校正致死率为63.06%。通过对泽漆乳浆和乙醇提取物杀虫效果和拒食作用的回归分析,表明不同浓度泽漆乳浆与提取物的触杀作用和拒食作用呈线性关系,且在浓度较大时,乳浆对桃蚜的致死率高于提取物,表明乳浆中对蚜虫致死物质的含量高于乙醇提取物,泽漆中对桃蚜具有致死和拒食作用的物质可能主要存在其乳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泽漆 提取物 桃蚜 触杀作用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甘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燕 孙洁 +3 位作者 孙立立 孙敬勇 夏红旻 仲英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9期363-366,共4页
对中药甘遂的炮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冀为研究开发甘遂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遂 炮制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48
19
作者 危文亮 金梦阳 +1 位作者 马冲 冯顺山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1,共2页
通过索氏抽提法测定续随子含油量,同时用气相色谱-FID法分析鉴定其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产区续随子含油量存在差异,分别为45.13%(安徽)、45.75%(河南)和43.66%(福建);主要脂肪酸为油酸,达83%以上。续随子油... 通过索氏抽提法测定续随子含油量,同时用气相色谱-FID法分析鉴定其油中各种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个不同产区续随子含油量存在差异,分别为45.13%(安徽)、45.75%(河南)和43.66%(福建);主要脂肪酸为油酸,达83%以上。续随子油脂肪酸组成与理想柴油替代品的分子组成相类似,是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续随子 含油量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FID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大戟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8
20
作者 王宝丽 邹迪新 +4 位作者 程钱 张博 夏青 王金凤 林瑞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896-900,共5页
京大戟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等症,是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 京大戟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根,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等症,是基础和临床科研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点。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京大戟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两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京大戟主要含二萜类、三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成分,具有泻下、利尿、抗炎、抗肿瘤和抗白血病等药理作用,并存在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大戟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